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借助媒介加强的清晰度,最终只能让我们越来越依赖媒介,所以,内外兼修修自己才是永远的王道。
——坤鹏论
通过阅读《理解媒介》,你会发现麦克卢汉的博学如斯。
当然,比博学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而他恰恰在这条路上也走得很远很远……
但凡博学+思考的人,都值得拜为我师。
如果不能亲自听其教诲,那就尽量地去阅读和学习他的著作,直接与其思想精髓深谈。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三理论、七原理和四定律
麦克卢汉的媒介三个核心理论为: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讯息;
热媒介和冷媒介。
我们在昨天《媒介即讯息》中介绍了前两个,今天继续分享热媒介和冷媒介,以及麦克卢汉常提的概念——感官比率。
他的媒介七原理反映在《理解媒介》第一部分七个章节的标题里:
媒介即是讯息;
热媒介和冷媒介;
媒介的逆转;
媒介的麻木性影响;
杂交媒介;
媒介是转换器;
分割化和专门化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而四定律则结晶于一篇论文和一部专著,它们的名称都是《媒介定律》:
延伸论——媒介的功能被提升放大;
过时论——媒介的功能变得过时;
再现论——旧媒介再现;
逆转论——一种媒介逆转为另一种媒介。
二、热媒介和冷媒介
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曾问过一位年轻朋友:“你们这些孩子为什么用‘冷’(cool)这个词表示‘热’(hot)的意思?”
朋友回答:“因为你们老辈人在我们出世之前就把‘热’字用完了!”
热媒介和冷媒介是麦克卢汉的三大核心理论之一。
对此,人们的理解也各不同,甚至认为他的说法完全反了。
其实,只要懂得信息熵,就能很轻松地理解冷热媒介。
而且,坤鹏论甚至认为,麦克卢汉很有可能借鉴了香农的信息熵,只是换了比喻而已。
有趣的是,如同信息熵一样让人难懂,很多人也在冷热媒介百般想不通,特别是不明白,信息量、冷、热都和我们的常识不同,它们都指的是,将来时,也就是未来要输入的信息多少、未来是冷,还是热。
麦克卢汉对于冷和热的标准建立在清晰度和信息的特殊含义。
信息,就是香农定义的信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清晰度,则是电视技术的行话,其意思是界定清晰、鲜明、实在、详细等。
他借用这个行话来描述任何清晰的视觉形式,比如:字母、数字、照片和地图等都是清晰度很高的媒介。
反之,如果形式、外形和形象不清晰,那就是低清晰度的媒介。
简而言之,就是观察结果的清晰度。
换作香农的信息熵来说,清晰度是讯息已有的确定性程度,它的反面就是讯息的不确定性程度。
所以:
讯息,清晰度高,已有的确定性程度高,不确定性程度低,信息熵低,需要输入的信息少,信息量小——热媒介。
讯息,清晰度低,已有的确定性程度低,不确定性程度高,信息熵高,需要输入的信息多,信息量大——冷媒介。
麦克卢汉的本意也是如此,他认为高清晰度的媒介提供了许多信息,对于使用者的要求少,相反,低清晰度的媒介提供的信息很少,要求使用者去填补缺失的信息。
换句话,热媒介的参与度低,冷媒介的参与度高。
而麦克卢汉这里所说的参与,并不是思想的卷入,而是媒介调动我们感知的方式。
参与度高则表示,因为缺失的信息多,我们需要更多地动用更多的感官去获取、填补它们。
我们再换到信息熵的角度理解一下,人们是如何获得信息的?自然是通过视、听、触、嗅等感官了。
所以,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理论用信息熵来理解,完全没有困难了。
“意在追求知识、探究原因的人,却需要向格言警句请教。其原因正是:格言警句言犹未尽,需要读者深入地参与其间。”
三、感官比率
麦克卢汉经常提起的一个概念叫感官比率。
当我们用肉眼观察一片树叶时,我们的眼看到它的形式,耳听到外界的声音,鼻子闻到它的气味,手碰到它的触觉。
这时,我们调动了眼、耳、鼻、手这些感官,并获得了形、色、声、味、触等讯息。
可以说,感官在获得树叶这些讯息的贡献中,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只是大小的不同,这里讲的大小这就是感官比率。
当然,感官比率并不是平均分配的,眼睛代表的视觉最高,因为它是高度特化的器官,耳朵代表听觉排第二位,其余的排序依次是触觉、嗅觉、味觉。
它们的特化程度逐一递减。
眼睛的视觉强大,接收刺激的距离很远,相比之下,舌头只能分辨甜、酸、苦、辣、咸,还必须与提供刺激的食物直接接触。
这里有个名词叫特化,坤鹏论讲一下。
特化,指一般到特殊的生物进化方式。
是物种适应于某一独特的生活环境、形成局部器官过于发达的一种特异适应,是分化式进化的特殊情况。
比如:马从多趾向单蹄方向发展、爱尔兰鹿有特别发达而沉重的角等,这些都是特化式进化的结果。
生物特化的器官或生理特征都是对特殊的局部环境高度适应的结果。
让我们继续回到观察叶子这件事。
如果给你一台显微镜呢?
借助显微镜这个视觉的延伸,你对树叶的形看得更清晰了。
不过,由于聚精会神于视觉观察,你的耳朵、鼻子、触觉等职能也暂时被抑制了。
此时,你基本只动用了一种感官功能——看。
此时,在观察树叶这个行为中,感官的比率发生了变化,视觉的比率被显微镜放大。
也就是说,在有了显微镜这个媒介后,听、闻、触的比率大大削减,只有视觉这个官能深度切入。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的引入,都会带来感官比率的变化,同时会对外部世界发生挤压。
这个在前面讲过,比如:高铁这个新媒介,扩大了腿脚的职能,同时也截除了腿脚走路的功能,并诱发世界构成方式的变化。
高铁通过售卖自己的功用性,深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塑造了移动场景中的全新感官比率。
而前面讲过的冷媒介和热媒介,也和感官比率密切相关。
热媒介具有高清晰度,通过它可以实现某种感官方式的深度切入,离了它就不行,但是,使用它的时候,也被媒介定义了唯一的切入方式。
例如我们看书到入迷时,常常两耳不闻窗外事。
再比如当我们用显微镜观察时,它就是热媒介,带来了高清晰度,我们不需要调动其他感官参与,也就是整体的参与度远远低于肉眼观察。
这就是热媒介,高清晰度,低参与度。
而冷媒介是低清晰度的,具有模糊性,它并非省略了什么,而是媒介的延伸度不够,需要你调动更多感官参与进去。
这就是冷媒介,低清晰度,高参与度。
因为清晰度指的是观察结果的清晰度,所以,它也可以被认为,当媒介延伸你的感官时,这种感官所占的比率。
比率的分子是媒介延伸感官的强度,分母是所有感官的总强度,分子越大,比率越高,清晰度也越高。
假设肉眼观察树叶,视觉强度是4,听觉强度是3,触觉强度是2,嗅觉强度为1。
那么,肉眼的清晰度用感官比率来表示就是:4/(4+3+2+1)=4/10。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视觉强度增加了50倍,也就是200,其他感官都会有所弱化,比如:听觉变为1,触觉变为0.5,嗅觉也是0.5。
使用显微镜后的视觉感官比例就变成了:200/(200+1+0.5+0.5)=200/202。
显然,视觉清晰度大大增强,但是,你也被媒介(显微镜)束缚得更紧了。
这就是麦克卢汉所说的,技术既延伸了人体,又肢解了人体。
凡是借助媒介加强的清晰度,最终只能让我们越来越依赖媒介。
所以,坤鹏论一直强调,在这个概率世界中,内外兼修修自己才是永远的王道。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