玩具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朋友”,父母也总想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但到底什么是“好”?越贵越好吗?越多越好吗?或者还是能“解放”家长的玩具才是最好的?
“贵”不等于“好”
乐高玩具是享誉全球的玩具品牌,拥有较高的质量和不菲的价格,它以五彩缤纷的“拼插积木”为特色,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然而,即使是如此大名鼎鼎的玩具,近日也遭受了“太暴力”的非议:据调查,乐高玩具从1978年开始出现兵器如刀剑和斧头等,类似的暴力元素在过去几十年里不断增加,目前有超过30%的产品含有武器配件。虽然具有刺激性和冲突性的东西确实对孩子具有吸引力,会大大增加产品的销量,但这种有“暴力情结”的玩具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显然不是玩具的最佳选择。
一些家长盲目相信品牌、相信“贵的就是好的”,其实只是图自己省事,并没有从孩子的真正需求和健康成长来考虑,这是非常危险的。判断好坏的基本标准其实只有两条:一,玩具是否安全,最好有安全标志,小心劣质、有毒或者有棱角的产品;二是好玩又益智,能让孩子边玩耍边学习正面有益的东西。至于价格,各个家庭按照自己的实际经济水平购买即可。
“多”还不如“少”
有些家庭过于宠溺孩子,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结果发现买回来的玩具孩子没两天就玩腻了,浪费钱不说,还没有地方收纳。其实这不仅仅对家长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本来就很容易分心的孩子而言,玩具太多对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也有害无益,而且也让他们不懂得珍惜,容易养成浪费的坏习惯。
相反,如果少买一些玩具,但买的都是本身功能多、变化多的玩具,孩子才会集中注意力去探索一个玩具的玩法,进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可以组装的玩具,包括能制作成不同形状的磁力片和配有多样小道具的过家家玩具套盒;或者儿童科学试验玩具套装也是很好的选择,能让孩子通过亲自操作各种简单的小试验来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
“陪伴型”不能代替“陪伴”
目前玩具界流行一个概念,就是“陪伴型”玩具,即代替家长陪孩子玩耍的玩具,如陪伴型机器人、陪伴型故事机等等。在工作繁忙的当代社会,这样的玩具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他们可以放孩子自己去玩,轻松不少,而越来越多的智能玩具也确实可以教会孩子更多家长教不了的东西,似乎比家长更全能、更专业、更周到。
但是,“陪伴型”玩具同样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一是孩子的依赖性从父母身上转移到玩具上,容易形成“上瘾”症状,这类似于孩子沉迷于各类电子产品及电脑游戏的情况;二是父母的陪伴对孩子身心成长非常重要,是不可替代的,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家长的指导和鼓励会增进亲子信任、树立孩子信心,比起冰冷的玩具,对孩子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家长应该多为孩子挑选“互动类”玩具,比如棋类玩具,尽量参与到和孩子的共同活动中来。
购买玩具就像为孩子挑选“好朋友”,不是有钱的朋友就好,也不是朋友多就好,更不是找到朋友后家长就不管不问了。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才能给孩子买到最合适的玩具。
本文源自坤鹏论写作训练营培训期间撰写!报名参与坤鹏论写作训练营加微信:87869832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