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没有立足点何以登高振臂,有成绩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脚下那方默默的土地。

——坤鹏论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56)-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55)》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以下内容:

第一,第十卷的三个论证主题

在《理想国》这最后一卷里,苏格拉底主要对以下这三个主题进行了论证:

再次批判以绘画、诗歌为代表的摹仿;

灵魂的道路;

正义的报酬。

第二,三种制造床的工匠

接下来就是西方哲学中重要的床喻。

苏格拉底先是指出,凡是能用同一名称称呼许多单一事物的场合,人们总是假定它们只有一个相或理型,这个相或理型可以理解为单一的概念、统一的名称、单一的类别。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是单一的个体,我们叫张三、李四……我们又分男女老幼,但是,人,是我们共同的、统一的名称,是单一的概念,是单一的类别,是相或理型。

再比如:森林里每一棵树都是单一、特殊的、具体的,但是,树,是单一的概念,是所有树统一的名称,是单一的类别,是相或型。

苏格拉底以身边的床、桌子为例,这个世界中,床有很多,桌子也有很多,但是,用来概括和说明它们的只有两个分类和名称:床和桌子,只有两个理型:一个是床的理型,一个是桌子的理型。

接着,他讲到有三种制造床的工匠:

凡间的工匠——照着理型生产出我们使用的具体的、特殊的床,但是他们永远也造不出理型;

神——万能的工匠,世间万物皆由他来制造,包括一切用具、一切植物、动物以及他自身,还能制造地、天、诸神、天体和冥间的一切;

画家——就像拿着镜子对着周围一照,也能创作出一切,但那并非是真实的事物,只是看来如此的影像。

除了神之外,不管是凡间的工匠,还是画家,他们都制造不出“是其所是”的床,无论制造的有多么相像,也都不是床的理型,不是真正的床。

所以,他们无法制造出“是”,也就是事物的本质,制造出来的都只是类似“是”,但又不是“是”的东西,都是“是”的模糊暗淡的影子,区别只在于工匠的产品比画家的作品更接近“是”、更真实一些罢了。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56)-坤鹏论

二、摹仿者究竟是谁?其本质是什么?

在说完神、凡间工匠以及画家这三种工匠后,苏格拉底表示,接下来就用上面的例子讨论以下主题:

研究摹仿者究竟是谁?或者说,摹仿者的本质是什么?

既然有三种工匠,也就意味着有三种类型的床:

第一种,在事物的本性里,是某位天神制造了它。

这里所说的神,柏拉图在《蒂迈欧篇》讲过,这位神本是思想的创造者,根据永恒的模式,以世界工匠的身份创造出物质世界。

同时,这块大部分将“在事物本性里”译作说“在自然里”,但是,它很明显指的是床的理型,存在于那个超越于这个可见世界的理型世界,是一个完全由神所创造的世界,如果译为“自然”,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我们这个生物们生活其中的自然世界。

另外,此处也是柏拉图著作中唯一一处将神指认为理型的创造者的。

第二种,木匠照着理型生产出来的床。

第三种,以画家为代表摹仿创作出来的床。

“因此,神、生产床的木匠和画家,分别掌管着和从事于三个种类的床的制造(生产和创作)。”

“至于神,他,或者是由于不愿意,或者是由于他有一种必然性,使他不去制造一张以上的存在于事物的本性中的床,结果他就只制造了单单一张如此那般‘是其所是’的床。”

“而两张或更多这样‘是其所是’的床不仅当时没有被这位天神制造出来,将来也不会被制造出来。”

“这是因为,就算神仅仅制造出了两张床,那就表明还有一张床是它们所依据的理型,即:‘是其所是’的床,而这第三张床才是真正的、本质的床,那两张不是。”

这段话比较绕,坤鹏论和大家一起理解一下。

在柏拉图的理型论中,所有事物的本质都只有一个,而本质就是理型,只要是两个同类的事物,那么它们肯定就不可能是理型,它们必然是模仿的另一个、唯一的、它们的理型,而这个理型也是必然存在的,在这里也就是第三张床,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定有着它们所对应的、唯一的理型。

“因此,我认为神由于知道这一点,并且希望自己成为‘是’的床的真正制造者,而不是一个制造某一特定床的木匠,所以,他就只造了那张按它的本性,一个单一的床。”

“那么,我们就该把神称为本质的制造者”,“因为神按照本质制造出了床和其他一切实体”。

对于木匠,则要将其称为床的生产者。

而画家既不是这类东西的制造者,也不是生产者,他是摹仿创作了前两种人所制造的东西。

所以,不能将画家称为工匠,而是将以他为代表的“把和本质隔着两层的作品的作者称为摹仿者”,是排在制造者、生产者之后第三位的创作者。

“悲剧诗人也是这样,他们是摹仿者,如同君主和真理或真实所生的第三代,其他一切摹仿者皆是如此。”

显然,在这里苏格拉底给出了一个事物的排序:“是其所是”的东西、个别的东西、摹仿出来的东西。

而“君主”应该指在事物的本性中创造万物理型的神,他制造了理型,这是第一代,接着凡间的工匠照着理型生产了具体的、个别的产品,这是第二代,而画家等摹仿者则照着理型世界在可见世界的影像创作出了作品,这是第三代。

以上就是摹仿者的定义、本质。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156)-坤鹏论

三、画家摹仿的是什么?

那么,画家是怎样摹仿的?他是竭力摹仿前面所说的每一种在它本性之中的事物本身(理型)呢,还是摹仿工匠的产品?

显然,画家摹仿的是工匠的产品。

不过,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画家所画是根据这些产品的本质,还是根据它们看起来(显现出来)样子?

也就是说,假设从侧面、前面或者其他任何一个角度观察一张床,每一次虽然看到的样子不同,但是实际上与它自身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一个东西,有着相同的本质,别的事物也莫不如此。

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所吟诵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怎么看得不同,它就是庐山。

为什么人们对于事物往往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跳出来,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绘画,就所画的每一件事物来说,是以何者为摹仿的目标呢?它的目标是在摹仿如其所是的‘是’,还是摹仿事物的外貌、现象,换言之,它所摹仿的属于表面现象,还是内在真理?”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画家摹仿的是表面现象。

也就是说,画家在作关于每一事物的画时,都是在摹仿事物看上去的、表面的样子,而非事物实在的本身,所以,这是对影像的摹仿,而非对真实、真相的摹仿。

“可见,摹仿术造出来的东西远非事物的本质,与真实的距离很远,而且,似乎是,它正是靠了这一点才看起来是万能的——可以做一切事情,生产出一切东西来,这是因为它只接触和攫取每一个东西的一点零星,并且这一小部分还只是影像、幻象。”

“例如:一个优秀的画家虽然根本不了解木匠、鞋匠或别的什么工匠,对这些技术一无所知、一窍不通,但是,他却可以凭借自己卓越的绘画技巧,画出木匠的肖像,而且,只要将其陈列得离观众有一定距离,就能骗过小孩和一些笨人,使他们信以为真,以为这是一个真木匠,从而断定他是一个好画家。”

“然而,我的朋友,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所有诸如此类的情况进行透彻的思考,也就是当我们听到别人说,他遇到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此人擅长所有技艺,懂得一切只有本行专家才懂得的东西,没有什么事物他不是懂得比任何别人都清楚的,是各方面的专家,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这样告诉他:你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并且,看来你遇到了魔术师或巧于摹仿的人,被他骗了,你之所以以为他是万能的,是因为你本人无法辨识什么是无知、什么是摹仿以及什么是真正的知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