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并不是在缩小认知差距,而是在扩大认知差距,愚蠢的人沉浸在垃圾讯息中,越来越愚蠢固执,聪明的人默默汲取着真正的信息,越来越聪明理智。
——坤鹏论
一、你以为是信息,很多时候只是讯息而已
坤鹏论在《讯息?信息?通信?通讯?》中专门讲过信息(information)和讯息(message)的不同。
许多人错把讯息直接当成了信息,特别是国内,基本混为一个词。
当然,就算混为一谈,平时随便说说也没啥。
可是到了信息论、传播学等严谨的学科领域,结果就是完全的混乱。
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它是有价值的。
讯息,是被编码后的消息,比如:说出来是用声音编码;写出来是用符号编码……
讯息就像飞机,信息就是乘客。
讯息可能包含信息,也可能没有信息。
就像“AAAAAAAAAAAAAAAAAAAAAAA”,它是讯息。
但是,它的信息熵=-log₂(1/1)=0,没有不确定性了。
也就是它传递不了任何信息,没有信息量。
因此,很多讯息可能编码的数量很大,但是,不一定包含有什么信息,也就是没有什么价值。
这其实也揭示了一个道理:
随着讯息的发送越来越方便快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都能成为讯息发送者,讯息量就越来越多,是几何倍、指数级增长。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爆炸,其实应该是讯息爆炸。
搭载信息的讯息迅猛增长,水涨船高,信息必然会有增长,但是,它们并不是同比增长。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价值的东西永远是稀缺的。
这时候,整体和个体就有区别了。
对于永恒的整体来说,信息只要有增长就是好事,讯息是不是泛滥关系不大。
可是,对于有限生命的个体来说,他存在的整个生命时间是固定的,最多也就100年×365天×24小时=876000小时。
讯息增多之后,自然会占用人们更多的时间,但是,讯息和信息不成正比的增长,这就造成了单位时间获得的信息量很可能并没有增加,甚至大概率还会减少。
所以,互联网并不是在缩小认知差距,而是在扩大认知差距。
愚蠢的人沉浸在垃圾讯息中,越来越愚蠢固执,聪明的人默默汲取着真正的信息,越来越聪明理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启示:
第一,不要以为自己看的多,就能得到更多信息。
人的时间是固定的,阅读量基本也是固定的,如果不加选择地接收讯息,因为讯息多≠信息多,所以就是浪费时间,等同于浪费生命。
第二,传播技术越发展、越发达,讯息中的平均信息占比越低,我们可以纵观人类历史琢磨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信息是有价值的,信息永远是稀缺的,这事就像乘客的人数是固定的,飞机造的越多,结果只能是每架飞机搭载的乘客越来越少。
知识经济火,是因为它在讯息泛滥的时代提供了筛选过滤服务,告诉人们哪些是信息,从而节省了人们的时间。
时间=金钱,那么省时间就是省钱,省钱就是创造价值,所以,知识经济是有价值的。
其实,它所做的事情和传统的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并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一样的生意换了时尚的衣服,并比别人提前用了更先进的工具而已。
第三,人类获取信息的目的就是消除不确定性,但是,越是短期不确定性越强。
以前坤鹏论在《投资在慢不在快 巴菲特赢在慢慢赚钱》讲过,概率的世界里,越是短期,可能性越是趋近一半对一半。
所以,越是短期越不确定,越是短期越是真假难辨,越是短期越是噪音多,越是短期越容易发生随机性事件,越短期越可能惩善扬恶。
也就是说,越短期,人力越难为,越得听天由命。
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的最好办法也可能是唯一办法就是——让时间去评判,让子弹飞一会,走着瞧。
每天减少90%即时讯息(比如:新闻、各种最新时事及财经评论等)的输入,改为阅读已经被时间残酷考验过的名著经典,那才是真正的获取信息,获取价值。
而且,根据坤鹏论的实践证明,这样还会减少大部分无谓的焦虑,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有句话特别到位:"做个股民,真是累,拿着几万块本金,操着联合国的心,最后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学家、政治学家、贸易专家都当了一遍,炒股还是亏钱。"
第四,人类由信息驱动,甚至可以说是控制,这个世界上能够控制人的事情,一定是大事情,一定会让人趋之若鹜。
因此,如今的讯息少说也有90%是被操纵的,你通过讯息所看到的世界,往往都是人家想让你看到的世界。
有人说,要思考,要独立思考,这是对的。
但是,谁能保证自己面对狂轰乱炸的讯息而面不改色心不跳呢?!
以前,我们以为巴菲特行,结果老人家一样是人,这次疫情中一样也有点慌。
所以,想不让自己的脑子成为别人观念的跑马场,只有惹不起躲得起才是王道。
二、信息熵揭示的内容秘诀
坤鹏论从事内容相关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
有些事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所以,总会不自主地将学习到的东西与内容联系起来思考。
比如:通过对信息论、信息熵的学习,我发现它们其实也在向我们揭示一个学习、写文章、写小说、演讲……和内容相关的秘诀。
那就是,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或是创作的内容吸引力,一定要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混合,不能全是确定性,或全部都是不确定性。
人们最喜欢的内容结构是:确定性的+不确定性的=知道的+不知道的=意料到的+意料不到的。
而且它们还不能泾渭分明,要穿插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确定性的相当于梯子,不确定性的是高处的知识,确定性是实,不确定性是空。
梯子不就是由“实+空”组成的吗?
正是这样的结构,人的认知才能够踩着不断向上提升。
为什么专业论文只有专业人士才喜欢阅读?
就是因为对于许多人来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不确定性,用个俗话讲,跟天书一般。
当然,如果都是确定性的内容,也不行。
就像有的CEO讲话,他一说前半句,别人就能猜到后半句。
于是,人们就会认为他说的都是空话,套话,废话。
所以,我们注意观察,那些演讲特别好的人,真的并非是演讲技巧多么高超,主要在于他们讲的内容浅入深出,有许多你知道的东西,但又有不少你不知道的,或是没有想到的知识。
再比如:写文章,最吸引人的是,能够用通俗的比喻讲一个艰深的大道理,通俗的比喻就是确定性的,大道理则是不确定性的,两者结合在一起,让人们理解起来非常轻松。
三、认知升级的本质是消除信息熵
薛定谔说,生命以负熵为食。
人除了以新陈代谢来消除熵,还以提升认知来消除熵。
新陈代谢保证的是人类生存,在工业化时代,我们的新陈代谢都要靠付出价值来换取相应的资料。
价值从何而来?
价值靠的是不断付出自己的时间解决问题来创造。
在这个概率世界里,解决问题,就是消除一件件事物的不确定性。
一件事的不确定性程度就是信息熵。
那么,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在消除事物信息熵的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两个结果:
一是换取价值,保证自己生存;
二是提升认知水平,增强自己消除信息熵的能力,让自己单位时间的价值越来越高。
比如:我们学习股票投资,就是在消除买卖股票这件事的不确定性。
而且,操作越简单的事,不确定性程度越高,越需要好好学习。
股票投资就是操作极为简单的事,只有买和卖两个动作。
但是,它的不确定性程度非常高,因为关键的买卖时刻考验的不是技能而是人性。
所以,理解非常难的事物,消除它的不确定性,你就需要输入对应大小信息量的信息。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就是刻意训练背后的道理。
应付考试可能会有捷径,但是真正的学习、认知的升级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想想看,如果真能靠几篇文章就可以成为个中高手,那么,早就实现世界和平了。
哲学家蒙田说:“这个世界最大的问题在于:智者总是充满疑惑、谨小慎微,愚者却总是真理在握、热血沸腾。”
哲学家罗素解释说:这是因为“人生下来的时候只是无知,但并不愚蠢,愚蠢是后来的教育造成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