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小瞧信息的力量,信息造成的精神愉悦不比其他事情带来的快乐差。
——坤鹏论
一、大多数的人观点其实都差不多
昨天坤鹏论在《很多时候,我们看书的目的不过是在为自己找理由!》讲了——我们所谓的学习,很多时候不过是在找认同。
曾有位朋友这样说过,不要担心自己的观点太Low而不敢说,请放心,不管多么烂的观点,都会有人支持,关键是要表达出来。
确实,大家的智商和认知水平真的相差无几,所有人类智商和认知的分布完全符合幂律分布,也就是二八法则,80%以上都处于平均水平线的左右。
那么,从概率分布上,绝大多数时候,人们的观点符合大数法则。
要不然,人类就没有了共识,社会也就不会发展了。
再加上大家从小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一直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听到看到的基本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你的观点往往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再加上,人们绝大多数时候寻找信息的目的是在找认同,于是,越是接近大众的观点才越容易被接受。
那么,你的观点获得认可的概率其实已经确定了,将它说出来的数学期望值非常高。
差就的是把它广而告之说出来,将概率从数字兑现成现实。
想明白了上面的道理,你只要再多加注意和练习以下两点,就能比较轻松地获得普遍认可,并且坚持至少几个月,小有名气将是大概率的事:
第一,表达的方式方法上要有套路,遣词造句要讲究,就像西服革履绝对比裤衩大背心更让人信服;
第二,观点一定要保持80%的大众认知水平,再加上20%的拔高,只要稍稍高出一些即可,太高,反而成了曲高和寡。
请相信,只要你总是端着,大部分人真会相信你有端着的那个水平。
通过上面的逻辑推导,阅读量高的文章不一定代表着内容水平高,往往只代表着,它恰好与大众平均认知水平一致。
有人会说,如果我的观点非常与众不同呢?
首先,你不说,你不会知道它是不是真的与众不同。
其次,就算退一万步,你的观点就是胡说八道,人们的反应往往就像你在说1+1=3一样对你怜悯地一笑而过,根本不会理你是谁。
再次,要相信一个道理,只要有人和你因观点而吵架,就说明你的观点并非垃圾,肯定有其道理。
就像罗素所说,“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这个概率的世界,大部分时候是物以稀为贵。
所以,成功的路上永远不会拥挤。
关键还是那个字——干!
二、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那样只能换来平庸
做事一定要定好目标,目标不同,打法也不一样。
如果是以内容本身赚钱,相当于销售的商品是内容。
商品要想卖得好,第一质量好,第二卖相好,第三服务好。
质量、卖相、服务都是相对的,是相对大众的,对它们的评判都要以大众为标准。
正如凯恩斯所揭示的选美理论(也叫博傻理论或最大笨蛋理论):
要想猜中谁是选美比赛的获胜者,一定要选择大众认为最漂亮的,而不是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面孔。
我们总说,以人为本,做生意也差不多,但要加个字——以人性为本。
人有七情六欲,人性有羡慕嫉妒恨,紧紧围绕着它们展开,基本错不了。
具体到内容举例,为什么负面的、批评的文章更受欢迎?
就是因为这样的内容特别符合人性——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背后就是攀比引发的嫉妒。
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
罗素在《幸福之路》一书中写道:“普通的人性的一切特征中,最不幸的莫如嫉妒;嫉妒的人不但希望随时(只要自己能逃法网)给人祸害,亦且他自己也因嫉妒而忧郁不欢。”
不管是嫉妒,还是由妒生恨,都会在人们心中生成观点,他们强烈地需要找到认同以验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心里好受些,而负面和批评的文章恰恰可以。
所以,当你发现负面和批评文章的阅读量很大时,就该明白后面透露出了有多么的不均。
但是,如果像坤鹏论这样把写作当成学习方法、当成思考工具呢?
这时候,写作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学习和思考是为了让自己认知提升。
那么,是文章阅读量高重要,还是自己变得更好更重要呢?
显然是后者。
因此,到底有多少人看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写完一篇文章,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得到了多少。
而且,从信息的定义看,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那么,作为信息表现形式之一的文章的价值高低也就只有一个评判标准——能够消除阅读者(认知)不确定性的程度是多少?
也就是说,文章的价值与阅读者的数量并没有直接关系。
这恰恰与坤鹏论在《反脆弱》的学习分享中讲的优质选择权异曲同工。
写作式学习,其实是在积累自己的选择权。
好的选择权就像杠铃策略,有利和不利因素之间严重不对称。
优质选择权不喜欢平均结果。
它只需要关心有利因素。
因为不利因素是有限的,不会超过某个界限。
典型的例子就是,作家、艺术家,甚至是哲学家的作品,只被少数人喜欢的作品往往比大多数人欣赏的作品更好。
不喜欢他们作品的人数真的无关紧要,因为图书销售没有负值,买的反面是不买,而不是亏钱这样的对立面,这让作者具备一定的可选择性。
此外,如果他们的支持者既热情又富有影响力,就会带来极大的帮助。
坤鹏论要提醒大家的是:流行的,往往是错误的。
因为,在概率世界里,流行就意味着选择的人会很多很多。
但是,成功总是属于少数的。
显然,跟着流行走,就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正像陆奇回应所有中国朋友不支持他做YC中国的那句话:“ 一件值得去做、长期有价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如果被所有人理解,你肯定做不大,因为所有人都想做一样的事情,那他们将全是你的竞争对手。”
再比如:分析哲学创造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当年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疯子、异类,满嘴胡话的所谓哲学家。
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有着一些狂热的追随者,包括:大名鼎鼎凯恩斯,甚至他的老师罗素也深受其影响。
当然,更没有影响维特根斯坦被整个哲学界尊崇。
因此,做大部分事情,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
首先,那不可能。
其次,即使你取悦了大多数人,很多时候反而代表着你平庸了。
大家可以重温一下阳春白雪的成语故事。
你应该追求的是,虽然不受大部分人的认可,甚至有人极其反感,但却有一小撮极为忠诚和热心的拥趸。
这个道理在许多地方同样发挥作用。
就像朋友真不用多,因为过命的朋友不可能多。
如果一个人朋友遍天下,只能说明他没有真朋友。
而且,到了关键时刻,也只有那极少数的过命的朋友会帮你。
不管是《反脆弱》,还是概率世界的生存法则,永远都要以自己为核心,永远致力于把自己的确定性做到极致。
别人就是别人,活在别人世界的人,再怎么取悦别人,也永远成不了主角。
要想此生星光闪耀,只有我的地盘我做主。
三、如何在4周内成为顶级专家?
前面坤鹏论提到,只要你端着,别人就会觉得你有端的水平。
在曾经系列分享过的《每周工作4小时》一书中,作者蒂莫西专门介绍了他的一位朋友如何只花了3周时间,就成为了“顶级关系学专家,不仅被《Glamour》杂志和其他美国媒体进行特别报道,还为《财富》500强企业的经理提供过如何在24小时内改善关系的咨询。”
我们要明白,专家是靠信用指标来支撑的,比如:医学博士就是典型的信用指标,拥有的信用指标越多,专家的级别也就越高。
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朋友是如何获得信用指标,并让它们产生了滚雪球效应。
第一步:加入2~3个响亮的商业组织,获得“XX组织成员”的头衔。
该人选择了“解决争议协会”、“性别教育国际基金会”。
而这些头衔可以在网上通过一张信用卡花5分钟搞定。
第二步:阅读所关注领域的3本最畅销图书(直接在线搜索各大电商图书的销售排行榜),每本书总结出一页纸要点。
第三步:通过张贴海报宣传,在附近的知名大学里进行一次1~3小时的免费讲座。
在位于同一区域的两家著名大公司(比如:AT&T、IBM等)的分公司举行同样的讲座。
告诉对方,自己在某某大学或某某学院也做过类似的讲座,并且是第一步提到的组织成员之一。
强调免费提供讲座,只是为了在学术之外增加自己的演讲经验,并不是销售任何产品或服务。
从会场的两个不同角度寻找下讲座,为将来制作宣传片等储备素材。
第四步:可选步骤。给自己关注主题的相关商业杂志投一两篇稿子,引用步骤一和步骤三里你完成的事例,证明你的信用度。
如果遭到对方拒绝,就主要要求采访一位知名专家并写一篇报道,这样你的名字仍然会出现在作者一栏。
第五步:加入美通社的ProfNet服务。
这个网络服务是帮助新闻记者引用专业发言人的观点、丰富新闻故事内容。
蒂莫西认为,成为公共人物很简单,只要你停止叫嚷,开始倾听,通过步骤一、三和四证明自己的信用度,网上查询并回复记者的疑问,只要做得恰到好处,你就会出现在各种媒体上面,从地方小报到著名报刊,甚至电视媒体上。
坤鹏论分享以上这段,并不是让你有意模仿,成为一名假专家。
就像蒂莫西所说,“‘专家’是一个模糊的媒体术语,因为使用过度而定义不明确。现在专业定义中,大多数领域的专家,他们的技能都是通过群体关系、客户名单、书面证书和媒体报道,而不是通过智商值或博士学位来展示的。”
尽管上面的例子来自于美国,其实在中国也八九不离十,咱们大量的专家也是异曲同工地造出来的。
所以,当你看到某个人的名片印着一大堆头衔以及协会、委员会,这样的专家99.9%是刻意造出来的。
职场中牛人的名片是那种只有名字和电话的名片。
当然,更牛的人不用名片,人家的脸就是最闪亮的名片。
正所谓幸福不用秀,牛不用自吹自擂。
这两件事,但凡自己说出来,基本都得逆向理解!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