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买保险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在各种保险选择中,最让人纠结的就是重疾险。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鹏哥分析有三方面原因:
- 重疾险保费最贵,大家在购买的时候比较慎重;
- 重疾险最复杂,所有重疾险都把自己夸的像朵花一样,到底谁是真好,谁是听起来好,大多数人分不清;
- 重疾险市场最有利可图,是人身保险公司必争的市场,所以产品推陈出新、更新换代都非常快。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重疾险附加的保障越来越多。
比如癌症 2 次赔付现在几乎成为重疾险标配。
再比如,附加身故/全残保障也成为很多重疾险的重要选项。
鹏哥在沟通中发现,很多人在投保重疾险时,都会愿意附加身故保险。
感觉不附加身故保障自己好像吃了亏似的。
所以今天咱们重点聊聊重疾险附加身故保险的事情。
本文重点内容:
- 附加身故保费多少钱?
- 附加身故的保额有多少?
- 为什么附加身故保障有市场?
一、附加身故保费多少钱?
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根据主险保障周期可分为保阶段性的和保终身的。
具体是在重疾险中附加身故功能划算呢?
还是单独购买重疾险+定期寿险划算呢?
保险的好处是,可以算经济账,只是大家并不习惯算而已。
所以划算不划算,我们还是得先来算算经济账。
1. 保阶段性
先来看看非终身重疾险附加身故保障的保费情况。
对于保险来说,没有任何一项保障是可以免费来的,都需要我们额外支付保费才可以。
附加身故保障当然更不能例外。
同时,我们选择目前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两款定期寿险做比较。
20年缴费:
- 男性:单独购买重疾险+寿险比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贵 19% ;
- 女性:单独购买重疾险+寿险比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贵 33% 。
30年缴费:
- 男性:单独购买重疾险+寿险比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贵 23% ;
- 女性:单独购买重疾险+寿险比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贵 23% 。
当然,像嘉和保附加身故的费用要比单独购买一份定期寿险的保费还贵,显然附加是非常不划算的。
2. 保终身
除了阶段性保险外,很多重疾险都会保终身,附加的身故责任也相当于是终身寿险。
我们同样来看看保费情况。
死亡是唯一没有概率的事情,所以终身寿险的理赔也是没有悬念的事情。
只要投保,就一定会理赔,所以终身寿险的保费往往都比较贵。
不难看出,终身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与单独购买重疾险+终身寿险相比,终身寿险部分的保费会便宜50%左右。
二、附加身故保额有多少
在讨论是否划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的账。
重疾险附加身故功能最大的问题在于:
疾病和身故,只赔一次。
如果之前理赔过重疾,那身故和全残就不再理赔了。
也就是说,如果身患重疾治疗未愈,最终身故,即使附加了身故保险,也只会理赔一次。
举个例子:
小张在 2014 年时给自己投保了一份附加身故的重疾险,保额 50 万。
2017 年时,小张不幸罹患癌症,并于 2018 年离世。
保险公司在 2017 年时一次性赔付给小张重疾保额 50 万,合同终止。
2018 年小张离世时,保险公司没有理赔,因为合同已经终止。
如果小张离世不是因为重疾,而是因为其他疾病。
保险公司没有理赔重疾,身故时会给付 50 万保额。
也就是说,不管小张是不是因为重疾导致身故,最终能拿到手的保额只有一种情况:
50万。
如果小张在 2014 年单独购买重疾险+定期寿险,同样都是 50 万保额。
2017 年不幸罹患癌症时,重疾险会理赔 50 万。
2018 年离世后,定期寿险会再理赔 50 万,累计 100 万保额。
这是一个重疾险非常典型的例子,毕竟重疾不都是能治愈的,并且身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重疾导致的。
所以重疾险和定期寿险都理赔的概率非常大。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大家可能不太了解。
单独购买的重疾险,如果被保险人身故不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即使重疾险没有身故保障,也可以拿回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是保单现金价值。
《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解除合同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合同约定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这就意味着,虽然不带身故保障功能的重疾险条款中并没有涉及身故理赔,但投保人随时可以拿回保单的现金价值。
所以假如小张单独购买重疾险+定期寿险,如果身故,能拿到的理赔金额分两种情况:
- 重疾导致身故:100万
- 非重疾导致身故:50万+重疾险现金价值
不同保单的现金价值不同,但与所交保费金额相比,也都是笔不小的金额。
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多花两百多块钱单独购买定期寿险值不值呢?
这也是为什么鹏哥一直认为,多花两百多单独购买重疾险+定期寿险,比购买重疾险附加身故保障划算的原因。
至于终身重疾险附加身故保障值不值,就要看大家自己怎么看待了。
三、为什么附加身故保障有市场
有人说出现附加险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因为随着大家风险意识提高,希望得到的保障越来越多。
这种风险意识的提高是好事,适应市场需求也确有其事,但附加险远没有说的那么冠冕堂皇。
在鹏哥看来,附加险就是一种营销手段——捆绑销售。
目的也很单纯,在用户购买一个产品的时候,让他顺便再购买一个其他产品,所有零售领域都在这么做。
保险也不例外。
很多人可能并不觉得附加的保障有多大用处,但也没几个钱,说不定就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划分心理账目。
划分心理账目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提出来的,反映了人们一种最常见、也最浪费的错误行为:把某些钱看得不值钱。
人们会根据钱的来源、存放地方和花费方式的不同,将钱加以归类,并赋予不同的价值。
为什么划分心理账目会涉及到购买附加险呢?
我们来说个例子:
事情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盖瑞还是一个穷学生,开着一辆破车。
他很想把车上的收音机换掉,换一个全新的卡式录音机,但这得花费 300-400 美元。
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一大笔钱,所以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大学最后一年,这辆破车终于报废了,盖瑞不得不贷款买一辆新车。
于是他一共花了 1.2 万美元买了一辆新车。这 1.2 万美元里包括多加的 550 美元,把原来车上的收音机换成了梦寐以求的卡式录音机。
就在 3 个月前,他还打听过这种录音机,报价 300 美元他还嫌贵。但在汽车销售员三言两语的介绍之后,他就心甘情愿多付了 550 美元,相当于高出了近 1 倍的价格。
虽然在未来的 4 年里,他每个月必须支付 180 美元的新车贷款,但在换的时候也没怎么犹豫。
这就是划分心理账目惹的祸:与 1.2 万美元相比,550 美元只是小意思。
在碰到损失或开支时,把小的损失或开支藏在大的损失或开支里更容易让人接受。
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比如在买车的时候顺手买了一套全车脚垫,虽然你也知道这个全车脚垫可能不值这个价。
鹏哥说一个自己的真实案例:
大家都知道,新房是顶层最便宜,其次是 1 层。1 层往上,每高一层每平米会贵个几十、上百块钱。
当时鹏哥买房子,已经确定了预算,按预算可以买个9层或10层。
看房的时候听人说 9 层、10 层正好是灰尘漂浮层,最好再高一点。于是就再往上选,感觉 13、14 层也不好听,于是就选了 15 层。
从原来的 9 层、10 层到最后的 15 层,每平米多了 6、7 百块钱,总价就高出了大几万。
但当时想想,才几万块钱,在总房价基础上也没增加多少,无所谓了。
事实上大几万块钱真的无所谓么?
相当有所谓呀,鹏哥家里没有矿,大几万块钱呀,怎么可能无所谓呢?
说了这么多,鹏哥就想告诉大家:
附加险就是利用了人们划分心理账目的特点,把小支出隐藏在大支出里,让你不知不觉就多花钱买了其他保险。
而这些保险,有可能你会需要,但很大可能性你是不需要的。
即使需要,单独购买性价比也会更好。
可是,大多数人就这么稀里糊涂的买了,甚至还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划分心理账目太坑人了。
综上所述,鹏哥概念一下自己的建议:
- 不是保终身的重疾险附加身故保障,不如单独购买一份重疾险+定期寿险。
- 保终身的重疾险附加身故保障,如果确实想给孩子留一笔钱,值得考虑。
当然,这只是鹏哥的建议,是否接受,仍然取决于咱们自己。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