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思想上,最该歌颂的不是集大成的完美者,而是先行者,突破者。
——坤鹏论
首先,和大家明确一点,最近几天关于哲学的文章绝对不是随意而写。
它们最终是向大家揭示如今统治科学的方法论是什么?它的渊源如何?
最终,我们会一起走在坤鹏论写《反脆弱》分享文章之初就和大家提到的复杂性科学。
那时候,我们的认知将又是一个全新的提升。
昨天,坤鹏论介绍了欧洲中世纪的哲学。
基本就是以亚里士多德哲学、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但以为神服务为目的的经院哲学一统天下。
但是,只要是涉及思想的事情,人类很难统一。
每个人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胡思乱想,如果像哲学家那样,有意识地思考,那思想之花,更会千姿百态。
思想可能是人类唯一能够真正完全自由做的事。
而且,世间的事情总逃不出这样的规律——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再到分散,循环往复,螺旋式成长。
今天,请跟随坤鹏论一起从中世纪来到欧洲哲学极为璀璨的时代。
正是这个时代,人类一直沿用至今的科学范式从哲学中萌芽。
先来让我们瞻仰一下知识就是力量的弗朗西斯·培根
坤鹏论在《看懂今天的科学 要从亚里士多德说起……》讲到了英国人罗吉尔·培根。
客观地讲,他应该算是英国经验主义的鼻祖。
因为他提出了,所有问题都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依据。
也就是,要通过观察和借助于实验去询问大自然。
在他看来,大自然才是一切真理的源泉。
“没有经验,一切知识都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而且,他知行合一,从光学试验中得到的几项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远远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但是,后人还是把这个光荣称号给了罗吉尔·培根300多年后的弗朗西斯·培根。
一、天才中的天才,政治中陨落
1561年1月22日,弗朗西斯·培根出生于英国高级官员家庭,其父是掌玺大臣。
从其经历看,他可谓天才中的天才。
12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14岁毕业,之后学习法律并取得律师资格,23岁时成为国会议员。
他成功地战胜了宫廷里的各种明争暗斗,成为最高检察官、大法官、掌玺大臣,还被国王封为维鲁拉姆男爵。
巴菲特曾说过,他抽中了“卵巢彩票”,生在了好时代。
弗朗西斯·培根同样可谓生而逢时。
那时候,英美之间的贸易异常繁荣,尤其在1588年消灭西班牙大型舰队之后,英国开始发展自己的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
在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及其后续者的统治下,英国进入了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而且还持续了较长的时间。
弗朗西斯·培根的一生特别有意思,他从一开始就觉得自己对哲学和政治活动负有同样的使命。
不过,正当他的政治生涯如日中天时,1621年,因被指控在许多案件中受贿(这种事在当时很普遍),被判入狱,课以罚金,不过很多他又被赦免,但是政治前程算是断送了,此后一直隐居乡间,在其生命的最后五年里,他专心致力科学研究和著书立说。
这叫什么?
三国时期李康的《运命论》讲道:
“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弗朗西斯·培根自己总结道:
“身居高位的人是三重奴仆,他是君主的奴仆、声誉的奴仆、事业的奴仆。因此,他既没有个人的自由,也没有行动的自由,也没有时间的自由……上升到高位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人们却宁愿吃很多苦然后去争取吃更多的苦……”
二、他的文学成就非凡
除了政治的成就外,弗朗西斯·培根的文学成就、科研成就、哲学成就都相当辉煌。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由《论说文集》(又译为《培根论人生》、《培根随笔集》)奠定的。
共收短文58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
形式上模仿了法国思想家蒙田,但文风之美一点都不亚于前者。
这本书是第一部英语散文集。
所以,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是世界文学中的永久财富,被美国《生活杂志》誉为人类有史以来20本好书之一。
该书每篇文章都形式简短精炼,内容丰富多彩,几乎涉及触及了人类生活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
坤鹏论推荐大家找一本读一读,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译者曹明伦,达到了信达雅的境界。
每篇都不长,而且句句都属名言级别,比如:
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它们多半都是在厄运中产生。
所有情感中最令人神魂颠倒者莫过于爱情和嫉妒,这两种感情都会激起强烈的欲望,而且均可迅速转化为联想和幻觉,容易钻进世人的眼睛,尤其容易降到被爱被妒者身上,这些便是导致蛊惑的要点。
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道,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
恶就像落体运动,越下落力量越大,而善则如抛物运动,只有起初那股力最强。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千万别为摆阔炫耀而追求财富,只挣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慰的钱财。
……
坤鹏论一直认为,心灵鸡汤的很多道理大多源于哲学,而一位好哲学家还会好文章,自然妙笔生花。
因为莎士比亚和弗朗西斯·培根同一时代,且都受蒙田影响深刻。
所以有人甚至认为,莎士比亚名下的戏剧作品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弗朗西斯·培根。
三、所有知识都源于经验
在哲学和科学方面,他的成就同样不同凡响。
最著名的是,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
他认为,经院哲学用亚里士多德理论证明神学“真理”是成立的,根本没有卵用。
只有,基于经验和实验得到的知识和学问,才能给人带来幸福。
知识或观念都是源自通过五感(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得到的经验,先天的知识或观念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所有知识都源于经验。
弗朗西斯·培根为英国带来了重视经验的思维,史称英国经验主义。
和经院哲学所推崇的逻辑推理不同。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使用归纳法才能有效地帮助人们获得正确的知识。
所谓归纳法,就是依据经验(实验)尽可能地收集大量样本,进而是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比如:找一大堆兔子观察它们是不是爱吃胡萝卜,如果基本都爱吃,就得出兔子爱吃胡萝卜这个结论。
不过,人们也不能毫无计划地收集各种事实和观察结果。
弗朗西斯·培根这样讲道:“它是首先点起蜡烛,然后借蜡烛为手段来照明道路;这就是说,它首先从适当地整列过和类编过的经验出发,而不是从随心硬凑的经验或者漫无定向的经验出发,由此抽获原理,然后再由业经确立的原理进至新的实验。”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与近代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大致相同,首先从假设出发,然后借助于符合目的的实验,收集相关的经验;得出结论并表达出一般原因,然后再用新的实验来检验这个原理的正确性……
1626年,他在验证“雪能有效保存鸡肉”的说法时,患肺炎去世,将“实验是科学的基础”这一主张贯彻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四、四假相说
弗朗西斯·培根从小就认为,“没有什么比技术的发现和发展以及各种发明创造更为值得称赞的事情了,因为它们能够使人类走向更加文明的生活……”
他专门写了《新工具》一书,有意识地针对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对科学方法作了阐述。
他指明科学方法的目的就是,科学的进步及其实际应用,就是人类要征服自然。
他认为,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人可以运用的理性知识来了解自己的自然,让自然为其所用。
人在多大程度认识自然,就能够在多大程度征服自然。
弗朗西斯·培根认为,达到目的需要正确的方法,为此必须经历下面两个步骤:
第一,必须清除思想中所有偏见以及各种传统的错误;
第二, 要认识并运用正确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他对于人类的错误和偏见及其根源作了分析,得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注:假相可以直接理解为偏见):
第一,种族假相
因人类这个种族共同具有的感觉,所造成的偏见。
这种假相的基础在于人性之中,人总是将自己的感觉作为事物的尺度,而不是以宇宙的尺度为根据,从而就会产生错误的论断。
“人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于不规则地接受光线,所以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浑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颜色。”
而且“人的理智一旦接受了一种意见就把别的东西都拉来支持这种意见,或者使它们符合这种意见。虽然在另一方面可以找到更多的和更有力量的相反的例证,但是,对于这些例证它却加以忽视或轻视,或者用某种分别来把他们摆在一边而加以拒绝。”
这其实和后来心理学所讲的验证性偏见一个意思,可见人类早早就对自己的人性了解得很透彻了。
第二,洞穴假相
因成长环境产生的狭隘思维,所造成的偏见。
弗朗西斯·培根借用了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表示这个假相。
“因为每一个人(在一般人性所共有的错误之处)都有他自己的洞穴,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天性,或者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别人的交往,或者是由于他读书和他所崇拜的那些人的权威”。
有多少个个人,就可能有多少个个人假相(偏见)。
补充一下,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大意是,人们不能不经思考就轻信来自感官的信息,探寻事物的理型(可以理解为本质)最重要。
柏拉图将不关心理型的人比喻成被绑缚在洞穴之中、以为恶魔用火光照出来的影子就是事物本身的囚徒。
怎样让仅凭感觉看事物的人从洞穴中出来,那就是用理性去看理型,也就是看到事物本质。
在柏拉图心目中,这件事只有哲学家可以做到,他认为,哲学家应当成为统治者,这就是他的哲人王思想。
因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欲望三部分构成(灵魂三分说)。
如果欲望占比最大的人成为统治者,就会要更多金钱、更大权力、更高地位;
如果意志占比最大的人成为统治者,就会更多军备、更多道路和大坝、对于强大永远不满足;
如果理性占比最大的人成为统治者,就会因为理性带来的智慧,而能够冷静地探求善的理型(本质)。
第三,市场假相
在人群集中的地方,由于误听或流言等所造成的偏见。
这种假相是在人们彼此接触和交往中形成的。
语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是最重要的工具,因为“人们是通过言谈而结合的;而语词的意义是根据俗人的了解而确定的。因此如果语词选择得不好和不恰当,就会大在阻碍人的理解……语词显然是强制和统治人的理智的,它使一切陷入混乱,并且使人陷于无数空洞的争辩和无聊的幻想。”
第四,剧场假相
因盲从权威、笃信名人所造成的偏见。
“因为照我的判断,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罢了。我所说的不只是现在的时髦体系,也不只是古代的学派和哲学:因为还有更多的同类戏剧可以编出来,并且以同样人为的方式表演出来。”
比如:受自己喜欢的欢迎节目影响,跟随所谓的专家亦步亦趋,对伟人的话深信不疑……
五、对未来的预言
弗朗西斯·培根有一本名为《新大西岛》的未完成著作,在其中,他描绘一幅未来社会的画卷。
显然,他是从柏拉图所描述的那个神话般的岛国获得的灵感。
根据他的观念,科学将在那个未来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统治国家的将不再是政治家,而是被挑选出来的最杰出的科学家。
在经济上,这个岛国是自给自足的,其对外贸易的对象不是黄金和货物,而是“进步之光”。
细品之下,我们貌似正在朝着这个预言走去。
想想那些整个搞数学模型的经济学家,他们不一直觉得自己是科学家吗!
而偏偏就是他们,可以深度影响国家经济政策。
柏拉图的理想国又是什么样的?
简单讲,就是正义=理想国。
柏拉图的灵魂三分说的理性、意志、欲望被正确运用时,会分别成为智慧、勇气、节制的德性。
如果三者和谐共生,就会产生正义这种优良社会必备的德性。
智慧、勇气、节制、正义,被称为四主德。
智慧这种德性由理性生成,统治者阶级最需要的是智慧,所以哲学家最适合当统治者;
勇气这种德性由意志生成,护卫者阶级最需要的是勇气,所以意志占比最大的人适合当保家卫国者;
节制这种德性由欲望生成,生产者阶级最需要的是节制,所以欲望占比最大的人适合当生产者。
这样三种人聚齐,就会生成正义,理想国也就诞生了。
六、对他的评说
毋庸置疑,弗朗西斯·培根为人类打开了一扇通往崭新精神世界的大门。
他打破了各种偏见并指出,经验是一切自然知识的源泉。
不过,将他视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和开路先锋,确实有些过了。
如果你认真读了《看懂今天的科学 要从亚里士多德说起……》,就会发现,他所提到的五感、经验、理性等,并非独创,因为这些早在其几百年前,就被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脱、奥卡姆的威廉分别提出过。
而他倡导的归纳法,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人们常常会看错,实验结果也会出错,有时会因为过往经验而产生误解等。
后世如今的归纳法已经有了很多改进和变化。
另外,有人认为,弗朗西斯·培根过分重视事实的收集和比较,忽视了理论的意义,也就是忽略了演绎法。
特别是他没有认识到数学的意义。
他似乎和数学毫无干系,甚至还对数学家大肆责骂,因为后者的观察方式越来越以数量为出发点。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思想上,最该歌颂的不是集大成的完美者,而是先行者,突破者。
就算他们的思想和理念破衣烂衫,只要是一束光,就是伟大!
从哲学史上看,弗朗西斯·培根是欧洲中世纪哲学向近代哲学的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这样的人物一共只有四位。
马克思认为,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可以说,以弗朗西斯·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为英国奠定了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甚至是世界近代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从开普勒三定律的观察结果到万有引力的发现,在牛顿的经典著作中不难看到弗朗西斯·培根自然哲学的影子。
工业革命的核心人物是工匠的儿子瓦特、铁匠的儿子法拉第、农夫的儿子焦耳……
他们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接受了完备数理化教育的博士生,但他们没有由于学历不高而遭歧视。
正是英国经验主义的尊重事实、尊重经验、尊重常识,尊重科学与发明,使得英国独领近代文明风骚。
从16世纪到19世纪,从亚当·斯密、弗朗西斯·培根、牛顿到瓦特、法拉第、焦耳、麦克斯威尔,这些杰出人物及其杰出思想、杰出发明都出现在英国。
下一篇,坤鹏论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对立的大陆理性主义。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