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的为什么,没有答案;太多的答案,没有为什么。
其实,每天我们看到的很多财经文章基本和噪音差不太多,不管是专家还是作者,他们常常只是为了说而说。
而他们每天说的最多的就是Why——为什么?
可是这些个Why、Why、Why真的靠谱吗?
真的能够切中要害,答疑解惑吗?
一位资深证券分析师曾忏悔道,“每天忙得要死,谁有功夫事事都认真思考和分析呢?”
“我自己多年来发表了不少纯粹噪音、毫无卵用的报告,这些半生不熟的洋洋洒洒‘报告’经常几个小时就能炮制完成。”
坤鹏论之前曾说过,股市是非线性的,用数学家的话叫,确定性混沌,类似于蝴蝶效应。
什么叫非线性呢?
先说说线性,它就是从某一个点开始,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经过一个或是几个点,最终达到人们认为的“正确结果”,在答题中,也就是最终得到正确的答案。
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线性思维,是人们做事情的时候的重要依托,是人们应用技术的关键,如果没有它,你每天都得学习新的习惯,估计要生存都很难。
线性思维的最大问题是片面,有可能抓不到事情的本质,往往只见树叶不见树林,看到了问题的导火索,但不见导火索背后的核心原因,导致真相离你想象的大相径庭。
所以,对于特别像金融这类问题,很少会是线性这么简单,因为它牵扯的方方面面过于复杂。
而非线性则突破时间和逻辑的线性轨道,随意跳跃发生,至今,它仍然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甚至与科学不沾边。
实际上,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几乎所有已知系统,当输入足够大,都是非线性的。
因此,非线性系统远比线性系统多得多,客观世界本来就是非线性的,线性只是一种近似。
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哪怕一个小扰动,象初始条件的一个微小改变,都可能造成系统在往后时刻行为的巨大差异。
其实,非线性思维日常生活中并不少,尤其常见于比拼智力的游戏。
比如:下围棋,势与地、厚与薄、死与活、边角腹、味道保留与否、次序交换先后,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
无论专家庸才,如果选择一本道下法则对局不可避免地成为赌局,所以职业高手无一例外都擅长妥协,精于转身。
坤鹏论之前一直推荐的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思维辅助工具。
美国人杰拉尔德·洛布曾在《为投资生存而斗争》一书曾这样淋漓尽致地描述市场:
“根本就不存在所谓证券价值的最终答案这样一种东西,一打专家可能有12种不同的结论。如果过了一会儿,条件稍有变化,再给他们一个机会的话,他们立刻就会改变自己的预测。市场价值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仅有部分关系,市场价值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人性的希望与恐惧、贪婪、野心,上帝的行动,金融应力与应变,天气,新的发现,时尚和其他无数的、不可能毫无遗漏地一一罗列出来的东西。”
所以,股市常常是非线性的,并且股票买的是未来,只要是未来导向型的东西,更多的可能是非线性的。
就像股市上扬,股市跌落,这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是真正的专家,他会告诉你,这根本是不可解释的现象。
就如同“别问我为什么那么爱你,如果我知道为什么,我就不会爱你了。”
但,每天就是有大量分析当天大盘行情,预测未来走势的文章层出不穷。
你可以做个试验,盯紧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和分析师,连续记下他们两三个月的股评要点,到时候一一摆出来前后对照,你很快会发现,他们说辞基本都是套路,甚至一些解释可以归为风马牛不相及。
当你熟知了他们的套路,可能文章还没打开,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出来。
比如就在前些天,一则新闻很抓眼球,说是阿里它爸——最大股东Altaba将卖掉持有的514亿美元阿里巴巴股票,全面清算和解散。
这个Altaba的前身就是曾经鼎鼎大名的雅虎。
于是,坤鹏论看到有人开始吧啦吧啦地分析,为什么雅虎成了病猫。
是,当初它确实没买Google、没买Facebook,也可能拒绝了许多送上门的好机会。
可是,当初谁敢肯定Google和Facebook会有今天,谁敢肯定进了雅虎之嘴,Google和Facebook还有今天?
更不要说,没有亲见亲历这些事件,谁又能说得清中间有没有其他故事?
好吧,如果按照这样的分析逻辑,我们穷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为什么不早早买房、为什么毕业不一头扎进BAT、为什么在BAT上市时没买点它们的股票……
所以,这类分析貌似很有道理,其实都是事后诸葛亮,无非是靠批判别人的失败来证明自己如何英明而已。
令人遗憾的是,坤鹏论也曾犯过同样的错,写了不少类似的垃圾文章,惭愧惭愧!
当然,我们也不必排斥此类文章,因为你不爱看,但大多数人喜欢,那么你看的目的可以确定为,一学习人家可取之处,毕竟还是花了心力写的,总有的可学,即使一句话对你有启发,那也赚到了;二呢,这是关键,就是从中摸索出群众可能的未来反应,如果某个观点被不断重复,那么它大概率会成为群众意见,接下来,你是逆势而行,还是随波逐流,都有了提前的预见。
不夸张地说,分析“为什么”多属于没事找事,无病呻吟。
坤鹏论曾在《投资信媒体 永远难赚钱》中说过的,如果你一定要搞清某件事的“为什么”,非要为它按上因果关系,那么必将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当中,且不说世间许多事事出偶然,难以分辨个子丑寅卯青红皂白,关键是,一旦你开始追寻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你就要构筑出一整条因果链,它将证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将是一系列的原因的最终结果,你将不得不一直把这一因果链追溯到生命的起源。
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在其《人性论》中说过,因果关系只是一厢情愿,其实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他甚至断言外在世界与因果关系都不可信,所谓的因果关系,只是信念而已。
钱钟书先生有句话相当经典:“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大量的混乱、无序和任意的偶然性始终存在,支配着人类的生活,这就是数学要解决的混沌。
而不停寻寻觅觅“为什么”往往正应了那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所以,既然“为什么”通常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与其什么都要寻找“为什么”,真不如把花在它身上的精力多给些“怎么样”和“怎么办”,反而你很可能会获得更多回报,因为你只要能够了解发生的某件事情,以及它的相应后果,那么你就掌握了比别人更超前的预见性。
对于哲学家,寻求“为什么”将牵扯到“意义”本身的“意义”,但对于大部分凡人来说,“怎么样”以及“怎么办”更适用于我们,更适合我们的股票投资。
“怎么样”是寻找客观事实;
“怎么办”则是在大量事实面前,考虑下一步该如何抉择和动作。
比如:XX股票为什么今天会下跌?
不如转换为:
XX股票现在的走势怎么样?
XX股票过去三周的走势怎么样?
XX上市公司最近的经营怎么样?
……
明天或未来对于XX股票我要怎么办?
当我们从“为什么”的立场转向“怎么样”、“怎么办”的态度时,实际上已经开始逐渐远离因果关系的思路,不用苦苦寻求很多可能正确的答案,并在其中费力选择,最终还要遭受大概率的错。
而“怎么样”都是客观事实,只是需要你更仔细地去观察它们,并将它们忠实地列出来,一般情况下,“怎么办”就会在你脑中形成答案。
前两天坤鹏论看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写林彪在作战中如何运用大数据,另一篇则是他亲笔写的《怎样当好一名师长?》,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做“怎么样”,比如:
1.每次战役结束后,林彪都要收集每只部队歼敌数量、俘虏数量、缴获枪支类型、汽车大小类型、物资类型数量等各种信息,俘虏要分清军官和士兵数量,枪械要区分类型和数量。
2.林彪强调要读地图、背地图。
读的方法是把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逐块逐块地读。
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标划出来,边读,边划,等到地图差不多快划烂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背出来了。
林彪在熟读地图的基础上,还亲自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实地勘察,核正地图,把战场的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至脑子里去,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3.查明敌主官的特性,看他惯用和擅长用什么战法。
有了这些丰富的“怎么样”,林彪也就有了运筹帷幄的“怎么办”。
每次大型战役,他都会对着地图独自思考如何进攻?如何撤退?根据敌军主官的特性,判断他可能采用什么打法?制定作战计划,而计划的制定就是依据收集的数据分析而来。
所以,林彪指挥作战能力之强,很大程度来源于他对“怎么样”的关注。
正如他所说:“平时积累掌握的情况越多,越系统,在战时,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越有办法。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础。”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吧。
当年,辽沈战役时,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30小时攻陷锦州,之后挥师北上,途中与廖耀湘的军队碰上了,廖耀湘二十万的兵力与野战军形成混战和对峙。
深夜时分,林彪正在指挥部研究作战计划,下属值班的参谋向林彪汇报了部队战报,其中有个部队遭遇了一场战斗,规模不大,消灭了部分敌人,其它的逃走了。
参谋读战报的时候,林彪突然叫停,问到:“刚才胡家窝棚的战报,缴获物品注意到了么?”
众人一脸疑惑,每天的战报不都差不多么,有什么特别的,众人沉默。
于是林彪问了三个问题:
为何缴获长枪与短枪比例比之前高?
为何战役中缴获击毁的小车与大车比例也比之前高?
为何俘虏的敌军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之前的高?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林彪指着地图说:“我猜想,不,我断定这里是敌人指挥部!”
之后林彪下令重点追击胡家窝棚的逃跑敌军。
林彪还针对廖耀湘的个人特点进行了总结,编成歌谣:“矮胖子、白净脸、金丝眼镜、湖南腔、不要放走廖耀湘!”
后来廖耀湘指挥部果然被团团包围,漫山遍野的红军都喊着这个顺口溜,廖耀湘蒙混不过去,一脸无奈举手出来投降“我就是廖耀湘”。
让我们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少问Why,多问How,同样有大用。
许多少男常常会陷入到“她为什么不爱我?”的问题中,死活都走不出来,但是,如果彻底抛弃掉“为什么”,转而“怎么样”、“怎么办”,很可能会给自己增加捕获意中人芳心的机会。
比如:扪心自问,自己的意中人对待自己是怎么样的态度,说过怎么样的话,做过怎么样的事……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观察得到,接着“怎么办”也就跃然纸上,然后就可以开始策划,如何来取悦意中人,如果克服自己身上的臭毛病等。
最近,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明里暗里裁员,如果不幸被裁员,同理,与其纠结为什么是自己这样于事无补的问题,不如多想想自己怎么样,未来怎么办。
联想柳传志早就说过,公司不是家。
刘强东则证明了,去年还是永远不会开除的热乎乎兄弟,今年就可以冷冰冰地裁你没商量。
有人说,人家的淘汰标准都有啊,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对企业没价值的人留着过年呀?
是,不下蛋的母鸡明天就得杀。
但,你有认真读过京东所谓的三类人吗?
试问“无论业绩好坏”是几个意思!
承认管理层无能,经济环境差有多丢人?
俗话道出企业衰败的真谛:一将无能,累死全军。
古代皇帝在天灾人祸面前还要发罪己诏,向全天下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今的企业却在想尽办法和员工玩心眼,耍流氓,不是996、就是降待遇、或是严查迟到早退……
其实,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得不说,承诺就像骂脏话,说的到做不到。
拿破仑曾说过:“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所以,人在江湖,对于老板的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别太认真。
认真你就输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6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10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