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时,我决心要成为一个富有之人。这并不是因为爱钱的缘故,而是为了追求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我喜欢能够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受到他人意志的左右。
——查理·芒格
《一文抵万金!提升理性思维 必看芒格的12条军规(上)》
军规第七条:结果
不得不承认,凡是和金钱密切相关的行业总是充满着欺骗和谎言,人性的丑恶在西装革履下散发着阵阵铜臭。
甚至可以断言,只要金融过于发达,最终都会变质,而那些随之而吹大的金融泡沫基本都是庞氏骗局,有一个算一个。
所以,巴菲特告诫人们:经济领域中,最关键的是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你总要问 :“然后呢?”这个方法可以应用于几乎其他所有领域。所以,你必须经常问 :“然后呢?”
“然后”是什么?“然后”就是结果的引言,在不停地“然后”询问下,总会带出最终的结果,如果越来越含糊其辞,那么事情就值得深度怀疑。
比如:对于理财这件事,最关键的不是利率,而是风险,如今的理财个个都包装得美轮美奂,简直傻白甜到让你白白赚便宜。
但越是这样,你越需要不停地询问“然后”,挖出其底层资产,也就是要把你的钱最终借给谁,因为很多理财的底子其实是烂到不能再烂。
我们要明白,今天你做的某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并不是一个结果,很可能是一系列结果,甚至会有你根本意想不到的结果发生。
但是,人类是短视的生物,只注重眼前利益,那么,你要比别人理性的话,就要考虑得更多,要充分掂量短期后果、长期后果,甚至那些隐藏着的效果。
我们对决定的评价必须从整个系统、长期效果出发。
你可以按以下的流程问题进行思考:
新的和目前存在的进行比较,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
对资源的需求是什么?
各方面的成本会有哪些变化?
能够保持持续的平均水平吗?
长期的效果是什么?
要实现的话,难点在哪里?从哪里入手?
如果错了、失败了,会有什么样的代价?我能承受吗?
值得注意的是,变量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要点,每个变量都要考虑其如果发生变化,会对整个决策或其他部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与反应。
变量就像鱼塘里的鲇鱼,最为活跃,也最为不可控,一个变量的变化足以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而一个变化还可以引起连锁的变化等。
军规第八条:量化
聪明而睿智的人最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学是这个世界上最严谨的科学。
2+2=4,这个结果在100万年前是正确的,100万年后同样不会错。
一旦能够把事物用数字表达出来,可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
大部分情况,如果缺少一个相关的重要量化标准,我们如何能够评价一个决策的明智与否?
如果实在无法做到精确衡量,那就把它们划分到一个数值范围内,这同样是一个最佳选择。
正如凯恩斯所说 :“粗略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不过,数学虽然最严谨,但也因为人们对其的信任会到盲目,使得它也经常被人利用。
让我们回忆一下,当你看到一篇文章中出现大量统计数据,甚至是各种各样的数字图表,你会怀疑它的真假吗?你会质疑它的数据源吗?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如果8年的历史数据不支持作者的某个偏见,那么他就把时间定在7年或六年。
当然,这可能都算是好的。
罗伯特·库纳特在曾在《大西洋月刊》中说,经济数据不足而且有错误,“它们是由一堆无用的样本、调查、估计、篡改、季节性调整和单纯猜测混合而成的粗略近似。”
于是,美国有专家直接质疑:“如果基本的数据都很不准确,经济理论又如何能正确呢?如果经济理论、方程和初始条件都由错误的数据推导出来的话,模型又怎能正确呢?”
有人曾说过:“有三种谎言:谎言,糟糕透顶的谎言和统计资料。”
另外,坤鹏论发现,人们对于数字往往会下意识地全盘接受,而不会想着亲自演算,即使只是加加减减乘乘除除,但是,有些事真的需要算一算,因为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还有,人类在数字方面还会产生心理误区,比如:分母忽视,一个著名的实验要求受试者从两个罐子中选一个,从里面拿球,如果拿到红球,则有奖励:
A罐中有10个球,其中一个是红色。
B罐中有100个球,其中有8个是红色。
理性之下,A罐的胜算是10%,B罐则是8%,当然要选A。
但是在实验中,大约有30%~40%的学生选择了B罐。
这是一种条件反弹的选择,也就是“系统1”的选择,被称为分母忽视。
如果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能够使你胜利的球上,就不会关注那些不能使你赢的球。
再有,看到“每10000个人中有1286人因某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比看到“某种疾病导致24.14%的人口死亡”的人更有可能认为该疾病的危害性更大,尽管患第一种疾病的风险只是第二种的一半,但第一种却看似比第二种更危险。
芒格还提醒人们,既不要过分看重能够运用数学计算的东西,也不要过分忽略无法计算的东西。
一听到这样的“既……也……”是不是有点头疼?!
他要表达的是,既要警惕虚假的“详实性”——因为人们常常认为那些具体到小数点后面许多位的数据要比文字更为准确。
又不能因为没有数据而忽视,因为“有一些至关重要的因素却无法作精细地衡量。你虽然知道它们的重要性,但手里没有相关的数据。”
巴菲特也曾告诫投资者:
“要特别小心那些习惯夸大收益预测及成长预期的公司,企业很少能够在毫无意外的环境下一帆风顺地经营,所以收益也很难按照当初预计的那样稳定成长。
目前,查理跟我不仅不清楚明年我们旗下事业到底能够赚多少钱,我们甚至不知道下一季的数字,所以我们相当怀疑那些常常声称知道未来会如何如何的人,而如果他们真的每次都能达到利润目标,我们反而更怀疑其中有鬼,那些习惯承诺能够达到数字目标的人,总有一天会被迫去’捏造数字‘。“
巴菲特还表示 :“如果一个CEO对一项愚蠢的收购案兴趣盎然,那内部员工和聘请的咨询师都会想出各种理由来支撑他的观点。只有在童话故事里才会有人告诉国王他是光着身子的。”
还记得去年闹的商誉危机吗?
这都是疯狂并购搞得鬼,美国的股市历史早就告诉我们,大多数并购案都不能成功为收购方的股东创造价值,主要原因是买主为达到“整合效果”支付了过高的成本。
可以说,90%以上的上市公司的并购目的并非出自业务,而仅仅是为了拉抬股价。
在互联网狂热的时候,沃伦·巴菲特曾用简单的数学计算证明高价科技股不值得投资:
“买一家公司股票的时候,我们常常以买下整个企业来考虑。这样我们会像一名商人一样思考,而不是像一名股票投机商。
所以,我们假设以5000亿美元的估价买下了一家前景辉煌的企业,当时回报为0……
假设企业需要延期1年才能给你带来收益,而你想得到10%的收益。
如果当时出价为5000亿美元,550亿美元的现金将是你多年后的目标收益。
为了达到该目标,企业大概需要获得80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纵观全球企业界,计算一下有多少能够赚得80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或700亿、600亿美元,乃至于500亿、400亿美元,至少300亿美元。
你找不到任何像这样的公司。”
以上的例子充分证明了,不管一家企业是卖钉子的,还是卖电信设备的,在现有的价值基础上,如果投入的钱要多于流出来的钱,这是毫无意义的。
巴菲特最后评论道:“不管一个企业的临时估价有多高,如果它终身亏损,那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毁灭价值。”
而芒格更是言简意赅:”屎蛋就是屎蛋,放进去葡萄干,也还是一堆屎蛋。 “
军规第九条:证据
还记得坤鹏论在《经济学家集体汗颜 人家居然用哲学玩成了金融巨鳄》中介绍过索罗斯的师门传承吗?
对,索罗斯师从大哲学家波普尔,而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证伪。
波普尔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即使一百万次实验都证实了假设,也不能保证一百万零一次的实验不会否定或拒绝假设,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验的反驳或“证伪”。
而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或者说,“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宗教神学和一切形而上学都不具备这一优点。
为了便于理解,坤鹏论再简单总结一下:
波普尔认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永远正确的科学理论,特别是那些通过历史和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东西,更不靠谱,有些根本就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才发生,不具备普遍意义,还有不少专家根本就是靠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理论而理论,在其中掺杂了很多个人的东西,甚至生搬硬套,自圆其说,才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所以,学海是无涯的,需要生命不息,探索不止,不断试错,这样科学才能发展,人类才能进步。
波普尔理论更深刻的意义是打破了权威主义,鼓励人们不要怕错,错甚至才是推动前进的动力,要永远敢于质疑和证伪。
而芒格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1.不要花时间在已被推翻或无法证明的观点和论点上。
2.基于观察而得到的理论应该优先于那些纯理论,因为通过观察可以推翻一些理论。
3.要不断自我批评,对自己的假设提出质疑,并对别人不同的观点作出解释。
因为,我们经常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缺乏动力来提升自我,所以,鼓励正确的人提出客观的反馈能帮我们进步。
4.经常回顾历程,衡量自己离原先的预期是否有偏离。
5.及早地发现错误并改正可以防止负面影响加深。
坤鹏论认为,在这里我们还要迈过一个艰难的心理坎。
对于人类来说,没有哪一种天性比捍卫自己的观点以及拒不承认判断错误的天性来得更顽固了。
承认自己错了,简直就跟杀头一般让人难受。
埃里克·霍夫说过:我们大多数人对于不喜欢的事实都视而不见。虽然事实就摆在我们眼前,置于我们鼻子底下,堵在我们喉咙里——但我们还是不承认它。
心理学家说,这是因为人类心理存在的验证性偏见、选择性暴露和选择性理解在大发神威。
其表现就是非要证明,我没错!错,也全是别人惹的祸。
如果主观上已经有了某种看法或观点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或直接接受那些能够支持原有看法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推翻原有看法的证据,疑人偷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即使是最公正、最客观的科学家,也无法避免会犯验证性偏见,而去避免收集和认可对他们的结论不利的证据。
军规第十条:逆向思维
谈到自己能够在数学领域做出成就的秘笈,19世纪德国数学家卡尔·雅各比回答道:“要经常逆向思考。”
之前坤鹏论曾谈过不少次逆向思维,基本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在为目标努力过程中,解决问题过程中,还是在预测未来或是判断正误过程中,我们都必须要逆向思考。
特别是在股票投资中,更该如此。
首先,逆向思考可以让我们决定应该避免什么样的行为。
芒格说的 :“如果在世界银行工作,受命去援助印度人,如果能想出有助于增加印度人痛苦的三种最佳的方法,非常有用——然后不妨反过来做,尽量避免这几种方法。”
我们有时候不问自己如何能达到目标,不妨反其道而行,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不想达到什么目标(即非目标)?
怎样做会达到这些非目标?怎么样可以避免?
我现在想达到什么目标?如何才能实现?
比如,你想知道如何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可以问自己 :“什么样的品质会破坏婚姻?”
答案:其中一种品质就是不诚实。
然后再反向思考,自问 :“如何能改善婚姻?”
诚实。
诚实是信任的基础,其实不仅仅是夫妻关系,只要存在合作,信任都是其第一基础。
信任很关键,但它同时也异常脆弱,它可能会在瞬间瓦解。
亚伯拉罕·林肯说:“如果你某次丧失了其他人对你的信任,你将永远不能重拾他们的尊重。”
而且,信任才会带来效率。
芒格说 :“好的品行意味着高效率。如果信任别人,则你的系统设置地更为简单。所以好品行会带来巨大的效率,而坏的品行则相反。”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名言,但人们似乎更醉心学习成功者的所谓先进事迹,很少真正明白并接受,失败才是最好的老师。
现实世界里,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稀有概率的结果。
而成功者的光辉事迹往往是幸存者偏差,大多是后来编造出来的童话故事。
但,现实就是现实,没有人能生活在童话故事里。
所以,逆向思维的一个重要实践就是从失败和错误中获取经验。
玛尔库斯·波尔奇乌斯·加图说 :“智者从傻瓜身上学到更多,因为智者总是避免傻瓜犯下的错误,而傻瓜却不会模仿智者的成功。”
为减少错误,我们必须从失败的惨痛中吸取教训。
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在生活中同样如此。
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看看这些原因是否正发生着变化。
从错误中学习常常比从成功中学习更有收获。
研究表明,进行逼真的挫折模拟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错误总是让人记忆深刻,难以磨灭。
研究错误更能激励人们深入思考,也能够提高我们应对变化、新奇或者非同寻常的情景的能力。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芒格建议人们问自己以下问题,并进行思考 :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
为什么一些企业亏损或失败了?
为什么聪明的人也会有愚蠢的行为?
为什么会发生一些事故?
什么错误导致如此糟糕的表现?
当时是什么情况?
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训?
在对以上这些问题心里有数后,我们再提出接下来的问题:
企业或人类的哪些行为已经被历史证明会导致失败?
如何才能避免我们不愿发生的事情?
如何才能创设出避免错误的最好情境?
如何才能预防那些无法避免的因素?
如何才能让不良后果最小化?
如何才能让不利情况发生的概率降为最小?
另外,逆向思维还倡导从结果逆向往前推导。
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的帕波斯写道 :“我们从终极目标开始思考,即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方法。”
这其实和复盘很相似,坤鹏论建议,每当我们完成一件重要的事,就复盘一下,最好用图维导图工具记录下来,比如:从哪里启程的?达到终点的过程中都有必要因素什么?
逆向思维在其他方面的运用包括 :
研究那些与常理有悖的证据,多问“为什么”。
使用“负面激将”法——告诉别人不该如何如何。
练习零基思考法——让思维回归原点、从头开始的思考方法 :如果我们当时不是这样做,还有什么其他能够达到目标的最好方法?
零基思考法是由零基预算引申而来。
它的精髓是摒弃所有不起作用的惯性思维,保持清醒。
军规第十一条:风险
金融就是一个风险的游戏,回报和风险成正比。
所以,投资的第一要素是衡量风险,而其最大的风险就是亏钱。
就像格雷厄姆所告诫的,时刻关注你的安全边际。
正如巴菲特所说的,投资第一原则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原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
《福布斯》杂志曾经介绍过芒格思考的方式 :
在考虑到所有潜在的负面因素后才能确定一个观点是否有效,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假设说现在遇到一家好公司,它的价格足够低吗?管理层是否聚集了一些让芒格和巴菲特满意的人才?如果它的价格便宜,是因为合理的原因还是不合理的因素?正如芒格所说的 :“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我忽略了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吗?”
当然,因忽视风险而导致错误,其代价并不仅仅只是金钱的损失,还有机会成本。
我们购买了某一只股票亏了,同样也意味着,因为没有买另一只盈利的股票,而丧失了赚钱的机会。
在评估风险时,我们还会常常忘记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力,比如:别人拥有1000万,所以他损失10万并不算什么,但如果你只有10万,那么就意味着倾家荡产。
芒格曾讲过一个小故事,告诫人们不需要采取大量冒险行动也可以很成功。
“我妻子的一个亲戚活了80岁高龄才去世。我觉得他没有遭受任何失败的痛苦。因为他一生中只做了8件事,开始的时候先小试牛刀,如果难度很大,他会选择放弃。他一生活得幸福富足。我相信许多人也都可以像他这样,生活中没有大惊大险,又能获得成功。它需要明智的判断、秩序以及对行为的约束等。我想,利用这种方法,许多有识之士可以迎接生命中的许多风险。”
可以肯定的是,投资成败的分水岭就是安全,就是不亏钱。
所以,宁可慢一点,也要尽量防止亏损,因为忽视风险、想通过大赚来抵消小赔负面影响的方法,其最终结果还不如小心翼翼地不赚钱稳定增长。
防止亏损和倒退,就是慢即是快,不疾而速的根本秘诀。
塞思·卡拉曼在《安全边际》明确提到:“一名在10年内连续获得16%回报率的投资者最终的财富,居然比一个连续9年获得20%年回报率却在第10年损失15%的投资者的财富要多。”
巴菲特的54年投资历程,平均收益率只有19.6%,收益率只有一年超过50%,低于10%收益率的年份一共有十二年,亏损的年份有两年,年收益率在40%以上的只有6年,大多是在由熊转牛后的前一两年创造的。
如果把他的名字隐去,只拿出十年的业绩公布出来,估计大部分人会嗤之以鼻。
但是,54年过去了,各路所谓的大神来来又去去,最后的股神桂冠还稳稳地戴在巴菲特的头上。
有句俗话叫:傻瓜守不住钱财。
2006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一封信中透露了他选择继承人的标准:
”长期来说,市场将可能出现非同寻常、甚至诡异至极的举动。如果犯一个大错误,无论过去多么长期以来的成功记录都会被一笔抹煞。所以伯克希尔需要生来就能辨认和规避重大风险的人,甚至是有生以来从未见识过的风险。而现今许多金融机构所普遍采用的规范运用至投资策略中,都面临一些重大的潜在危机。“
在风险面前,情绪的控制也很重要。
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同时对人性和组织的行为都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这些都是想在长期投资获得成功的要素。
说到风险,坤鹏论就不得不提安全边际这个名词。
安全边际相当于我们站在滔天的大海边观风景,你到底离大海有多远才最安全。
当然,安全边际取决于潜在风险。
“如果你开着一辆载重为9800镑的卡车过河,桥梁的承受力为1万磅,而桥梁离地面的距离不过6英寸,一切感觉良好。相反,如果这是在美国大峡谷的桥上,你可能需要更多的安全边际,只开着载重为4000磅的卡车过桥。”巴菲特如此解释。
在投资中,好企业还要有足够便宜的价格,价格就是安全边际,所以价值投资就是要在熊市中贪婪,捡便宜货,因为这时候的风险最低。
更血腥的说法则来自约翰·邓普顿,他认为“街头溅血是买入的最佳时机”。
其实道理很简单,金融资产按风险定价,风险越高价格越高,牛市的时候,大家认为股市涨是主旋律,风险低, 所以都冲进去了,结果风险反而高了,而在熊市,大家都认为股市风险高,都出来了,或是消停了,价格降低,反而风险低了。
军规第十二条:态度
有位朋友前些天对坤鹏论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事不符合概率论,那就是死亡,因为死亡是个100%的事,不存在概率,并且在你一出生,它就是已经发生的事。
正是这句话,让坤鹏论再次思考人生,既然人注定一死,那么选择如何活才显得更加关键。
塞缪尔·约翰逊说 :“如何活比怎么死更重要。因为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无足轻重。”
是快快乐乐地活?还是悲悲戚戚地活?
估计没人会选择后者。
就像苏格兰有句谚语说:活着的时候要尽情快乐,因为我们是要死很久的。
但是,真实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在真正快乐地活呢?!
这是因为正如罗马哲学家西尼加所说:“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死,也从没有想到过生命如此脆弱,当然从不留意匆匆溜走的时光。”
坤鹏论特别喜欢罗马哲学家马可·奥勒留在其《沉思录》中的一句话:“道德的完美无缺,在于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
生命的长度全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如何使用全在我们的态度。
生命实在太短促,经不起浪费。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应该用最积极的态度享受生活。
该如何活这一生,每个人各不相同,因此也没有万能药策略。
但一些准则通用于任何人。
第一,做那些符合我们性格、特长的事情,扬长避短,并试着建立(和遵循)一些价值观。
坤鹏论一直坚信,姑且不论你所认为的缺点算不算不足,但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难以改变,与其费力地试图改正缺点,不如尽最大力量发挥你的优点。
在投资上,这就是巴菲特所倡导的能力圈:“坚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活动。要了解自己理解和不理解的东西。所以这个能力范围大小并不重要,关键是了解它的边缘在哪里。”
芒格建议每个人都向自己提以下几个问题,从而正式地了解一下自己:
我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什么可以激发我?
我对疼痛和风险的容忍度是多少?
过去什么样的东西让我快乐,什么不能?我能跟什么样的人和事和谐相处?
我的才能和技能是哪些?
我能区别出自己想要的和擅长的吗?
相比其他人,我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局限性又在哪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一要知己。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有多少斤两、每顿吃多少干饭都不清楚,是成不了大事的。
第二,芒格的建议。
首先,人要诚实,要为人正直。
正如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所说:“智慧之书的第一章节就是诚实。”
芒格说:“品德常常让我们得到额外的利润。本·富兰克林说的没错,虽然他没有说诚实是最好的美德,但他说是最好的策略。”
其次,待人接物须真诚,有独立的个性。
赫拉克利特说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品格。日复一日,你的选择、想法以及所作所为就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目标是诚实正直……这也是指引你前进的光。”
而且诚实代表着真正的自由,因为既然没有什么好隐藏的,也就无所谓恐惧。
再次,与品行不端的人和事划清界限,等同于和让你尊敬的人交往。
最后,要公平待人,对待他人友善,如果对方并不真诚对你——不要怀恨在心——以后尽量回避他们就行了。
第三,对待生活别太严肃。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坤鹏论一直强调,对于许多事情,你什么也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
有些事,你不了解,甚至你根本就不可能看到真相,与其浪费时间去相信那些所谓的阴谋论,还不如多读书,多睡觉。
有很多时候,我们要把眼光放到未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塞缪尔·约翰逊曾这样说过:“距离对心智的影响就好像对眼睛的影响。”
在你对某些事投入关心和时间前,你最好提前权衡一下,它对你有什么意义,你是否有能力做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过滤,你会发现,自己每天其实浪费了大把的时间于无意义的人或事上。
而试着过滤掉这些无谓的人或事,你的心态也会变得不同,有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舒畅和从容。
要记住,生活永远是你自己的事,不是别人的,所以要保持积极的态度。
梅育医学院的研究员们报告称,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拥有更好的身体和精神能力。
这份研究报告还表明,乐观主义者的寿命也长于悲观主义者。
积极的态度也使身体产生镇痛荷尔蒙内啡肽,其效果像吗啡。
巴菲特对热情这样说 :
“我认为一般来说有热情是好事。热情帮助过我,我喜欢公司里有热情的经理。这些人对工作就像打高尔夫一样热情,这样的热情可以转化为业绩。假如你在从事不能激起热情的工作,还是快转行吧。”
第四,期望要合理。
对万事不要寄予过高的期望,现实才有可能会给我们惊喜。
如果总是抱着过高的期望或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实常常会让我们失望。
而沮丧的心情会导致错误的判断。
我们要时刻做好迎接逆境的准备,因为不管在生活中做什么选择,总会遇到逆境和挫折。
芒格给我们如何生活推荐了一剂良药:
”如果一直认为别人或不幸的经历毁掉了你的生活,实际上是你自己正在毁了自己的生活……抱着受害者的态度是幸福生活的大忌。相反,不管发生什么坏事情,都归咎于自己,从而尽力弥补,这种态度——就是所谓的‘处方良药’——我觉得它很管用。“
一旦发生了不幸的事,问自己 :它给我带来了什么启示?
把生活的障碍和挫折当作是暂时的磨练,而不是灾难。
有时候,领导会下达非常苛刻的指标,不管是不是有意为难你,坤鹏论都建议你将气愤转换个角度考虑。
人有压力才有动力,正好是个逼迫自己更努力的机会,老板给你发着工资,让你去尝试新挑战,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
关键在于,挑战成功的收获是你最大,本事长在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
就算失败,又何妨,过程中的收获也是宝贵的财富,而且失败本身就是大概率的结果。
第五,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性思维,总是问 :“为什么?”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说:“在事实面前就像一个孩子,时刻准备放弃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谦逊地追随自然的引领,否则,你将一无所得。”
小孩子很好奇,会不断问:“为什么?”
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问“为什么”,毫不咀嚼地消化别人的观点。
不妨让我们返回儿童时代,带着一双孩童特有的好奇的眼睛打量世界,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
最后,坤鹏论将福尔摩斯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我承认我曾经和鼹鼠一样盲目,但晚学智慧总比永远不学好。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