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断地学习哲学,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所有存在的都是各种概率、可能性的真实体现,所以,不要轻易否定、排斥、或是埋下头当鸵鸟捂住自己的眼睛当成视而不见,要学会去正视、去理解,去共处,人最大的成熟,就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

——坤鹏论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十二)-坤鹏论

一、故事背后隐喻着“一”

阿里斯托芬的颂辞就像他的喜剧作品一样,在嬉笑怒骂背后隐藏着很严肃的深刻思想,而且逻辑也相当顺理成章。

如果根据他讲的人类起源以及演变的神话故事脑补成画面,相信你一定会觉得非常滑稽可笑。

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通过这个神话故事非常顺当地推论出了一个同性爱和异性爱的既荒唐又很合逻辑的解释。

坤鹏论认为,对于这个所谓的神话故事不必太过较真儿,而是要去体会柏拉图在其背后隐喻的是什么。

假如我们将其与前面讲到过的对立统一、和谐理念结合到一起思考呢?

再想想赫拉克利特的那句名言:“‘一’与自身离异,复与自身合一,正如弓和竖琴的和谐一样。”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最早的人类应该隐喻着“一”,或者说是隐喻着与赫拉克利特类似的“一”的思想——“一”生万事万物,万事万物又求合“一”。

最早的人类是太阳、大地、月亮的后裔,他们之间并没有高下之分,都属于完美、自足的状态,他们身上蕴含着神圣的东西,他们就是“一”。

但是,在他们被剖开之后,“一”不再是“一”,人类的这种完美性、神圣性丧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尽的空虚。

这种空虚带来的痛苦甚至比死亡更大,让这一半寻找到那一半后便“常常互相拥抱不肯放手,饭也不吃,事也不做,直到饥饿麻痹而死,因为他们不想分开。”

和斐德罗认为的勇气不同,阿里斯托芬认为,这种为爱甘愿去死是由人本身为了逃避破裂而造成的,是人的一种本性,爱情则弥补了这份空虚,同时实现了对人类的救赎。

所以,阿里斯托芬说,爱情源于由分求合的企图,人类本是浑然一体,因为犯了罪才被剖成两半,分是一种惩罚,一种疾病,一种不完整,一种不完美,求合是回到健康、回到完整、回到完美、回到“一”。

“我们每个都是人的一半,是一种合起来才成为全体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经常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

柏拉图在此的潜台词是,人在本质上不是完整的存在物,所以,他们最迫切的要务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不完整,这也是人对完整或整全的探求的基础,人们必须抵制伪装的知足,因为这隐藏了他的基本状况。

因此,爱情的欢乐不只是感官的或肉体的,而是由于一种普遍的潜在的要求由分而合“一”的欲望得到了实现。

爱欲的源头、爱情的本质就是,“两人心中都在愿望着一种隐约感觉到而说不出来的另一种东西”——对自身完整的希冀与追求。

阿里斯托芬通过爱情是归“一”的,推翻了鲍萨尼亚的两种爱神的看法,并与厄律克西马库的看法一样,爱情中寓有对立统一的道理。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十二)-坤鹏论

二、不排斥性,但它是低级的

前面讲过,由于最早的人类全都被剖成两半,结果这一半一旦遇到那一半,就会“互相拥抱”不放手、不吃不喝、什么也不干,直至死亡。

为了避免人类因此而灭绝,宙斯将人类的生殖器从后边移到了前边,让人们能够通过交媾来繁殖,人类也重新开始可以正常地从事日常的工作。

由此可见,在阿里斯多芬的认识中,性是人类爱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伴随着爱而产生的。

在此之前,人类的结合不能算是爱情,而在此之后,人类的爱情才真正产生。

在阿里斯多芬背后的柏拉图没有生硬地认为只有精神上的或者只有肉体上的爱情才算是真正的爱情。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性观念:不排斥性,不过,他认为性是低级的,是在相爱的人之外的。

相爱的人只想合成一个整体,性以及其结果(孩子)的出现阻隔了相爱的人的完整性,是不被赞赏的。

柏拉图认为,身体的爱欲导致孕育子女,所以也可以称其为身体方面的生育欲。

这种欲望旺盛的人,都喜欢女人,他们以这种方式来爱。

坤鹏论认为,生育欲的内在本质是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是对自己生命扩张的欲望,通过“生育子女”使自己永活,为自己带来永世的福气,从这个角度讲,爱欲就是欲求不死,正是靠生育,生命才会绵延,“会死的”(自然或天性)才会成为“不死的”。

而权力意志、生育欲不仅人类有,所有生命体都有。

在欲求生育的时候,所有动物都会变得非常强悍,如同得了爱欲病,先是急切地要交媾,然后是哺育自己生下来的孩子。

在生育欲上,动物的爱欲和人的爱欲没有什么不同,或者说人类的更强烈,是不分季节的,是泛滥的。

因此,柏拉图认为,只有精神、灵魂的爱情才是人类独有的,才是最高等级的爱情,才是能够让人回归本我的爱情。

按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这个世界是现象世界,所有感官所获得的都是经常变化、不完美的、注定消亡的现象,它们皆是理型的仿制品,只有灵魂见到过爱情的理型,所以也唯有通过它才能够寻找到至高的爱情理型。

显然,另一半理论也是柏拉图理型论的延伸,与他主张人格的和谐与灵魂升华一脉相承。

不过,在时代的深刻影响下,这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却演变成了同性恋合理化的暗示,以至于将其上升为人体内在的精神需要,强调爱情的欲望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一种来自本原的追求。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十二)-坤鹏论

三、正视多样的性取向

在分享《会饮篇》后,不少朋友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里面充斥着不健康的爱情观。

坤鹏论一直强调的:道德里面有着太多的人为,人是道德的尺度。

道德的英语——Morality一词源于拉丁语Mores,Mores的意思就是风俗和习惯,简称习俗,可见在西方古人看来,道德是由习俗决定的。

比如: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异性恋、单边爱(英文monogamy,一夫一妻(制)、单配偶)就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因为不同社会的霸权文化、价值取向、生存需求决定的。

因此,异性恋、单边爱并不是道德上就比别的关系形式高尚(除由男女性别不平等衍生出的关系形式,如一夫多妻制等之外),只是我们已经对这一种关系形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而已。

《会饮篇》中的恋爱观,恰恰反映了古希腊的恋爱观、道德观,证明当时少年爱的普遍和流行,并且人们相信异性恋、同性恋都出于自然,因此,对于性取向的多样性比当今社会宽容得多,也没有像现在那样会根据某些更高的“道德原则”来谴责某种性取向。

坤鹏论随着不断地学习哲学,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所有存在的都是各种概率、可能性的真实体现,所以,不要轻易否定、排斥、或是或是埋下头当鸵鸟捂住自己的眼睛当成视而不见。要学会去正视、去理解,去共处,人最大的成熟,就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

为什么哲学能够让人变得豁达、宽容,这可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