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进入更加不确定的水域,系好安全带吧。
——网摘
有的时候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坤鹏论本来在节前就备好了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如何快速鉴别上市公司优劣,但就在昨天(10月7日)央行突然出手降准,而且还不是往年常见的0.5%的“小打小闹”,也不是像上次7月5日的定向降准0.5%,直接放了全面1%这样的大招。这等大事,自然要先聊它才能与时俱进。
一、温故而知新:什么是降准
在开始聊这次降准的影响前,坤鹏论想和大家先复习一下降准是什么意思。
降准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简称。
为什么要设置存款准备金,这要从银行的信用扩张套路谈起。
比如:你往银行里存了100万,A企业正好要贷款100万,银行就把你存的钱贷给了A企业,这个时候看似A企业拿了你的100万,但因为它没有提现,其实你的100万还在银行里,银行也只是在A企业的银行账户上写了100万这个数字。
A企业贷到款后,就向B企业下订单采购100万的原材料,A企业通过银行将钱转到B企业的银行账户上,这时,100万依然在银行里,顶多是不同银行间的流转,没有出了银行体系,更没有真正流出银行,除非A企业或是B企业直接把100万现金从银行中取出来,这才算真正离开银行体系。
但是,我国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
“公司按国家规定保留一定数额的库存现金。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为三天的日常零星开支需要。”
“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超过部分必须于当日存入银行,每日下班前结余现金必须放入保险箱。库存限额不足时从银行存款账户提取。”
如果不遵守,“开户银行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
所以,想把100万一下子都取出来是相当困难的。
那么,如果银行只是在不同的银行账户上面写数字,那么理论上可以把你的100万再贷给C企业、D企业......
这就是信用扩张,也就是坤鹏论在《熟悉的陌生人 一篇读懂银行发展史》中所提到的“货币创造”。
那么,如果不对银行加以管理,它就可以用很少的钱创造出无限量的账面资金,创造出很多银行账户上的数字。
但是,如果大家都在同一时间段去把钱取出来,银行不就抓瞎了吗?
对!
如果遇到经济不好,大量企业还不了贷款,钱收不回来,储户再集中跑去银行取钱,银行很可能面临无法把钱还给储户的窘境,这下,储户会更慌张,一传十,十传百,所有储户都去取钱,就形成了挤兑,如果没有人给银行注入大量现金,银行就只有等着倒闭了。
因此,各国的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避免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付储户的存款,设置了存款准备金规则,银行每收一笔存款,就要将其中的百分之多少交给央行来保管,这笔钱就是存款准备金,而百分之多少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并且,当银行向企业贷款,把数字写入到企业账户上时,也等于银行又多了一笔存款,同样也要向央行交存款准备金,这样,银行就不能无限制地扩张信用,如果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20%,理想状态,商业银行最大能把信用扩大5倍。
简单讲,降准就是投放基础货币。
而具体到这次的降准可以创造多少基础货币来呢?
此次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要先对冲掉10月15日到期不再续作的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那么还可以带来7500亿的增量资金,而且这还是基础货币,按照我国当前货币乘数约5.3倍,理论上可以最多衍生出将近4万亿的广义货币M2。
二、这是今年第四次降准
这是今年4月25日降准1%后,第二次全面降准,如果把1月25日普惠金融定向降准、7月5日的定向降准也算进来,那就是今年第四次,是历史上第六次降准大于等于1%,以前的五次分别是:
1998年3月21日(从13%降至8%,亚洲金融危机、银行坏账高企、国内去产能)
1999年11月21日(从8%降至6%,直降2%,危机后遗症)
2008年12月5日(大型金融机构降1%,中小型金融机构降2%,次贷危机)
2015年4月20日(降1%,地方债大量置换)
2018年4月25日(降1%)
而且,这次调整后的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到14.5%或12.5%,算是创造了历史新低,当然从2011年以后的趋势看,中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呈下降走势。
另外,从历史上看,近些年似乎还没有出现过一年两次降准大于等于1%的情况,即使是艰难的2015年,也只有一次1%力度的降准,而且按以往经验,每次有超过1%的较大幅降准,都有着深远的、不太好的背景,因此,反推过来,2018年我国的经济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而事实上,中国经济目前表现的确让人担忧,这从最新公布的PMI数据可以得到印证,9月官方制造业PMI降至50.8,财新PMI降至50,都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尤其是后者,已经跌至“荣枯分界线”,说明经济景气度边际出现了恶化。
小知识
荣枯线
即采购经理指数(PMI)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临界值,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景气状况、发展变化趋势和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与信心。
PMI数值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而企业家信心指数以100作为荣枯线。
2012年以来,我国PMI有两次跌破50%“荣枯线”,一次是2015年1月,PMI为49.8%,这是自2012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第二次是2017年5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6,是当时11个月来首次低于荣枯线。
另外,国债也是一个非常客观的风向标,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当人们觉得国家经济欣欣向荣时,都愿意买国债,从而国债利率就会持续走向,如果对于经济前途比较悲观,对于国债就会保守,其利率也会走低。
目前的现实是,美债收益率大涨的背景下,中国国债收益率反而走低。
所以,美国加息紧缩,而我们却只能降准宽松,实在是形势比人强,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相当不乐观,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木的办法,必须全力稳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
要短期稳住经济,对于政府而言,最直观的手段当然是依靠货币和财政“两条腿”,相比之下,财政端是个慢变量,货币端往往更加更容易“出手”。
当然,困难是艰巨的,决心却不能丝毫松懈,起码我们的表态依然没变:“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
三、此次降准的几点思考
最后,坤鹏论再说几点对于此次降准的理解与思考,大家一起讨论。
1.有人会说,以前用MLF不也是释放货币吗?为什么还要降准,坤鹏论在《想要看明白财经新闻 这些名词必须懂!》曾讲过,MLF首先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最长一年,其次,MLF是有利息的,商业银行要给央行利息,而降准则是没有成本的,而且4500亿置换MLF,最少让商业银行每年节省150亿元的利息成本。
2.降准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市场上钱又多了,钱的成本又低了,但要评价其降准效果好坏,还是要取决于钱能否真正流向该去的地方,实话说,之前的降准、MLF等操作,实际效果并不乐观。
3.国庆节期间全球股市出现了一波较大幅度下跌,恒生指数跌幅超过4%,新加坡的富时中国A50指数跌幅超过3.5%,如果没有相应的大利好,8日的A股将会面临补跌3%到4%的巨大压力,所以7日选择降准1%,利好股市,但疗效要等市场去检验。
4.9月20日国家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直接喊话疲软的消费,而且根据文件要求,后续各部委将陆续出台“促消费”的细则,坤鹏论猜测会有汽车下乡、信息消费、农村消费升级以及医疗、养老领域消费,消费的前提是有钱,而降准释放的就是货币。
5.每次降准,都少不了要预测房地产的轨迹,坤鹏论认为,既然7月央行已经松绑资管新规,9月底公布的理财新规也总体趋松,房地产融资(尤其是龙头房企)事实上难以真正遏制住,而让地方政府一下子就甩开土地政策,已经证明不太现实,所以,未来房地产也会有不一样的政策调整,比如:厦门已经放松了落户门槛,以求遏制楼市入冬。
6.人民币汇率呢?会不会破7呢?它并不是我们自己说了就算的事,央行都说了“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不会随意变动。
7.按以往经验,宽松的效应是逐步递减的,坤鹏论看到一篇文章的统计是这样的:
2008年第一轮宽松,两个季度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持续4个季度;
2011年第二轮宽松,5个季度见效,GDP从7.5%反弹到8.1%,反弹0.6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2014年上一轮宽松,8个季度才见效,GDP只从6.7%反弹到6.9%,反弹0.2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所以,有专家说:“最为关键的,降准之后,还有哪些政策组合拳可以期待?”并表示,减税正在路上。
而10月7日C政部部长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我们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以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8.还有专家认为,在年底前,央行应该还会有一次降准,原因还是对抗经济下行压力,“因为到目前为止,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仍然没有反弹到两位数(10%以上)。在我看来,只有重返10%甚至12%以上,才有可能稳住经济。”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