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会幸福快乐、痛苦悲伤,其实都是内心思维之后得出的感受,或者说它们都是思维的结果——思想。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8)-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7)》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以下内容:

第一,简要对第五卷~第七卷取得一致意见的议题进行总结

包括:妇女、儿童、全部教育公有;无论平时还是战时男女都要平等对待,不管是做各种事,还是承担职责;哲人王;统治者要带领军队驻扎在营房,那里一切公有;统治者和战士除了住处外,还应该得到护卫城邦的相应报酬。

第二,回到本题

苏格拉底指出,世上主要存在着五种政体,也就有着五种灵魂。

前面坤鹏论讲过,在苏格拉底看来,既然城邦是人的聚合体,那么,它自然也就是公民性格的集中表现体。

所以,城邦与其公民是同性的,公民有什么样的德性,城邦就有什么样的德性。

反之,由大及小,也可以从城邦特性看出其公民性格的主要特征。

理想的城邦是五种政体中的一种,也是最好的一种,该城邦及其公民是善的,正义的。

因为最好永远只会有一个,不可能存在两个、三个、多个最好,那么,自然其余的四种政体就都是恶的、谬误的。

人如城邦,城邦如人,所以,分析城邦政体的缺点和相应的代表人物,就能弄清楚哪些是最善的人,哪些是最恶的人。

于是也就可以进一步证明最善的人是不是最幸福的,最恶的人是不是痛苦的。

这就是苏格拉底在第四卷结尾、第五卷开头所讲到的本题,也是第八卷论述的主题。

很明确,苏格拉底(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幸福与痛苦并非物质的,肉体的,而是精神的,灵魂的,我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其实也道出了人之最大悲哀是出自思想的,而非肉体,同理,人之最大快乐也是来自思想的。

而且,我们之所以会幸福快乐、痛苦悲伤,其实都是内心思维之后得出的感受,或者说它们都是思维的结果——思想。

就像苏格拉底在之前所讲的,感官只能感觉却无法进行比较判断,它们需要将感觉信息传递回灵魂,灵魂的理智、理性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比较,得出结论——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思维),所以,幸福或是痛苦,不管它们产生自肉体还是精神,最终都是以思想的形态存在着。

大家可以联系我们的一些词语再理解一下,比如:钻心的疼、痛彻心扉等。

第三,四种恶的制度是哪些?

第一种,斯巴达和克里特政治制度;

第二种:寡头政体,少数人的统治;

第三种:民主政体,所谓多数人的统治;

第四种:高贵的僭主政体。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8)-坤鹏论

二、政治制度由习俗造就

“政治制度是从石头木头里面产生的吗?”

“从石头木头里面产生的”是古希腊的谚语。

“显然不是。”

“它们源自于城邦公民的习惯,什么样的习惯决定了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的方向。所以,你一定同意,政治制度有多少种,说明人的性格有多少种。”

“政治制度正是由习惯造就的,不能是由别的产生的。”格老孔附和道。

几个汉译本在这里都翻译为“习惯”,但是坤鹏论认为,译为“习俗”(风俗和习惯)似乎更准确些。

城邦的政治制度无疑是城邦人民的普遍道德秩序愿望的体现。

而道德在古希腊人看来,是由习俗决定的。

所以道德的英语——Morality一词源于拉丁语Mores,Mores的意思就是风俗和习惯,简称习俗。

也就是说,习俗其实就是人民普遍认可的道德秩序,它本质上是全社会的道德约束,从而使全社会成为相应风俗习惯的监督者、法官、执法者。

在《理想国》前面部分,苏格拉底曾特别谈到了,习俗比法律更强大,所以很多规矩,特别是有关人民生活方面的,应该变成习俗而不是写进法律条文中,“要把这些规矩制定成法律是愚蠢的”,因为“这样的规矩如果仅仅变成法律条文写在纸上,那么它们既得不到遵守,也不会持久”,而且大多数事情并不一定需要立法来解决。

既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关乎人民生活方面的事情更多变成了习俗,而城邦的本质就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生活,所以城邦的政治制度是由习俗造就的,而且道德又是由习俗决定的,那么人的性格同样也会受到习俗的决定性影响,因为“一般说来,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已经决定了他今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决定了他今后行为的性质”,“最终会有一个结果:要么成为一个非常优秀、健壮的好人,要么正好相反”。

所以,城邦的政治制度反映了该城邦人民普遍的道德秩序愿望,同时,城邦人民普遍的道德又是由他们的习俗决定的,他们的习俗相当于城邦人民从小所受的教育,而从小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性格、品质,“那么,如果有五种政治制度,就应该有五种个人灵魂”。

三、如何考察四种较差的灵魂?

“我们已经描述了与贵族政治或好人政治相应的人(真正的哲学家),我们曾经正确地说他们是善者和正义者。”

“接下来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比较差的那几种人。”

比如:“好胜争强、贪图荣誉的人,他们是和斯巴达类型制度相应的人”。

讨论这个话题的目的是,从中发现谁是最不正义的一种人之后,“就可以把他和最正义的人加以比较,最后弄清楚纯粹正义的人与纯粹不正义的人究竟哪一个快乐哪一个痛苦?”在有了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后,以后就能够要么听信塞拉西马柯的建议去追求不正义,要么相信现在的论述,走正义之路。

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以下论证建议:

“先考查城邦制度中的道德品质,然后再考查个人的道德品质,因为城邦的品质比个人品质容易看得清楚”,这还是以大见小的论证思路。

比如:“我们首先来考查贪图荣誉的那种政体,在希腊文中我们找不到别的名词,只好叫它荣誉政治或荣誉政体,然后我们将联系这种制度考察这种人”;接着再考察寡头政体和寡头式的个人;民主政体和民主式的个人以及僭主政体和僭主式的个人。

接着,“我们就可以试着来正确判断我们面临的问题了”。

格老孔对此表示认同:“我至少要说这是很合论证程度的研究方法与判断方法。”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28)-坤鹏论

四、城邦政体为什么会越变越差?(上)

在前面坤鹏论讲过,苏格拉底所构造的理想的城邦是善的,正义的,按理型论讲,它虽然不能称为城邦的理型,因为它有生有灭,是有朽的,但在所有的城邦政体中,它却是最好的,是城邦之始,归根结底,其他城邦政体皆由它演变而来,而理想的城邦是典型的贵族政体,从它产生出来的则是斯巴达克里特那样的荣誉政体。

可以,为什么本来好好的城邦却会向更差的方向演变呢?

苏格拉底指出:“政治制度的变动全都是由领导阶层的不和而起的,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哪怕只有很少的一致,政治制度变动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的城邦怎样才会起动乱呢?我们的辅助者、统治者怎样才会互相争吵同室操戈呢?”

“或者,你打算像荷马那样祈祷缪斯女神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我们的第一次内讧,我们要不要想象这些缪斯女神像逗弄小孩子一样地,用悲剧的崇高格调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话呢?”

这里的“第一次内讧”指的是,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所描述的阿喀琉斯和阿伽门农产生的争执,用“缪斯女神”则意指荷马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讲述。

那么,缪斯女神到底是怎么说的呢?

让我们明天继续聆听。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