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发现自己开始为自己行动找借口时,这个行动往往并不正确,你最好选择赶紧停止!

——坤鹏论

坤鹏论:当你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找借口时,最好的选择是停止-坤鹏论

一、如何应对很难战胜的验证性偏见?

芒格非常喜欢一个经典的农谚:

“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会去那儿了。”

这无疑是逆向思维最最经典的定义。

正是坚持逆向思维,芒格号称手握了最全面的人类著名失败案例,他一生都在不断收集这些悲惨案例,从各行各业,到政府管理、学术研究,应有尽有。

然后他仔细研究了该如何避免这些下场,从而应用在自己的投资生涯,进行规避。

芒格告诫世人,少犯傻,就这么简单地坚持一辈子,你就会超越许多在你之上的人,无论他们有多聪明。

坤鹏论正好以此为开端,讲讲最近感悟的投资中最顽固的一个心理缺陷,对待它,同样也要像避开死地一样。

因为就是它造成了人类的执迷不悔,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可以这样说,大部分人都会顽固地死守自己的观点,并一条道走到黑,不管正确还是错误。

也许,没有哪一种人类的天性比捍卫自己的观点,以及拒不承认判断错误的天性来得更顽固了。

而且,就连公认最客观的科学家也不能免俗,他们同样也会避免收集和认可对自己结论不利的证据。

这种天性被心理学家称为:验证性偏见。

通俗的名字叫:自我欺骗或是自欺欺人。

我们的老话总结得也挺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它的意思就是,想要自己相信某件事,就会不自觉地喜欢听那些可以验证我们所做事情的消息,而下意识地躲避那些不利的消息,并且还会从记忆中,从外部信息中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其典型表现为:

想当然地看事物,选自己喜欢听的,拒绝那些与我们内心信仰不符的;

拒绝听到糟糕的消息,青睐于能够给现实带来慰藉的东西;

爱听甜言蜜语;

坏消息来临时,不惜自己编故事给自己听,弱化悲剧色彩。

在股市泡沫时,人们总爱说一句话:“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这就是典型的验证性偏见表现。

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警告学生:“首要原则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因为自己是最容易愚弄的傻瓜。”

但是,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则表示:“能做到不自我欺骗,比什么都难。”

为什么避免比什么都难?

为什么它是最顽固的天性?

因为验证性偏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还有其他几位强大的心理帮凶:

惧怕损失:失去100元的痛苦比得到100元强烈一倍,所以投资者可能会卖出正在上涨的股票,却不愿意抛弃下跌的股票,因为他们总会自欺欺人认为,只要不买就不是真损失,未来还可能涨回来。

沉没成本:人们在放弃时,总会难舍已经付出且不可回收的成本,在股市中,这个心理使得投资者难以割舍那些已经无爱,不值得爱的股票。

禀赋效应:强烈期望守住已拥有的东西,同样是损失25%,转换投资所造成的25%绝对比守着以前投资的25%,造成的痛苦更多。

既然,连最客观、最理性的牛人都无法避免包括验证性偏见在内的心理缺陷,我们也就别逞强挑战不可能了。

应用到股票投资,就是在你还没有出手掏钱投资前,还能保持一定的客观精神的时候,尽最大可能将股票分析透彻,也就是像巴菲特那样,积极管理风险,把确定性掌握到极致。

并且,坤鹏论再次强烈提醒各位朋友,出手的唯一标准一定是当前股价确实达到了你设定的价格指标。

这应该是个铁律,需要严格再严格地遵守。

价值投资就是“好公司,便宜买”,但是,再好的公司,如果买的不便宜,你的投资价值也将大大打折。

其实,当你对一只股票的品质充满信心,即使没有买入,验证性偏见也会渐渐开始影响你。

比如:当一只心仪的股票的价格一直高于自己设置的买点,很多投资者会随着时间渐渐开始动摇,他们会在记忆中搜索支持他们出手的言论:

对于好股票而言,现在的贵都是未来的便宜;

“以合理的价格,购买非常优秀公司的股票;而不是以超低的价格,购买平庸公司的股票(巴菲特的话)”;

……

于是,这些投资者终于在不断的思想斗争中被自己说服,在超过自己设置的价位出手投资。

同时,不管出手不出手,对于你希望拥有的股票,都要提前设置好卖出的规则,特别是止损点,那是必须要有的。

因为,不这样做的话,一旦买入股票,你或多或少会被验证性偏见和它的帮凶们控制,本就不可能100%的理性也会渐渐丧失,变得越来越感性,越来越被情绪影响,甚至控制。

所以,投资前尽量保证自己选择的股票是正确的,是优质的,并设立好亏到多少时必须卖,可能是抵抗它们的最好办法。

尽管这样做了也无法确保你后面不会犯错,但聊胜于无,没准在关键时刻真能帮到自己。

这也是从人性和心理学的角度,印证了投资前对股票尽最大努力研究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的来说,一旦你发现自己开始为自己行动找借口时,这个行动往往并不正确,你最好选择赶紧停止!

因为,如果真是你能100%确信对的行动,根本就不需要借口,更不用自己来说服自己。

说白了,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吗!

最后,坤鹏论再次建议你,找一个比你更冷静客观、投资理念相似的合作伙伴,在出手前,问问他的意见和建议。

可能他经常会给你浇冷水,但是,就算当头一棒,总好过亏了你的真金白银吧!

另外,还记得之前介绍过的清单革命吗?

坤鹏论发现,就像目标写下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利于其完成,同样,将自己的投资标准写下来,在出手前一一对照,也会让自己更遵守投资纪律。

坤鹏论:当你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找借口时,最好的选择是停止-坤鹏论

二、换位思考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不管是情商高者,还是成功者,往往都很善于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跳出自己,换到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坤鹏论曾讲过一种非常棒的思维训练,就是挑选一个新闻报道中尚未完结的事件,假设换成自己去处理,会怎么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然后持续跟踪该事件,对照自己的假设,通过这种换位思考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思考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挑选已经完结的事,或是某些规定、政策,逆向进行倒推练习。

首先,确定事情的结果,或是规定与政策所针对的主要问题;

接着,打开思维导图软件(手绘也可以),以这个结果和问题为中心点,思考并写下: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的后果是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用哪些办法来解决?

这些办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会制订什么样的规则?

已经发生的办法或规则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最后,用你想出来的最佳办法和规则,与已经发生的办法和规定、政策比较。

如果有所不同,思考为什么不同?到底谁的更好?

这样的逆向思维训练每周可以做一次,还可以叫上朋友一起,效果更佳。

根据坤鹏论的经验,基本上有过两三次,你就能体验到成果。

更重要的是,你看待世界会越来越客观。

明白到许多事情的解决办法以及政策的推出,看似不甚合理,其实那是平衡后的最佳选择。

另外,一边阅读一边推敲也是很好的逆向思维训练方法。

爱因斯坦有句话特别好:“一定年龄以后,阅读很容易使头脑由主动创新状态变为被动接收状态。任何一个阅读太多而动脑太少的人都会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

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大脑成了傻傻的被动接收器。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总是将外部传来的信息傻傻地认为是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就是所谓的洗脑!

坤鹏论:当你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找借口时,最好的选择是停止-坤鹏论

三、逆向思维能让我们乐观向上

人们总有一种受虐似的身心抑郁症,或者说是找毛病的习惯。

不论提出什么问题,几乎总是先能听到“这样行不通”、“那样成不了”之类的大合唱。

这种现象在经济方面出现频繁。

只要有个风吹草动的经济问题,所有人都会问:“什么地方错了?”“现在的经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股市也一样,投资者每天都要一遍一遍地念叨——“市场怎么了?”

这也为大批财经专家、分析师、评论家提供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铁饭碗——因为永远不需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任。

这个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和别人背道而驰地问一问:“市场哪儿是对头的?”

如果我们在考虑经济和股市问题时,问一问什么地方是对的,常常能获得一个全新的视野,思路将拓展到不同的方向。

这是一个值得你不断实践的逆向思维习惯。

就像第一辆汽车出现时,大批人在嘲笑这个又慢又爱坏的机器。

但是,有个投资者在乘坐一辆早期双缸汽车,经历了一场时速达24公里的“疾驰”后,马上买下了一大捆洛克菲勒的认股权证。

因为他没担心汽车“哪儿不对劲”,而是问自己汽车“哪儿是对头的”,从而预料石油公司的产品会有很好的销路。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生活幸福,就去贬低那些现在的麻烦之处,褒扬未来的幸福之处吧!

人类的短视同样也是个顽固天性,它的一大表现就是总是凭借现在推断未来。

比如:今天阳光明媚,就会简单地认为明天也会风和日丽,根本不考虑晚上可能发生什么意外。

如今,互联网让信息的传播效率提升百倍、千倍,从而大大促使天性短视的人类更加偏重短线思维,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决策被越来越多的短期偶然事件所左右。

而这些决策常常属于顾头不顾腚的应急性需求,从而放弃或是影响了长远规划。

所以,在你的逆向思维中应该加入这样一条,当某些重要的预言发表后,问一问,“从长远的眼光看,结果会怎么样?”

也就是除了从事件的角度上持相反的看法,还可以从时间框架上持相反意见。

同样道理,如果有些观点从长远角度看是正确的,你则可以用逆向思维想想,如果换到近期的角度去分析它的对错。

四、不必神化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并不是万能的,它其实就是培养正确思维习惯的方法。

我们每本教科书都写着这样的学习建议,也就是对所有问题都要同时看到它的两个方面。

或者如培根所说:“在你相信以前,怀疑一切……”

只是随着社会越来越像个机器,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多,群体无处不在。

于是,乌合之众的群体思维模式越来越流行。

愿意费心劳神地同时推敲问题两个方面的人越来越凤毛麟角。

恰恰如此,逆向思维才显得难能可贵。

毋庸置疑的是,如今大多数人甚至连花功夫把问题的一个方面搞清楚都不乐意。

他们总喜欢通过二手渠道,比如:被别人广泛转发的文章、聊天中等获得信息、形成看法(其实大部分是被植入看法)。

曾有专家批驳,我们的教育把人类智慧中轻信盲从的成分强化到铅印的言语上,使得受教育者服从权威的天性或盲目崇拜的心理更加巩固。

正如我们学校的教育,让我们相信从课本上读到的一切,接受老师告诉我们的一切,我们渐渐养成了“不假思索地接受”的习惯,而不是凡事都要运用自己的智慧。

同时,这也使得人们染上了绝对、明确、武断这些最有害的思维习惯。

这样的思维习惯阻碍人们考虑另一方面,以及从相反的角度反复思考。

这就使有智慧的人类成为“易于塑造的模型”,不论怎么有害的谬论,只要经过权威的包装,就能灌输给他。

坤鹏论:当你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找借口时,最好的选择是停止-坤鹏论

五、偶然独处和思想反刍

客观讲,人类的群体性和蜜蜂、蚂蚁、羊群、牛群、马群……的群体性没有任何区别。

比如:不能忍受孤独、恐惧孤独,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再比如:都对群体声音的敏感度远超过任何其他东西的影响。

所以,逆向思维迸发的最佳环境就是独处。

因为,当我们独处时,往往能够养成用大脑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把他人的话当成自己的想法。

正如有人所说:“假如你不能把问题想透,问题就会漏过你的思想。”

所以,《深度工作》的作者推荐在心智空闲期,比如:走路、慢跑、开车、淋浴等,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进行有成果的冥想。

“有能力让自己沉浸于思考的世界中——就是让自己受教育。”这是汉密尔顿在91岁高龄时写下的名言。

坤鹏论发现,有个特别好的有助逆向思维的方法,那就是先听取当前最有影响力的主张,然后让自己的头脑随意地游历其他各种能想到的与之相反的和不同的观点。

这个方法被称为反复思考或是思想反刍。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