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新闻(除了有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的人离愚蠢的人只有一步之遥。

——坤鹏论

坤鹏论:可恶的讯息诈骗!可怕的讯息暴力-坤鹏论

世间任何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就在于一直在运转,生生不息。

停转的那不是系统,叫废墟。

而能够运转的关键就在于其中的个体。

并且,个体的顽强总会超乎想象,只要一息尚存,就能上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翻盘。

坤鹏论再强调一次,复杂性系统运转的动力皆源于个体的自组织行为。

因为复杂性系统由个体组成,而复杂性系统的运动就是一个个体微观态的概率分布。

正是个体的自组织行为引发了复杂性系统中神奇的涌现、正负回馈、湍流、适应……

总的来说,凡是交流中以信息为主、交流频繁的领域,个体的自组织行为在个人利益的催动下,表现得最为活跃,也最容易引发上述的各种现象。

这类领域中典型的代表如:经济、金融等。

以前坤鹏论讲过,它们交易的是未来。

未来未来,所以全靠讯息(故事)为能量,全凭讯息(故事)收钱。

讯息就是这些复杂性系统中催生自组织行为、涌现、正负回馈、湍流的能量。

能量只要足够大,这些现象就会来得很猛烈。

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会议……都是讯息交流的渠道,它们越发达,讯息传播的效率越高,产生的能量越大。

之前坤鹏论讲过的“信息暴流”、“共同知识”,其实就是突然的讯息能量猛增后所产生的效应。

“信息暴流”讲的是当一种趋势形成流行后,比如:牛市,大部分人不再理会自己的个人判断,而专门迷信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不合乎他们本身的认知,他们也不多加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少数人的行为引起了其他人的模仿,结果导致更多人效仿,雪球于是越滚越大。

渐渐地就连一些微不足道的讯息,都有可能促成人们行为上某种迅速的改变。

“只要出现一点点新讯息,就表示可能会发生一起大的事件,或是只要有人开始怀疑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不论事实是否如此),许多人都会跟着动摇起来。”

换言之,细微的差别可能会让整体情况的全盘改变。

而“共同知识”是博弈论的观点。

还是以股市为例,股市处于牛市疯狂的时候,其实人人都明白股市出了问题。

但是,大家只要自己的股票没事就心满意足,并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声音,告诉人们,大家都可能有问题时,经过短暂的暗流涌动,一传十,十传百,信息以几何级扩散,“共同知识”泛滥到所有人,于是人人都冲向了那个救命的安全门,市场秩序完全错乱,正回馈效应引发崩盘,瞬间爆发。

坤鹏论:可恶的讯息诈骗!可怕的讯息暴力-坤鹏论

坤鹏论以前讲过,讯息中充斥着噪音。

美国一位编辑直言,媒体每天发布的讯息中90%以上的假的或是垃圾。

假的里面基本分为:

一是,故意造假,背后全是利益使然,财经信息最泛滥;

二是,媒体反应过度,在事件没结束,或是看到的信息非常片面等情况下,就贸然报道,甚至给出判断和分析;

三是,认知受限,手里拿着锤子,眼里都是钉子,错了也不自知;

四是,即使专家的分析,也因为复杂性系统中很多事情的发生并非看得见的因果关系,更多不过是事后诸葛亮的胡扯;

五是,媒体靠的是贩卖讯息赚钱,这是它们的生意本质,但是,真正的大事不可能天天发生,所以只能听风就是雨,芝麻大的事炒成西瓜,无事还要生非……

请你打开朋友圈,看看里面满眼的讯息,静下来心问一问,它们的作者有几个是事件的真正见证者、参与者?

即使是,又能有几个是客观的旁观者,而不是深陷其中的利益者?

可惜,绝对大多数人并不会有意识地去辨别讯息的真与假,再加上个体的认知水平千差万别,“信息暴流”以及“共同知识”规律之下,自组织行为总是起伏不停,并很容易过激。

这里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塔勒布所说的,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

媒体、专家、学者拿别人钱财发表虚假言论,其实也是诈骗,只是手段不同而已。

他们实施的是讯息诈骗,造成的影响比大多数诈骗更甚,更恶劣。

诈骗可以判刑。

但是,几乎没有人因讯息诈骗而获罪。

其实,只要让他们自食其果,就会消减绝大部分的讯息诈骗。

坤鹏论:可恶的讯息诈骗!可怕的讯息暴力-坤鹏论

还有一种情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非常恶劣和普遍。

坤鹏论将其称为讯息暴力。

就是一个事件发生后,很多人出于追求关注,而非事实真相的目的进行解读。

目的的不纯,使得这种解读基本就是网络流传的讯息+自己的臆想+武断。

他们不会亲自去调查,更不会客观公正地站在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他们只会放大所谓的正义,放大所谓的恶的恶,用人们最习惯的二元论来二元论事件,将事件描绘为鲜明的正邪不可两立,最终将舆论导向必须将其中的“邪恶”打倒在地,万世不得翻身。

这就是口诛笔伐,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可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啊!

如果真相是,他们所谓的“邪恶”反而是受害者呢?

他们这样的行为不就是用文字当子弹实施的讯息暴力吗!

谁给他们的权力?

而且,为什么他们错了,却不用承担该有的惩罚?

如果没有调查就对任何一件事一个人给出对与错的判定,这根本不是言论自由,这是将言论当枪,随意射杀。

本质就是犯罪!

它甚至比真正的犯罪更坏、更可怕,更可恶。

因为犯此罪者可以逍遥法外,既不受法律的制裁,也没有道德批判。

不仅能够获利,还会促使他们变本加厉地继续犯罪。

这与鲁迅先生笔下的吃人血馒头无异。

而那些转发、点赞的人们呢?

他们看似是义愤填膺,伸张正义。

很多时候不过是被别人用文字玩弄于指掌的愚民而已。

特别是那些转发者,其实都是帮凶。

扪心自问,当我们在转发一些讯息时,真是出于正义之心吗?

现实中,大部分人只是为了通过分享满足自认为掌握了独家、重大讯息的炫耀之心。

其实,大量网上的文章已经荒谬到只需要一个问题就能辨其真伪:

证据是什么?

可惜,99%的人不会去问。

以讲故事统治地球的人类太过相信别人怎么说,只要不断说自己如何如何正义,许多人真的就会对此深信不疑。

所以,许多人每每开言,总是先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仿佛他就是道德的化身,凡是反对他的就是不道德。

但是,不管他们说的如何大义凛然,他们都不是警察,更不是法官,他们没有任何权力去嫌疑、审判、定罪于人。

坤鹏论之前曾说过,好看的文章都很契合信息熵理论,也就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

同样,恶劣的文章并不是完全的造假、诽谤,而是真假参半,因为确定性+不确定性=更高的信任度。

就像十句话中九句是真的,剩下那句假的基本就不会有人怀疑。

九句真话作为确定性,其实全都是为了给那句假话的不确定性做背书。

这种情况下,人们总会下意识地相信不确定性的东西。

真相,只在时间里。

越是大事,其真相越需要时间。

很多事至今还没有真相,只是时间还不够。

坤鹏论:可恶的讯息诈骗!可怕的讯息暴力-坤鹏论

怎么防止自己被假讯息或垃圾讯息伤害呢?

第一,可以像坤鹏论以前建议的,尽量少看那些讯息,越即时的讯息越不看,只专注于实践,以及只看经过至少几十年时间考验过的经典名著。

请回忆这次疫情以来,有多少讯息是真的,又有多少讯息是假的,有多少次反转让人晕头转向!

塔勒布告诉我们:

你越是频繁地寻找讯息,你找到噪音的比例就越高,噪音-真实信息比率更高。

一年时间内,你每观察到一次真实信息,就会有0.7次噪音。

一个月的时间内,每观察一次真实信息,会有约2.32次噪音。

而在一个小时内,每一次真实信息,就有30次的噪音。

在一秒钟内,每一次真实信息,就有1796次噪音。

换言之,如果你几乎不间断地刷新闻、看股价,噪音就变成了99.5%,真实信息则只有0.5%。

也就是说,噪音的比例是真实信息的200倍以上。

这就是为什么爱听新闻(除了有非常重要的事件发生)的人离愚蠢的人只有一步之遥。

第二,按要脸程度过滤,其实就是按利益损失考虑。

让我们完全从利益的角度换位思考,如果说错了话,可能会让你赔很多钱,甚至更重的损失,你一定会在开口前,再三斟酌再三核实,没有100%把握甚至会选择直接闭嘴。

互联网兴盛以来,特别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人人都可以成为讯息源,关键是,绝大多数人说话,并不用负任何责任,只有利益(包括名和利的收益),没有损失。

以前这种由个体产生和传播的讯息,往往就是闲聊或小道消息,影响也只是周边少数人。

但是,如今借助互联网这个交流管道,一个人即使是在最偏远农村,只要给他一根网线,就能将随意编造的讯息传遍全国,甚至是整个世界。

所以,互联网的时代,永远是少比多好,少看、不看永远比多看好!

时间是最好且唯一的噪音清洁剂,它能把所有假的、言过其实的作品扔进时间的垃圾桶。

坤鹏论有个经过验证的建议:限制打开微信的次数,比如:隔两小时看一次,而且,工作时不要打开电脑版微信!

作为弥补,你可以一边听歌一边工作。

因为人在有一点点背景噪音的地方才会更好地集中精力。

就像许多人喜欢坐在咖啡馆写作,甚至有人会在类似海浪声这样的白色噪音下睡得更香甜。

这些小小的干扰就像毒物兴奋效应一样,但过了一定的临界点就不妙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