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坤鹏论保写过一篇如何全额退保的文章,堪称网上少有的全面、客观、不忽悠。
也因为如此,不断有网友找上门来咨询如何全额退保。
鹏哥在经过细致了解才发现,这些想退保的网友里面,80%以上在购买保险时都只听了保险经纪人推荐,在稀里糊涂买了,甚至个别人连买的什么保险都是事后才知道的。
买的糊涂,自然退保的意愿就强烈。
很多保险经纪人将自己定位为销售人员,忽略了不同人群的差异化,甚至完全不分析个体差异,只管推荐自己挣钱的产品。
好的保险经纪人应该把自己定位成顾问,要像医生看病一样,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
如果说我有一款保险产品,不管什么样的用户都推荐这款产品,要么就是保险经纪人真不懂,要么就是在装不懂。
想想看,也不可能!
如果真有这样通吃的保险产品,那么推出该产品的保险公司早就一统江湖了吧?!
鹏哥一直认为,一个好的保险方案,一定是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去配置相应保险产品。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需要匹配的保险产品也不同。
就像网上有人提出疑问:30岁买保险和40岁买保险有区别吗?
鹏哥要告诉你的是,不仅有区别,区别还很大。
今天咱们不讲具体保险产品,也不聊保险政策,来专门讲讲不同年龄段投保思路的问题。
并以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更关注自己的需求,并能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
本文重点内容:
- 财务状况不同该怎么选?
- 健康状况不同该怎么选?
- 需求不同该怎么选?
- 投保思路不同该怎么选?
一、财务状况不同
在《揭秘!保险公司如何核保?怎么核保对我们有利?》一文中,鹏哥曾提到过,财务核保是保险公司在投保前期要核实的重要信息。
不同的财务状况决定了是否可以成功投保。
当然也决定了投保人是否有意愿,或者有多大意愿投保。
30岁投保和40岁投保,财务状况完全不同。
1.收入不同
国内教育周期比较长,大学毕业平均年龄在22~24岁之间,如果再考虑到读研究生等因素,真正参加工作甚至要到25岁以后。
30岁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未来收入大概率会提高,并且提高的幅度还会很大,翻倍、甚至翻几倍都有可能。
但现阶段,收入并不算很高。
40岁时则不同,已经拥有十几年工作经验,在哪个行业里都会是半个专家,或者是专家。
收入会是年轻人的1倍,甚至几倍。
2.支出不同
30岁在小城市刚成家,或者刚有孩子,家庭的重任扛在肩上没多久,如果有房贷和车贷,压力不小。
像北上广等大城市,30岁正是单身的黄金年龄,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支出只要能满足自己需要就OK。
40岁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上有老下有小。
虽然收入不菲,支出同样很多。
并且很多支出都是硬性支出,每个月不得不花的钱。
比如房贷、车贷。
还有孝顺父母的钱、教育孩子的钱,哪一项能省得下来?
中年危机之所以悲惨,就在于有些支出是省不下来的。
3.资产不同
如果不是富二代,完全靠自己打拼,想在30岁之前积累起一些像样的资产太难了。
特别是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这个年纪能负担起自己的日常开销,不会为每次支付三个月房租而纠结已经算非常不错的了。
40岁时就不一样了,即使房子是贷款买的,至少算起资产来,刨除银行贷款以外,属于自己那份也得是以“百万”为单位。
即使小城市的房子也值个大几十万。
股票、基金、存款,怎么着也会有一些。
要不然小姑娘为什么都喜欢老男人呢?
有钱啊!
能少奋斗多少年!
二、健康状况不同
网上流传一句话:年轻的时候拼命挣钱,老了以后花钱买命。
作为互联网从业者,鹏哥对这句话深有体会。甚至不用到老了,40岁、50岁以后就快要花钱买命了。
社会在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大家的压力似乎越来越大。
30岁时,工作压力也大,但毕竟年轻,身体底子好。
虽然不能像20岁那样,熬一个通宵睡五分钟就能满血复活,但休息一天恢复精神还是可以做得到。
40岁时就不一样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正在逐渐年轻化,40岁已经进入这些疾病的高发期。
对于大多数40岁左右的被保险人而言,健康告知中关于疾病那部分内容是最让人头疼的。
特别是对于定期体检的人来说。
本来定期体检是健康新生活的表现,可身体毕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谁也不能保证所有指标都正常。
偶尔查出一两个指标异常,连医生都不会当回事儿。
可就是这样的异常,保险公司很当回事儿。
它们对于健康相关的事,宁可错杀1000,也不可放过1个。
因此,除外承保、加费承保都是最好的结果,拒保才是常态。
年龄只差了10岁,身体健康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三、需求不同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用在保险领域再恰当不过了。
30岁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养老这种问题似乎离自己还很远。
拼命加班挣钱才是主旋律。
理财险?
别逗了,理财首先得有钱才行呀。
将将能养活自己,哪里有多余的钱用来理财?
所以理财险、年金险基本不会是30岁年轻人的首选。
同样,分红型保险也未必在考虑范围之内,原因很简单——贵。
至于保险产品倾向,那必须是保额够高、保费够低,高性价比才是王道。
相比之下,40岁的人已经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了。
经过10多年的打拼,已经有一些积蓄,即使有贷款要还,手里也不至于完全没钱。
怎么让手里的钱保值增值是这个年龄段人群主要考虑的问题。
投资、理财、保险,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在保险产品的选择上,大都对返还型保险并不反感。
虽然保费贵,但最终都能返还回来,似乎并没有亏钱。
保障全面型也在重点考虑范围内,比如癌症二次赔付、比如重疾二次赔付。
毕竟现在身体大不如前,很可能因为一个指标异常以后就告别保险了。
趁着现在还能投保,要开始为自己将来三十年做打算。
四、投保思路不同
财务、健康和需求的不同,决定了30岁投保和40岁投保,在方案选择上也会有很大不同。
30岁人群的特点:
- 仍然单身,或刚组建家庭没多久,即使有孩子也还小;
- 如果有家庭,会有房贷、车贷,收入未必多,所以经济压力比较大;
- 工作压力大、但身体似乎还扛得住;
- 父母年龄普遍不到60岁,还没退休或刚刚退休。
40岁人群的特点:
- 收入高、处于事业巅峰,所以即使有房贷、车贷,压力也要比年轻人少很多;
- 孩子大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虽说义务教育花钱少,但各种培训班花钱可不少。并且还面临未来要上大学的问题,教育支出压力比较大;
- 身体机能开始下降,工作精力已远不如年轻人。如果不是稳定工作,中年危机也不远了;
- 精神压力非常在,上有老、下有小,整个家庭的重任都在自己身上;
- 养老问题虽然不是迫在眉睫,但已经成为很多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所以针对30岁左右人群,鹏哥给出的投保建议是:
- 险种优先级: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年金险
- 保险期:定期>终身
- 重疾险保障:单次赔付>多次赔付(高保额>保障全面)
- 保险类型:消费型>返还型(无身故>有身故)
这个投保思路充分考虑到30岁左右人群经济上的压力,所以鹏哥提倡可以多关注定期保险、消费型保险,多关注保额。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尽可能少花钱的基础上有更高保障。
医疗险:必须要买的保险之一,并且要购买续保条件好的产品;
重疾险:可以选择定期消费型重疾险,比如保障到70岁,在支出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把保额做高。
意外险:意外险是保费最便宜的,所以其实可以没有优先级的考虑,不差这每年200块钱的情况下,随时可以投保。
定期寿险:在有了医疗险、重疾险和意外险的基础上再考虑是否需要定期寿险。如果已经有家庭,出于对家庭负责的角度考虑,是有必要投保定期寿险的。为了节省保费,可以选择保障到60岁或70岁,将保额提高。
年金险:如果有孩子了,可以考虑给孩子投保教育年金,主要是为应对孩子大学或大学以后的教育支出。自己的退休计划,估计很多人并没有开始考虑。
购买年金险要量力而行,优先仍然是保障类保险。
如果在这个阶段收入已经很可观,可以考虑把年金险的优先级往前排,包括教育年金和养老年金。
针对40岁左右人群,鹏哥给出的投保建议是:
- 险种优先级: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年金险
- 保险期:终身>定期
- 重疾险保障:多次赔付(保障全面>高保额)>单次赔付
- 保险类型:消费型=返还型(无身故>有身故)
40岁左右时,身体健康将成为能否投保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得不考虑。
医疗险:医疗险同样是最重要的保险,不要心疼每年几百块钱的保费,浪费这些保费就意味着今年没得什么大病,应该举杯相庆才对。
重疾险:对于40岁左右的人来说,很可能是最后购买重疾险的机会了,身体亚健康阻碍了很多人购买重疾险。所以在选择重疾险方面,建议可以重点关注保障全面型,比如二次赔付或多次赔付。如果能承受适当高保额,保险期限选终身型会更合适。至于是选消费型还是返还型,同样要看自己的经济基础。如果问鹏哥的建议,显然是消费型+年金险要优于返还型。
意外险:意外险仍然是没有太多优先级的推荐,因为保费真心不贵。
定期寿险:在这个年龄段,家庭责任就很重大了,所以定期寿险的优先级与重疾险相同。保额至少是能覆盖家庭所有负债基础上再能支撑家庭五年正常支出。人到中年,肩负整个家庭的重任。
年金险:如果孩子已经上初中,再考虑年金险就不太值了。所以这时候更多考虑养老年金会更现实一些。退休问题在这时候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已经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的事情了。
虽然年金险的收益未必有其他投资、理财收益高,但胜在稳定、无风险。
每个家庭都需要将一部分钱投资在这种无风险的理财产品上,年金险是其中最棒的选择之一。
鹏哥抛砖引玉,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避免买到不合适的产品后再为如何退保闹心。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