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之所以是错误,绝不是因为它的反面是正确,而是它本身就是错误的。

——坤鹏论

坤鹏论:芝诺,爱利亚学派的最强斗士-坤鹏论

前面坤鹏论讲了爱利亚学派的先驱色诺芬尼、创始人巴门尼德。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这个学派之所以在西方哲学史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就在于它将哲学从观察层面最旗帜鲜明地带入到了思想层面,眼见不为实,只相信理性,从而一举奠定了西方哲学的主旋律——只有理性才能找到真理。

接下来,坤鹏论再来介绍一下巴门尼德的两位学生,特别是芝诺,他简直就是思想显化的高手高高手。

一、麦里梭

历史对麦里梭的记载很少,并且一般将他作为巴门尼德的学生看待。

但是,史料又证明,他主要在自己的母邦进行学术活动。

是否到过爱利亚、见过巴门尼德,也没有确切的史料佐证。

亚里士多德总是将麦里梭和巴门尼德相提并论,认为二者的思想相同。

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师徒关系,但是,他的思想体系属于爱利亚学派。

麦里梭的著作只有一部,如今仅存10则残篇。

其基本内容是论证“存在”是永恒的、无限的、单一的、不动的。

黑格尔认为,“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所归给色诺芬尼的论证,是否应属于麦里梭?”

因为“在形式方面,那些论证看来是太精致了”,看上去既不像色诺芬尼的,也不像巴门尼德的。

大家还记得吧?这两位都主要以诗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450年,麦里梭生于萨摩斯岛,和毕达哥拉斯是老乡。

他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同时还是城邦中受人尊敬的政治家。

他曾做过萨摩斯人的海军大将,在一次对雅典人的战役中获得胜利,据说对手是伟大的伯里克利。

坤鹏论:芝诺,爱利亚学派的最强斗士-坤鹏论

由于麦里梭的哲学学说记载很少,后人主要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来了解他。

亚里士多德认为,他与巴门尼德哲学上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第一,“巴门尼德似乎把太一了解为概念,麦里梭则把太一了解为物质。”

也就是说,前者把本质认作思想的本质,后者把本质认作物质。

但是,黑格尔认为,在爱利亚学派的“一”中,就没有这样纯思想和纯物质的区别,因为存在和思想是同一的。

因此,这个区别很可能是其中一个人用词比较笨拙一些,显得好像有不同的看法似的。

第二,“巴门尼德认太一为有限,而麦里梭认太一为无限。”

但是,如果巴门尼德真的认为“一”是有限的,那么就和他整体的哲学思想相矛盾。

因为,如果有限,说明“一”之外还有存在或是虚无,而他一直反对这样的观点,认为存在就是一种填补空间的东西,世界由一个不可分的东西构成,根本就没有空无的空间。

另外,他否定了巴门尼德认为“一”象球体的观点,认为,如果说“一”象球体,就得承认它有形状,有量度,也就要承认“多”、“有限”。

麦里梭还认为,一切杂多和变化,全都是感觉的知识的迷妄。

二、芝诺的生平

巴门尼德的思想,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离经叛道,荒诞不羁的。

特别是其否定变化的学说,从一开始就不断遭人攻击。

他的学生芝诺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恩师的学说免遭非议,于是他成为了爱利亚学派的战士。

为此,他发展出一套机敏但又有些过火的论证艺术,并成为了归谬法的发明人,辩证法和诡辩术的创始鼻祖。

后来,辩证法在希腊达到了相当的繁荣。

约公元前490年,芝诺生于爱利亚,他是爱利亚学派最年轻的一个,并与巴门尼德一起生活过。

巴门尼德特别喜爱他,将其收为义子。

芝诺绝对属于德艺双馨的典范。

为人方面,他在城邦内受到尊敬;

学问方面,他被尊为教师,许多人从雅典和别的地方去见他,为了向他求教。

历史中,除了他留下的著名的芝诺悖论外,就是他牺牲得壮烈与伟大。

据说,他曾参加某个城邦(不知是他的母邦还是其他西西里的城邦)密谋推翻其僭主的活动。

没想到的是,密谋泄露,芝诺被捕。

僭主在民众面前对他严刑拷打,用尽一切办法折磨他,逼其供出同谋的人。

他宁死不屈,并为自己进行强有力地抗辩,称僭主本人是国家的瘟疫,僭主所有的朋友都是同谋。

据说,他假装要悄悄对僭主说出重要信息,在僭主将耳朵凑到他嘴边时,一口咬下僭主的耳朵,并紧紧地抱住僭主,一直到被别人打死。

还有一个传说是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希腊哲学家列传》中记载的:

“面对站在周围的人们,他疾呼:‘你们的怯懦,令我惊讶!如果你们为我此刻身受痛苦而感到恐惧,那以你们永远都将是僭主的奴隶’。

最后,芝诺咬断自己的舌头,吐向僭主。

于是市民们群情激愤,一起用石块将僭主砸死。”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芝诺,同样,我们也应对其老师巴门尼德更加肃然起敬,因为被芝诺所爱戴,并拜为养父的人,一定具有不逊于他的高昂斗志与崇高品德。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柏拉图会对巴门尼德、芝诺敬爱有加。

坤鹏论:芝诺,爱利亚学派的最强斗士-坤鹏论

三、芝诺对恩师理论的论证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芝诺如何对巴门尼德学说的论证。

(坤鹏论注:这部分有点烧脑,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

论证1:无不能生有,神是永恒的。

如果说有物发生,这是不可能的(他这里的物是指神而言);

因为它如果不从相同者中发生,必然从不相同者中发生。

但是,两者皆不可能:

因为相同者既没有权力产生相同者,也不会被相同者产生,因为相同者必然彼此都具有相同的规定。

只要承认了相同性,则产生者和被产生者的区别也就消失了。

不相同者从不相同者中发生,也同样不可能;

因为如果从弱生强,或从小生大,或从劣生优,或反之从优生劣,那么从“有”就会发生出“非有”: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神是永恒的。

芝诺这样的说法后来被称为泛神论(斯宾诺莎主义)。

而泛神论则是建筑在“无不能生有”这个命题之上的。

论证2:如果神是万物中最强有力者,则它应该是一。

因为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神,则神将会没有力量支配万物;

而只要它缺乏力量支配其他的东西,则它就不会是神。

所以,假如有很多神,则它们之间必会有一些较强,有一些较弱,那么它们就不是神;

因为神的本性在于没有东西比它更强有力。

假如它们是相同的,则神就不复具有最强有力者的性质了;

因为相同者既不较坏也不较好于相同者——相同者与相同者是没有区别的。

因此,如果神存在,而且是一个真正的神,则神便只有一个;

假如有许多的神,则神将不能为所欲为。

论证3:神的一切方面相同,所以是个球体。

既然神是一,则它便处处相同,它能听一切,看一切,并感觉一切;

假如不这样,那么神的各部分中就会出现:这一部分比另一部分更加强有力的情况。

因为,这一部分所在的那里,另一部分不在,这一部分挤走了另一部分,从而使得这一部分具有某种性质,而另一部分没有。

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神是一切方面相同的。

神,既然一切方面相同,它就应该是个球体。

因为它不是这里如此,那里不如此,而是到处如此。

论证4:神既不是无限制的,也不是有限制的。

既然神是永恒的,是一,是球体,所以它既不是无限制的,也不是有限制的。

因为:

(1)无限制就是“非有”,因为“非有”既无中间,也无起始,无终结,无部分,这样的东西就是无限制者。

但是,如果“非有”存在,则“有”就不存在,无限制者就是不确定者,否定者;如果它是“非有”,则是对“有”的扬弃,这样一来,它自身就被规定为一个片面的东西了。

(2)假如有许多神,则它们就会互相限制;而现在既然只有一个,则它便是没有限制的。

论证5:神,既不静,也不动。

因为:

(1)在“非有”里没有运动发生,“非有”是被认作静止或空虚,因为没有别的东西进入不动者里面,不动者也不进入别的东西里面。

(2)只有多物才运动,因为一物必须进入他物,这样才有运动。

而神既不同于“非有”,也不同于“多”,所以,它既不静,也不动。

最终,芝诺得出总的结论为:

神是永恒的,是一,自身同一,是球体,既非无限制亦非有限制,既不静也不动。

由于没有东西可以从相同者或不相同者发生,亚里士多德又推出以下结论:

“或者是在神之外没有东西,或者是一切其余的东西都是永恒的。”

坤鹏论提醒大家注意,这种抽象论证的辩证法被称为形而上学的抽象论证。

同一律是这种抽象论证的根据:“无就等于无,不能过渡到有,反过来也不行;因此没有东西可以从相同者产生。”

而这种最古老的论证方式直到今天还很通行,比如对上帝的统一性的证明。


小知识:什么是同一律?

同一律是逻辑学四大基本定律之一,通常将它归功于亚里士多德。

顾名思义,同一律就是要保持事物的同一性。

逻辑上表示为,A=A,其中A表示某个事物。

而且,并非有两个相同的A,而是惟有一个与自己等同的A。

同一律指,在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概念或者命题都应该有它本身的含义,并且要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改变。

比如:运动会开幕式那天,所有同学都到了,包括几个同学的家长。

在这句话中,同学和同学的家长不是同一概念,是不可以混淆的。

像逻辑学中“偷换概念”或者“转移论题”等逻辑错误,都是违反了同一律。

后来,坤鹏论会专门分享逻辑学的学习。


四、芝诺的客观辩证法

巴门尼德说,“要么存在者存在,要么存在者不存在”。

前半句可以断言为真,是正确的。

但是,巴门尼德认为,人类的“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因此,不存在的东西也是无法思想的,那么,“存在者”与“不存在”(无)就是矛盾的,不可能成立。

如果你还是没绕过来,咱们把“要么存在者存在,要么存在者不存在”换个说法——“要么存在存在者,要么不存在存在者”,这下是不是矛盾更清楚地显现出来了!

因此,简化理解就是,有则有,无则无,有且无是不能成立的。

芝诺的辩证法论证在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得到了很好的描述。

苏格拉底说:“芝诺所主张的基本上与巴门尼德相同,即一切是一,但由于绕了一个弯子就想欺骗我们,好像他是说了一些新的东西。譬如说,巴门尼德在他的诗里指出,一切是一,而芝诺便指出,多不存在。”

芝诺答道:“他写这篇论文的目的乃在于反对那些力求使得巴门尼德的命题成为可笑的人,因为他们指出即从他的主张的自身就可表明其如何矛盾可笑,自己反对其自身。因此他是在向那些肯定‘多’是‘有’的人作斗争,借以指出,从‘多’出发也会推出许多比起从巴门尼德的命题出发更加不通的结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巴门尼德的论证是自己论证自己,坚持其自身。

芝诺则是如战士般,直接杀到敌人的领土内作战,通过论证对手的观点,用其之矛攻其之盾,让其自显矛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在那个时候,由于芝诺的论锋犀利,又采用了上面的论证方法,从而辩论起来几乎所向无敌。

而他牛就牛在,开创了客观辩证法。

什么是客观辩证法?

先让我们考虑一种很常见的辩论情况,比如:我认定某句话是真理,他则认为与其相反的另一句话是真理。

我们一般都会以自己认定的那句话为根据,从它出发,去和坚信另一句话的人作斗争。

“我这句话才是真理,别的话都不是真理,因为它和我的不相符合。”

其实,在辩论中,别人也持同样的想法,也有同样的权利这样说。

事实是,错误的思想之所以错误,绝对不是因为与它相反的思想是真的、正确的,而是它自身就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总以为证明出自己的命题是真的、正确的,就可以推论,与其相反的命题是假的、错误的。

正确的途径就是客观辩证法——不通过别的东西去指出某个命题的不真、错误,而是从它自身去指出它的不真、错误。

黑格尔这样评价道:“我们看见这种理性的识见在芝诺这里觉醒了。”

芝诺的辩证法被后来的智者派传承,继而又被苏格拉底、柏拉图继续发扬光大,一直影响至今。

好了,下一篇坤鹏论将专门介绍芝诺大神几个超级著名的悖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