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可能没有什么比以身作则更好的家教了。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6)-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5)》,坤鹏论主要分享了以下内容:

第一,教育是使灵魂转向

基于他的灵魂回忆说,柏拉图认为知识不是被灌输进灵魂的,永恒不灭的灵魂早已在天界随神巡游时看到过天外之境——理型世界,或多或少得到了真正的知识,只不过在可见世界转生为人的过程中,这些知识被藏在了灵魂深处。

所以,“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学习的过程就是“看见”深藏于灵魂中的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又被柏拉图称为回忆。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沉迷于暗淡的意见而看不到明亮的知识呢?

柏拉图指出,这是因为他们非物质的灵魂被物质的肉体捆绑束缚着,既无法转身,也不能自由活动,所以只能一辈子生活在洞穴(物质世界、多变世界、可见世界)里面,靠着肉眼看那洞壁上虚假之物的投影,坚信那些就是真实。

那么,让灵魂看到实在的关键就是就是解除肉体感官对它的束缚,使其转向。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使灵魂转向的重要手段,可以让本有视力的灵魂看向正确的方向,用感官感觉转为用思想思考,从而离开黑暗看向光明,离开可见世界升至可知世界,最终看到实在中最明亮者——善的理型。

柏拉图用穴喻说明了这个灵魂转向的过程——从想象→信念→理智→理性。

第二,柏拉图的七艺

柏拉图坚信,人们的认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从洞穴到地面,从阴影到太阳,从感觉到思想,从想象到理性,从可见世界到可知世界。

但是,这个上升过程并不轻松,有刺痛,有艰辛,有陡峭崎岖,有恼火,甚至还会有无法看到金星乱蹦金蛇乱窜的盲目阶段,总之,必须要经历无比艰苦的学习和攀登。

他根据线喻中认知的四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七艺:

初级科目:音乐和体育

高级科目:算术、几何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理)天文学、谐音学(音乐理论)、辩证法

二、教育的两个阶段——初级阶段

柏拉图的教育体系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级阶段相当于是针对全体公民的教育,不管他们拥有多少财富以及社会地位如何,也不分性别差异,属于普惠教育。

初级阶段的教育从幼儿到18岁。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雅典教育方法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柏拉图是西方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第一人,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为“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所以,母亲、保姆给襁褓中的孩子讲故事就已经算是教育的开始了,属于音乐教育,并强调要用立法规定她们可以讲什么故事,不能讲什么故事。

柏拉图不主张强迫式的学习,认为“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因为“被迫进行的学习却是不能在灵魂中生根的”,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特性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愿意学。

比如:对于儿童,应该将学习内容改造成讲故事、做游戏的形式,这样,才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且在游戏中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每个人的天性。

另外,柏拉图还提出了优生学,也就是城邦最优秀的人种——卫士,他们的生育繁衍要被城邦完全管理和控制,在生育年龄期间(男人从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龄到五十五岁,女人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女卫士归男卫士共有,他们不能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而他们生育下来的儿童则为城邦公有。

就像繁殖纯种猎狗和公鸡一样,卫士也要以选择最优秀的加以繁殖为原则,越优秀获得与妇女配合的机会越多,以便留下更多他们的优良子嗣,不合格者则被故意设计,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

卫士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要交由城邦的托儿所抚养,没人知道哪一个是他们的亲生孩子,孩子也不知道谁是他们的亲生父母。

柏拉图主张,18岁前的初级阶段教育主要是以音乐教育为主。

对于体育教育,他倡导要从娃娃抓起,活到老练到老,“在体育方面,我们的卫士也必须从童年起就接受严格的训练,以至终生”。

18岁之后,少数被认为有天赋且表现优秀的青年会被当作未来卫士进入士官团。

而绝大多数没有被选中的人将重新回到城邦中过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可以成为各种工匠、商人、农民等。

总之,他们要成为城邦财富的创造者。

那些有机会进入到士官团的青年,将被按照军事精英的标准继续接受严格的训练,学习全面转向身体锻炼,接受为期两年的体育教育、军事教育以及公民教育。

这段时间以体育操练为主,19岁时还会被派往边区担任卫戍,20岁宣读埃弗比誓言,宣告青年的训练全部结束,正式获得雅典公民的资格,也就是专门的学习生涯结束了。

总的来说,初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为城邦公民提供最基本的读书识字的机会以及一种普遍性教育,培养公民个人灵魂和谐,使其达到正义,培养个人德性,同时,从中挑选出可以成为卫士的候选人才。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6)-坤鹏论

三、教育的两个阶段——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的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城邦卫士(统治者)的培养,按照柏拉图哲人王的观念,它更是培养塑造哲学家的教育,以置于所有学科之上的辩证法的学习为核心。

在高级阶段的过程中,柏拉图分别运用日喻、穴喻、线喻来说明灵魂转向的过程,由这些比喻可知,初级阶段的教育为公民在高级阶段的教育奠定了基础。

1.20岁~30岁:辩证法的预备科目学习

那些接受过士官团集训的青年在到达20岁后,将迎来辩证法学习的第一次选择,同时也是能否接受教育高级阶段的选择。

这次选择的标准是:

一是,具有统治者天赋和学习辩证法的天赋;

二是,在劳苦的身体锻炼、学习、战争恐怖以及其他义务中总是表现得最能干。

这些孩子将被挑选出来成为城邦卫士的后备,接受高级阶段的教育和训练。

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把以前小时候分散学习的各种课程内容加以综合,并通过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谐音学(音乐理论)以及一切凡是在学习辩证法之前必须先行学习的预备性科目,研究这些课程相互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和事物本质的关系。

2.30岁~35岁:辩证法的学习

在学习以上预备性课程十年以后,也就是在这些学生30岁的时候,将对他们进行辩证法学习的第二次选择。

这次的选择标准主要是考察他们统治者和学习辩证法的天赋,选择其中最富有这些天赋的青年,然后还要对他们用辩证法进行考试,看他们哪些人能不用眼睛和其他的感官,跟随着真理达到纯实在本身。

通过第二次选择的青年将接受为期五年的辩证法学习。

3.35岁~50岁:实践

在完成五年的辩证法学习后,这些学生还需要在长达十五年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察。

这是为了保证他们在实践经验方面不低于别人,同时看他们是否能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定不移,或者,看他们是否会畏缩、出轨。

由此我们可见,柏拉图十分重视实践和非智力因素对公民教育的作用,他认识到知行合一才能获得智慧,偏废任何一边都是不对的,不是优秀的教育。

经过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锻炼,这些学生的年龄就到了五十岁,城邦将会在实践中通过最后考验的人中挑选城邦的最高统治者,从事城邦管理工作。

最后,柏拉图强调哲人王的教育是终身的,在治国理政过政治生活的同时,还必须坚持花费更多时间过哲学生活,进行哲学学习和研究,并以其成果指导治国实践。

显然,柏拉图的治国理论是精英治国理论,整个的筛选精英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不断交叉和轮回的知行合一的教育过程,同时也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一个过程。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6)-坤鹏论

四、城邦教育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多次提到,理想的城邦要的是城邦整体的幸福,而非某个人或某个阶层的幸福。

在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一个最突出特征就是,着眼于城邦,立足于城邦,始终将教育与城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城邦培养人才。

坤鹏论以前讲过,柏拉图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抱负的人,他专注哲学并非为了哲学本身,而是希望用哲学治国,他坚信一个城邦要成为有序和谐、人民幸福正义的城邦,关键在于统治者必须是真正关心城邦利益,具有护卫城邦的智慧和能力的哲学家。

因此,柏拉图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政治联系起来考察的思想家。

在柏拉图看来,教育是理想的城邦产生的重要前提,更是维持理想的城邦存续的主要力量,甚至可以说没有教育就没有理想的城邦。

因此,他认为,教育必须由城邦掌握,教育机构由城邦出资建设,教育内容由城邦进行严格审查,教育要为城邦培养人才,通过人才维护城邦政治的稳定,进而促进城邦的繁荣。

五、理想国的实现关键在教育!

在《理想国》第七卷结尾,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指出,虽然理想的城邦和政治制度实现起来困难,但还是有可能成真的。

只要让真正的哲学家,或多人或一人,掌握城邦的政权,他们会“把所有十岁以上的有公民身份的孩子送到乡下去,他们把这些孩子接受过来,改变他们从父母那里受到的生活方式影响,用自己制定的习惯和(我们前面所描述的)法律培养他们成人”。

“这是我们述及的城邦和制度藉以建立起来,得到繁荣昌盛,并给人民带来最大福利的最便捷的途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