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是幸福的,是人类最高层次的幸福!

——坤鹏论

坤鹏论:悬置求空,追求正确的开始-坤鹏论

今天,坤鹏论谈谈自己学习现象学及其悬置的心得体会。

一、我对悬置的心得与应用建议

我们总说,万事开头难,演绎逻辑也强调,开始正确,结论不错。

但是,很多错误往往从起点就开始了,方向不对。

特别是,人类有个验证性偏见的心理特征。

验证性偏见就是,如果主观上已经有了某种看法或观点时,我们往往倾向于寻找或直接接受那些能够支持原有看法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推翻原有看法的证据,疑人偷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可怕的是,即使是最公正、最客观的科学家,也无法避免会犯验证性偏见,而去避免收集和认可对他们的结论不利的证据。

所以,一旦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因为已有的知识、常识、理论形成了主观的观点,那么,再改变,实属不易。

由此可见,胡塞尔的悬置更加有其道理了。

除了保证有个最纯洁的开始之外,悬置还能够起到防止在讨论中转换论题,在分析中运用间接知识,或者间接地运用所要论证的知识,导致循环论证。

胡塞尔认为,这是哲学分析中很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即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爱将某些东西看做是理所当然,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将之用作论证的根据,而事实上,这些根据往往自己就是需要证明的。

坤鹏论认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比较容易实践的悬置,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把个人的因素排除在外,换位思考,提出一个观点就考虑,别人会认同吗?如果不认同,会有哪些不认同,我又该如何应对等。

写文章也一样,比如:坤鹏论在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对出现的名词试问,我懂它,但是,别人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正是这样的试问,也让我发现很多自以为明白其实真不懂的知识,甚至以前的认知根本就是错误的。

坤鹏论:悬置求空,追求正确的开始-坤鹏论

我们只要留意观察以及自察就会发现,人类的所有职业中人数最多的当属评论家,因为,每个人都在从事它,我们每天都会做出不少评论,上至国家,下至邻里同事,就像站在上帝的位置,指点江山,仿佛只要照自己所说的“如果如何如何”,一定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样的评论一般是,先是单纯地判定人家的对与错,并简单地认为换个做法肯定就会对了。

哎,咋不上天呢!

所以,当我们下意识地想要发表自己所谓的真知灼见时,请想一想:

为什么你只能评头论足,人家却已傲立群雄了!

如果你说人家傻,还不如人家的你,岂不是更傻,这不是连带着自己也骂了!

所以,坤鹏论认为,我们最该悬置的就是这种无聊的评论。

很多事情,不亲自参与,根本不可能知道真相,就像人们总是看什么都简单,真要动手,就会发现皆有学问。

而且,具体到一件件事,都会有着不同的背景、条件、前因……

而它们,甚至只是小小的一点,都可能会令事情整个变了方向。

另外,你所认为的,人家难道没想到吗?

这个世界上,想不到的真不多,更多的是想得到却办不到。

因此,不知比知,更具智慧。

当然,不评论不代表不思考,人们对别人的评论也都是思考的表现。

不过,思考不该如此武断表面。

我们该学习悬置的方法,结合《悬置的方法有哪些?》提到的描述定义法和自由想象法来思考。

其实,这和坤鹏论常提到的“总—分—总”法类似,同样,也最好使用思维导图配合。

事情是第一个总,分就是描述定义,越详细越好,将事情的客观存在一一列出来,并继续通过自由想象法列出所有对策和方法,最后,再对它们一一进行筛选排除,找出本质以及直击本质的策略,这是后面的总。

这才是对自己最有用的思考。

现象学的中心思想就是认识事物时,先放下所有,放空自我,还原到不带任何杂质,“再减就什么也不是”的纯粹意识。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会非常难。

因为正如胡塞尔所说的,意识是灯塔,外部事物在每个人那里都有各自对应的意识,遇到时,相应的意识就会进行指向,帮助人们确定它是什么,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

但是,意识是因人而异的,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将其称为认知也无不妥,可能更容易理解些。

我们都不否定,认知是分层次的,是有高下之分的。

人,很多时候,靠的是认知分门别类,也靠认知形成一个个群体。

我们谁都不否认,我们不是全知全能的神,只要还在地球上,看待事物,必然会因为自己认知有限的问题,产生偏见。

你说,这个东西我看不惯,你为什么不能接受?就是因为你的认知框住了你,过去看不惯,从来没有接受过,所以,现在的你还是看不惯,不接受。

一般的人,只认自己认知到的东西,至于认知到的东西存在不存在、对不对,那都不是问题,人们认为这个就不需要考虑。

不过,现在我们学习了现象学,学习了悬置,起码可以有意识地在面对事物前,先把认知放进括号里面。

也就是把对事物曾经有过的经验、意见、理论、观点都放到括号里搁置起来。

这样就能尽可能地排除已有的偏见、信仰、意见,各种未经考察的理论、假设与先决条件。

也就是将自己头脑中所有历史上存在的、对应的东西先存而不论,排空到括号里面。

然后再通过描述法、自由想象法,一一验证,去伪存真。

比如:人类有个特别有趣的特点——总是瞧不上新一代,前浪总觉得后浪哪儿哪儿都有问题。

为什么呢?

主要就是先入为主地拿自己的认知来衡量新一代。

这里面就会产生了偏见,因为:

首先,人总认为自己很优秀,特别是对于自己的过去,总会有意地去美化,选择强化以前所有好的,深藏那些不太满意的过往。

其次,人类以正向思维为主,认知中主要保存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并且还会对其进行真理化的美容。

所以,我们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总对不符合自己认知的东西,下意识地给出否定评判,如果不否定,就是否定自己,而人类最难最难的就是否定自我。

因为,人活在世上,就是在实现自我,说白了,就是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正确的。

如果自我被否定,那人生的意义全失。

前面讲了,验证性偏见的心理特征造成人在维护自己观点时,常常会偏执到可怕,甚至不惜采取说谎、造假等行径。

但是,还是那句话,你我不是神,不是全对无错,所以,我们没有资格随意否定别人。

如果把自己的过去放进括号,面对新一代,只看,完全摒弃比较的念头,那么,也就没有了新一代,在你的意识中,大家便是平等的关系和状态,很多看不惯直接就烟消云散了。

坤鹏论推荐大家记住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一代不如一代, 那么,你这一代早就烂得不成样子了。

每每在你要对新一代不满意时,想想它吧!

确实,悬置真心不容易,完全做到更难,但是,你只要能够你做到一点点,就比绝大多数人强,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你不牛才怪!

请将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名言——“闭上嘴,算数去!”当成座右铭,刻在嘴边。

坤鹏论:悬置求空,追求正确的开始-坤鹏论

二、本质的还原

除了悬置,现象学还倡导本质的还原和先验的还原。

先说说本质的还原。

现象学认为,人们在评判时,经常本质和偶然不分,将偶然事件当成本质。

本质的客观不是事实的认识,要洞察本质必须把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去掉。

这就叫本质的还原。

也就是从个别的、事实的,进入到普遍的、本质的。

本质的还原需要利用上面提到的自由想象法。

通过描述定义法列出你找到的事物的本质,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拿掉,每拿掉一个,就自问,Ta还是Ta吗?

最后的不能再减的剩余者,就是本质,再多一条不起任何作用,拿掉一条,就不是Ta了。

当然,什么是本质,如果将时间去掉,可能只有存在才是本质,这个话题,明天坤鹏论讲。

三、先验的还原

先验的还原,就是专注于意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从经验的自我达到先验的自我。

这和庄子所说的心斋坐忘中的唯道集虚境界相似。

进入先验的自我后,所有杂念就全没有了。

一开始,人都是经验的我,带着感情的我。

比如:你经常焦虑、郁闷、痛苦,为什么,又想不通,怎么办,也不知道。

到最后我已经没了,已经到了一种忘我的状态了。

忘我的状态是什么?

就是先验的自我。

焦虑、郁闷、痛苦,都不要了,都放下了。

佛教讲苦集灭道四大谛,最后,四大皆空。

空,就是意识中的杂质全都没有了。

庄子讲心斋坐忘,唯道集虚,也是空,达到空明的心境,道自然与你相合,“游乎天地之一气”。

这些,就是修炼。

因此,修炼其实就是修智慧,在哪里修并不重要,如何修也不重要,关键是空的境界。

有人说,玄乎!

其实,我们都曾有过空的感受,比如:看到自然奇景,云海、日出等,常常会用震撼来形容当时的感受,实则,那就是空,一霎那,世间的各种纷扰突然都不见了,焦虑、郁闷、痛苦的情绪也没有了,眼中、意识中只有奇景(现象)。

坤鹏论:悬置求空,追求正确的开始-坤鹏论

有人说,人们到大自然中追寻美景,潜意识其实是在寻找空。

所以,空,是幸福的,是人类最高层次的幸福!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