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为自己没有钱,才能存得下钱。

——坤鹏论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这句话在春节后不断刷屏。

这次的疫情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黑天鹅的突如其来和罕见威力。

所以,生活无常,好好工作,多赚点钱,尽量攒点钱,真的太重要了。

否则一旦出现意外,真是哭都找不着调。

去年,坤鹏论写了很多篇关于节约、省钱、存钱的文章,当时被不少人怼。

他们纷纷表示,开源节流,关键是开源,省能省几个子儿?

有时候,真是佩服杠精的大脑和逻辑。

节俭和赚钱水火不容吗?

节俭会挡着你发财吗?

这全是为了抬杠而抬杠,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思维在作怪。

也不知道现在他们的想法改变了吗?

起码,不少人在朋友圈已经幡然悔悟了。

今天,坤鹏论就对储蓄再分享些感受,希望能够对正在准备存钱的你有所启迪。

一、为什么节约可以累积财富

储蓄是所有普通人的理财之始,也是理财之本。

储蓄之道,很简单——收入>支出。

也就是随时将你的消费水平控制在收入水平之内。

无疑,这也是企业经营之道。

坤鹏论发现,只要坚守此道,即使你收入微薄,照样可以成为存钱达人。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明白了以下几个本质公式:

幸福≠金钱;

幸福=快乐时光;

生命=时间;

时间=生命。

人生的价值不以金钱衡量,而应以时间衡量。

衡量的标准就是时间的质量,时间的质量就是快乐有多少、快乐有多大。

所以,金钱永远不应该是人生的目的,快乐时光才是生活的真正目标。

那么,如果节约让你无法享受到快乐时光,这样的节约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可能还会让你陷入越省越穷的恶性循环。

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节约可以累积财富?

——因为,节约带有劳动的意义。

比如:你减少外出吃饭的次数,而选择自己做饭,就是以自己身体力行的方式取代原本需要花钱才能获得的劳动服务。

但是,坤鹏论以前讲过,有了投资的思维后,你的时间要换算成金钱,你的金钱也要换算成时间。

你工作一天的日薪是800元,那么你的1小时基本就等于100元,100元需要你花1小时的工作获得。

所以,是不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来节约,需要三思而行。

首先,它不能占用你的工作时间,除非节省的比你工作赚的多得多;

其次,它不能让你疲劳到影响工作;

最后,有些事情虽然自己做可以省很多钱,会超过你的工资收入,但它会对你的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而本身又不具有持续性、复制性,也就是一锤子买卖,未来你也不能靠它谋生,那还是算了。

如果做这样的事,省的钱既少,还花费不少时间,那更加得不偿失,属于既输了时间,又输了钱。

钱可以再赚,但时间过去了就没了。

前面讲了,人生价值要用时间的质量衡量。

所以,准备坚持做一件事前,一定要先判断它所消耗的时间的质量如何,也就是能不能成为优质资产。

优质资产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坤鹏论总结的五性——稀缺性、积累性、近钱性、长久性、可复制性。

就像你掌握了一门手艺,除非竞争对手很少,且制作出来的东西好卖并能卖出高价,否则就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在上面。

因为它在稀缺性和可复制性上不占优势。

当然,你也可以换个角度,办培训班教别人这门手艺,这就具有了可复制性。

制造实物类的手艺,天然复制性就比较差,一个人再怎么没日没夜地制作,也敌不过一台机器!

而偏偏手艺这种事最讲究的是谁做的,所以,总会受到稀缺性所限。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二、节约是为了节约出两部分钱

节约的真正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节约而节约。

那样的结果常常是过度节约。

节约是为了省钱。

但是,省下来的钱只有用在帮助我们实现更多快乐时光,才有意义。

只关注节约,将其当成终极目标,往往会使家中收支陷入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支出减少了,收入也会渐渐减少,只能更加节省。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你要明白,节约让你可以积累下两部分钱:一部分是保障的钱,一部分是让自己越来越好的资金。

保障的钱,就是在你失去工作或是健康出了问题,有钱可以让自己活下去以及治病。

其中包括买保险的钱、一笔可以支撑你即使没有一分钱收入也能不降低生活品质活一年的钱。

让自己越来越好的资金,又大致可以分为投资资金和换取快乐时光的资金。

投资资金继续可以分为自我投资和对外投资。

比如:买书、上培训班、孩子的教育基金等就是自我投资;

存款、理财、买股票、买房、买债券则属于对外投资。

换取快乐时光的资金则包括:娱乐休闲、旅游基金等。

这块就不细说了,大家可以看坤鹏论以前写的《你存不下钱,可能只是因为你的姿势不对!》,其中有“六个账户”,照猫画虎即可。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当然,不管是保障的钱,还是让自己越来越好的资金,我们一定要清清楚楚地明白,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你可以获得更多快乐时光,也就是更多幸福。

另外,我们要明白,钱确实可以帮你收获快乐时光,但是,钱≠快乐时光,快乐时光≠钱。

就像好多年前,越南还不是中国人的旅游热点,坤鹏论带着家人去它的芽庄玩了10天,花费只有去海南的三分之一,但住的是四星望海高级套房,天天沙滩阳光海水海鲜,高档餐厅随便进,各种水果任性吃……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国人去越南旅游,它的物价也开始变得有针对性,不再让人有太大惊喜。

坤鹏论以前专题分享过《每周工作4小时》这本奇书,作者在其中明确告诉我们,很多让你快乐的事情其实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实现,比如:

250美元:在史密森学会热带研究所的一个私人岛屿上和3名当地渔夫一起待了5天,3名渔夫为他捕食烧饭,还带着他去了巴拿马最棒的也是最神秘的潜水景点。

150美元:在阿根廷的葡萄酒之乡门多萨租用三天私人飞机,在私人导游的带领下,飞越了最美丽的葡萄园,环绕了白雪覆盖的安第斯山脉。

这些都是快乐时光——当时很快乐,之后每每回想起来还是很快乐。

所以,当你明白幸福的真正定义,也就明白了如何更好地生活,也就不会说什么“等我攒够多少多少钱再……

当然,继续往深层次探究,快乐时光的精神和物质基础只有一个——自由。

人只有精神自由,财务自由,才能更大程度地享受到快乐时光。

另外,快乐的大敌和反义词不是悲伤,而是无聊。

无聊常常是因为自己没有做产生价值的事,比如将大把的时间消耗在无所事事、追剧、刷抖音。

因此,能够创造价值的忙碌,往往会让人感到快乐,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因为它让我们没有时间体会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创业者天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激情。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三、一直将1万元存在活期里

不少储蓄达人,总会在活期账户或是那种随时可取的银行理财账户中,存着1万元~5万元。

这笔钱主要用来支应平时的生活开支,以及遇到额外支出时,有钱可用。

同时,它还能起到心灵考验的作用。

因为,人类,越是没钱,越想要花钱,越是没钱,越会陷入循环借钱、入不敷出的窘境。

也就是说,人类的欲望会因为缺钱而显得更加躁动不安。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在炫耀什么,说明他最缺什么,一个人在掩饰什么,说明他正在为此而自卑。

现实中,还有个更严重的现象,明明没钱,却还误以为自己很有钱,花钱毫不手软。

存不下钱的人多半属于这种类型。

他们明明收入不高,但自恃下个月工资就要到账,或是公司即将发年终奖等,就提前放纵自己大肆买买买。

实话说,不管是没钱装有钱,还是误以为自己有钱,都没有特效药,只能靠自律。

就像前面所说,明明银行卡活期里面放着1万~5万可供自由花用,你却能忍得住不花,基本就算掌握了迈向财富的第一个心法。

四、储蓄达人的五大特点

第一,工作不马虎

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就是收入的最大来源,很可能还是唯一的收入来源,所以工作岂能马虎!

世间之事最怕用心,上天永远不会亏待那些用心之人。

表面上工作是为了公司,为了老板,只要不管什么工作,都用心待之,最终收获最大的永远是自己。

第二,注重健康

这次的疫情再次向我们证明,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只要人在、人健康,一切皆有可能,否则一切虚空。

第三,不浪费

这个话题坤鹏论讲过很多次,大家可以往前找找相关文章。

简单讲,节省1块钱,就相当于赚了1元,这还是净利润。

如果按收入来计算,比如:20%的净利润率,那就是要有5块钱的收入才行。

换言之,浪费1元钱,就等于消灭了5元的收入。

同时,有人专门对大量储蓄达人做过调研,他发现,基本上越是善于储蓄的人,家中越是简洁。

这可能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无谓的消费,所以也就没有了多余的东西。

于是为了保存这些东西的家具也会比较少。

因为家具少,打扫起来就会轻松。

结果,家中不仅简洁且整洁。

另外,坤鹏论发现,无聊不仅会带来空虚,浪费也常常源于它。

没正事干的人才有时间买买买。

精神空虚、心情不好,人们,特别是女人通常会用买买买来自我治疗。

所以,培养至少一个能够持久的爱好,很重要。

如果这个爱好还能带来收入的提高,那就更美妙了。

第四,不听信花言巧语

坤鹏论一直在讲,金融其实就是信息业,信息就是它的能量。

所以,互联网对于金融的促进作用相当相当大,比如:支付、线上处理财产、股票投资……

同样,金融骗局也如虎添翼。

就像那部叫《天下无诈》的电视剧,它专门讲的是通过电信和网络进行诈骗,花样繁多,简直防不胜防。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金融向世界开放已经是我们的大趋势,它已经在路上,相信未来金融产品会越来越多。

金融,不像其他商品,选择多更利于消费者,它的选择增加,更意味着风险也会增加。

所以,牢记一点,天上不会掉馅饼,金融市场中,虽然风险高≠收益高,但是,收益高=风险高。

收益又高,又没有风险,只存在骗子的故事里。

第五,不借钱

借钱是储蓄的最大敌人。

借来的钱都是有成本的。

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而付出额外的利息,是资产形成过程中的大敌。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除了房贷,其他形式的借款最好少碰。

即使是房贷,也尽量借最低额度的贷款。

不要把全部的积蓄都拿出来买房子,最好保留两年左右的还款额度在账户里面。

比如:你每个月还贷1万元,那么最好留下24万元不要动。

如果手头特别特别紧,最少也得保留一年的还贷金额,也就是12万。

五、人无目标轻飘飘

只有在具体的目标时,才更容易实现储蓄。

像“要成为有钱人”、“我要幸福”这类不着边际的目标,反而会让你因无从下手而觉得特别难以实现,自暴自弃。

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订下具体的储蓄目标,比如:1年存10万,10年100万。

当然,10年买车或是买房,这样的目标也行,但是必须还要进一步将其转换成金钱目标。

土耳其有句谚语——借钱是年轻人的鞭子。

也就是劝告年轻人,向人借钱,从而背负压力,好好工作。

确实,负债会让人心理有压力,情绪自然比较紧绷,甚至本没有存钱习惯的人,也会自律地月月尽量省钱。

所以,适度背负着房贷压力的家庭,能有效抑制生活中浪费的倾向。

当你发现自己在金钱管理方面过于松散,可以试着良性负债,压迫和激励自己。

六、凡事都要问别人的人,存不了钱

“我每个月月光,这是怎么回事?”

“我到底应该存多少钱才恰当呢?”

“这几只股票,我该买哪个呢?”

……

前两个问题,难道需要问别人吗?

月光,不是你赚得少,就是你花得太多。

反正就是收入≤花费。

如果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收入多少,花费多少,具体花了什么,这个问题基本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问这个问题的人多半都不记账,所以别人也无法正确地找出问题的根源。

对于到底该存多少钱,其中的关键是你存钱的目的是什么?

而对股票的选择,坤鹏论经常会被问起。

这个最不能回答。

赚了,他会认为是自己能力强,因为是他筛出的备选好;

亏了,他不是明骂就是暗骂,反正没好话,何苦。

而且,股票投资,关键就是要逼着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判断,否则还是选择指数基金吧,起码不太会被骗。

自己有什么不懂就问,这是好习惯。

但是,坤鹏论认为,还有谁比互联网更百晓生呢?

守着这个不要钱、百问也不烦你的互联网不问,却去问不知底细的专家,是不是有点傻?

可惜,这样的傻人太多,要不然,金融骗子怎么会是骗子中赚钱最多、最轻松的呢!

这里还是再次推荐大家牢记那个万能法则——解决问题=定义问题。

当你有问题时,先要对其进行定义,比如:月光这个问题,可以看看坤鹏论总结的思维导图。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很多时候,当你定义完成后,也就不用去问别人了。

七、如果想用股票生财

我们一定要明白,懂得储蓄之道和懂得生财之道是两码事,都需要学习,后者更得学,因为它根本上是认知的变现。

坤鹏论提几个建议。

首先,将储蓄的钱投入到股票投资时,一定在银行中存有超过10万元的现金(没有还贷的情况下)。

许多投资的图书和文章都说,把多余的资金拿来投资股票。

什么叫多余的资金?

它并不单指眼前生活用不到的钱,而是三五年内都不会动用的钱。

买股票,也常常会上瘾的。

特别是当你研究越来越多的股票后,只要有钱,总会忍不住跃跃欲试买买买。

表面上,这是分散投资,实际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

还有一种投资者的常见现象,就是一旦买了某只股票,便忍不住开始时刻操心其股价,只要有一空就看行情,确认手中持有的股票现在多少钱。

高于成本价,你高兴,低于成本价,你郁闷,很可能还会无节制地补仓,美其名曰拉低成本。

如果不控制投资预算,很可能会造成你在股市中的钱过多,甚至影响到你的生活费用。

其次,你要明白投资的定义。

坤鹏论推荐,《漫步华尔街》作者伯顿·马尔基尔给出的定义:

通过分红、利息或租赁所得等具有相当可靠性的高收入形式来提升利益,或是以获取长期性升值收益为目的,所做的购买金融资产的动作。

再次,无凭无据地幻想自己所购买的金融产品一定会赚钱,最后终将惨遭失败。

只有认真投入,努力研究,才叫真正的玩股票,可别反过让股票把你“玩”得七荤八素。

另外,彼得·林奇曾一再建议,“先购房产再来投资股票”,他明确表示,房子毕竟是绝大多数人都能投资成功的一种渠道。

坤鹏论:为什么“比起病毒,我更怕没钱”?因为没存钱-坤鹏论

八、人和企业都一样,健康是基石

坤鹏论越来越发现个人和企业太多共同点了,谁让企业也人的组织呢。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赚钱(获得利润),都得靠两个办法——练内功和打天下。

练内功主要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控制产品成本等手段,从而提升净利润率。

打天下则主要是扩大产品销售,增加市场份额,从而增加收益。

最牛的人和企业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当然,内功是慢功夫,不会立杆见影。

坤鹏论发现,不少投资者根本瞧不上,说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估计,这次的疫情就会让他们都感到汗颜,而且他们肯定是从来没有经营过企业,起码没有经营超过三年的企业。

和人最怕死一样,企业最怕的是倒闭。

人,身体健康者才更容易长寿。

同样,只有内部管理牛、体质健康的企业,才最有可能基业长青。

如果没有了健康的前提,其他所有皆瞎掰。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