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哲学似乎就这样一直在向着冷冰冰发展,从古希腊的五彩斑斓逐渐褪色到简单的黑白,正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在朝着机械、算法进化一样。

——坤鹏论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二十三)-坤鹏论

爱欲是古希腊文化最核心的概念。

古希腊人视青春年华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视享乐,特别是其中的爱,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最美之物就属人心中之所爱”(摘自《萨福》残卷五)。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通过当时一些名人对爱欲由低到高的阐述,揭示了古希腊人对爱欲的理解,以及爱欲与哲学、政治以及战争的关联。

可以说,如果我们不理解古希腊人的爱欲观念,就很难真正懂得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的文化、历史、思想、艺术等。

就像坤鹏论刚接触古希腊哲学时,就曾不太理解为什么恩培多克勒会总结出世界运动的动力是爱与恨,而且,这样的观点还得了亚里士多德的高度评价,并提炼为“爱使万物向善,憎使万物向恶”,进一步确认“善恶作为世界的第一原因,那就是正确的”。

当然,如果将爱恨换成对立统一这样没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会更好理解,但是这样的哲学也变得没有了温度,人类哲学似乎就这样一直在向着冷冰冰发展,从古希腊的五彩斑斓逐渐褪色到简单的黑白,正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在朝着机械、算法进化一样。

今天,坤鹏论对苏格拉底的颂辞进行一下总结,特别是为大名鼎鼎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正名。

一、苏格拉底颂辞的总结

苏格拉底的颂辞是《会饮篇》三大段的中段,是该对话录的最精粹所在,也是柏拉图所有对话录的最精粹之一,还是整个人类爱情史话中的最精粹之一。

从结构上看,苏格拉底的颂辞又分为鲜明的两部分:

第一部分:与阿伽松的诘问式对话

1.爱必有对象,爱是对某某东西的爱——“爱神所爱就是美的东西,而不是丑的东西。”

2.欲求都是欲求自己所欠缺的东西,爱是欲求,爱神对某某东西的爱,意味着他还没有得到所爱的对象,那么爱就是一种得不到的在躁动的欲望,因此爱是对得不到的爱的对象的一种欲望。

3.爱的对象既然是美,那么爱神就是因为缺乏美才欲求美,所以,爱神是美的不能成立。

4.依据美与善是统一的关系,所以爱神既不是美的,也不是善的。

结论就是,阿伽松的颂辞完全就是错误的。

第二部分:转述狄奥提玛的教诲

1.爱神是介乎于美丑、善恶、有知与无知、神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灵。

2.爱神是贫乏和丰富的对立统一体,本质上他就是一位哲学家。

3.爱,就是想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自己所有的那个欲望,所以,爱除了奔赴美的善的,也必然是欲求不死、奔赴不朽的,因为只有不死不朽才能永远拥有美的善的。

4.智慧是最美的东西,爱,就是人类灵魂在寻求理念之中真实智慧时的外在显现。

5.爱,通过在美的对象中播撒种子,凭它孕育生殖,达到凡人所能享有的不朽。

6.生育就是以新代旧,只有新的事物不断代替旧的事物,同一性才能得到长久维持。

不仅是人的身体,灵魂和各种知识也如此,一个人的习惯、性格、情感,都非始终如一,而是在不断的生灭之中流转着;人的知识也只能在不断的遗忘和钻研中被维系。

7.生育分为身体的和灵魂的两种,身体的生育指的是,种族与个体时时刻刻在生灭流转中,虽然个体的身体都会消亡,但是因为身体的生育使种族得以传承而不朽;而灵魂的生育在于灵魂的意义,因为灵魂的结合生育出来的都是品德的后代,所以,灵魂的生育的层级远超身体的生育,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灵魂方面的生育者。

8.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不朽终究只是永恒的影子,并非神明所拥有的永恒。

永恒正如巴门尼德所认为的,它是永远存在,无始无终,从不变化,它就是唯一的神——“一”。

那么,凡人如何才能够看到这个真正的永恒,而不只是永恒的影子呢?

唯有爱!

爱,是一个攀登阶梯不断向上追索的过程,通往永恒的正确途径就是遵循正确的阶梯——爱的阶梯进行实践。

借由狄奥提玛之口,柏拉图将爱比作一种神秘的宗教,有着爱的深密教义——信仰爱的人如果要达到爱的最高境界,必须经历四重阶梯,一步一步攀登而上。

也就是说,必须从幼年时起就追求具体的形体美,从身体之美开始攀升,继而发现在所有具体美之上的贯通一气的形式美、制度美和知识美——美者、美的“相”,最终才能到达最高的爱——哲学极境,从而拥有最大幸福,达到不朽。

因此:

真爱,最终必须进化为纯粹的精神追求,才能拥抱善与幸福;

真爱,与维系一切艺术与进步的创造力量永远联系在一起;

真爱,是联系凋敝且凡庸的现象世界与永恒且完美的理型世界的纽带。

更高级的、更尊贵的同性之爱——少年爱,将感官肉欲世界抛在身后,但它并非“毫无生机”,因为它将“繁衍”出观念、新的发现、品德,这些都是文明自身的根基。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二十三)-坤鹏论

二、柏拉图的爱情观总结

到苏格拉底发言完毕,柏拉图已经完整表达了他的爱情观,坤鹏论来做一下总结。

在几位发言人中,苏格拉底的见解毫无疑问等同于柏拉图的爱情观,至于其他几位,也都不同程度地掺杂了柏拉图的主张。

在柏拉图看来,爱其实就是寻找真正的美的过程,爱分为两种:

形体之爱、凡俗之爱;

灵魂之爱、本质之爱。

形体之爱、凡俗之爱,是对美的形体的爱,这种爱只能看到树木(特殊的、具体个体的美),还看不到森林(美者、美的“相”),但是,它是灵魂之爱、本质之爱的起点和动力,所以应该从幼年就开始追求,并用一些美好的话来赞颂它,从而获得美的知识。

灵魂之爱、本质之爱,是追索繁杂现象之中的美的统一、美者、美的本身、美的“相”,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并永远拥有善,这种爱超越了我们所谓的情爱、友爱和亲情之爱,到达了爱世上所有的美的高度。

两种爱之分是柏拉图爱情观的显著特征,归根结底也是他认识论的一脉相承,甚至说,用其爱情观可以理解其认识论,用其认识论也能理解其爱情观,这就是哲学体系的特点——各个部分可以相互呼应、相互印证。

而从形体之爱到灵魂之爱恰恰对应着认识要从现象到“相”,也就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出发探究,最终发现藏在它们之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相”,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从个别性到普遍性的认知上升过程,显然,爱的阶梯一定要从形体之美开始爬升,这个第一个阶梯不能也无法错过。

也就是说,爱个别的形体的美,实践美的行动,从中发现美的知识,这样才能摆脱形体的美,上升到爱灵魂的美,因为灵魂是一个更普遍的东西,从而一步一步就能到达阶梯顶端——美者、普遍的美、美的“相”,从而拥有了美本身的知识。

从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我们可以发现,苏格拉底一直就是在这样做的,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对话、他的辩证法、他的定义法无不是在做这样的阶梯攀登,不断地追求一个普遍的东西,而摆脱掉一些个别的东西。

这就是哲学家的生活方式!

所以,坤鹏论认为,柏拉图的爱情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说的是爱情,是对灵魂之爱的颂扬,最终却将爱的归宿、爱的最高层给了哲学,认为,以追求智慧和知识为目标的哲学家的生活才是最值得活的。

显然,柏拉图爱情观的指归是哲学,是爱智慧,是爱那个善的王国,完成了美的攀登,爱就结束了它的使命。

柏拉图的爱情是创造,我们不完善,我们就通过美来达到完善,我们不美,我们就通过创造来达到美。

我们在延展自身、深化自身之时,我们的善也在扩大,并以更快的速度扩大生长。

柏拉图的爱的阶梯是通往智慧、德性和理型的,爱欲不断滋养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爱的海洋中瞥见更多,创造更多,得到升华,从而对哲学越来越迷狂。

三、柏拉图式的爱情

正因为《会饮篇》集中表达了柏拉图的爱情观,所以在古希腊哲学家中,他对西方后世的爱情观念影响最大。

正如不管知道不知道柏拉图到底何许人也,但几乎人人都知道“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个名词,它作为精神恋爱的代名词名垂后世。

其实“柏拉图式的爱情”的发明者并非柏拉图,而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马尔西利奥·费奇诺。

他主要在他人的资助下,从事讲学和写作。

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新柏拉图主义的捍卫者。

他的柏拉图和其他希腊作家的著作的拉丁语翻译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术确立了卓越的标准。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二十三)-坤鹏论

费奇诺对于“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解释是,追求心灵沟通,排斥性欲的精神恋爱,又被称为柏拉图式恋爱、纯浪漫爱情、精神上爱情。

依照这种理解,恋爱不仅可以超越性别、年龄、空间、时间,甚至可以发生在种群相异的两个世界。

“柏拉图式的爱情”设定了灵与肉的对立,突出爱情的精神性,长期主宰着西方关于爱情的看法。

其内涵在文艺作品被无限地开发出来,比如: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珂德》,出于精神需要,主人公唐吉·珂德一开始就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爱的对象,并为这个想象中的意中人而战、而活。

在莎士比亚、拜伦、卢梭、歌德、福楼拜、哈代等人的作品中,我们都能够明显看到“柏拉图式的爱情”的深刻影响。

不过,自从19世纪末,尼采宣扬“上帝已死”与“肉身解放”后,现代主流爱情观似乎又慢慢走到了精神恋爱的反面,20世纪50年代,甚至转而流行起“有性无爱”,纵情于肉体的狂欢之中了。

那时的西方思想界恰好流行以反柏拉图为主的反哲学,于是,传统与现代两个阵营不约而同地指向柏拉图,认为柏拉图要为这一爱情的分裂负责。

但是,我们在看过《会饮篇》中所有人的颂辞,特别是作为柏拉图代言狄奥提玛的说法后,就会发现除了鲍萨尼亚对性直接持反对态度,认为含有性的爱情是低级的之外,其他人要么对性避而不谈,要么就像苏格拉底、阿里斯托芬都不排斥性,甚至表示“怀胎、生育是一件神圣的事”,只是形体的爱较灵魂的爱差着等级,形体的爱处于爱的阶梯第一层,而灵魂的爱则是爱的阶梯最高层。

但是,在柏拉图的爱情观中,两种爱处于同一个阶梯的关系,也就是没有形体的爱这层阶梯,根本就无法登上灵魂的爱那一层。

而且柏拉图主张将爱情与情欲有机结合起来,只要人与人之间有爱情,都是追求向善的,那么情欲并不是什么可耻、低级的事情,关键是要懂得保持足够的节制,即使在爱情的沉迷中,人也应该有节制,过自律的生活,节制也是柏拉图爱情的核心之一。

还有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爱情主要不是发生在男女之间的异性之恋,而主要是指发生在男性之间的同性之爱——少年爱,因此,如果较真的话,真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其实应该是一种存在于男性之间有节制的以“美”与“善”为目标的爱情。

当然,这种同性的爱情是历史性的,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我们不必对其大惊小怪,更不必对它神经过敏。

如果放下时代强加给你的偏见,我们就会发现,柏拉图的爱情观是超越性别,甚至时间的,他讨论的是爱的原型,以爱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柏拉图的爱情观,事实上并不是一种恋爱,而是一种爱智慧,毕生追寻本源的哲学行为。

坤鹏论:读《会饮篇》探讨什么是爱(二十三)-坤鹏论

有人曾这样感慨道:“读了《会饮篇》后,感觉仿佛自己灵魂像蛋壳破了一样,思维一下子洞悉到更高的层次,我开始俯瞰着我们生存的整个世界。”

而坤鹏论的感慨则是,柏拉图所揭示的形体的爱与灵魂的爱,更像在提醒世人,修炼内在的灵魂,追求灵魂级别的美的“相”,远超对于外在的追求。

可惜在人类选择主要用外在工具延展自己,而不是不断强大自我之后,人类就已经迷失在外在形体的现象世界中无法自拔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