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也有阴晴圆缺,也有春夏秋冬,盛后必然是衰,所以,与其在经济衰退或危机时怨天尤人,不如深入其中发现未来机会,正像丘吉尔所说,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各位老铁,不知五一小长假过得如何?
节前,雷军在小米6X发布上宣布,小米要做一家伟大的公司,决定未来硬件的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 5%,如果有超出的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网上一片沸腾,叫好声此起彼伏,而坤鹏论深圳制造业的朋友圈则对此嗤之以鼻。
不得不敬佩雷军和他的团队,绝对是炒作和营销高手,就像之前的“奥氏体304不锈钢钢板”,他们再一次利用了公众的认知短板与误区,为自己赢得了满堂彩。
首先,就像媒体所说的:硬件净利润率这种指标很难查证,“成本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一项数据,软件投入算不算成本?营销投入算不算成本?数据无从考证的情况下,超不超的,普通消费者去哪儿知道呢?以及,就算能退款,退到哪儿呢?如果真发展到退款那步,价格降下来不就完了?”
那么就算把5%当做净利润率,这个数值到底是低还是高?
以2017年第一季度为例,根据Strategy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三星的营业利润率约为9.7%、华为的营业利润率3.35%、OPPO的营业利润率4.7%,据业界人士称,对于手机行业的营业利润率,5%的净利润率,在手机行业可以算是暴利了。
而像家电行业巨头海尔2017年净利润率为4.35%,海信电器则为2.85%,TCL是3.17%,当然这里面也有异数,格力2017年的净利润率为15.1%,可见空调有多么暴利!
看了上面这些数据,估计不少老铁会感叹,实业真心不好干,对比腾讯和阿里近30%的净利润率,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马克·吐温曾说过: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有惊人的相似。
纵观100多年来的历史,从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存在着一个根本问题:购买力不足。
于是,经济危机根源并不晦涩难懂,它总是伴随着:
科技发展,生产效率提升,特别是19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从此工人可以造出远超过自己基本需求的物资,一直处于物质匮乏的人类第一次开始面临吃不完、用不完该怎么办的难题——生产过剩。
按道理讲,每生产一件商品都是由工人和老板的劳动换来的,商品售价=利润+工资,利润归老板,工资归工人,其中付出劳动最多的必然是工人,但因为老板还有着资本的杠杆,所以他们拿走的利润远远大于给付给工人的工资。于是,老板们所获取的利润越来越多,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这已经开始埋下未来经济危机的祸根。
当这样的状况累积一段时间后,整个社会就会呈现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因为人们生产的财富总值恒定,但分配的比例并不均衡,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但是,收入更高的人,往往消费会停滞,这些拥有更多财富的少数人并不会像普通老百姓那样将工资的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首先,即使再有钱的人,也不可能天天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其次,就算是浑身上下奢侈品,经常买个几万几十万的手表皮鞋或衬衣,对于日赚过亿的富豪来说,也不过是个零头,就跟咱们普通人买个百十来块优衣库差不多;最后,当有钱到一定的身家,便会上升到更高层次,对于他们来说,金钱本身就可以通过投资来保值、增值,于是大量有钱人的财富涌入到投资行业。
但投资不可能立即100%转化流通到社会中,这样就导致社会财富用于在消费的流转中越来越少,自然全社会的商品需求也会减少,如果还工厂还按照不变的速度运转,甚至是更高效地生产,结果肯定是越来越供大于求。
同时,在市场经济及人性双重作用下,逐利驱使,就像之前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人在眼前利益的刺激下,蜂拥至当下高额利润的行业,最终还会加速一些行业的产大于销,供大于求,造成特定商品的短时间快速过剩。
于是,减产避免亏损是商品过剩后每一个老板最自然的选择,减产并不是为了少生产商品,而是为了少开工人的工资,工人少了或没了工资自然就不买东西。结果,从全社会来看,购买力减少的比例比商品减少的比例还高。各行业的老板只能下意识地再裁员,再限产。
人为财之源,他们不仅创造财富,同时也在消耗财富,人少了,劳动效率却因为科技发展没有减少,商品依然高速生产,但消耗却变得少了,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商品与消费的不对称。
还记得在计划生育时代,对于原因,总会有“人多导致资源紧张”,“中国经济发展甚至无法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温饱问题”,现代科技和现代经济史告诉我们,资源的紧张绝非因为人口众多,而是因为生产力的落后,当科技推动生产力大幅提升,人口增长却在下滑,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我们的过剩问题。
实体经济过剩,国家往往会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历史已经证明,每当货币超发,不务实业,金融就会大发展。而金融是最体现人性丑陋一面的行业,在金融面前,任何人都可以用货币来标价,所以,它一旦发展起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其收放自如。
于是有钱人借着金融越来越有钱,财富只要插上了金融的翅膀,就会像脱了缰的野马,一年上十个台阶都不算快。
众所周知,金融本身并不能生产任何财富,它只是财富的搬运工,将全社会的财富向少数人快速集中。
结果,消费更加雪上加霜,实业更加一片凋零,裁员、限产成了老板们不间断的常规动作,这样一轮轮地转下去,经济就崩溃了,经济危机就是这个原理。
所以,经济危机表面看是生产过剩,消费乏力,购买力不足造成的,但其背后则是社会财富被少数人垄断在兴风作浪,总结成一句话:对不起,老百姓没钱消费或是不敢消费!
坤鹏论看到一篇文章说,“第一批90后已经悄然开始‘消费降级’了。”
知乎上有人这样描绘了她的消费降级:
下午茶没有了,当减肥。出门公交+共享单车,再也不任性地出租车或滴滴了。没买新衣服,毕竟上班有工作服。新出了苹果也没买,旧的还能凑合。给家里人配置了保险,平均每年就要交一万多了,小病靠社保,大病靠商保。好久没去吃日料了,一顿500多可以买好多包尿不湿了。护肤品也不再追求大牌了,芙丽芳丝的深水+雅顿粉胶+薇诺娜的保湿乳。化妆品旧的还能用,反正我素颜,偶尔涂个口红显气色。健身卡也不办了,自己在家用keep。
回过头看,我们再看国家从去年到现在一系列动作,你就应该明白其中的核心脉络是什么,比如:
1.将金融的安全与稳定确定为国家三大任务之首,就是要把金融关进笼子里。
2.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纷纷表态只做科技,不做金融,甚至最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直接公开不点名批评,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它们背后的逻辑是,国家开始快速收紧金融敞口,民营公司要大踏步地退出金融领域。
3.我们已经深刻意识到,没有高科技产业,依靠以多换少的出口经济,只能越出口越穷,是制造国家之间贫富分化的危机之源!
去年开始,今年席卷全国的人才争夺战,已经到了不惜血本的地步,并且全部锁定的是高科技人才,比如:北京瞄准的人才,既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也包括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等专业领域人才,还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等。上海则明确了13个重点科技领域,包括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量子科学、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等。
4.对于人工智能这一未来风口,国家直接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确定了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四大国家人工智能,分别由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做为依托。
最近还有消息称,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要进入中国高中生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我们“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的决心。
5.五一节前,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最核心的思想是,打破刚性兑付,保本理财不再有,未来没有什么预期收益率,都是浮动收益了,最直接的指向就是以前的金融乱象,让资金向实体经济回流。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3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3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4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