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和股市其实是一模一样的,都有牛市的年份,平均多少年一次,就凭借这个数学上的理论就足以证明,股票长期持有的人会暴富,只要时间足够久,选择的股票合理,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
坤鹏论:写了四万字 我从美国股市200年中悟到了什么-坤鹏论
上周五天,坤鹏论用了41000字把美国股市200年做了全面、详实的回顾,都说要以史为鉴,那我从中悟到了什么呢?
今天,就聊聊干货,把最主要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反正坤鹏论对自己所持的价值投资理念变得更加坚定了。
一、在混乱与崩盘中进步
美国股市开始的时候,跟荒蛮时代差不多,简直就是鱼龙混杂,混乱不堪,投机大过投资,甚至沦为权贵们的韭菜地。
股票早期被认为是“操纵工具”,之后被认为是“投机工具”,因为1920和1930年代”史诗“级的大崩盘,催生了基本面分析流派的崛起,股票才被认为是“投资工具”。
并且,随着股市一次次周期轮转,一次次痛彻心扉的崩盘,投资者也在成长,其中极少数善于思考者逐渐形成了各种体系和流派的投资哲学。
中国成语说痛定思痛,痛改前非,都说真正痛了才能让人反思,改过。
坤鹏论发现,每次股市的大崩盘都会引发投资思想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起码价值投资派完全符合这样的节奏。
埃德家·史密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指出股票的风险被夸大了。
格雷厄姆从股票代表的资产价值的角度,鼓励投资者从实业资本那里获得流动性,以此消除投资者对股票的恐惧。
现代理论金融,则从股票的适当组合可以管理风险的角度,消除投资者对股票的恐惧。
现代价值投资理论试图从根本上消除股票投资与实业投资的界限,资本资产被赋予了更高的流动性,金融投资者与实业投资者成了股票市场上的相互博弈的双方。
西方股票投资理论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交织者“理性人”、“行为人”、“投机者”、“投资者”、“市场先生”等争论,现代价值理论提出,股票价格实际上是各类投资者对市场影响的总和。投资者的投资目标也经历了从追求“绝对回报”,到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再到追求市场效率和资产配置效率逐步转变。
可以说, 一部西方股票投资思想的历史,就是一部消除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恐惧的思想解放史,一部从操纵投机为主到长期投资为主的演变史,一部实业投资者与金融投资者投资思想的融合史,一部投资者对自身行为的自省史,一部投资者对风险收益关系的认识史。
当然,不管是200年前,还是如今的当下,在股市中能一直保持清醒的人永远是凤毛麟角,光想着投机,或是先是投资入市最终奋不顾身投机的占据着绝大多数,股市中永远都是财富转移,割韭菜的最佳场所。
一入股市深似海,永远是一赢二平七负。
可能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只要有赢,就挡不住人们拼命涌进来的热情,因为在人类的思维中,永远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一定会是那个一赢,别人都是二平七负。
在《梦想的街,伤心的路》一书有这样一段文字:
”华尔街在它220年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自从华尔街在18世纪末成为美国的金融大街以来,一批又一批的追梦人在这里粉墨登场,可上演的剧目却是一成不变:少数圈内人大发横财,多数梦想发财的人到头来两手空空。“
坤鹏论:写了四万字 我从美国股市200年中悟到了什么-坤鹏论
二、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交替出现
在近几十年的美国股市中,只要是牛市出现,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就会在上涨过程中交替出现,其中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人性。
人类本性中都蕴含着冒险和征服,当牛市启动时,价值型股票会率先启动,向上打开市场空间,成长型股票则追随其后。
到一定程度后,成型型投资就会占据上风,人们不甘心也不满足于价值型股票所带来的些许投资收益,人们渴望暴利和非理性的快感,而成长潜力最大的股票因为其股价常常会有更大的上涨空间,所以人们会把所有热情执着于看着、听说、觉得是成长型的股票,而价值型股票由于增长能力和增长速度相对较低,则被市场暂时冷落。
这个时期,所有荒唐与不可能都会被解释为:这次真的不同了,然后被人们欣然接受,促使他们继续疯狂,一旦股市崩盘,当人们回想起自己在股市中的行径时,自己可能都无法理解当初是怎么了。
但是,在成长型投资的泡沫被戳穿后,人们又会厌恶提心吊胆的高风险日子和亏损累累的现实生活,于是又会转而回到增速较慢的价值投资的道路,促使价值型股票的整体市值上升,最终形成所有股票市盈率的增高。
这个交替规律不仅存在于整个牛市之中,而且也符合牛熊整个周期。
三、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不得不佩服十九世纪末的查尔斯·道,他居然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股市是商业晴雨表”这一名言,直接揭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股市的兴衰与经济密不可分,股市是国家最优秀企业的大舞台,而国家经济则主要由这些最优秀的企业支撑。
所以,牛市必然兴于经济繁荣之时,熊市自然逃不了经济衰退的宿命。
同时,股市因为是金融市场,除了与经济荣枯息息相关外,还和国家的货币政策密不可分,当货币政策宽松时,股市就会兴旺,一旦国家收紧货币,股市自然就会跌跌不休。
美国一直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所以体现在股市上,几乎每个年代的股市风云都和当时的新科技直接挂钩,推动股市发展的也正是那些代表了不同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及其领头羊。
比如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早期的钢铁股、50年代的汽车股、60年代的电子股、70年代的石油股和绩优蓝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药股、90年代的网络科技股等,都是特定时期某一产业迅猛发展的结晶。
股市的热情往往要先于新科技全面普及的步伐,所以每个周期都会有概念股叱诧风云,当人们对概念的痴迷失去理性后,自然就会出现改公司名的投机行为大行其道,再往后讲大故事编大梦想的花招也能获得投资者用脚投票。
这个时候,你就算是把牛吹到外太空,一样会有人对你笃信不疑,最近的例子就是贾跃亭和他的乐视。
同样,在股市狂热沸腾时,你想买到一只下跌的股票都会中彩票一样艰难。
所以,坤鹏论越来越佩服索罗斯的那句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但这个世界上最难的就是投入其中容易,提前退出难上加难。
这也是为什么坤鹏论一直强调,反人性地去投资股票才有可能成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狂欢之中,想的必然是明天还会继续涨,今天抛了多亏呀。结局往往就是成为最后的傻瓜,终极接盘侠。
而索罗斯以哲学的思考提出了著名反身性投资理论,强调“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认知缺陷是与生俱来,金融市场总是错的。”与行为金融学一起,构成了西方投资思想的第五次突破。
坤鹏论:写了四万字 我从美国股市200年中悟到了什么-坤鹏论
四、投资理念也有周期
股市有周期,股市中的投资理念也一样有周期,而每个周期中,投资者对股票的评价风格和方式在股票定价中起关键作用,从而也就奠定了该时期的主流投资理念。
概念股兴起时,以内在价值型投资为基础的稳固基础理论屈从于空中楼阁理论,借助于投资大众的从众化情绪和过度反应,将憧憬美好的空中楼阁演绎得登峰造极。
在概念股崩溃后,受伤的弱势群体和投资大众会追求安全和稳健的观念又深入人心,以内在价值作为股票投资价值的心理底线牢不可破,从而矫枉过正地走向另一个极端,回到有看得见的收益增长和分配现金红利的传统产品,直到下一轮周期新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出现。
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和股市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惊人地一致。
被低估的市场筹码(成长型股票热时必然导致市场大量抛售价值型股票,持续一段时期后必然导致价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逐步被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时,而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果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之后,新一轮的市场热点或周期就为期不远了。
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合乎逻辑,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
五、两大流派——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在股市发展的历史上,投资者基本集中在了两种主流方法上: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
两者互相瞧不上,当然基本面分析瞧不上技术分析的程度更深些。
技术分析一生都在追求预测买卖股票的适当时机,它被空中楼阁定价理论的信奉者追捧,而基本面分析则重在利用基本分析理论的信条来挑选股票。
从本质上讲,技术分析就是股价图表的制作和阐述,所以坚持于此的投资者又被称为图表主义者。
他们研究“历史”,包括股票价格过去的走势和成效量,并以此为线索去探寻股价未来变化的方向。
大部分技术派坚信市场无外乎由10%的逻辑和90%的心理所构成。因此,他们一般都赞成空中楼阁理论,并且认为投资其实就是揣摩其他投资者行为的心理战。
当然,图表所能讲述的仅是其他市场参考者过去的行为,然而技术派的要求绝不仅限于此,他们希望能够借助于对其他投资者过去行为的细致研究来照亮这些投资者未来可能的行为路径。
基本面分析者则采取了与前者截然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市场应该是由90%的逻辑和10%的心理构成。
他们不关心以往股价定势的特定形态,而是将主要精力用来挖掘一只股票的真实价值,也就是成长性、红利派发、市场利率和风险这几点因素。
通过对每一家上市公司上述因素的评估,基本面分析者认为自己将能够触及一只股票的真实的内在价值。如果股票的内在价值高于现在的市场价格,他们就会建议买进该股票。
基本面分析者相信,市场最终一定会准确反映出股票的真实价值。
显然后者更能让人们有种高大上的感觉,技术派总是和技术民工产生联系,不权威,不专业,所以华尔街大约90%的分析师认为自己是基本面分析者,虽然背地里他一直偏爱着技术派。
但是,股市根本是无法预测的,因为对股价有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因素应该是公司未来利润、股息的增长水平和持续时间,但未来收益增长很难预测,即使市场专家也不办不到。
虽然投资者最矢志不渝的努力方向是,精确地预测未来股价的走势并进而找到适当的买卖时机,但这却是比哥德巴赫猜想还要难的目标,因为人心无法用公式计算。
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所以,彼得·林奇说:”投资是一门艺术,不是一门科学。“
所以,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能叫一个科学院用上”但也许“这样模棱两可不科学的词,也是醉了。
六、钱多的说话,基金占领股市
自从美国股市进入50年代后,机构投资者快速崛起,之后,基金越来越强大,开始引导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股市和赌场一样,钱多的说话,而美国小散从50年代占据90%以上份额,到如今只剩下10%~15%。
近几十年,美国股市,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还是向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都走在了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
不过,坤鹏论要强调的是,都说美国股市比中国股市成熟,其实根本原因不在于此,如果只是股市本身,我们完全可以师夷长技,直接越过那些沟沟坎坎,规则不行学规则,制度不灵学制度,中国股市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上市公司,和美国相比,优质的上市公司实在太少太少,所以美国牛长熊短,中国牛短熊长,即使是泡沫都不是A级泡沫水吹出来的,自然很快就破。
为什么我们优质的公司少?各位老铁自行脑补吧。
坤鹏论:写了四万字 我从美国股市200年中悟到了什么-坤鹏论
七、在中国股市最熊的是股指基金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坤鹏论看到许多所谓的专家牛人忽悠人们投股指基金,说巴菲特都推荐了,买入持有,每年都会有好收成。
但是,我们的股指基金呢?
在2008~2017十年期间,股票指数型基金平均总回报率只有-9.2%。
2018年更不用看了,所有基金只要不亏钱都属于相当优秀了。
因此,如果你看到有人向你推荐股指基金,基本可以将其拉黑了。
股指基金的本质在于一揽子购买所谓的股市最好、最具代表的股票,但是去瞧瞧那些指数,就连所谓的顶级组合——各种漂亮50指数都让人频频摇头,真正漂亮的有几个?以前漂亮可能更多是整容的,一到熊市,进口玻尿酸打不起了,一个个现了原形。
坤鹏论曾在《按这样的标准 泱泱大A股没有一只股票可投》中写过,如果按五年期用组合价格指数筛选,我们的大A股一只都筛不出来,把ROE和ROA降低为四年,只有40只股票,如果再加上PE<15,结果为0,只有PE放宽到17,也才只有9只股票。
所以,还是那个结论,优质的企业太少,连个50只股票的投资组合都难以凑齐,股指基金能有好业绩那才是闹笑,做白日梦呢!
目前,在A股中投资的策略有,且只有相信自己,用价值投资的方法选择优质股票。
另外,坤鹏论写完200年的美国股市后发现,这其中涌现了N多的投资方法和策略,最后谁也跑不过”投资——持有“这个最最简单的方法,巴菲特被吹得神乎其神,其实他能成为股神的最大秘诀就在于长期持有。
八、美国股市的冷静面
近几十年来,美国股市不管再怎么牛、怎么熊、再怎么泡沫四溅,其平均市盈率始终在15~20倍内波动。
有人统计了美国股市近70年的数据,市盈率突破20倍的时候只有5次,冲破25倍的时候只有2次,而且除了2000年的网络时代外,其余几次高市盈率均只在高位停留了几个月。
2007年5月,即使标准普尔指数在1500点以上的历史新高区徘徊时,其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8倍,可见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每股股价的关联程度。
九、美国因何高科技一直领先
周末,坤鹏论看到一篇说美国只过了大约100年时间,就崛起为世界最大工业国和最大经济体,其中的秘诀只有八个字:
制度、教育、科技、金融
前两个坤鹏论不聊,也不敢聊,就说说在写完美国股市200年历史后的感受,特别是近几十年美国是如何通过风投、股市来促进科技发展的。
活跃的风险投资基金是美国得以在高科技领域保持领先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风险投资者最终能够通过股权转让来收回投资并获得投资收益。
美国风险基金之所以高度发达,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其有效的资本市场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其主要过程为:经由投资银行背书的创新者先是向风险基金或风险资本家募集资金,经营一段时间后让成功企业的原始股上市(IPO),或让所投资公司在其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被收购。
由于其高额回报足以抵补风险投资者在其他投资上的损失,结果创新者和风险投资者以及纳斯达克皆大欢喜。
在此过程中纳斯达克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把企业家及其创新成果和风险资本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1994年到1998年,平均每年有近500家公司的原始股在这里上市(而纽约交易所同期平均只有80家左右),其中1997年有507家公司的原始股在这里上市,共筹集资金200亿美元。
在90年代,美国通过风险基金和原始股上市等途径进行的风险投资,每年都在450亿~650亿美元之间,其中经过纳斯达克的大约占了总数的40%。
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与欧洲和日本在科技上的差距最近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扩大,其中比较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后者缺乏企业家或企业家精神,而在于缺乏哺育科技创新的有效金融市场,有人甚至说,欧洲的金融市场比美国落后十年,这种落后主要就表现为缺少一个像纳斯达克这样的证券市场。
经济学家熊彼得曾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集中讨论了两个问题:
其一,世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和创新;
其二,不大为人们所重视的使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即多层次的、竞争性的、分工明确的且有效运转的金融市场。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高科技方面长年独领风骚,其秘密武器“不仅在于钱,而在于聪明的钱,即投资于科技发展的资金是由那些了解开创性技术的巨大潜力、知道如何利用它们去主导世界市场的人提供的,而使普通资金成了聪明的资金。”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