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数学分析。“股票投资是门艺术,而不是门科学”。对于那些受到呆板的数量分析训练的人,处处都会遇到不利因素,如果可以通过数学分析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的话,还不如用电脑算命。选择股票的决策不是通过数学做出的,你在股市上需要的全部数学知识是你上小学年级就学会了的。
——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
坤鹏论之前对巴菲特、索罗斯都有过非常详细的介绍,而与他们并称世界三大著名投资大师的彼得·林奇却经常只言片语,还记得曾有老铁留言称,三者中彼得·林奇从业绩和人品上才最值得称道。
总结三位大师,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巴菲特太完美,即使是有什么不妥,也会有太多人帮着他粉饰,比如:他关注公司的未分配利润这一点,更让坤鹏论有了新的认识。
索罗斯太狡黠,他和巴菲特一样秉承的理念是,沉默是金,从不谈论自己投资,当别人问到其投资成功之道时,他会说:“我全凭的是直觉。”
相比之下,彼得·林奇相当和蔼可亲,他会不厌其烦地回答任何一个投资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特别是从麦哲伦基金主管位置退休后,他将大量时间花在了投资经验的总结与归纳中,希望能够给更多投资者以借鉴,希望更多投资者成功。
比别人牛那是牛逼,但比别人牛,还帮着更多人牛起来,那才叫伟大,所以,林奇比巴菲特和索罗斯更伟大!
从1977年到1990年,彼得·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把该基金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做到140亿美元,基金的持有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共同基金,年平均复利报酬率为29%。
由于骄人的业绩,林奇被人们认为是股票投资的思想家,在人们眼中,他是一位选股天才,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之于篮球,老虎伍兹之于高尔夫,他将整个基金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把选股变成了一种艺术。
他后来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
坤鹏论认为,彼得·林奇的最伟大之处还在于他不私藏自己的经验。
目前,他出版了《彼得·林奇教你理财》、《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等系列著作,全都被评为最佳畅销书。
其中《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是最畅销也是最受业余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经典名著之一,《战胜华尔街》一书更被誉为“全美第一号畅销书”。
在这些书中,林奇就像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将自己投资成功的密码毫无保留地奉送给他人。
一、球童的经历为林奇股票投资启智
巴菲特曾说过:“生活的要领在于思考你应该去做谁的球童。”
而林奇恰恰用童年的轨迹验证了这句名言。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是波士顿学院的数学教授,后来放弃了该工作,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
那时候,美国中产最热衷于高尔夫球运动,林奇的父亲也是一名高尔夫球爱好者,并经常带小林奇去球场打球,以至于林奇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对高尔夫球规则了如指掌。
不幸的是,就在林奇10岁那年,年仅46岁的父亲因癌症晚期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父亲的去世对于林奇的影响相当大,直接造就了他坚强自信的民事权利,甚至也成为了他后来急流勇退的原因之一,他曾在《战胜华尔街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的妻子卡罗琳,还有我的宝贝女儿玛丽、安妮和贝思为我举办了一个生日晚会,庆祝我46岁生日,在生日晚会进行到一半时,我心头忽然一震,我突然想起来,我的父亲就是在他46岁时离开人世的。当你意识到自己竟然已经比父母活得还要长寿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原来自己和他们一样也要离开人世,你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活着的时间实在是非常短暂,而之后死亡却将会是无比漫长的,你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以前不懂得珍惜宝贵的生命时光,不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们去参加学校里的体育比赛,去滑雪、去看橄榄球赛,再也不要让一个工作狂了,因为没有人在临终时会说:‘我真后悔没有在工作上投入更多的时间。’”
因为父亲的去世,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得拮据,林奇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11岁时,林奇独自去高尔夫球场请求球场经理,让自己当一名球童,而恰恰球场需要懂得打高尔夫球规则的球童,于是他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
球童不仅赚得多,一个下午就能获得相报童一周的收入,而且还能接触许多公司的董事长和股东,这些大人物经常会谈论股票投资,使得林奇早早就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教育,知道了许多不同的投资观点。
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但通过听那些球手的聊天,使他开始对股票产生了兴趣。14岁时,他立下志向,做一名投票投资者,并将其当成了人生之中最远大的理想。
在这里,林奇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贵人——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总裁乔治·沙利文,并成为了他的球童。
那时,沙利文常常幽默地重复着一句话:“买股票吧,那是你如胶似漆的妻子。”这句话同时是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座右铭,后来也成了也林奇投资股市的信条。
沙利文在林奇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他是林奇的引路人,在关键时刻给了林奇指导与帮助。
所以,和高人在一起,成长的速度会快一倍,尽量和牛逼的人在一起吧!
后来,林奇在总结自己的这段经历时认为,高尔夫球场是一个仅次于股票交易所的最佳投资场所,特别是在客人打出一个左曲球或右曲球之后,他们会兴高采烈地吹嘘自己最近的成功投资。
而林奇就会借此机会,和他们交流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投资股票话题。“我最初的股票知识,是从高尔夫球场上得来的。”
这样边做球童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进入了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在高尔夫球场工作。
二、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
沃顿商学院是林奇重要的知识积累阶段。
有趣的是,虽然林奇的父亲曾是数学教授,但他却没有选修数学、财会课程等商业方面的程课,而是对文科相当狂热,除了必修课外,他选修的课程可谓驳杂,比如: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同时林奇还对神秘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等。
当时他就坚定地认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这个认识和索罗斯不谋而合。
这些杂学的基础,使得林奇未来在投资中,非常重视图表之外的调研,并提出了自己的神奇公式:
选股=(艺术+科学)*调研
“选股根本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照葫芦画瓢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司或窍门,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
“当我回首这些往事时发现,学习历史和哲学比学习统计学对投资的帮助更大。如果选择股票可以量化,那么你只需把时间花在用电脑计算上就可以赚大钱,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奏效。”
因为有着球童的兼职费和奖学金,到了大二时,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可以在股市初试牛刀了。
林奇用1250美元买了第一只股票——飞虎航空,买入价是每股10美元。
买之前,他对这只股票的基本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后来,该股果然大涨,随着这只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收回资金,靠着这笔投资的收益,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从巴菲特和林奇的经历看,他们投资股票的时间都比较早,而且都用的是自己积攒的收入,所以,坤鹏论建议有孩子的老铁,一定要让孩子早些知道如何用劳动赚钱,然后再引导他们用自己劳动换来的收入进行投资,这才最让人刻骨铭心,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投资观。
三、到富达基金实习并工作
人在年轻时,一定要多积累人脉,最好是能认识一些大牛,他们一般不会给你财富,但往往会有让你离成功更近更快的机会。
林奇做了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总裁——乔治·沙利文8年球童,双方甚至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所以,在暑假期间,他得以从100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到这家当时世界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做暑假实习生。
这样实习的经历简直千载难逢,不仅使林奇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逐渐消失并产生了信心,而且也让他对投资教科书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因为教授们所教的理论——有效市场假设和随机漫步假设在真正的市场实战中,几乎全线崩溃,根本无法帮助人们投资成功。
1969年,林奇MBA毕业并服完了兵役,于是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富达基金公司的职员。
起初他是金属商品行业分析师,因为成绩卓越,1974年,升任富达的研究主管。
在这期间,他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行业和股票以供公司投资决策,这为他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正式开启开挂的传奇人生
1977年,林奇由于工作出色,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当时这个基金资金规模很小,只有2000万美元,而且之前的投资业绩也不是很理想。
许多文章都曾分析过林奇的成功原因,坤鹏论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比别人更勤奋更能吃苦
1982年林奇回答电视台主持人的提问,被问到“什么是你成功的秘密?”他的回答是“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并阅读700份年度报告。”
每天早晨6:05就乘车去办公室,晚上19: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谈,一天看的资料有三英尺高,周六也要待在办公室看资料,甚至“我做梦梦见的都是股票,而不是我的妻子卡罗琳。”
结婚20年,只度过两年专门假期,甚至在度假中还要连带花不少时间去实地考察那里的公司。
可能中国最勤勉的基金经理的工作强度顶多是林奇的1/3,而一般的经理也就是林奇的1/10左右,甚至更少。
林奇曾这样描述道:
“几乎每个周末她们都得向我自我介绍,这样我这个平日只顾忙于投资却根本不沾家的老爸才能认出来谁是谁。”
“当你开始把房贷美、沙利美、房利美这些公司股票简称和家里孩子的名字混在一起时,当你能记住2000只股票代码却记不住几个孩子的生日时,那你很可能已经变成了一个工作狂,在工作中陷入得太深而难以自拔了。”
林奇坚信:勤奋必有回报,“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考察10家公司,你可能会找到一家有意思的股票,如果你考察20家,可能会找到2只,考察100家就可能会找到10只。考察的公司最多的人将在投资这场游戏中取胜。这一点一直是我的投资思想。”
2.比别人更重视调研,获得一手资料
林奇对上市公司的访问量逐年上升,1980年是214家,1982年330家,1983年489家,1984年411家,1985年463家,1986年570家。
当有人问,为什么要如此频繁访问公司,他回答道:“自己不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进行仔细的基本面分析,那么拥有再多的股票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也没有用。”
在法国时,林奇通过阅读马特勒(Marta)公司的报告发现,这家公司特别好,并且当年盈利预计将增长两倍。
满怀期望的林奇,立刻动身拜访该公司,结果通过对公司发言人的沟通,原来这家公司每个部门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数据在说谎。
和巴菲特一样,林奇极为痛恨铺张浪费的公司管理者,“公司办公室的奢华程度与公司管理层回报股东的意愿成反比。”
林奇还经常和尚未投资过的公司的高管或行业研究专家共进午餐,因为只有这样,对方才会提供给你新的想法和思路。
林奇有过这样的统计,大约有20%的几率,通过这样的闲谈发现一些重要的信息。
这些业内专家看到的通常都是外人所不了解的趋势,林奇正是将这些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分析框架。
林奇在最后总会问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最敬佩的竞争对手是谁?”当某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承认有竞争对手做的和自己一样,甚至更好的时候,林奇往往不会买这家交流的公司的股票,而是去买他们十分敬佩的竞争对手的股票。
这些信息不是少数人才知道的秘密,也不是不可泄露的机密,但是却对认知有着严肃的影响,这就是林奇的公司调研能力,多拜访,多约谈,多思考。
3.拥有自己的投资哲学
林奇的投资哲学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早期重点选择小盘快速成长股,后期重仓投资大盘蓝筹股,尤其是汽车公司这样的周期股,甚至进军海外市场,投资外国上市公司股票,从操作手法上,早期频繁买卖换股,到后期的长期持有,林奇不断根据市场情况和基金规模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选股策略。
可以看出,林奇一开始就遵循着价值投资理念,但因为基金盘子小,经验不足,基金的固有特性等原因,他的早期投资哲学更偏激进些。
那时候,他买卖股票特别多而且特别快,大约持有1400种证券,其中最大的100种代表着基金总资产的一半,最大的200家则代表着总资产的2/3,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交易大约是买进5000万美元,同时卖出5000万美元,每天卖出100种股票,也买进100种股票,林奇的交易只有不到5%是大于10000股的。
他曾这样描述自己早期的风格:“在我所买的股票中,3个月后,我仅对其中不到1/4的股票感到乐观,因此如果我碰到了10种股票,我会愉快地把10种都买进来,然后再进行调查研究。也许我会不喜欢其中的几种,但我会继续持有我喜欢的那几种,并增加它们的持有量。”
可以说,林奇的投资组合永远都在变,许多股票仅保持一两个月,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越出色,周转率就越高。
1977年他加入麦哲伦基金时,投资组合包含有41种股票,换手率343%,其后三年的换手率都达到300%。
对此林奇的解释是,麦哲伦对新客户封闭买进,却遭到大约1/3的赎回,为了换股,不得不抛出老股票。
1982年,林奇被评为“过去10年中最成功的共同基金经理”,取得了305%的收益率,麦哲伦基金的盘子达到了4.5亿美元,而他在3个月内买了166只股票。
1983年,年中时的投资组合中有450只股票,到了年度就达到了900只股票,基金的资产升值至16亿美元。
这么多股票让人想起了指数型基金,当时有人疑问麦哲伦基金是不是从主动型基金变成了被动型基金,而林奇解释称,绝对不会如此,他那90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中,700只股票的资产总和还不到基金总资产的10%,他也不确认这些公司是否真的值得投资,而买这点股票,只不过是为了了解公司情况提供方便罢了。
然后呢?调查后如果觉得好,就加码买进,不行就抛掉,这跟另一位价值投资大师沃尔特·施洛斯很相似,施洛斯也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一只股票,唯一的办法就是去购买它。
而施洛斯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拥有大量的股票,最多时会有100只,不过往往最大的20只股票占了大约60%的份额,林奇在这方面和这位大师很相似,很可能也是爱股综合症,实在控制不住自己。
这种事后诸葛亮法,林奇保持的概率是10%,也就是10%的留存率。
林奇对于小盘股的偏爱,主要是希望能够找到高成长的公司,他认为要找到能成长3倍乃至10倍股票,这个目标从道琼斯指数股中找绝对比从一般小公司中找难得多,而且如果找到好的公司,他会偏爱长期持有,因为“做股票就等于找对象”,不能老想着离婚(卖出)。
坤鹏论认为,林奇这种投资特点主要源于他一直的执着:
“第一,我对战胜市场的渴望程度远远超过我对落后于市场的容忍程度;”
“第二,我一直相信基金经理应该自己独立来选股而不依靠别人。”
另外,还有个客观情况,那就是他操作的是基金,做的是专业投资,正像他自己所说:“专业投资者必须分散投资于许多只股票。”
同时,麦哲伦基金公司的传统是注重“自上而下”的选股策略,并且善于发掘被低估或股价落后市场涨幅、具有投资潜力的公司,所以这个也要求林奇要不断发现新的股票。
尽管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期间买过的股票总数高达15000多只,而且其中很多股票还买卖过好多次,以至于人们说,从来没有见过一只林奇没有喜欢过的股票,搞得他以股票多情种而闻名天下。
但是,他更看重重仓股的贡献,“如果你有5只股票,3只下跌是75%,一只上涨了10倍,一只上涨了29%,那么这5只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只股票上赚足了钱,远远抵消了你那些下跌50%、7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比如:1984年全年,林奇一改频繁交易的做法,坚持买入——持有战略,基金前10位股票的数量一直没有多少变化,而其中就包含5只周期性的汽车股,后来林奇从福特和克莱斯勒两只股票上分别赚到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加入从沃尔沃赚来的7900万美元,造就了麦哲伦优异的业绩。
不过,林奇对诸如铜、铝、钢铁、汽车、造纸等这样的周期性股票不太推荐,他认为周期性股票的实质是预期游戏,要从这们身上赚钱倍加困难,“最大的危险就在于买得太早,等不及上涨又抛掉。”
“投资周期性股票类似于在‘赌’大势反转,寻找大底同样充满艰难和挑战,不过如果你是铜、铝、钢铁、汽车之类周期性行业中的‘内部人’,那么可以一试这样股票,而最终能找到大底并行动的人则是凤毛麟角。”
再比如房利美这只周期性大牛股,起起伏伏,林奇最终在1989年底加仓至基金资产的5%,到达重仓股的最高限额,由于富达公司期下其他基金也同样重仓持有房利美股票,20世纪80年代,富达因此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利润,这在金融史上都是破纪录的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林奇在专业投资的后期,以及退休离开基金,以业余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时,他不断强调选股成功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我投资组合最好的公司往往是购股三五年才利润大增而不在三五个星期之后。”
“作为一个业余选股者,根本没必要非得寻找到50~100只能赚钱的好股票,只要10年里能够找到两三只赚钱的大牛股,所付出的努力就很值得了,资产规模很小的投资可以利用'5股原则',即把自己的投资组合限制在5只股票以内,只要你的投资组合中有一只股票上涨10倍,那么即使其他4只都没有涨,你的投资组合总体上也能上涨3倍。”
五、他为什么在人生巅峰却选择了退休
1990年5月,46岁的彼得·林奇在其智慧、能力和业绩的顶峰阶段,宣布了退休的决定。
他在《战胜华尔街》一书的序言中解释了退休的原因,主要是以前为事业付出太多,这是通过惨痛的个人生活为代价,无法享受经常与家人相伴的幸福时光,无法享受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的天伦之乐,其中有一段话证明了他对财富与生活的大彻大悟:
“我曾经听说,有很多百万富翁庆贺自己错过了本可以更加富有的机会,我过去一直对此非常怀疑,能够对大赚一笔的诱人机会说不,这可是很少人能够享受得起的奢侈。如果你够幸福,和我一样赚了相当多的钱,当赚的钱多到一定程度,这时候你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是继续为赚更多的钱而生存,辛辛苦苦一辈子只是做金钱的奴隶呢,还是让你赚的钱为你服务,从此成为金钱的主人,让自己享受更多的人生幸福呢?”
退休后,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写书、做慈善、讲课他都做。
他还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的改造项目里,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
46岁的林奇最终选择要当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人能迈得过这个槛?
六、林奇25条股票投资黄金法则
林奇退休后,并没有离开股票投资,他不仅业余投资股票,还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分享给全世界的业余投资者,甚至越来越认为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更胜一筹。
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林奇根据20年投资生涯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25条股票投资的黄金法则,坤鹏论将其重新分类整理,你会发现,他一样是一位极力推崇价值投资的大师:
1.股票投资的本质是投资公司
(1)投资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基本面的话,那就会很危险。
(2)每只股票后面其实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经营的。
(3)你得弄清楚你持股的公司基本面究竟如何,你得搞明白你到底持有这只股票的理由究竟是什么。不错,孩子终究会长大的,但是,股票并非终究会上涨的。
(4)经常出现这样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毫不相关。但是,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与其股价表现完全相关。弄清楚短期与长期业绩表现与股价表现相关性的差别,是能不能投资赚钱的关键,也表明,耐心持有终有回报,选择成功企业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资成功。
(5)永远不要投资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股票。让投资者赔得很惨的往往是那些资产负债表很差的烂股票。在买入股票之前,一定要先检查一下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看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偿债能力,有没有破产风险。
(6)如果你研究了10家公司,你就会找到1家远远高于预期的好公司。如果你研究了50家公司,你就会找到5家远远高于预期的好公司。在股市中总会让人惊喜的意外发现,那就是业绩表现良好却被专业机构者忽视的好公司股票。
(7)不研究过公司基本面就买股票,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样,投资赚钱的机会很小。
(8)根本没有任何人能够提前预测出未来利率变化、宏观经济趋势以及股票市场走势。不要理会任何未来利率、宏观经济和股市预测,集中精力关注你投资的公司正在发生什么变化。
2.股票不在多在精
(9)把股票看做是你的小孩,但是养小孩不能太多,投资股票也不能太多,太多你就根本照顾不过来了。一个业余投资人,即使利用所有能利用的业余时间,最多也只能研究追踪8到12只股票,而且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才能找到机会买入卖出操作。因此,我建议,业余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同时持有股票5只以上。
(10)如果你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值得投资的上市公司股票,那么就远离股市,把你的钱存到银行里,直到你找到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
(11)如果你在1只股票上投资1000块,即使全部亏光也最多不过是亏损1000块,但是如果你耐心持有的话,可能就会赚到1000块甚至50000块。业余投资人完全可以集中投资少数几家优秀公司的股票,但基金经理人根据规定不得不分散投资。业余投资者持有股票数目太多就丧失相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能够集中投资的优势。只要找到几只大牛股,集中投资,业余投资者一辈子在投资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远远物超所值了。
3.如何选股?
(12)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
(13)对于小公司股票来说,你最好躲在一边耐心等待,等到这些小公司开始实现盈利时,再考虑投资也不迟。
(14)如果你打算投资一个正处于困境之中的行业,那么一定要投资那些有能力渡过难关的公司股票,而且一定要等到行业出现复苏的信号。不过,像生产赶马车鞭子和电子管的这些行业永远没有复苏的希望了。
4.业余投资者可以做得更好
(15)作为一个业余投资者,你的优势并不在于从华尔街投资专家那里获得的所谓专业投资建议。你的优势其实在于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知识和经验。如果你充分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来投资于你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业,那么你肯定会打败那些投资专家们。
(16)过去30多年来,股票市场被一群专业机构投资者所主宰。但是与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这反而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业余投资者尽可以忽略这群专业机构投资者,照样可以战胜市场。
(17)在任何一个行业,在任何一个地方,平时留心观察的业余投资者就会发现那些卓越的高成长公司,而且发现时间远远早于那些专业投资者。
5.股票投资的心理准备
(18)股市中经常会出现股价大跌,就如同东北地区严冬时分经常会出现暴风雪一样。如果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根本不会遭到什么损害。股市大跌时那些没有事先准备的投资者会吓得胆战心惊,慌忙低价割肉,逃离股市,许多股票会变得十分便宜,对于事先早做准备的投资者来说反而是一个低价买入的绝佳机会。
(19)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智识,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胆略,有识且有胆才能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如果你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吓得赶紧抛掉手中所有股票,那么胆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资股票,也不要投资股票型基金。
(20)总是会有事让人担心。不要为周末报刊上那些危言耸听的分析评论而焦虑不安,也不要理会最近新闻报道中的悲观预测言论,不要被吓得担心股市会崩盘就匆忙卖出。放心,天塌不下来。除非公司基本面恶化,否则坚决不要恐慌害怕而抛出手中的好公司股票。
(21)想着一旦赌羸就会大赚一把,于是大赌一把,结果往往会大输一把。
6.投资股票要和时间交朋友
(22)当你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时,时间就会站在你这一边,持有时间越长,赚钱的机会越大。耐心持有好公司股票终将有好回报,即使错过了像沃尔玛这样的优秀公司股票前5年的大涨,未来5年内长期持有仍然会有很好的回报。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是股票期权,时间就会站在你的对立面,持有时间越长,赚钱的机会越小。
7.没有时间研究可以选择基金
(23)如果你有胆量投资股票,却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做功课研究基本面,那么你的最佳选择是投资股票投资基金。你应该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股票基金。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可分为成长型、价值型、小盘股、大盘股等,你应该投资几种不同风格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于6只投资风格相同的股票基金并非分散投资。
投资者在不同基金之间换来换去,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得支付很高的资本利得税。如果你投资的一只或几只基金业绩表现不错,就不要随便抛弃它们,而要坚决长期持有。
(24)在过去10年里,美国股市平均投资收益率在全球股市中仅仅排名第8。因此,你可以购买那些投资于海外股市且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从而分享美国以外其他国家股市的高成长。
(25)长期而言,投资于一个由精心挑选的股票或股票投资基金构成的投资组合,业绩表现肯定要远远胜过一个由债券或债券基金构成的投资组合。但是,投资于一个由胡乱挑选股票构成的投资组合,还不如把钱放到床底下更安全。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