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成语叫逆来顺受,坤鹏论认为将“受”字改为“兽”后——逆来顺兽,它就成了人类正在渐渐沦为如猪牛羊等被圈养动物的最好写照。
——坤鹏论
尼采说:“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个样,谁若感觉不同,谁就进疯人院。”
从进化论的角度,这种结果就是千人一面的被动虚无主义就是人类社会演化的方向,是人类这个整体欢迎、并正在努力做的事。
有个成语叫逆来顺受,坤鹏论认为将“受”字改为“兽”后——逆来顺兽,它就成了人类正在渐渐沦为如猪牛羊等被圈养动物的最好写照。
人类整体就像农场主一样,永远不会希望自己的猪牛羊去追求和实现自我,它们只要傻呵呵地完成各自的生命使命就好。
这么看来,尼采的哲学、存在主义,他们所倡导的实现自我,权力意志,反而是逆人类社会演化潮流的。
一、尼采对基督教的强烈谴责
昨天,坤鹏论在《冲破奴隶道德 释放你的权力意志》说,尼采的哲学具有反基督教特征,他这样写道:
“我强烈谴责基督教,我控告基督教会是最为可怕的罪犯……基督教会毫无例外地败坏了一切,它使每一种有价值的东西都变得毫无价值,使每一个真理都变成了谎言,使每一个诚实正直的灵魂都变得卑鄙无耻。有人还胆敢在我面前称赞它的‘慈爱的祝福’吗?”
尼采在他的《论道德的谱系》一书中提到,犹太教和基督教是人的怨恨的工具和缩影。
他认为,亚伯拉罕的信仰和受难故事展现了卑鄙的权力斗争:弱者披上权势的外衣,对他人横加毁誉,施以火刑和永世入地狱的诅咒。
坤鹏论虽然对基督教历史了解不多,但也能举出以下两个例子。
比如:赎罪券。
它是一种宗教证券,在马丁·路德引发宗教改革运动的前夕,专门被教会用来敛财。
教皇的意思是,罪民们只要有钱敲击募捐箱,就能得到赎罪券,这样就可以免去上帝的惩罚,死后灵魂就能够上天堂。
按照教条的说法,人人都是有罪的。
所以在这段时期,几乎每天都有人去教会排队,用硬币兑换赎罪券。
在黑暗的中世纪,欧洲的老百姓似乎认为灵魂的圣洁可以用金钱买到。
再比如:十字军东征。
公元1095年冬初,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发表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说,随之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许多史料认为,十字军东征是欧洲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多数人认为它是宗教冲突。
你的上帝我不信,你就要来杀我,这种逻辑怎么讲都讲不通。
其实,那时候的大背景是——经济彻底的崩溃!
仅11世纪的100年里,原法兰克一带就有27年颗粒无收。
饥荒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7年之久,这要是放在今天,简直不可思议。
11世纪末,拜占庭帝国由于常年的兵荒马乱和经济萧条,导致大量骑士贵族破产。
而骑士是没有领地的贵族,所以,经济崩溃导致他们成了第一批倒霉虫。
司马光在他的家训《训俭示康》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是穿透人性的哲理名言,放在地球哪个时代哪个地方都适合。
这些骑士虽然破了产,但是,依然念念不忘过去穷奢极欲的生活。
而且,他们除了能打架外,啥也不会,于是开始合起伙起打家劫舍,烧杀抢掠。
为了得到金钱,他们除了好事不干什么事都干。
但经济萧条,老百姓也穷,更加没有余粮呀!
就在这帮骑士苦恼万分之际,塞尔柱帝国宣布要攻占君士坦丁堡,这让时任拜占庭君主的阿里科修斯眼前一黑,差点蹶过去。
无奈之下,他只能跑去罗马教皇求助,罗马教皇一听,心里乐了,这是好机会呀。
于是痛快地答应出兵援助,也就有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演讲,称以上帝之名招募军队。
一时间,那些渴望发财的穷酸老百姓和失去理智的骑士纷纷前来应征。
教廷给每位应征的人都配发了一枚十字架,并举行誓师大会。
自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拉开帷幕。
二、视角主义(观点主义)
尼采认为,人类的每一个“真理”都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得出的解释,就像盲人摸象。
而且,这个世界就没有一个中庸的、全知型的上帝的视角。
那么,也就根本不可能有绝对真理的存在。
这正如没有世界“本身”,即使有这样的一个世界,无法跳出我们本身去观察我们和世界的我们既无法看到,也不会知道,更不会了解它。
但是,就像坤鹏论在《凭什么说,动物不会思考存在!》所说的,人类总认为自己比其他生物高级。
尼采指出,这种高级只不过是人类特有的主观思考方式而已。
在看待这个问题上,尼采和庄子的思想相似,认为,世间如果没有了人类,自然也不存在高低级之分。
也正因为人类无法100%客观,所以,世界上也就不可能存在100%真实的客观事物,存在的只是人类的解释。
这就是尼采针对虚无主义的成因所提出的视角主义。
尼采认为,哲学一直以来,认为依靠理性力量就能找到真理,可以客观地认识世界的真相。
其实,这只是站在特定立场的想法,对,仅仅是一些想法而已。
而通过思考会发现探求真理的动机与宗教信仰的动机十分相似——哲学家们不过是为了掩饰现实中弱小的自己而追求世上根本不存在的真理。
与这种对真理虚张声势地探究相比,他认为探讨“为什么要追求这些真理”更重要。
曾经,科学是接受视角主义的观念的。
科学家并不要求找到什么绝对的真理,而是只要求获得暂时的真理。
即使是在科学最基本的法则上面,比如:物质、能量、能量-物质守恒等法则上也是如此。
正像坤鹏论在《概率让真理成为真理,也让真理不是真理》中所说的,世界的运转法则是概率,所以就不可能有100%的真理,或者说,这才是唯一的真理。
站在以概率为本质的量子力学时代的我们,去看100多年前尼采对于科学的认知,肯定会被他的伟大认知折服。
他将科学视为经验主义的象征,科学永不止息,也永远不会得出一个最后的结论。
但是,同样也是在尼采的时代,科学逐渐开始宣称它自己是到达真理的唯一视角,并形成了科学主义。
显然,科学也步入了歧途。
自尼采意识到科学主义可能只是另外一种教条主义的时候,他就放弃了他的科学热情。
让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一下视角主义。
面对壮观的云海日出,科学的视角叙述是光的折射,艺术的视角叙述则是色彩的闪耀。
一个就比另一个更真实吗?!
尼采认为,不管坚持哪一个都会成为一种教条。
科学和美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视角,也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真理追求。
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谁是绝对真理。
如果说,世界和自然的运动之间还是有着因果关系,会有暂时的真理。
那么,在道德世界,则是根本不存在真理。
因为,在道德世界,视角=价值观,但是,共同价值是不存在的,价值因人而异。
比如:同样的景色,三个人来看,就会有三个不同解释,价值也有三个,各自的立场条件会导致各自认识方式的不同。
显然,这与后来的现象学观点非常相似了。
三、尼采没有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
有人说,尼采的哲学似乎找不到一致性,也没有贯彻始终的联系。
他的多数著作是格言的荟萃,其风格又是充满反讽、跳跃、矛盾。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视角主义。
所以,尼采并没有像大多数哲学家那样,有意识地去构筑形式上的体系。
什么叫形式上的体系?
它就像哲学家亲自布置好自己的哲学思想展厅,导游只需带着游客循序参观即可,能不能看懂另当别论。
而到了尼采这里,不管是谁当导游,都得自己去给他动手布展,凭自己的眼光把纷繁的展品整理出一个秩序来。
尼采认为,构造体系缺乏正直和诚实的行为。
因为诚实的思想就是,要去质疑那些被大多数哲学体系倚为基础的真理。
正如视角主义所揭示的,人们所发现的真相绝对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而是个人的真相意志强加给它的,因为这个世界本质上是混乱无序的。
当个体的自我追求不变之时,就会将秩序强加给混沌的世界。
尼采说,人类理解世界的体系不过是哲学家们意志的纪念碑。
这样的系统不是依靠逻辑而建构,反而更像是一种艺术创造。
大多数哲学体系构造者企图充当“解答宇宙之谜的人”,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结果呢?
直到今天,不管多么伟大的哲学家,没有一位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完成了这个宏愿。
所以,尼采认为,哲学家应该少一点自命不凡,多关注人的价值问题,而不是抽象的体系。
四、视角主义的巨大贡献
视角主义被认为是尼采对西方文化和思想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馈赠。
每个观点都是相对于一定的视角形成的,这个观点对学术氛围的影响非常深远,以至于那些坚持绝对和普世价值的人们,也在试图避免教条主义的主张,承认教条主义不再具有它曾经具有权威性的特性。
视角主义促进了延续至今的多元主义的发展。
现在的人们普遍承认,对于一个已知学科的研究不只有一种方法,而且这种多样性对该领域的生机和活力是必不可少的。
视角主义还体现在尼采的道德相对主义上,他认为道德观的多样化才是健康且良好的。
这样我们才会拒绝那些让我们轻易对他人做出宣判的奴隶道德,并努力地非判定地理解他人和我们自己。
尼采拒绝传统的追求道德价值的方法,他选择的方法是鼓励个人的自我实现。
后来,它被二十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哲学运动所采纳。
存在主义者认为,价值不是事先由上帝或社会赋予的,人类创造并重新创造价值。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被认为继续了尼采的主张——人们通过行动确立价值。
尼采写道,随着绝对真理概念的结束,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黎明”,一个开放的地平线,“海洋,我们的海洋,再一次敞开怀抱;或者还从没有过这样一个‘开放的海洋’”。
因为上帝已死!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