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个身在美国的女明星,不经意间发一条微博,也可以在两周后惊动人民日报等官媒和国家税务总局。
——猛哥
无疑,头腾大战已经不再遮遮掩掩,直接真刀真枪干上了。
昨天今日头条终于忍无可忍,殊能忍,干脆发了一份“关于‘腾讯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事实与说明”,把从3月以来,腾讯的“罪行”一桩桩一件件泣血般列了出来。
在这篇说明中,今日头条把一些自媒体写的负面文章直接扣在腾讯的头上,并表示“对腾讯这种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深感无奈和忧虑。”客观讲,坤鹏论认为这种“总有刁民要害朕”的捕风捉影,着实不太妥当,明显收窄了头条的胸怀。
其实,双方的舆论暗战最近一段时间也在开打,各种旗帜鲜明的文章像双方的炮弹一样,你来我往,漫天飞舞,所以,谁也别说谁,还是继续口诛笔伐吧,有些事,不辩不明,正好让人们对中国互联网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功莫大焉!
世界上的许多事,看似突然或是偶然,岂不知背后早早就有人策划妥当,就像领兵打仗,开战前必须要在沙盘排兵布阵,反复演练。所以,上周崔永远手撕冯小刚和刘震云,晒范冰冰阴阳合同,在坤鹏论看来,起来得蹊跷,发展得诡异,一步接一步,有条不紊,这要是没有妖?打死也坚决不信!
前两周,坤鹏论在和一位投资人聊天时,他就抱怨过,娱乐圈太难进入,你想投个项目,人家还未必屌你,认为你是傻钱,不懂艺术,那真的是一个圈子,有点封闭,有点顽固,有点保守,还很江湖,江湖多义气之辈,但骗子也不少,据说,最近优酷投拍的6000多万电视剧,剧组卷款消失,优酷被坑得吐血。
大娱乐中的影视一直是腾讯和阿里眼中的香饽饽,早就想好好地啃几口,结果他们偏偏在国内顽固的文化影视圈屡屡碰壁,虽然是国内数一数二财大气粗的主儿,想着用钱砸,用钱投进各个影视公司,结果多年下来,收效甚微,而阿里影业更是高层像走马灯般不断更迭,但凡是公司高管更换,一般都是行业难啃,迟迟打不开局面。
2018年5月7日,阿里影业公布了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十五个月财务业绩,业绩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33.03亿元,经营亏损为16.13亿元。
所以,有影视行业人士猜测,这事背后的推手可能是被气坏了的互联网大佬。
当然,各种猜测众说纷纭,甚至还有更加脑洞大开的,听上去很荒谬,坤鹏论就不在这里讲了,希望莫要中了那句名言:“一件事的荒谬,不能成为驳斥它存在的论据。相反,这恰恰是它存在的条件。”
坤鹏论注意到,在小崔引发的这一事件中,有人提到了洗钱,其实这个话题,我们在2016年就曾想写过,还花了一番力气搜集材料,昨晚把它们再次翻出来,整理一下,和大家简单聊聊。
一直以来,影视圈就是国际性“洗钱”的黄金乐园。
洗钱的英文是“money laundering”,算是直译,最早是在20世纪初,美国芝加哥的组织犯罪集团购置洗衣机开设洗涤业务,而后鱼目混珠将洗衣所得与犯罪所得混杂报税,使非法收入与资产合法化。
美国电影的兴起,实际推手是意大利黑帮的“洗钱”。
日本很多艺人经纪公司、影视公司都有暴力团背景,在用拍影视剧“洗钱”。
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大繁荣,实际上是伴随着香港黑帮财力的膨胀,电影业最终成为了黑帮洗钱的工具。不仅仅是香港本土的黑帮,连欧美的黑帮,也把大量的钱投入香港这个全球金融港,通过拍电影把黑钱洗白。
香港成了世界性黑帮的洗钱基地,很多导演和演员身上也背负着黑社会背景。
后来,97年香港回归,黑色资本撤离香港,最终导致香港电影的衰落。
为什么拍电影会成为洗钱的好途径?
有投行文化板块分析师这样说道:“严格来讲,目前外界几乎没有一个了解电影真实成本的渠道,除非是片方主动向外界公布一个数字,而这给了公司很大的利润操纵空间,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洗钱需要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较低的税率,另一个是不易追踪交易过程。
当初香港成为世界洗钱基地,因为它的税收是英制的,文化娱乐方面税率低。
同样,中国大陆影视投资属文化产业,税率也很低,而且税法规定,企业可把收入15%用于广告和宣传,在税前扣除。前些年,有导演号称自己的一部电影成本2000多万,但实际费用却只有700万元左右,而主要虚报的“大头”就来自电影的宣发推广成本。
这样综合一算,洗钱成本20%,在各种“洗钱”成本中最低。
再加上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不断推出极其优惠的税收政策,甚至是企业所得税五年免征,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市,它就是这些年影视公司蜂拥而至的避税注册地。
知乎有位专家曾描述过详细的电影洗钱黑幕。
他说,一部电影票房只要上交8.3%,其中还有5%的电影发展基金。如果出片和发行是一家,可以用8.3%的成本完成非法收益到合法收益到转变,而普通的渠道完成这个转变要30%到50%到成本。
电影在不易追踪交易方面也是得天独厚。
拍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现金支付,而这些支付发生在过程中,很难确定成本,再加上电影周期比较长,大量摄影设备还可以通过高价“自己租给自己”,直接摊入成本。
那些枪战片、抗日片,可以到处搞爆炸,不管多贵的场景,在一声声爆炸中,“尸骨无存”、“死无对证”,成本随便说,有段时间导演特别喜欢拍抗日片,神剧不断。
另外,在影视剧中大量启用不要片酬的小鲜肉,这样也可以虚报成本。
说到片酬,这些年没少人骂当红明星的天价片酬,一部电影,几个明星就占据了制作成本的一大半,其实,真正拿走片酬大头的,是艺人所属的经纪公司,这时候就会用到崔永元曝出的“阴阳合同”。
所以,前两年就有人发出了“明星天价片酬根源,或是因为黑金通过影视产业洗白?”的疑问。
曾经,孙红雷在发布会上这样炮轰: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不良投资方,不太负责任,他们以为影视圈非常好混,就带着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钱投资电影、电视剧。
我们每天接到剧本,有70%都是不能拍的,拍了肯定赔钱。有些投资方就是通过拍影视剧来泡女演员、洗钱,乱七八糟的。”
早在2006年,广电总局官员陆红实就曾语出惊人:“近两年,我国每年都有100多部烂片子不能上院线,原因之一恐怕是:不少人拍片是为了洗钱。”
2007年12月28日,导演尤小刚称,国内电视剧产量过大、浪费严重,要提防“洗钱的投资”。他进一步阐述:电视剧投资“来源是三种方式,一种是良性投资,一种是赞助的投资,恐怕还有一部分是洗钱的投资吧?
2013年,导演李克龙曝光有人找到他:“对方直接说,你随便花一两百万拍部电影,然后帮我走1000万元的账。”
2013年,刷新华语电影票房新纪录的《泰囧》牵扯出巨额利润失踪,光线传媒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利润与外界预期出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电影成本的核算问题,光线传媒称外界对《泰囧》的成本预计并不准确。
在被问及《泰囧》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时,当时的光线传媒董秘王牮强调:“单部影片的成本是公司的商业机密。”
2016年,一篇“《叶问3》内部人员良心拷问:我不是在做电影,而是帮他们洗钱!”的文章在网上疯传后,《叶问3》票房造假被抬到了风口浪尖!
当时,影视界人士就匿名爆料称,虚报票房并非个例,而是电影工业一个中外都有问题。如今“买票房”不再只是发行方促使影院添加排片吸引观众这一单纯目的,而是延伸出了更为复杂的融资洗钱、哄抬股价等资本运作。
知名导演胡玫曾在采访时说:“电影市场运作已有资本介入,有些方面和股票市场相像,以至连名词都互相借鉴,电影票房叫大盘,电影上映叫IPO。”
当时,在影视圈有这样的说法,投资电影、玩明星都是顺道的,关键还在于用“互联网+电影+金融”的方式玩出洗、筹、骗!
《叶问3》甚至被称为是一场典型的“电影+金融+互联网”“洗钱骗局”。
所以,在影视圈偷税漏税可能都是小事,洗钱才是大毒瘤。
但咋整?不破不立,破可能很难!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3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3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4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