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再美,终究是戏,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慕容席
传统教育一直告诉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主宰,是因为会使用工具。
但是,因为扎克伯格推荐而走红的《人类简史》却说: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在于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 “虚构的故事”。
再简单点说,人类发展与进步全凭讲故事。
我们可能都是戏精的后代。
什么是人类“讲故事”的能力?
“如果一只大猩猩对另一只大猩猩说,你把这根香蕉给我,死后就会进入天堂,那里有吃不完的香蕉。”《人类简史》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以宗教举例,“大猩猩当然不会相信这样的故事。只有人类才会有这种想象力,才会相信这样的故事,并因此修建了大教堂,修建了清真寺,数以百万计的人共同崇拜某一个上帝或者真主。”
赫拉利表示,“讲故事”和“相信故事”的能力,是原始部落突破150人上限、展开大规模协作的前提。
他进一步提出了更犀利的观点:就连国家、公司、金钱,也都不是客观存在,而是虚构出的故事。
“你看,这样一张绿颜色的纸,上面印个人头,然后他告诉你,这张纸价值十个香蕉。如果你相信他,我也相信他,大家都相信他,这张纸就真的能买到十个香蕉。”
所以,赫拉利认为,当今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是银行家,他们创造了全世界人类都相信的故事:金钱。
是不是有种世界观瞬间彻底被颠覆的感觉!
但是,这个观点还真不光是赫拉利一个人信,柏拉图也曾经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控制世界,谁就拥有整个世界。”
而社会心理学家罗杰·尚克和罗伯特·艾布尔森则认为,故事以及讲故事是人类知识的基础。
这两位专家表示,人们对于事实要点的记忆,是围绕故事来排列的。那些被记住的事实其实是附加在故事中的。其他事实可能会形成短暂的记忆,但这些记忆往往缺乏影响,而且最终会被遗忘。
比如:我们对自己孩提时代都只有模糊的记忆,年岁稍长的人对自己年轻时的事情也记得不太清晰,但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有一个关于那些记忆的故事,这个故事会帮助我们回想起来,我们是谁,我们想干什么。
而在人类的交谈中,就和尚克和艾布尔森强调的那样,总是采取互相提醒的讲故事又使第一个人想起另一个故事,如此不断回想提醒,形成很长的反馈序列。
我们在讲故事时激起另一个人的反响,会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而行为金融学家罗伯特·希勒也对此深信不疑,他表示,人类行为的大部分想法并不是数量型的,而是以讲故事和找原因的形式出现的。
他认为,人类的心智是按照记叙式思维来构成的,它把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和动态变化的事件,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因此,人类行为的很多动机来自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讲给自己听的,它们进而又产生了我们的动机结构。
如果没有这些故事,生活很可能只是“一桩接一桩该死的事情”。
坤鹏论之前曾提到过,人类很难接受偶然、随机、混沌,总是相信所有事情都有因才有果,而这恰恰体现了人类以故事为基础的思维模式,因为纯粹随机的结果不适合进入故事。
在讲故事方面,人极有天赋,他们可以把实际上不是故事的事情变成故事。
所有的事情,比如:知识,科学,情感等,都需要一个故事让对方信以为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想想《诗经》、《山海经》、《史记》、《三字经》、《弟子规》......
同时,为应对虚构的刺激,我们的神经细胞会不断做出反应,加强并改善巧妙解决生命中的问题的途径。
喜欢听故事的人,拥有更好的社交能力、移情能力和更加娴熟的驾驭生活的能力。
自古以来,政治家就是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实仔细琢磨,还真是那么回事,你说当初那些英雄啦,领袖们,有几个人的成功是万事俱备就欠东风,基本都是要啥啥没有,要命就一条,但他们却能够聚集一大堆铁杆死心塌地跟随,就是到了最危难的时候,也不离不弃,靠的是什么?
一开始还不都是靠着上下两个嘴皮,忽悠,讲故事,画饼吗!
一个人信了,两个人信了,三个人信了,一群人信了,于是信心就建立了,大家越来越相信他说的肯定能成,未来可见。
是不是想起马云当年在客厅里面忽悠十八罗汉的情景了,嗯,就是这个道理。
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的信心也是如此,伟大的领导人总是首要的故事创造者。
读《人类简史》我们知道,人类之所以能完成从动物到人的惊天跨越,完全在于当时的智人掌握了讲故事的能力,让大家相信如若大家信奉同一个神灵,就会有神灵来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就会猎到更多的长毛象与剑齿虎,就能得到更多的食物。
讲故事的人越多,相信的人就越多,当然,人类可集合的群体也就越大,群体越大,力量越大,自然就独孤求败,站在了动物界至高无上的食物链顶端。
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大型团体的信心,往往围绕着故事而波动。
信心不仅是一个人的情感状态,它也是一个人对他人信心的一种看法,以及他人对他人信心的感知。它同时还是一种世界观,信心的高涨往往由鼓舞人心的故事所致,这些故事总是和开发新业务、某人神奇致富这类传说有关。
在人类发展史中,关于新时代的故事尤为重要,它们试图描述那些推动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
新时代故事则总是伴随着全世界的股市高涨。
比如:在美国200多年的股市发展史中,故事一直贯穿其中,而其中最鲜明的就是代表新科技的概念股们。
啥叫概念股?
就是公司的产品号称(也可以根本就不是)是基于全新技术的,但基本上什么都还没影儿,没有成型的产品,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更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还要大把大把烧钱,但是,它们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让人们无比相信,它们代表着未来,是人类科技的新起点。
互联网就是典型的代表中的代表。
有关互联网发明和应用的故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的股市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股市繁荣又导致了整个经济的繁荣。
那时候,屌丝以此致富的故事就像19世纪淘金热的现代翻版。
对于这类故事的痴迷,让人们对当时还一穷二白,基本要啥没啥的互联网产生了无比的信心,甚至坚信到了互联网成为了一种信仰,一种主义。
所以,也就出现了让巴菲特都看不懂的狂热和追捧,人们甚至不再相信实实在在的市盈率,而是追逐虚幻的市梦率。
根据行为金融学专家们的分析发现,在股市中只要故事讲得好,也会令股票大受青睐。
一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会请人专门包装自己,编一个和股票相关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企业历史、产品性质以及公众如何使用这种产品,而其效果绝对比去谈论数据、未来分红和收益更被广大股民接受。
到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贾跃亭,他绝对不是单纯的会计,他一定还是心理学大师,他肯定早早悟透了发财全靠讲故事的真谛,那一个个发布会,一个个PPT,全都是精妙绝伦的故事。
根据行为金融学家们的研究发现,人们关于投资的决定其实相当感性,甚至和决定是否度假一样,全凭心情。
所以,如果某一事件可以变成一个活灵活现的好故事,再能煽动起听众的感情,那么它影响股市价格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创业故事,创始人总被描述成劳模,就跟不食人间烟火的工作圣人一样,他们不仅把一年365天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且每天基本不眠不休,比如:边吃早饭边开会,晚上三四点钟回邮件,周末不休息和员工加班讨论规划......
这样的奋斗励志故事套路很俗,但一直很管用,就连骗子都对其运用纯熟。
曾经大名鼎鼎的庞氏骗局始作俑者——查尔斯·庞兹就曾演绎了一部典型的美国人成功传奇故事:移民到美国,努力工作,最后发现成功的机遇并且抓住了它。
1920年7月29日的《纽约时报》刊登了他的采访文章,他自己是这样说的:
“长话短说,我感觉我必须去找工作,我又不想和我身边的熟人一样工作,所以我决定来美国。那时我没有什么钱,当我到达美国,来到这里,来到波士顿时,我身上总共只剩下2.5美元。是的,像我刚刚说的,我来到这个国家时手中的钱只有2.5美元,但是我的希望是100万美元!这种希望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总梦想有这么一天,我能赚到足够的钱,并利用这些钱来赚更多的钱,因为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够赚到钱,除非他一开始就有钱。
我靠打零工积攒了一些钱,这样过了几个星期,很多就把钱花光了。于是我来到纽约这个大都市,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一个很大的饭店需要一些服务生,他们甚至给我穿上无尾晚礼服。是的,我已经在那个破旧的食品升降机上搬了好几吨的食品,工资和小费低得可怜,没办法,我要生存。我做过好多个饭店的服务生,也在小酒吧干过,有时还当洗碗工。我已经厌烦纽约了,于是我又过上边流浪过找工作的日子......”
一个非常美妙的故事,但不全是真的。
实际情况是,庞氏到了美国没多久,就直接被转移到了加拿大,在那蹲了20个月的班房,他的刑期是36个月,罪名是参与了一宗汇款诈骗案。出狱刚10天,他又参与贩卖5名意大利人到美国。这一举动使他又被判了两年监禁。
所以,别去轻信任何所谓的名人传记和成长故事,其中能有10%是真事都要表彰他诚实可信了。
在人类历史中,故事情节会对市场价值产生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就跟相声里说的,这个夜壶如果是乾隆爷用过的,那价值就连了城了,许多古董,就是因为有故事而身价不菲。
另一个世界级的例子是蒙娜丽莎油画,它为什么要远比其他油画更有价值呢?
不可否认它确实很棒,但和其他优秀非凡的作品放在一起,它的表现也并不是那么突出,坤鹏论相信,许多挤着去参观的人都会在心里默默表达着同样的困惑。
其实,蒙娜丽莎油画之所以出名,还是其背后的故事起着强大的作用。
有着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个故事,最初源于达芬奇去世不久后,乔治奥·瓦萨里为其写的传记中,后来又经过口头流传的润色修饰,说达芬奇很难捕捉到蒙娜丽莎的微笑,于是花了四年时间来做这件事。瓦萨里的书中这样写道:画中的微笑“神圣得有别于一般人,几近一个奇迹。”
故事就这样流行开来,因为是达芬奇,因为他已去世,所以没有人质疑,“蒙娜丽莎的微笑”曾在几个世纪里都是诗人和评论家热衷的话题,但如果没有一个关于达芬奇如何费尽心思捕捉微笑的充满了强大流传潜力的口头交流的故事,公众的注意力也许不会这么长久地聚集在这幅画上。
后来,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故事因为1910年发生的两件事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广流传。
第一件事是1910年弗洛伊德所著《列奥纳多·达芬奇与他童年的一个梦》,在这部世界最早的心理传记中,弗洛伊德研究了达芬奇的潜意识,他认为,对于达芬奇来说,“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为了抑制自己对4岁时就和其分开的生母的想念,并且他的生母对自己的儿子有不正常的感情。
此书一问世,惊世骇俗!
第二件事是1910年,该油画在卢浮宫里被油漆匠温琴佐·佩鲁贾盗走,据说他早就处心积虑地想把本国的国宝迎回家。
直到1913年11月29日,佛罗伦萨古董商阿尔弗雷德·杰里收到盗画者的信,表示只要给他5万里拉,就把油画归还意大利,在两人接头后,杰里确认是真迹并报了案,“爱国赤子”佩鲁贾被抓后,蒙娜丽莎后来又回到了法国。
正是这两个事件,为蒙娜丽莎再次升温,据搜索英文出版物得到的结果显示,1915年~1925年间,蒙娜丽莎被引用的次数是1910年前的20倍,而关于其微笑的新闻今天仍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正是不断加强的有关微笑的故事成了蒙娜丽莎这幅画在今天价值倾城的重要原因。
另外,就在近些年,伦敦大学学院的丹尼尔·史密斯和同伴们通过对菲律宾最古老的居民——阿格塔人的研究发现,故事的传播可以提供一种机制来协调社会行为,传递社会信息,促进部落成员的合作。
讲故事水平越高,成员之间越乐意分享合作。
同时,讲得一手好故事是一项十分受欢迎的能力,善讲故事者拥有超高的人气。
一个更为直接的事实是,会讲故事的人比一般人平均要多出0.53个能够存活的后代。这可能是因为能讲故事的人会获得其他伙伴的奖励作为报酬;部落成员因为讲故事者而合作更紧密,凝聚力更强,而讲故事者也可以得到部落成员的额外照顾。
怎么样,有没有醍醐灌顶?
看来,讲故事绝对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从古至今,大部分牛人都是讲故事的高手高高手。
《哈佛商业评论》说,讲故事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增加个人魅力,能够影响别人的价值观,塑造个人形象,传播商业文化。
因此,要想出类拔萃,一定要做个有故事的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