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事物寻求生存和延续,就都渴望成为“一”,所以说,万物渴望合一。

——坤鹏论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对于赫拉克利特的总结也快接近尾声,后面的文章便不再那么系统,主要是坤鹏论在学习过程中的采撷,还有名家对赫拉克利特的精妙阐释,以及我的思考。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坤鹏论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西方哲学界公认,古希腊哲学中,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只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能够与赫拉克利特比肩,甚至,将“古希腊”这个时间限定去掉放大到整个西方哲学史也无不可。

而且牛人只会崇拜比他更牛的人,能够得到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等顶级思想家的倾情推崇,赫拉克利特的不一般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万物渴望合一

坤鹏论在《赫拉克利特到底是流变论者还是恒定论者?》讨论了如文章标题的问题。

文章发出不久,稍一琢磨发现,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证据论证此问题,那就是赫拉克利特曾说过:

“宇宙并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人造成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按照它自己的逻各斯燃烧和熄灭。”

既然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而且还有自己的逻各斯,就已充分证明他是恒定论者,否则哪里来的永恒和逻各斯呢!

只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这个永恒非指万事万物,而是“一”,那个超越一切的自然、唯一的神。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坤鹏论发现,事物只有保持是“一”,就能够存在和持久,一旦不再是这种状态,就要毁灭、解散、消失。

比如生物,只有当肉体与思想(或是灵魂什么的)相结合,并始终合一时,才是所谓的生物,一旦统一体瓦解,灵、肉分离,那它就会死亡,不再是一个生物了。

再说肉体本身,只要是肢体相连、保存完好,看上去就还是人的形状,如果各个部位断裂、肢解了,甚至从整个身体中撕了下来,那么肉体也就不能称之为肉体了。

思考一下其他例子,肯定也会发现,只要事物还是“一”,就可以维持下去,一旦“一”不在了,也就消亡了。

所以凡是事物寻求生存和延续,就都渴望成为“一”,所以说,万物渴望合一。

坤鹏论认为,赫拉克利特、老子,都是唯心论的,他们认为神与人一样,也是思想指导行动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所以,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和老子的道,其实都指的是神的思想。

而他们的“一”则指的是神,老子的“二”,就是赫拉克利特的对立。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二、存在还是生成?

在《赫拉克利特到底是流变论者还是恒定论者?》中,我们基本明确了:“万物流变,无物永驻”这个柏拉图的总结,前半部分没问题,是赫拉克利特的,后半部分则是柏拉图自己演绎出来的,非赫拉克利特所讲。

尼采基本接受了柏拉图的说法,认为赫拉克利特说的是,世界的本质是生成而非存在,否定存在,除了生成,别无所有,永恒的唯一是生成,一切现实之物变动不居,它们只是不断地作用和生成,它不具备别种存在的方式。

这种生成和作用是,“一种力量分化为两种异质的、相反的、力求重归统一的活动。”

也就是说,“一种质不断把自己一分为二,分裂为它的对立面,而两个对立面又不断地力求重新合一。”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裂总是从内部始,内因永远是决定性的,合亦然。

“就像两个摔跤的人,其中时而这人时而那人占据上风……世界本身是一只必然不断被搅拌的瓦罐,一切生成都来自对立面的斗争。确定的、在我们看来似乎持久的质,仅仅表明斗争一方暂时占上风。”

尼采继续写道:

“他根本否定存在。因为他所保留的这一个世界,受永恒的潜隐法则庇护,在铿锵有力的节拍中起伏消长,这一个世界并未显示出任何持存性、不可毁灭性,也没有任何阻遏激流的防波堤。赫拉克利特比阿那克西曼得更加响亮地宣告:‘除了生成,我别无所见。不要让你们自己受骗!如果你们相信在生成和消逝之海上看到了某块坚固的陆地,那么,它只是在你们仓促的目光中,而不是在事物的本质中。你们使用事物的名称,仿佛它们有一种执拗的持续性,然后,甚至你们第二次踏进的河流也不是第一次踏进的那同一条了。’”

(注:这段话中的陆地应该是针对黑格尔的,后者曾说过,赫拉克利特的学说让在茫茫大海航行的人们,看到陆地。)

不过,“现实的全部本质都只是作用”这个观念,尼采坦承继承自叔本华。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在德国哲学史上,叔本华是典型的反黑格尔者,他针对黑格尔的攻击持续了一生,各种攻击言论散见于他的著作中。

当年,尼采在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了叔本华的代表作,他一口气将其读完,并被这位忧郁的天才所倾倒。

叔本华的无神论和反理性主义深深地影响了尼采,甚至可以说是一生的影响,像对黑格尔,尼采也是反对了一辈子。

而叔本华的意志直接导致了尼采的权力意志,它与叔本华所说的生存意志,基本相同。

同样,叔本华对修辞学也有深刻研究,他所说的意志,其实就是修辞学所提到的“修辞=动机”的动机。

虽然尼采后来起而反对叔本华,但事实上,他骨子里还是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者。

他说过:“我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一直到我记起叔本华——每天早晨我都与他决裂,每天黄昏又与他和好。”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阐述道:

“物质仅仅作为作用着的东西填充空间和时间……也就是说,物质的全部本质是原因和结果,它的存在即它的作用。”

叔本华也继承了赫拉克利特对立统一、斗争的观念,但是,与后者充满激情、生机的阳光基调不同,悲观主义的他的描述基调却是悲观的、黑暗阴郁的、进化论的:

“持存的特质恒常地改变形式,其方式是循着因果性的引线,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有机的现象都贪婪地挤向前面,互相掠夺物质,因为每种现象都想展现其理念。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斗争遍布整个自然界,诚然,整个自然界又只是凭借这种斗争才得以存在的。”

而黑格尔则指出赫拉克利特的原理是: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

他认为,赫拉克利特的意思是说,人类能够感知确信到存在,这就是“万物存在”。

但是,这种存在实际上并不存在。

因为这种存在只是事物内部对立在被人感知的那一瞬间的统一的显现。

事实上,对立统一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因此事物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

这就是“同时又不存在”。

到这里,黑格尔与尼采、叔本华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但是,黑格尔继续阐述道:“这种直接的存在并不是真正的存在,而绝对的间接性、被思维的存在、思想才是真正的存在,在这里存在得到统一的形式。”这便归到了他绝对精神的体系了。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三、都是对概率世界的理解和应对

凡是事物寻求生存和延续,就都渴望成为“一”,所以说,万物渴望合一。

——坤鹏论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对于赫拉克利特的总结也快接近尾声,后面的文章便不再那么系统,主要是坤鹏论在学习过程中的采撷,还有名家对赫拉克利特的精妙阐释,以及我的思考。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坤鹏论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西方哲学界公认,古希腊哲学中,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只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能够与赫拉克利特比肩,甚至,将“古希腊”这个时间限定去掉放大到整个西方哲学史也无不可。

而且牛人只会崇拜比他更牛的人,能够得到黑格尔、尼采、海德格尔等顶级思想家的倾情推崇,赫拉克利特的不一般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万物渴望合一

坤鹏论在《赫拉克利特到底是流变论者还是恒定论者?》讨论了如文章标题的问题。

文章发出不久,稍一琢磨发现,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证据论证此问题,那就是赫拉克利特曾说过:

“宇宙并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人造成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按照它自己的逻各斯燃烧和熄灭。”

既然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而且还有自己的逻各斯,就已充分证明他是恒定论者,否则哪里来的永恒和逻各斯呢!

只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这个永恒非指万事万物,而是“一”,那个超越一切的自然、唯一的神。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坤鹏论发现,事物只有保持是“一”,就能够存在和持久,一旦不再是这种状态,就要毁灭、解散、消失。

比如生物,只有当肉体与思想(或是灵魂什么的)相结合,并始终合一时,才是所谓的生物,一旦统一体瓦解,灵、肉分离,那它就会死亡,不再是一个生物了。

再说肉体本身,只要是肢体相连、保存完好,看上去就还是人的形状,如果各个部位断裂、肢解了,甚至从整个身体中撕了下来,那么肉体也就不能称之为肉体了。

思考一下其他例子,肯定也会发现,只要事物还是“一”,就可以维持下去,一旦“一”不在了,也就消亡了。

所以凡是事物寻求生存和延续,就都渴望成为“一”,所以说,万物渴望合一。

坤鹏论认为,赫拉克利特、老子,都是唯心论的,他们认为神与人一样,也是思想指导行动的,思想是最重要的。

所以,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和老子的道,其实都指的是神的思想。

而他们的“一”则指的是神,老子的“二”,就是赫拉克利特的对立。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二、存在还是生成?

在《赫拉克利特到底是流变论者还是恒定论者?》中,我们基本明确了:“万物流变,无物永驻”这个柏拉图的总结,前半部分没问题,是赫拉克利特的,后半部分则是柏拉图自己演绎出来的,非赫拉克利特所讲。

尼采基本接受了柏拉图的说法,认为赫拉克利特说的是,世界的本质是生成而非存在,否定存在,除了生成,别无所有,永恒的唯一是生成,一切现实之物变动不居,它们只是不断地作用和生成,它不具备别种存在的方式。

这种生成和作用是,“一种力量分化为两种异质的、相反的、力求重归统一的活动。”

也就是说,“一种质不断把自己一分为二,分裂为它的对立面,而两个对立面又不断地力求重新合一。”

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裂总是从内部始,内因永远是决定性的,合亦然。

“就像两个摔跤的人,其中时而这人时而那人占据上风……世界本身是一只必然不断被搅拌的瓦罐,一切生成都来自对立面的斗争。确定的、在我们看来似乎持久的质,仅仅表明斗争一方暂时占上风。”

尼采继续写道:

“他根本否定存在。因为他所保留的这一个世界,受永恒的潜隐法则庇护,在铿锵有力的节拍中起伏消长,这一个世界并未显示出任何持存性、不可毁灭性,也没有任何阻遏激流的防波堤。赫拉克利特比阿那克西曼得更加响亮地宣告:‘除了生成,我别无所见。不要让你们自己受骗!如果你们相信在生成和消逝之海上看到了某块坚固的陆地,那么,它只是在你们仓促的目光中,而不是在事物的本质中。你们使用事物的名称,仿佛它们有一种执拗的持续性,然后,甚至你们第二次踏进的河流也不是第一次踏进的那同一条了。’”

(注:这段话中的陆地应该是针对黑格尔的,后者曾说过,赫拉克利特的学说让在茫茫大海航行的人们,看到陆地。)

不过,“现实的全部本质都只是作用”这个观念,尼采坦承继承自叔本华。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在德国哲学史上,叔本华是典型的反黑格尔者,他针对黑格尔的攻击持续了一生,各种攻击言论散见于他的著作中。

当年,尼采在一家旧书店里发现了叔本华的代表作,他一口气将其读完,并被这位忧郁的天才所倾倒。

叔本华的无神论和反理性主义深深地影响了尼采,甚至可以说是一生的影响,像对黑格尔,尼采也是反对了一辈子。

而叔本华的意志直接导致了尼采的权力意志,它与叔本华所说的生存意志,基本相同。

同样,叔本华对修辞学也有深刻研究,他所说的意志,其实就是修辞学所提到的“修辞=动机”的动机。

虽然尼采后来起而反对叔本华,但事实上,他骨子里还是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者。

他说过:“我对自己的未来很有信心,一直到我记起叔本华——每天早晨我都与他决裂,每天黄昏又与他和好。”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阐述道:

“物质仅仅作为作用着的东西填充空间和时间……也就是说,物质的全部本质是原因和结果,它的存在即它的作用。”

叔本华也继承了赫拉克利特对立统一、斗争的观念,但是,与后者充满激情、生机的阳光基调不同,悲观主义的他的描述基调却是悲观的、黑暗阴郁的、进化论的:

“持存的特质恒常地改变形式,其方式是循着因果性的引线,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有机的现象都贪婪地挤向前面,互相掠夺物质,因为每种现象都想展现其理念。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斗争遍布整个自然界,诚然,整个自然界又只是凭借这种斗争才得以存在的。”

而黑格尔则指出赫拉克利特的原理是:万物存在,同时又不存在。

他认为,赫拉克利特的意思是说,人类能够感知确信到存在,这就是“万物存在”。

但是,这种存在实际上并不存在。

因为这种存在只是事物内部对立在被人感知的那一瞬间的统一的显现。

事实上,对立统一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因此事物也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

这就是“同时又不存在”。

到这里,黑格尔与尼采、叔本华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

但是,黑格尔继续阐述道:“这种直接的存在并不是真正的存在,而绝对的间接性、被思维的存在、思想才是真正的存在,在这里存在得到统一的形式。”这便归到了他绝对精神的体系了。

坤鹏论:万物渴望合一 存在还是生成 用概率理解他们吧-坤鹏论

三、都是对概率世界的理解和应对

坤鹏论认为,不管是赫拉克利特,还是黑格尔,亦或者叔本华与尼采,他们都深刻地意识到了世事无常,于是:

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流变以及对立统一的朴素辩证法,但他坚信变化背后有恒常的“一”以及它的逻各斯,也就是存在着绝对的必然性,唯一的智慧就是:认识统治万有的逻各斯,在这里逻各斯应理解为理性。“人类的法,均由唯一的神的法(逻各斯)所喂养。”人的使命就是,认识这个普遍的法则规律,而且服从它,蔑视逻各斯的傲慢,是最大的不道德;

黑格尔将万物流变认识为过程,并严重认同赫拉克利特的理性,他认为,“哲学为观照历史而带来的唯一思想即‘理性’这一单纯概念,即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人只有拥有理性的思想,才能洞察历史,从而明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站立起来;

而尼采则总结为世界的本质是生成,而非存在,生成就是权力意志(生命意志),每个生命都就尽其所能成为自己、甚至成为超人。

坤鹏论认为,所谓的世事无常,以及从中所得到的理性、辩证法、相对主义、视角主义、超人等,其实换到概率的角度理解会更简单。

一个事物的所有可能性的和是100%,也就是1,而事物可能性的概率实现结果也是100%。

可能性基本都是成对出现的,这种成对是对立者的组合,它们在事物内相互斗争着。

万物为何渴望合一,其实就是各种可能性踊跃斗争,争先恐后地让自己占据事物,并成为其现象。

在量子力学的揭示下,我们已经明白,万事万物都只是人们在观察它们的那一刻其内在无序的量子的概率分布的状态。

所以,不管我们是追根溯源,还是预想结果,都要尽量将事物的可能性梳理清楚,而这正是辩证法、视角主义等所倡导、所做的。

像黑格尔研讨每个命题,完全按照正、反、合的三维形式,采用三段式解读法。

他的哲学总是分三大部分,每部分论述三大命题,每个命题分三个论点,每个论点又分出三个步骤来进行解读。

坤鹏论认为,以辩证法为代表,皆可归为概率分析法之列。

而且,目前凡是有效果的思维方法,比如:总分总法、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SWOT分析等,本质上都是概率分析法。

同时,我们总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所谓的定数并非一定之数,更严谨地讲,它指的是最大的可能性,变数就是不如定数大的其他可能性。

所以,一般来说,在人类寿命,甚至说整个人类历史这样相对短暂的时间段和短浅的认知范围内,大部分事物会按定数的发展,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有规律可循。

但是,永远不要忘记概率法则所揭示的:这个世界却是众多偶然性形成的,一个微小的变数却能影响事物的发展。

另外,为什么黑格尔和尼采会有着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

坤鹏论认为,他们经典而完美地代表了、反映了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修辞学面对概率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观。

学过修辞学专题还有尼采专题的朋友,一定知道,尼采虽然常被称为哲学家,但是他的思想是以修辞学为根基的,称其为修辞学大师绝不为过。

西方传统主流哲学——是确定性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确定性的,是理性的,可以被完全认识,认识则要完全依靠理性,存在着普遍的绝对真理,暂时无法认识只是人类的认识能力不够,人类的使命便是,提升认识能力,以绝对真理为最终目标,不懈为之努力,个体不重要,普遍才是最重要的。

修辞学——是不确定性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不确定性的,事无绝对,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只有通过多视角观察世界,才最大可能地看清世界,但也只是最大可能而已,因为没有上帝视角,没有凌驾于一切可能视角之上的绝对认识,“没有真理”,认识总是受一个人的视角的局限,由此展开之后,最终的结论往往就是: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