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人追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亚里士多德

坤鹏论:巴菲特说,他成功的关键不是聪明是理性!-坤鹏论

这几天的文章看上去可能与股票投资有些背离。

其实,它们的源起却是坤鹏论对于股市新手最该懂什么的思考。

如果是技术层面,坤鹏论以前讲过不少价值投资方面的方法和技巧,没有一点深奥难懂的东西,就像巴菲特所说,小学算术水平就成。

但是,坤鹏论在与老铁交流中发现,即使学会了方法,真到了波涛汹涌的股市中后,很少有人会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就像那句俗话讲的,熊市都是价值投资,牛市一来99%叛变革命。

这是为什么?

根源还是在于没有自知之明,一不知道自己懂的太少,二不明白自己根深蒂固的人性。

特别是在股市只有反人性才能赢,所以,坤鹏论决定连根刨起,聊聊我们自己的那些事儿。

昨天坤鹏论在《坤鹏论:炒股赢的第一步:征服恐惧!》讲了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感,是在物竞天择中修炼出来的本性,根本无法完全克服。

同样,人类祖先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下生存,恐惧注定了本能行为是人类的自然倾向,在使用理智前先使用情感。

在险恶的原始环境中,行动先于思考、情感先于理性才有助于生存下去。

对于生物体来说,先于他人的直觉和迅速敏捷的反应是生死攸关的。

花费时间思考意味着危险的处境。

所以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便形成了在感知事物时常常处于兴奋状态,之后才开始思考——即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段。

简单一句话,你我的大脑就是不为理性而生的。

坤鹏论:巴菲特说,他成功的关键不是聪明是理性!-坤鹏论

反思一下,我们自己不也是常常很快下结论、随性子行事,或者根据情感来进行粗略的观察和下决断吗?

比如:这种感情用事的不理性就常常发生在股市中,而发挥作用的情感就是贪婪和恐惧。

巴菲特认为,大量聪明人无法在股市赚到的钱的关键就在于不理性。

他这样说道:

“是自负,是贪婪、嫉妒,也是恐惧。同时还是没头没脑地模仿别人。

我的意思是,在释放功率之前,有众多因素导致大脑的马力剧烈下滑。

我也可以这么说,如果我和查理有某种优势的话,那并不是因为聪明的缘故,而是因为理性。

我们很少会让无关的因素来扰乱我们的思维,也不会让其他人的观点左右我们……

当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会多出点恐惧;当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会多出点贪婪。

我们是总是避免模仿他人的做法。这也是那些使得智者获得糟糕结果的因素。

我常常把IQ和能力视为电动机的马达,但是在输出功率方面,发动机运行的效率依赖于理性。

有许多人开始启动了400马力的电动机,最后输出功率仅为100马力。

如果我们有200马力的发动机,最好能够百分百地释放出所有功率。

既然如此,那聪明的人为何要做那些降低其输出功率的事情?

这与习惯、个性和气质密切相关,需要理性的行为,而不是你自己的方式。”

坤鹏论:巴菲特说,他成功的关键不是聪明是理性!-坤鹏论

行为金融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告诉我们,人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系统1”就是快思考,“系统2”则为慢思考。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

就像某位象棋大师路过街边棋局,不用驻足过久就知道“白方三步之内将杀”;又比如某位医生,只要一瞥就能作出全面诊断;即使是最普通的人,看到1+1,就能立刻说出2。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多次表现出很强的直觉能力,看一下脸色就知道对方的情绪如何,刚进门就能发现自己是大家谈论对象等。

并且,“系统1”有个很大的局限,就是我们根本无法关闭它,比如:看到屏幕上显示一个你认识的字,你就能读出它。

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系统1”是自主运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的放松状态,运行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

“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如果“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化为自主行为。

通常情况下,一切都会顺利进行,“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 因此,你一般会相信自己的最初印象,并依自己的想法行动。

但是,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时,就全向“系统2”寻求支持,请它给出更为详细和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当前问题。

比如:遇到1+1时,“系统1”马上会说出2的答案,但如果是25×28时,“系统2”就会被激活出来解决问题。

另外,在事物违反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发生了让你吃惊的事时,比如:猫突然像狗一样汪汪叫,“系统2”同样也会被激活。

“系统2”还会起到持续监督你自身行为的作用,也就体现出了所谓的理性。

在你生气时,它让你能保持应有的礼节;夜晚开车让你也能保持警惕;即将犯错时,它会加速运作,尽量“拦”着你不要做错……

坤鹏论认为,“系统1”其实就是感性,是直觉,“系统2”就是理性。

坤鹏论:巴菲特说,他成功的关键不是聪明是理性!-坤鹏论

心理学家加里·马库斯的两个描述性标签也相当精炼且经典,一个是反射思维,一个是审慎思维。

他在《克鲁格:人类思维的盲目进化》中写道:“我们的思维可以分为两个流,一个是快速、自动且基本无意识的;另一个是缓慢、刻意和审慎的。”

第一个便是“反射系统——无论是否在我们意识的作用下,都在快速并自动地运作着。”

第二个则为“审慎系统……对现实情况进行了一番谨慎仔细地斟酌。”

生物学家还告诉我们,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差异不仅仅在于快和慢,自动处理起源于大脑进化较早的部分,包括小脑、基底神经节和杏仁核。

而审慎思维则运作于前额皮层之外。

但是,对于感性多错就多用理性的简单说法,科学家并不认同。

加州理工学行为金融学教授、博弈论和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权威科林·凯莫勒表示,人们认为审慎思维可以用于更多的决策工作,实际上这是一种愚蠢的想象。

“这薄薄的前额皮层是人类独有的,位于我们的大脑之上。让如此纤薄的皮层来处理更多任务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决定都不是由它来控制的,也无法从这个独特的、纤薄的前额皮层中获得更多。

因为“它已经超负荷了”,凯莫勒如是说。

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理性只有薄薄的一层,相当稀缺。

而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研究发现,神经系统消耗的葡萄糖比身体其他部位消耗的都要多,而且需要付出脑力活动的成本显然要比葡萄糖高。

在积极进行复杂的认知推理或忙于要求自我控制的任务时,人的血糖就会下降。

这种情况和短跑运动员在短跑时肌肉中的葡萄糖储量下降是相同的。

所以,人们常说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此话真的不假。

鲍迈斯特的另一项实验证明,如果在做高强度脑力劳动时,喝葡萄糖饮料是相当管用的,在大脑中储存一定量的糖,可以使人们的脑力活动表现更好。

下次,你再进行费脑力的工作,及时补充些葡萄糖对你最有帮助,注意代糖饮料完全无效。

坤鹏论特意看了一下”累了困了喝“的红牛的营养成分,里面就有含量不低的葡萄糖。

总的来说,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它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做出更理性的决策不仅仅是意志力的问题,也不在于有意识地使用审慎思维来处理更多的决定。

我们的审慎容量早已饱和,所以让我们意识到问题出现时,才会无法像搬箱子时伤了后背却可以依靠腿部肌肉那样将负担转移到大脑的其他部位。

懂得了、认同了人非理性生物这个现实,既能让你每次做决定时都会惊醒一下,还可以利用它实现自己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有理有据的说服意味着教化,而有些人是没法教化的。”

有时不妨诉诸于情感,而非理性,因为感性的力量有时要大于理性。

本杰明·富兰克林表示 :“说服他人时,最好是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而非用理性。”

因为,相对于得到新的东西,人们更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

既然如此,如果利用人类这一恐惧心理——害怕失去有价值的东西 :工作、名声、地位、金钱、控制力等,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坤鹏论:巴菲特说,他成功的关键不是聪明是理性!-坤鹏论

难道我们真的不能让自己的理性更多些?我们到底该如何避免感情用事?

有人并不认同科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类通过学习和认知提升,可以让自己更加理性。

首先,坤鹏论认为,既然感性决策难以避免,那么完全可以以理性的方式从结果中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将运气和技能分离,并尽可能将情绪问题控制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就是自知自省,这就是复盘,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

其次,理性是稀缺资源,时刻保持警觉性并不是一件好事,想这样做也不实际。

总是质疑自己的想法会使我们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就像普希金所说:”一切有理性的动物,都会无聊。“

因为理性思维在代替感性思维进行日常抉择时总是耗时很长且非常低效。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妥协,学会区别常会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在风险很高的时候,使用理性思维,尽力避免这些错误。

坤鹏论建议,凡是负面情绪、涉及重大决策、关乎财富抉择等,你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不马上行动,深呼吸、尽量平心静气,放慢节奏,从而让理性思维对感性思维的决定进行评判和分析。

你甚至可以在内心中这样默念:”这是我感性的想法,放慢速度,听听理性的看法吧。“

另外,刻意掌握意志和进行自我控制很辛苦,因为人类从天性上很不情愿或根本无法完全自我控制,所以,我们需要把有限的理性思维用到刀刃上。

关键的关键,理性和感性是互补的,两者分开的话,力量就会小很多。

联系到股票投资,你有没有些启发?

坤鹏论想到的是,第一,在冲动地想要买入或是卖出时,冷静一下,呼唤理性思维上阵;第二,别做太多交易,认真的话,太费脑力,不认真的话,你就是拿自己的钱在开玩笑。

而且,根据加州伯克利分校金融学教授特里·奥登研究发现,通过对1万名投资者的收益账目中体现出来的长达7年间的交易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平均下来,散户卖掉的股票比他们新买进的走势要好,而且盈利空间相当大,每年约有3.2%,远远超过了交易成本。

虽然这是平均水平,肯定有人做得很好,有人做得很差,然后,对于散户而言,冲个澡,然后什么事不做也会比践行脑中出现的想法更好。

奥登和他的同事布莱德·巴布尔专门写了一篇名为《交易有损你的财富》的论文,他们表示,总体看来,积极的交易者往往会得到最糟糕的结果,而交易最少的投资者却赢得了最高的收益。

而在另一篇名为《男儿本色》的论文中,他们提到,男性比女性更常按照自己无用的想法行事,而女性在投资中的收益比男性取得的收益更多。

坤鹏论:巴菲特说,他成功的关键不是聪明是理性!-坤鹏论

再次,直觉思维是可以训练的。

前面说了,看到5+5,我们就脱口而出10,象棋大师可以凭直觉一眼看出输赢结果,医生只要一瞥就能看出病症,这说明了,人的直觉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升的。

当然,恐惧是人的基本情感,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一个重要机制,凡是与恐惧相关的,基本不用怎么训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比如:坤鹏论小时候在吃了一颗猕猴桃后,得了急性肠胃炎,虽然没有证据说是猕猴桃引起的,但自那时起三十多年过去了,每每看到猕猴桃还会立刻回忆起当时的痛苦,所以再也没有吃过它。

恐惧可以被感知,也很容易被感知,甚至不需要亲身经历,只要通过语言就能感知。

一名没有作战经历的年轻排长在带领部队穿越峡谷时,他就会很紧张,因为他曾经学习过,并不断被强化过,这样的地形很可能会有埋伏。

但是,涉及到专业技能直觉就得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了。

有个1万小时理论,说的就是像篮球、象棋等技能,没有至少1万小时的专门练习,也就是大概在6年时间里每天练习5小时,是不可能成为高手,更不可能将技能转化为直觉的。

不过,对于技能习得成为有效直觉起码有两个基本条件:

一个可预测的、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

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而作长期预测的股票投资者、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学者,是在有效性为零的环境中进行的,股市、经济以及政治归属复杂性,不可预测、没有规律可循,所以他们虽然可以通过练习掌握各自领域的直觉性技能,也就是能够通过分析推测未来,但是,结论的准确度还不如大猩猩投飞镖来得靠谱。

最后,就是芒格推崇的培养理性思维的系列方法,如果全部列出来,那将过于冗长,明天再和大家详细分享。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