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学家的生活,是淡泊名利的,是享受思想的耕种与收获,将视为毕生的追求,乐在其中的,因为他们早已想通了生命中那些最大问题。
——坤鹏论
在前面苏格拉底和斐德罗谈了他的修辞术,并论证这才是真正的技艺,真正的修辞术,同时,他还论证了当时流行的修辞术,认为那就是个笑话,根本谈不上是技艺,是虚假的修辞术。
接下来苏格拉底开始了《斐德罗篇》的修辞术论述三大段的第三大段——写作得体与不得体的问题,也就是什么情况下是恰当的,该写的,什么情况下是不恰当,不该写的,怎样用言辞取悦神明?
一、文字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回忆
苏格拉底先是讲了一个关于文字的传说:
据说在埃及的瑙克拉提斯附近,住着一位埃及古神,名叫塞乌斯,他的徽帜鸟叫作白鹭(徽帜指标志、旗帜,和现在的国旗类似,白鹭是古埃及的圣鸟)。
塞乌斯“发明了数字和算术,还有几何与天文,跳棋和骰子也是他的首创”,“尤其重要的是他发明了文字”。
当时统治全埃及的是国王萨姆斯,住在上埃及一个大城市,希腊人称其为埃及底比斯,而把萨姆斯称作阿蒙。
小知识
1.瑙克拉提斯城
瑙克拉提斯是古埃及尼罗河克诺珀斯分支上的一座城市,是古希腊和古埃及文化艺术交流的枢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
它是古埃及二十六王朝时期的一座十分重要的城市,也是地中海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垄断了当时埃及与希腊城邦之间的商品贸易活动,各国商人云集于此,每天有大量货物在这里交易,是当时集商品集散和加工于一身的商业都市。
根据考古显示,希腊人约在公元前650年(也有说公元前570年左右)开始在这里定居,是古希腊在埃及大部分时间当中的唯一的永久殖民地,拥有独立的政治地位,城中居民以希腊人为主,城市管理权也归希腊人所有,埃及政府只对这里进行交易和生产的商品征税。
2.上埃及
上埃及指埃及南部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包括开罗南郊以南直到苏丹边境的尼罗河谷地,气候干热,利用尼罗河水灌溉农田,主产棉花、甘蔗、小麦、玉米等,其中的底比斯、吉萨、艾斯尤特等以古迹闻名。
3.埃及底比斯
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它就是埃及底比斯,被荷马称为“百门之都”,还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号称“一百城门的底比斯”,阿拉伯人曾赞誉底比斯为“宫殿般的城市”。
埃及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宫殿和陵墓,它们规模宏大,工艺精湛。
4.阿蒙
阿蒙是古埃及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兴起而成为国家的主神。
这个名字意指隐藏者,圣兽是鹅和公羊。
阿蒙与拉神一样是太阳神。
与拉神不同的是,阿蒙神一般以一位英俊威严的男子出现,而拉神却是以慈祥年迈的老者出现。
后来,阿蒙和拉融合为阿蒙拉。
塞乌斯来到萨姆斯这里,展示他发明的诸般技艺,并建议萨姆斯将它们推广到全埃及。
于是,萨姆斯“便问每一种发明的用处,听到他的说明,觉得好的就加以褒扬,觉得是坏的就加以贬斥”。
在说到文字时,塞乌斯说:“大王,这个是学识,会促使埃及人更智慧,能改善他们的记忆力,因此,我的这个发明是增强记忆和智慧的良药”,能让人们博闻强记。
但是,萨姆斯回答道:“多才多艺的塞乌斯,能发明技艺的是一个人,能权衡应用那种技艺利弊的是另一个人。”因为,“现在你是文字之父,由于笃爱自己儿子的缘故,把文字的功用恰恰说反了!”
在我看来,“你这个发明的结果会使学会文字的人们善忘,因为他们就不再努力记忆了。”
自此“他们就信任书文,只凭外在的符号来回想,并非凭内在的脑力回忆。”
“所以你发明的这剂药,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回忆。”
而“你所拿给你的学生们的东西只是真实界的形似,而不是真实界的本身。因为借文字的帮助,他们可以无须教练就可以吞下许多知识,可以无师自通地知道许多事情,好像无所不知,而实际上却一无所知。还不仅于此,他们会讨人厌,因为自以为聪明而实在是不聪明。”
也就是说,他们的心是装满了,但装的不是智慧,而是智慧的赝品,他们却自以为是得让人厌烦。
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或柏拉图)这个故事讲得实在是太精彩了,无愧于神话寓言,它不仅在2500多年前适用,就算是2500多年后的今天照样甚至更加适用。
我们不就是这样吗!越来越少的知行合一,使我们越来越是嘴上的巨人,越来越变成行动的矮子。
关键是,我们还觉得自己越来越强大了,看看那些穿越小说中的大言不惭吧,它们就代表着现代人那可怜、可悲的自以为是、自不量力,咱不说穿越,就算是被扔到孤岛或是森林中,有几个人能独活!
斐德罗听完之后,表示“苏格拉底,你真会编故事,说它是埃及的也好,说它是另一个奇怪的国家的也好,你都脱口而出”,其言外之意是在讽刺苏格拉底,你编,你就编吧,骗小孩呀!
伶牙俐齿的苏格拉底立即反击道:“多多那圣地宙斯神庙(和德尔斐一样,也是十分古老的神庙,荷马笔下的奥德修斯曾到此求问宙斯的神谕,所以这里提供的是宙斯的预言)里有一个传说,说最初的预言是从一棵橡树发出来的。这足见当时人没有你们近代年轻人聪明,在他们的天真之中,安心听一棵橡树或是一块石头,只要它的话是真理。但是你却不然,对于你最至关重要的是说话人是谁,他是从哪国来的。至于他的话是否符合事实,还在其次。”
苏格拉底这是在批评斐德罗本末倒置,不关注事物本质而去较真那些无用的细枝末节。
斐德罗也确实是好青年,知错就改,承认苏格拉底指责得对,在文字问题上,他认可塞乌斯的观点。
“所以,自以为留下文字就留下专门知识的人,以及接受了这文字便以为它是确凿可靠的人,都太傻了,他们实在没有懂得阿蒙的预测,以为文字还不只是一种工具,使人回忆他所已经知道的。”
关于文字,坤鹏论在写信息熵系列文章时还曾写过一篇文章,推荐大家阅读:《文字塑造了人类、知识、文明和历史》。
二、文字是死的
“文字写作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坏处,在这一点上它很像图画。图画所描绘的人物站在你面前,好像是活的,但是等到人们向他们提出问题,他们却板着尊严的面孔,一言不发。”
“写文章也是如此,你可以相信文字好像有知识在说话,但是等你想向它们请教,请它们把某句所说的话解释明白一点,它们却只能复述原来的那同一套话。”
“还有一层,一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就一手传一手,传到能懂的人们,也传到不能懂的人们,它自己不知道它的话应该向谁说,和不应该向谁说。如果它遭到误解或虐待,总得要它的作者来援助;它自己一个人却无力辩护自己,也无力保卫自己。”
这段话非常精彩,属于那种别人一说,大部分人会恍然大悟般明白的道理,但是要让自己说却怎么也无法像人家苏格拉底说得如此透彻。
三、写在学习者灵魂中的文章
接着,苏格拉底又说:“我们不妨来看看另一种文章,它是上面所说的文章的胞兄,我们既要看看它是以何种方式产生出来的,也要看看它在本质和效力两方面比上述的那种要强多少。”
这种文章就“是写在学习者灵魂中的那种文章,它有能力保护自己,而且懂得对什么人应该说话,对什么人应该缄口不言”。
这种文章就是“哲人的文章,既有生命,又有灵魂,而文字不过是它的影像”。
这样的观点高尔吉亚的学生阿尔吉达马斯在一篇演说辞中也讲过:“言说是活生生的东西,富有灵魂气息,书写的言说却是摹本,一动不动,有如画像。”但是他并没有假定,一个言说者一定知道他所说的东西的真实。
比如:一位聪明的农夫得到一些种子,想让它们结出果实,他会怎么做?
是趁大热天把它们种在阿多尼斯的花园里,看它们到了第八天就长得茂盛,结出果实?
还是认真耕作,看它们是否要应用园艺的知识,种在合宜的土壤里,安心等到第八个月才看着它们成熟?
斐德罗认为,前者不过是因为逢到祭奠,当作一种娱乐消遣,后者才是踏踏实实地认真播种。
苏格拉底由此问答:“如果一个人有了关于真、善、美的知识,我们能说他对于他的那种子的处理,反而不如农夫聪明吗?”
所以“他不会把那些知识写在水上,用笔墨做播种的工具,借助于一种文字,既不能以语言替自己辩护,又不能很正确地教人知道真理”,这不过是“小花园里的文章,如果他写的话,也只是为着消遣”。
“当他真正写作的时候到了,他就把所写的看作一种备忘宝库,既防自己到了老年善忘,也备后来同路人的借鉴。”
“他会怡然自得地看着自己所耕种的草木抽芽发条,当旁人在旁的消遣中找乐趣的时候——例如聚会狂饮之类——他却宁愿守着我刚才所说的那种消遣,他的毕生的消遣。”
苏格拉底在这里所讲述的就是一种真正的哲学家的生活,淡泊名利,享受思想的耕种与收获,将视为毕生的追求,乐在其中。
斐德罗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消遣,“一个人能拿文章来消遣,讨论正义和德行之类的话题,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消遣呀!”
不过,苏格拉底表示,还有一种消遣比这更高尚。
“就是找到一个相契合的灵魂,运用辩证术(等同于哲学)在那灵魂中种下文章的种子,这种文章后面有真知识,既可以辩护自己,也可以辩护种植人,不是华而不实的,而是可以结果传种的,在旁的灵魂中生出许多文章,生生不息,使原来那种子永垂不朽,也使种子的主人享受到凡人所能享受的最高幸福。”
学过了《会饮篇》的我们会很清楚地知道,这段指的是与身体的生育相对应的灵魂的生育,是爱的阶梯的第二层,是古希腊少年爱的真谛。
灵魂的生育就是,使灵魂受到美的吸引,产生爱情的欲望,通过交往和谈话将积蓄的品德种子播撒到对象的灵魂中,使其受孕,共同培养出作品、品德等灵魂后裔。
灵魂的生育在于灵魂的意义,因为灵魂的结合生育出来的都是品德的后代,所以,灵魂的生育的层级远超身体的生育。
像“荷马、赫西俄德和其他杰出的诗人”,还有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他们都是灵魂方面的生育者,“他们留下了那样一些(灵魂)后裔(作品),为自己带来不朽的名声,本身就永垂不朽。”
另外,在苏格拉底看来,灵魂的生育也是少年爱的真谛——将感官肉欲世界抛在身后,焕发另一种生机,也就是“繁衍”出观念、新的发现、品德,这些都是文明自身的根基,只有这样的少年爱,才是更高级的、最尊贵的同性之爱。
爱神就是哲学家,秉承灵魂之爱,追求灵魂的生育。
我们不完善,我们不美,以追求智慧和知识为目标的哲学家,就用创造和生育不断去达到美和完善。
柏拉图认为,这样爱的迷狂才是最值得活的,是最高的爱,通过它才能享受到凡人的最高幸福。
小知识
美男子阿多尼斯
《斐德罗篇》的时间背景恰恰是举行阿多尼斯节的时候。
阿多尼斯源于闪语,意为统治者、君王,是腓尼基的主宰自然界的神,死而复生的植物的化身。
公元前5世纪,阿多尼斯崇拜传入希腊,于是也就成了这样的希腊神话:
阿多尼斯为希腊美女密拉所生,一出生就俊美异常,性爱女神阿佛洛狄忒对他一见钟情。
后来,还未成年的阿多尼斯外出狩猎时被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派出的野猪咬死。
阿多尼斯死后到了冥府,冥后珀耳塞福涅也爱上了他。
阿佛洛狄忒想让他复生,珀耳塞福涅却不舍让他离开冥府,只好请主神宙斯裁决。
最终,阿多尼斯每年半年时间在地上与阿佛洛狄忒在一起,半年时间在地下与珀耳塞福涅在一起。
(注:也有说与两位女神分别在一起四个月,剩下的四个月独处,也有传说说阿佛洛狄忒劫持了阿多尼斯,让他自己独居的四个月也与她一起度过。)
阿多尼斯在古希腊是掌管每年植物死而复生,永远年轻,代表春天的植物的神。
他被描绘为王室美男子,有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令世间所有人与物,在他面前都为之失色。
阿多尼斯节在仲夏时节举行,有秘密祭奠(哀悼阿多尼斯)或喜庆仪式(庆贺他复活和返回大地),为此要种植一些特别的容易凋谢的花,而这种习俗后来激发了有关死、再生、丰收的思考。
现代阿多尼斯这个词常被用来描写一个异常美丽、有吸引力的年轻男子。
阿多尼斯是西方“美男子”的最早出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