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一只可怜的井底之蛙,比如:其实也就用过某类东西的一两种,甚至只是道听途说,就敢斩钉截铁地说自己推荐的是最好的,所以,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是无知的,并且对于凡是说得特别绝对的话反而更怀疑,给它多打几个问号,因为在这个概率世界里,除了死亡,就再没有100%确定之事。

——坤鹏论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八)-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柏拉图的理型论(七)》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以下内容:

第一,理型是有等级的

巴门尼德认为,“是”是唯一的。

柏拉图在将“是”确定为理型后,却表示,理型并非一个,而是无数个,且是分级的、各有特色的。

这是因为柏拉图的理型其实就是普遍概念的具体化,所以凡是能够构成普遍概念的,都要有对应的理型。

也就是说,有多少普遍概念,就有多少理型,并且,实体有理型,性质、关系、能力等也有其理型。

总之,虽然不能说理型世界有什么,物质世界就有什么,但是,反过来说,物质世界有什么,理型世界必然有其对应之理型,在柏拉图的理型论中却是正确的。

起初,柏拉图说,所有事物都有理型,好的坏的皆有,晚年后,他又改称,只有好的事物才有理型。

而且,物质世界不仅摹仿了理型世界的一个个理型,同时还摹仿了理型之间的各种关系。

理型世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层级关系。

理型一级一级向上,最高的理型是至善。

至善是所有世界的王,是一切生成的因,是唯一的神,其下皆是它的摹本。

而且理型是一级一级地退归摹本,也就是说,凡在高一级理型下面的,是这高一级理型的摹本。

正因为至善是理型的理型,因此所有理型的最终目的都是它。

那么,作为全然摹仿理型世界的物质世界,自然更是万事万物皆以至善为最终目的。

第二,理型是神创造的

关于理型及理型世界的创造者,柏拉图只在《理想国》中简要提了一句,配合《蒂迈欧篇》的相关内容,坤鹏论认为,这位创造者是被认为创造思想的天神,他是万能的世界工匠,不仅创造了理型和理型世界,并根据这样的永恒模式,创造了物质世界以及世间万物,包括一切用具、一切植物、动物以及他自身,他还制造了地、天、诸神、天体和冥间的一切。

第三,物质世界的事物如何摹仿理型?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指出,凡间的工匠照着理型生产出床等产品。

这可以用来理解人类制造出来的东西是如何摹仿其理型的。

那么,对于自然之物呢?比如: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等等。

柏拉图为此提出了第二个原则:物质。

理型是唯一的“是”,在其之外,就不可能再有“是”,而只会有与其相对的“不是”。

柏拉图将“不是”指为物质,与“是”这种非物质同时存在,二者一样悠久。

而且,“不是”并非“是”所造,因为“不是”不能产生自“是”,“是”只能产生“是”,如果能产生“不是”,说明这个“是”就是不是纯粹的“是”。

他认为,在“是”与“不是”的那个层面,那唯一的“是”的活动,只能是施向“不是”的。

“不是”本是无形的,正因为“是”对它的活动,使其了有形,这个形就是“是”的形相,所以,理型对“不是”而言,就是一种创造者、一种原因、一种意志、一种范畴的原理。

柏拉图还指出,物质是被动的,理型是主动的。

但是,被动的物质也会对向其施展活动的理型进行抵抗,表现为:惰性、重力、不和谐、丑、愚等。

从这个角度看,理型是在与物质进行斗争,正因为它还没有完全取得胜利,所以物质世界才会有缺陷、邪恶、变易不定、不能不朽等。

也正是理型与物质的对立斗争,统一出了宇宙。

因为宇宙是对立统一的产生,双方还没有决出胜负,所以无法像理型那样永恒,于是神为了尽可能使其永恒,便创造了无穷的时间。

第四,理型和物质世界个体的关系

一对多的关系,一类事物都只有一个理型;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个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个体(生),是因为理型的一部分进住它之中,使其具有了本质,而个体的灭,则是这个理型的一部分离开了它;

理型是个体的目的,所有个体都追求着“归一”,在柏拉图那里“一”是至善,因此,可以说一切个体事物都是向善的。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八)-坤鹏论

二、实例:用理型理解马

经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理型论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实例来巩固一下。

我们说“一匹马”,显然指的是一匹个体的马,也就是和其他马不同的一个具体的、特殊的事物。

但是,柏拉图说的“一匹马”,首先,在超感觉世界(理型世界)里肯定存在着马的理想原型;其次,才是在感觉世界(物质世界)中存在着一匹匹个体的马,它们都是马的理型的摹本。

一种动物能够被称为“马”,它必然是分享了马的一切性质,所以“马”代表的就不应该是具体的马,而是普遍的性质.

让我们琢磨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我们说到某个物体的名称,首先想到的是文字衍射的逻辑概念,而不是单一的个体,比如:我们说马,想到的自然是马的共性,而且,不会出现只认识这匹马,不认识那匹马的现象。

这种马的共性(也就是柏拉图的马的理型)是不会因为个体的马的消亡而消失的,它在时间和空间上没有定位,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一直会存在下去。

马的理型则是在至善的驱动之下创造出来的理想模型——唯一的、理想的马,而物质世界中那一匹匹个体的马,都因为分享着马的理型的性质,才被称为马。

在马的理型的共性之外,个体的马又有其特殊性在里面,正是这种特殊性在起作用,才有了很多不同的马。

三、知识和意见(上)

在物质世界里,柏拉图认为只能得到“或然”,而不能得到“必然”,物质世界的探索也终不能成为科学,只能落到信仰,换言之,我们这个世界是概率的世界,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

正因为理型是个体生成的真正原因,而物质世界中又不存在理型,所以柏拉图指出,我们以为的那些所谓原因,甚至是科学得出的原因,都不是主因,它们不是知识,只是意见。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知识和意见有着很大区别。

第一,知识是绝对的真、绝对的正确,不可能有错,也从不会犯错,因为知识是关于“是”的。

同样道理,“不是”没有知识可言,而意见因为可能带来错误,所以它不是知识。

第二,柏拉图认为,唯有由思想产生出来的才有真理性,才是知识。

因为,理型是非物质的,不可能靠感官获得,只能靠灵魂的回忆,这个回忆只能在思想中。

第三,意见在柏拉图那里与巴门尼德的不同,巴门尼德认为,“毫不包含真情的凡夫俗子的意见”、“意见尽管不真”,彻底的全面钻研意见的作用,只是为了知道什么是假的从而能够“对伪相作出判断”。

显然,巴门尼德对人们源自感官得来的意见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因为他“对一切流逝、变化、生成之物的蔑视、仇恨”(尼采语),在他看来,“变化的东西没有真理,因为当人们把这些规定当作有效准时,他们就会遇着矛盾”(黑格尔语),因而“要求一个不变之物的世界”。

第四,坤鹏论认为,柏拉图的意见闪现着赫拉克里特的观点。

赫拉克里特指出,“万物中产生‘一’,‘一’产生万物”,也就是说,所有事物皆分有“一”,皆含有“一”的一部分,皆有神性。

因此,在他看来,虽然“自然喜欢掩盖自己”,但是,现实还是以时隐时现的方式表现出自然的本质(逻各斯)的。

也就是说,在现实的变化中,总有‘一’的东西被表现出来。

于是,赫拉克利特说,“一”位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一”是统一体,它在富有生命力地发展自己,同时又将发展变化重新收回到自己本身之中。

四分五裂、变化万千的现实世界中,藏着“一”这个真实存在。

更为关键的是,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逻各斯,并且万事万物都分有“一”的逻各斯,这就奠定了一个基础——不仅是人,任何事物都分有灵魂,灵魂中都分有逻各斯,那么,都有着找到真理的潜能。

只是,虽然“他们总和逻各斯打交道,但却生活在矛盾之中”,如同处于睡眠之中,需要哲学家去唤醒他们。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八)-坤鹏论

第五,柏拉图提出了他对于意见的观念。

他指出,从逻辑上讲,意见必然是关于“是”和“不是”的。

因为:

如果意见是关于“是”的,那它就是知识;

如果它是关于“不是”的,那又是讲不通的/

因为按巴门尼德的逻辑推论——它不是,它必定不是。

“不是”是不能言说的,甚至连思想都不会有,所以,“不是”是不应该有意见才对。

显然,赫拉克里特的观点才是最好的解释,那就是,物质世界中的事物既是“是”也是“不是”的,是矛盾共同体。

好的事物在某些方面总是坏的,美的事物在一些方面也是丑的,正义的事情可能变成不正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矛盾的本体和客体的“是”与“不是”也就彰显出来。

这也与之前所讲的柏拉图的物质理论相符,也就是说,宇宙是理型(“是”)与物质(“不是”)的对立斗争统一出来的,因为理型并未完全取胜,所以宇宙一直处在这样的对立统一之中,那么,在其中的万事万物也都是对立统一的——理型(“是”)与物质(“不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事物之中。而事物因为分沾有理型才成为事物,理型是本质、理型是真理,所以事物之中必然含有本质、真理。

在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中,物质世界是多变的、复杂的、易朽坏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因为它既是“是”也是“不是”的。

而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凡是靠感官获得的认知,就都是关于“是”和“不是”的,是意见。

因此,关于物质世界,适合做为意见的对象,而不是知识的对象,只有那些固定常存的静态世界,才属于知识的范畴。

哲学家的要义就是要洞见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他们便是有知识的,而不仅仅像世人一样局限在意见领域。

柏拉图的结论是:可感知的、多变的物质世界属于意见,而知识则属于超感觉的、永恒的世界的内涵。

联想到生活在概率世界的我们,对此确实深有感触。

在概率法则之下,事物蕴藏着多样性,特别是其中有不少矛盾对立,既是好的又是不好的,既是美也丑的事物有很多很多,经常将我们搞得疲惫不堪。

所以,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时代,智者派的普罗泰戈拉树起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大旗,引得无数青年才俊趋之若鹜,跟随智者派大师学习修辞,以其为智慧,但是这却从根本上抹杀了评价标准。

而柏拉图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首先确立了“是”与“不是”,真实与非真实、“有”与“非有”、存在与不存在的绝对关系,并在上面建立了自己的客观哲学体系。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