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停学习、不断汲取,只要使秩序最大化,自然,混乱也就最小化了。

——坤鹏论

坤鹏论:对于熵,我有这些感悟-坤鹏论

坤鹏论最近一直在思考概率。

概率是什么?

概率,就是可能性。

概率永远是将来时,过去发生过的事物没有概率。

概率论,则是揭示可能性的数学语言。

它往往通过统计过去数据,来推算事物的各种可能性在未来发生的比例。

这个世界中的任何事物的未来都会存在至少两个可能性——是或否。

而香农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天才般地利用继电器的简单开关原理对应是或否的选择,然后通过问一系列只回答是与否的问题,使得0和1也能做出复杂的逻辑判断。

信息熵的一个定义就是,它是通过只允许回答是或否的问题来猜出一条未知讯息时所需问问题的平均数目。

所以,抓住事物本质,总是事半功倍,而且一通百通。

香农的成就主要在于他直接抓住了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概率。

今天,坤鹏论开始分享在学习了熵以后的感悟与心得。

首先,我们至少要记住玻尔兹曼为我们指出的熵的三大本质级的要点。

一、要点1:没有外部能量,只会越来越混乱

如果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系统趋向越来越混乱(熵越来越大)。

所有事物,且不只是孤立系统,都在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

世间一切符合熵增的事,都非常容易和舒适。

比如:懒散总是比自律简单,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郁闷总是比快乐更多……

再比如:房间越不收拾越混乱,桌子上的东西越堆越多,胡思越多乱想越多……

坤鹏论:对于熵,我有这些感悟-坤鹏论

二、要点2:有序来自外部能量,必须让自己更开放

熵增定律的必备条件是:

第一,封闭的孤立系统;

第二,无外力做功。

如果要减熵,对抗熵增必然导致的混乱和衰败,让一个系统变得更有序,就得从以上两点的相反方向突破:

第一,开放的系统;

第二,有外部能量输入。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告诉我们,所有生命体都以负熵(秩序)为食。

因为,生命体也都在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只有持续地食用负熵(秩序)才能减缓熵增,保持低熵的状态。

这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得则亡。

联系到人性,其实也是熵增的趋势,反人性则为熵减。

所以要想与众不同,就得多做反人性的事。

比如:自律,它就明显获得秩序。

当然,这个过程不仅非常痛苦,关键还要持续。

根据坤鹏论坚持四年多每天写文章的经验,一件事只要坚持的时间够长,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习惯,不写反而觉得不安。

并且,自律和坚持这种事,是可以起带头作用的。

越是难自律难坚持的事,越具有包容性。

只要攻克一件这样的事,再去做其他事,大部分都将是天空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过程——自律=负熵=秩序=减熵。

所以,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自律,你可以从熵增定律谈起……

孤立(封闭)的系统,为何总会要走到熵的极限值——平衡态呢?

就是因为它无法从外部汲取能量。

而大部分非生命物质都类似孤立系统,于是总是向着熵增演化。

比如:屋子不收拾会变乱;手机越用越卡;耳机线总会凌乱;热水会慢慢变凉;冰在空气中逐渐溶解;力学中重物下落止于地面;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

到这里,不禁让坤鹏论又想起了《反脆弱》中塔勒布提到的,生命体都是反脆弱的,非生命体都是脆弱的。

从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要想从外部吸取能量,就必须开放。

这反映到学习、做人、做事、做公司,都是一样的道理。

坤鹏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学习,知行合一的学习。

学习是最典型的从外部汲取秩序。

想想看,某个知识,你不熟悉的时候,对你来说,它就是混乱的,当你开始学习时,就是减少它的混乱。

但是,就像统计力学所揭示的,混乱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即使熵增到最大值,秩序依然存在。

所以,学无止境!

正如坤鹏论一直强调的,世间除了死亡,一切皆有概率,包括伟大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那么,我们也该明白,知识是不可能学尽的。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停学习、不停实践、不断汲取,只要使秩序最大化,自然,混乱也就最小化了。

这也揭示了,除非你是想忽悠别人,做事就别想太多,只要做,成功的概率就会一点一滴地增长……

想,往长远处想;

做,从小事开始。

开始,永远是做事中最重要的。

坤鹏论:对于熵,我有这些感悟-坤鹏论

三、要点3:有序和无序,总会此起彼伏

当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个系统(或部分)变得更加无序,而且无序的增加程度将超过有序的增加程度。

这个能举出不少例子。

比如:我们眼见着雾霾从无到有,从有到严重。

专家对它产生的解释已经升级了N多个版本,至今依然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因为刚有个研究成果,现实就马上啪啪打脸。

这里面其实还牵扯到生命体演化的一个特性。

在《生命以负熵为食!》中坤鹏论讲过,我们的始祖从LUCA开始,LUCA本来就是一种没有思想的物质。

它通过吸收外部能量大量复制,导致环境急剧熵增,变得恶化。

LUCA只能进化,变得更高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于是诞生了DNA聚合体。

DNA更稳定,更智能。

但是,它消耗的能量更大,吸收的物质更多。

结果环境的熵增更严重,更恶化。

DNA聚合体又向着单细胞演进,单细胞向多细胞演进……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诞生。

又因为孤立系统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多细胞开始移动,并且产生了感知能力,比如视觉、嗅觉、听觉等。

从此,生命走上了智能的进化之路。

总结来说就是,生命的熵减过程,会加剧环境的熵增,于是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

生命为了生存,为了花更少的能量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物质,产生了感知能力,并不断进化该能力,因为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能减少更多熵的耗散……

四、智能化是终极进化,智能化也是你我一生的终极追逐

上面这个过程恰恰就是地球生命史中所有生命一直都在努力做好的三件事:

吸取外部能量,并不断升级这个能力;

开放自我,不断进化自己的能力;

努力变得更加智能。

这三件事中,终极大招是智能化。

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智能进化史,狩猎→农耕→工业→信息→人工智能……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智能化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

你对某个事物的认知越高,相对你来说,它的信息熵就越小,你需要输入的信息量越少,从而更节省能量。

比如:一样的试卷,学习好的学生,一小时做完,还能检查一遍,学渣做两三个小时还是做不完,甚至根本就做不出来。

再比如:机械化、自动化的大工厂,因为掌握了更多信息,所以材料利用率、效率远远高于手工小作坊,而能耗反而更少。

正如芒格曾说过的:“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

对于我们这些人类个体来说,智能化就是认知。

坤鹏论曾说过,不怕财富分层,就怕认知分层。

财富即使暂时分层,也有办法追赶。

认知分了层,基本就陷入了死循环,怎么费劲也转不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努力不一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说股市,为什么会有八赔一平一赚的基本比率,几百年下来都不曾改变。

它和技术无关,和拥有多少财富无关,更和掌握不掌握内幕无关。

它只和认知相关。

坤鹏论:对于熵,我有这些感悟-坤鹏论

五、熵与能

天体与大气物理学家埃姆顿说,“我们的生存条件是需要恒定的温度,为了维持这个温度,需要的不是补充能量,而是降低熵。”

所以,他认为,“在自然过程的庞大工厂中,熵原理才是起着主导的经理,规定了整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而能原理仅仅充分簿记,平衡贷方和借方。”

当然,熵原理背后的CEO是概率,它才是自然过程的庞大工厂的话事人,熵原理对它唯命是从。

埃姆顿的话,颠覆了人们对熵和能的关系的传统认知。

坤鹏论在《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中讲过,熵就是一只时间之矢,它体现了能量从集中状态到耗散状态,从有序状态到混乱状态的变化。

熵是不可逆的,如果它的过程可逆,那么,过去发生的一切都可以挽回。

我们历经沧桑变迁,这个经历就是熵增定律在我们诞生时就为我们设计好的。

它就是不可逆转的能量耗散过程。

这个世界上,每发生任何一件事情,能量就有一次耗散,熵的总值就有一次增加。

我们说时光流逝,其实也是在说世界的可用能量正在耗散。

世界的能量消耗越快,可能发生的事情剩下的也就越少,世界上所剩下的时间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了。

当世界达到最大熵状态,再无更多能量作功的时候,由于万物陷于一片沉寂,时间便会终止。

这就是热寂说。

能源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正如它是生命之本一样。

每个社会的权力最终都归于那些掌握了转化、交换和排除能量的外部工具的社会成员。

很多人类学家很早就认识到,某一特定环境的能源基础就是这个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而技术只不过是自然界所蕴藏的能量的转化器。

前面讲过,每当一定的可用能量被消耗,周围环境的混乱就会增加。

现代工业社会巨大的能量流通,给我们居住的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技术发展的进程越快,能量转化的速度越高,可用能量耗散得越多,混乱程度也就越大。

我们竭力把一切活动技术化、条理化,结果只是加快了能量转化和熵增的过程。

我们越是把技术扩散到整个文化中,整个社会越是支离破碎,熵的增加也就越快,混乱程度也就越大。

就像城市越大,所需要输入的能量越多,流进城市的能量越多,随之而来的混乱就越严重。

混乱越严重,组织内部结构便更趋庞大以对付各种混乱,但这样的过程是不可持续的……

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的黑天鹅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坤鹏论:对于熵,我有这些感悟-坤鹏论

六、人类就是麦克斯韦妖

坤鹏论越来越感觉到,人类恰如这个宇宙的麦克斯韦妖。

麦克斯韦妖靠观察分子运动,对分子进行分类,达到控制的目的。

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观测。

而人类科学发展,不也在努力追求着观测所有的肉眼不见吗!

一方面,是对遥远莫测的大宇宙的观测;

另一方面,则是对极小的小宇宙的观测。

就像占据科学领导地位的还原论,它一直坚信着原子论,一直坚信着世界由极小极小的原子构成,只要能够观察和监测到它们,就可以揭开世界的所有秘密。

望远镜的发展使人类可以观测探究神秘的大宇宙。

人类又在望远镜的既有技术上制造出了显微镜,使自己能够观测和探究小宇宙。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造了高分辨率的显微镜,他是第一位看到”细菌“的人。

后来,从相差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再到高能加速器(物质显微镜),之后又有了电子隧道显微镜……

科学家的工具越来越先进,观察到的粒子也越来越小,不仅侦测到了更小的夸克(它是质子和中子的组成基石),而电子隧道显微镜更是能够侦测且”看“到单一原子。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