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学了多少投资知识,最后一定要将它们整理成你打心里认同的清单,就像给自己制定的一个投资管理规则,越细致越好,但每条不要超过100字,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投资更是如此,这个清单其实就是束缚你人性的枷锁。——坤鹏论
这周基本算是坤鹏论的戴维斯周,现在即将接近尾声,但其投资智慧岂是四五篇文章就能说得完的呢,我将继续学习,待有新的体会时,继续和大家分享。
一、长期成功的人不靠运气
随着不断地学习、思考、写作,戴维斯家族的投资哲学和策略越来越清晰,有人说,戴维斯主要还是抄了保险的底,幸运!
但是,在我们看来幸运的人,如果能够保持几十年的屹立不倒,那他的成功绝对不是靠幸运二字。
大多数人不懂概率,所以总是低估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付出。
比如:戴维斯能花四年时间埋首于阅读保险公司的材料、财报与数据;经常在全国范围寻访优质保险公司,就连儿子谢尔比都抱怨他经常不在家;不断和CEO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当所有人都不支持他时,能够毅然选择拿着自己的全部本金单干……
永远不要低估别人,更不要高估自己。
不服气的话,那就来挑战一下,每天写1000字的心得,看你能坚持多长时间!
还是那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投资亦然!
而且,投资还有更难的一点,不仅要坚持,更懂得放弃。
坤鹏论认为,投资大师之所以成功,与其说精于计算和选择,不如说他们更懂得放弃和坚持;
与其说能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不如说始终心无旁骛地保持专注;
与其说天赋异禀见识超常,不如说更能深刻看到自身的局限性,清楚知道市场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二、戴维斯家族的十大投资原则
戴维斯非常低调,这从个人照在网上很少就可见一斑,与巴菲特的照片一搜一大把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他虽然喜欢写作,从中学起就当过编辑,后来又是记者、自由作家,还出版过一本书,但是,在投资方面,比如:对于自己的投资哲学、投资策略以及投资方法,却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录。
他不写日志或日记,而且对于自己的投资记录也是只言片语,并且节俭到了骨髓的他,还经常将其写在旧信封上,或是票根上,这样可以节省买记事本的钱,而这些记录也早已被丢进了垃圾桶。
另外,戴维斯对自己的投资理论,还有敝帚自珍、奇货可居的心理,就像他和儿子谢尔比关系不好,干脆就不把自己选股秘笈合盘传授,直到晚年感到自己去日不多时,才一点一点地告诉了谢尔比。
所以,目前可以看到的戴维斯家族的投资原则,主要出于戴维斯之子谢尔比的总结和整理。
原则一:便宜可能本来就不是好货。
这是谢尔比在80年代学到的经验,一些最廉价的股票或许就只值那个价钱,因为那些公司多是平庸的公司。
谢尔比认为,一个平庸的公司会一直保持平庸。
“即使能够复兴,这种复兴也会比人们预期的时间要长更多,你必须是一个受虐狂,才会喜欢这样投资。”
坤鹏论发现,很多投资者钟爱买股价很低的便宜股,不看市盈率、也不看市净率,就说你去农贸市场买个菜,也得先看看菜品如何吧。
请永远记住,在股票便宜不便宜,永远是相对的,那就是相对于它的内在价值而言,股价是不是便宜,比如:一家公司股价1000元,如果它的市盈率只有8倍,在确定它是好公司的基础上,这就是便宜!
当然,股价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股本多,也就是分成的股份数多,就像一块大饼,平均切成十块肯定比平均切成一百块,每块大很多。
原则二:贵有贵的道理,但贵不代表好,避开高价股。
价格昂贵的股票或许物有所值,因为它们可能代表着伟大的公司。
但是,伟大的公司永远凤毛麟角。
所以,谢尔比拒绝买这类股票,除非它们的价格相对于其盈利水平合理。
因为股票投资最本质的应该买的是公司的盈利,也就是EPS,而且持续盈利的确定性非常大才行。
克里斯曾对热门股有过以下非常形象的描述。
他认为热门股所带来的假象就是“显微镜下的赌场和牛排餐厅。”
这类虚幻的公司的共同标签是“狂野”。
克里斯曾这样举例:
一家“狂野”公司被投资者追捧到30倍市盈率,而且它也给力,接下来的四年,狂奔不已,创造了每年盈利以30%的速度猛涨。
这样的成绩,投资者自然会用更加高涨的情绪投票,其市盈率继续涨涨涨。
但是,到了第五年,一旦“狂野”后劲不足了,比如,盈利增长跌了一半,只有15%。
经常看坤鹏论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15%的增长那都是企业中的佼佼者,世界上就没有多少企业能长期保持这样的增长率。
但是,投资者不答应呀,就像吃惯了鱼翅燕窝鲍鱼的人,怎么可能接受增速减半呢!
他们的期望早就被30%喂刁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由俭入奢容易,由奢入俭太难。
失去了30%,会让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公司不行了。
结果,他们开始犹豫,只愿意给出原先一半的估值——15倍PE。
到了这个时候,那些投资账面上的利润都将蒸发殆尽。
任何早期购买“狂野”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经历了短暂辉煌后,得到的是微不足道的6%的年化投资回报(15倍PE的倒数)。
可是,这样的投资回报率,为什么还要买股票呢!
为什么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呢!
买国债不是更好!
一旦一只快速成长的股票失去其高成长性,即使是回归到优秀企业的行列,其投资者也会沦为残酷数学的牺牲品。
所以,坤鹏论一直认为,新手入股市,最好的时机就是熊市,风险低,期望低,安全边际自然也是高高的。
原则三:选股要理性,以合理的价格购买适度成长的公司股票。
谢尔比认为,好的投资对象应该是成长率高于市盈率的公司。
比如:一家公司的增长率是13%,但它的股价是10倍市盈率,如果它能保持5年这样的表现,最终吸引投资者愿意支付15倍的市盈率,那么耐心的投资就会在5年之间获得20%的年化回报。
这是典型的戴维斯双杀思维,享受利润增长和市盈率提升的双丰收,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利润确实能够大概率做到未来持续增长,而市盈率的未来提升取决于买入时一定要低。
有时候,戴维斯家族也会幸运地发现一只“隐形成长股”(就像20世纪50年代的保险股,看似增速相当一般,但并没计算其隐形资产的增长),但这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它有着“一般”的名声,但有着丰厚的利润,低廉的价格、惊人的回报,这是让人无法抗拒的。
戴维斯当年发现的保险公司AIG以及其他很多股票就属于这一类。
并且,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股票长期被低估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可以将下跌风险降到最小。
慢即是快,快即是慢,稳扎稳打,闷声发财,不仅是个人成功之道,同样对企业适用。
原则四:投资的最高境界是等待,等待合理价格的出现。
当谢尔比相中一家公司后,如果当时的股价太高,他就会耐心地等待下去,直到价格回落。
投资高手都明白,股市千变万化,永远不缺抄底的机会。
因为,投机者和韭菜总是亲手能够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低价和高价。
而时不时出现熊市也是谨慎投资者最好的朋友。
就像戴维斯常说的:“熊市会让人赚很多钱,只不过那时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
他和巴菲特的巨额财富,从根源上讲,都得益于熊市。
坤鹏论一直提醒投资者,学习投资千万不要僵化,比如:巴菲特说,熊市要贪婪,牛市要恐惧,于是就教条地等待熊市,这也是不对的。
有时候,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也会遇上自己的熊市,这两种情况下,行业熊市往往最值得关注。
比如: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的熊市蔓延到银行业,这给了谢尔比买入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机会。
当年,克林顿政府推出错误的医疗改革方案时,一流的制药企业都大幅下跌了40%~50%,谢尔比和克里斯没少在三家头部制药企业下注。
如果是企业遭遇自己的熊市,比如:坏消息发生时,都会引发股价下跌。
只要这些负面消息是暂时的,并不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前景,通常就是个买入的好机会,但这需要投资者的调研和判断。
就像当年巴菲特趁大豆油丑闻时,亲自到超市等地去调研,然后坚定地买入美国运通公司一样。
投资正确的路径和态度大致应该如此:
找到自己最熟悉的能力圈,从其筛选出优质企业,观其价格,高,不买,低,下重注。
就像体育比赛一样,要时刻盯住你的球,而不是关注赛场和观众。
常常有人问坤鹏论,你觉得牛市什么时候来?
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就像前些年,好多人唱衰中国,结果呢……
之前坤鹏论讲过全世界陷入了唯GDP的误区,于是生生将货币超发到了货币数字论时代。
这造成的一个问题:资产,特别是优质资产也随行就市,跟随着货币不断上涨。
整个20世纪80年代,谢尔比可以选出大量市盈率只有10~12倍的成长股。
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货币超发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催生了如今美国大牛市的长期延续。
从90年代开始,戴维斯家族的新掌门克里斯,越来越难以挑选出市盈率又低又好的公司了,他们只能被迫等待市场的下跌。
原则五:顺势而为,寻找卖锄头和铁锹的企业。
只要进入股市,谁也无法避开科技股的诱惑,它就像以前的淘金热一样,让无数投资者为之魂牵梦系。
谢尔比不像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那样对科技股避之不及,他也会非常谨慎地审视和选择科技股。
只要发现价格合理、盈利真实、经营稳定的企业,他会将其纳入投资组合。
比如:很早就投资了英特尔公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持有IBM的股票。
联系到19世纪的淘金热潮中,卖水、卖锄头、卖铁锨、卖牛仔裤的人赚了大钱,但消费它们去找矿的人最终却破产了,谢尔比还会买应用材料公司的股票。
因为,应用材料公司就是现代版的工具提供者,它们卖设备给那些科技公司的“找矿者”。
想想手机芯片业的高通,不管谁家制造手机,都绕不开它,而它又拥有完全的定价权,管你手机是低价还是高价,芯片该多少钱就得多少钱。
所以,如果材料能够做到垄断或近似垄断,也算是不错的投资标的。
但是,坤鹏论认为,科技就是科技,不管是材料,还是成品,永远存在升级换代的隐忧,而且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现在的对手,就像英特尔,它曾一直打压着AMD,结果智能手机时代,高通却成了它的最强竞争者。
我们看别人的投资策略,永远不要忘记他的身份,谢尔比运作的是基金,所以他需要投资组合,需要多持股,而且他有团队支持,个人投资者如果盲目跟风,很容易被带到沟里。
坤鹏论建议,对待科技股的态度,还是应该像巴菲特一样,避开吧!
原则六:主题投资,紧跟趋势。
这一点是属于基金等机构的能力圈,个人投资者了解即可,最终还是严格遵守价值投资——“好公司,便宜买”的理念,不要跟风所谓的概念和趋势,因为,市场中所谓的概念和趋势常常就是一阵风,有人造的,有预测错的,真心话,咱们那三瓜俩枣跟不起!
谢尔比认为有两种风格的投资者,一种是“自下而上”,他们喜欢投资那些具有良好属性的公司,只要有光明的前途,不管什么行业,都有可能投资,这个类似价值投资。
另一种是“自上而下”,他们会先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然后找到什么行业可能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发展良好,接着在这些行业中选择具体的公司。
谢尔比认为自己是两种风格兼得者,但坤鹏论看过后,认为他更倾向于后者。
每当将资金投入之前,他都会先寻找一个“主题”。
比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货膨胀肆虐,他主打石油、天然气、铝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为业的公司。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货币膨胀,钱大规模超发,钱变得不值钱,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尽量将钱变为资产,而上面这些拥有资产的公司则会随着货币超发,水涨船高,涨价,也就是说,它们可以通过涨价跑赢通膨。
到了80年代,美国战胜了通货膨胀,商品价格回落,谢尔比又换了主题,削减了在硬资产上的投资,因为利率的下降,最好的利好对象就是金融。
道理很简单,利率代表着资金成本,玩钱的行业也是做生意,只要是生意,赚钱的本质就是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所以,谢尔比购买了金融类资产,比如:银行、券商和保险。
而且他对于金融业极为看好,根据凯利公式的指导,下了最大的注——在金融类股票投入了40%的资金。
他认为不仅是保险股,金融股大部分都是隐形成长股,虽然没有科技股那样的快速增长,但回报相当喜人。
确实,关乎吃喝拉撒睡的生意是最恒久的生意,但是,它们谁也离不开货币这个东西。
90年代后,谢尔比和其子克里斯又盯了老龄化的主题。
二战后,在1946年~1964年美国出现了婴儿潮时期,大概有7800万在这个时间段出生。
掐指一算,当年的婴儿开始渐渐步入老年,而且这一代人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一代,所以谢尔比父子认为,医药、健康护理、疗养院会成为受益行业。
原则七:买入持有,做一个坚持价值投资的基金。
不少基金,特别是以成长股为主要猎物的基金,每年会卖出90%的资产,然后购买他们认为更有前景的企业。
而谢尔比的纽约风险基金每年的换手率只有15%,而其父戴维斯更是喜欢买入股票后一直持有。
买入、持有投资策略的优势在于:
第一,可以避免频繁交易产生的高额资本利得税,以及交易佣金,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减少频繁交易而引发的失误。
懂概率论的人都知道,交易越是频繁,胜率越低,越向胜负概率50:50接近。
就像掷硬币,每一次出现正反两面的概率都是50:50。
但是,交易成本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万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三,它都会让你胜率的50减小那么一点点。
就像赌场一样,只要有稍稍一点点赢的优势,在大数法则下,只要来得人多,赌得够多,赌徒最终的结果都是十赌九输。
而且,从戴维斯开始,就不相信“择时”,认为它是徒劳的,他将这个观点传给谢尔比,谢尔比又传给了克里斯和安德鲁。
“当我们以折扣价购入股票后,可以长期持有,最终,我们希望看到它以合理的价格卖出。不过,即使它达到了这个点,只要可以继续保持增长,我们就愿意继续持有它。我们喜欢以符合价值的钱买入,但希望最终它能继续成长。”谢尔比如此解释道。
他继续补充:“我可以持有一只股票经历两三个衰退或市场周期。这样的话,我就可以知道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公司该如何应付。”
原则八:管理层至关重要,不评估不投资。
这个坤鹏论一直不断强调,但是,真正关注的人并不多,因为大部分分析师、投资者没有企业管理经验,他们根本不明白管理者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任何公司的成功都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层,这是华尔街公认的真理。但是,一般的分析师会忽略这一点,分析师们总爱讨论最新的数据,但在没有评估过领导层情况时,我们从来不会做任何投资。”戴维斯家族第三代掌门——克里斯这样说,而且他早早就领会了爷爷戴维斯卓越经理人投资理论,也就是只投资那些伟大的管理层。
而谢尔比甚至会钱随人走,如果一个伟大的领导人离开一家公司到了另一家,他会将资金投入新的公司,这就是购买管理人才能的行为。
比如:当杰克·格朗德霍夫从富国银行到了第一银行后,谢尔比就买了第一银行的股票,当哈维·葛洛柏出现在美国运通,他就买美国运通的股票。
真正秉承这个理念、并将其一直实践在投资中的人,都获得了丰厚回报,比如:巴菲特、戴维斯、彼得·林奇、谢尔比等,而偏偏他们的投资回报率世界领先,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理念是多么重要、多么有效。
坤鹏论一直坚持认为,人性不可改变,就算坐到了CEO,他固有的、对企业管理存在反面影响的人性,不会因此而消失或是90度大转弯,所以,即使现在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可以和CEO直接面谈,但只要只听其言观其行,照样能把只是因为运气而暂时获得成功的管理者排除出来。
原则九:不要偏执过去,更不要预测未来。
谢尔比认为,“电脑技术的发展让投资者过于关注过去无穷的数据,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致力 于从过去找到未来。”
一个词:矫枉过正!
股市410年的历史给人们最有价值的总结就是,历史从来不会一成不变地重复过去。
人类恐惧与贪婪的天性总是交织在股市上空。
牛市时,贪婪到企业能上天的神话也信;
熊市时,却又长达数年、十数年、数十年害怕灾难性暴跌重现。
正如谢尔比所说:“绝大多数投资者花了太多时间,去预防那些我们认为不太可能发生的类似量级的灾难。”
就像1987年美国大股灾,1988年~1989年,人们躲避股票,但后来再看,这些预防行业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让他们追悔莫及。
就像巴菲特所说,人们恐惧你贪婪,恰恰是人们想预防股灾的时候,才是大举投资的好时机。
原则十: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总是高估短期,低估长期。
克里斯曾说过:“以1年、3年甚至5年的时间看,股票是危险的,但是放眼10年、15年却是不同的景象。”
股票投资必须要抱着跑马拉松的心态,因为短跑牛者云集,而马拉松只要不放弃地坚持跑下来,都能获得名次。
三、谢尔比的投资检查清单
之前坤鹏论就讲过,清单是个非常棒的工具。
就像菜谱,可以让你在做菜时万无一失,而不会因为疏忽或是其他问题,忘记放这个,忘记放那个,从而影响了菜品的味道。
投资也一样,即使再简陋的检查清单,也可以帮助你查缺补漏,不会因为一时冲动,冒进。
1997年5月22日,谢尔比就其主持的纽约风险基金中每一只股票的持股原因写了一个备忘录清单,这些持股,即使不能满足所有条件,至少应该满足大部分特征。
1.一流的管理以及信守承诺的良好记录。
2.创新研究,使用科技手段将优势最大化。
3.在国外市场的运营如同在国内市场一样优秀。
因为海外市场为美国成熟的公司提供了第二个可以快速增长的空间,可口可乐、AIG、麦当劳以及菲利普·莫里斯烟草公司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4.销售的产品或服务永远不会过时。
5.能提供给股东强劲资本回报的公司,以及心怀投资者利润的管理层。
6.能保持最低成本,使得公司具有低成本优势。
7.在一个成长的市场中,能占有主导地位或能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公司。
8.善于并购竞争对手,并提高其利润率的公司。
9.财务强健的公司。
和坤鹏论之前介绍过的巴菲特神奇公式的软性指标,是不是有不少相似之处?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这好那好,真正好的企业,基本就是这些标准,跳出这些范畴的好,往往很难长久。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