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其实是生和死,正如加缪所说:“自杀是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

——坤鹏论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十二)-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柏拉图的理型论(十一)》中,坤鹏论先比较详细地总结了为什么理型要靠灵魂回忆,以及补充了如何认识理型的一些内容。

接着,又分享了爱因斯坦关于本体世界的说法,还有本体世界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现象世界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和柏拉图的理型论基本没有区别。

由此可见,理型论对于西方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久远的,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渗透到了其文化的基因之中。

同时,这也不禁让坤鹏论想起了中国著名哲学家周国平的一段话,用来总结柏拉图为什么要提出理型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坚信有本体世界等,最为精妙不过: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到世上,无非活一场罢了,本无目的可言。

人必须自己设立超出生存以上的目的,为生命加一个意义。

然而,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若问为什么吃喝劳作,我们很明白,是为了活。活着又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追究下去,没有谁不糊涂的。

对此大致有两类可能的答案,一类答案可以归结为:活着为了吃喝劳作——为了一己的、全家的或者人类的吃喝劳作,为了吃喝得更奢侈,劳作得更有效,如此等等。

这类答案虽然是多数人实际所奉行的,但是作为答案却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等于说活着为了活着,不成其为答案。

另一类答案就试图为生命指出一个高于生命的意义源泉,它应能克服人的生命的动物性和暂时性,因而必定是一种神性的不朽的东西,不管哲学家们如何称呼这个东西,都无非是神的别名罢了,其实,神只是一个记号,记录了我们追问终极根据而不可得的迷惘。

要解决个人生存的意义问题,就必须寻求个人与某种超越个人的整体之间的统一,寻求大我与小我、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论何种人生哲学都不能例外。区别只在于,那个用来赋予个人生存以意义的整体是不同的。例如:它可以是自然(庄子、斯宾诺莎),社会(孔子、马克思),神(柏拉图、基督教),如果不承认有这样的整体,就会走向悲观主义(佛教)。”

另外,坤鹏论在端午节期间集中学习了社会学的相关知识,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又让我在看曼海姆的连字符社会学时心生感触,曼海姆指出,人类的知识和思想受其所属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很大。

比如:在对宇宙的认识上,现代以前地心说是主流,被普遍认为是科学观念,但是到了现代,日心说变成了主流,地心说变成了愚昧,这期间宇宙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甚至科学知识也独立于“事实”而存在。

那么,在未来,我们现在的主流知识、我们所坚信的科学,会不会就像曾经一样被人们笃信的巫术一样,成为迷信呢!

起码,人类在许多领域依然处于盲人摸象般的猜想阶段,想想当初量子力学初出之时,就连爱因斯坦就是无法接受概率,他在在给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尼尔斯·玻尔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信仰投骰子的上帝,我却信仰完备的定律和秩序。”

为了捍卫决定论,爱因斯坦没少和玻尔打嘴仗,想出了一个又一个思想实验试图击败后者,大家可以看《物理学神兽之拉普拉斯兽和薛定谔的猫》来了解这段历史。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十二)-坤鹏论

二、柏拉图哲学大厦的根基

柏拉图所有的哲学理念,包括伦理、政治、教育和艺术理念在内的其他一切内容,几乎都以理型为依托。

1.伦理学

理型是“是”,是本质。

而灵魂和理型相似,因此,对于人来说,本质是灵魂,而非肉体,灵魂指挥肉体运动,离开了灵魂,肉体就是一堆毫无生命的有物质。

在柏拉图那里,肉体是物质、是灵魂的牢狱,物质是“不是”。

所以,正如理型与物质,“是”与“不是”一样,肉体与灵魂往往是对立的,肉体总是想通过欲望将灵魂拉下来,堕落腐败掉。

既然人的本质是灵魂,灵魂曾为神灵,属于超感性的世界,所以,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理型世界中那理型之理型、最高的理型——至善。

那么,如果想要达至这个最终目的,则必须使灵魂上升到理型世界后才能将其实现。

柏拉图指出,人之所以有肉体欲望,还有灵魂原本的能力受到阻碍,起因都是灵魂和肉体结合。

所以,人们该做的就是用德性和智识去和神合一。

不过,柏拉图并不排斥七情六欲,比如:肉欲以不妨害灵魂的健康为底限;快乐和痛苦,不一定要克服,只要加以节制。

他认为,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构成。

当它们得以正确运用时,会分别成为智慧、勇敢、节制的德性。

理性的德性是智慧,它是灵魂的君主,努力支配着激情、欲望。

激情的德性是勇敢,努力服从理性的命令,和快乐、苦痛战斗。

欲望的德性是节制,同样努力服从理性的命令,去抑制肉体感性的欲望。

如果这三部分安守本分,各司其职,互相保持秩序,不侵犯别人的领域,各有各自的圆满,和谐共生,则会产生正义这种德性,正义是社会的必备要素。

智慧、勇敢、节制加上正义,这四种德性就是柏拉图的四主德。

所以,柏拉图说用不正义的行为对待别人,比受别人不正义的行为更坏;犯错不受罚,比受罚更不幸,因为,用不正义的行为对待别人,或者犯错不受罚,都会便灵魂丧失平和,而丧失灵魂的平和,就是不幸福的根源。

2.政治学

柏拉图的政治学与其伦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以伦理学为主,政治学为辅。

他认为,因为城邦就是个体的关系集合,要想城邦好,个人必须先修其身,然后再推之于城邦。

也正因此,城邦的主要职责就是公民的德育。

他还指出,城邦如人,是人的四主德放大的产物。

而且城邦还像人的灵魂一样有着三个阶层——卫士阶层(理性)、辅助者阶层(激情)、工农阶层(欲望)。

当三个阶层拥有的理性、激情、欲望成为智慧、勇敢、节制时,便产生了正义,理想国就诞生了。

那么,理想国,自然也该让灵魂中理性占比最大的哲学家当王,由其制定法律,统治城邦,因为他会带领城邦追求智慧,冷静地探求善的理型,这就是柏拉图著名的哲人王观念。

需要注意的是,柏拉图特意提出,执政的人又必须是不热衷政治的人,否则很容易从政治家沦为政客,执政者必须有出世的智慧,却又必须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热肠,否则必然不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反之,如果让灵魂中激情占比最大的人成为统治者,很可能会带领城邦陷入过于追求胜利、荣誉的境地;如果让灵魂中欲望占比最大的人成为统治者,则很容易将城邦变得只是一味追逐名利,要更多的金钱,要更多大的权力,要更高的地位。

柏拉图认为:

灵魂中激情占比最大的人应该成为军人,执掌法律的实行,拥护城邦的安宁;

灵魂中欲望占比最大的人则是被统治者,指农、工、商等人,从事物资的生产。

因为他们不能了解哲学,如果让他们参政,必然会阻害国政,所以他们丝毫不能享受参政权。

这些占城邦人数最多的人被告诫要靠少数经过精心挑选的哲学家领袖指导方向,并且只需关心自己的事务,农民坚持种地,厨师坚持烹饪,每个人只做被神赋予的天赋相关的事,不要逾越自己的天赋界限,哲学应该留给天生含金属性、具有哲学天赋的人——卫士。

柏拉图甚至认为,让群众参与哲学是危险的,而在未经全面训练之前就让预备役卫士从事哲学更危险。

柏拉图坚持认为,对绝大多数公民来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值得过的,这和苏格拉底的观念简直是完全对立,南辕北辙的。

因此,柏拉图的理想国,本质上是专制的寡头政体。

坤鹏论:柏拉图的理型论(十二)-坤鹏论

3.艺术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猛烈地抨击了以诗歌、绘画等为代表的艺术,有此观点也是由其理型论延展而来的。

在他看来,善和美是同一的,艺术不外乎摹仿,然而不是本质的摹仿,只是现象的摹仿,所以,从理型论来讲,艺术不过是摹仿的摹仿,那么,艺术之中,真和假、善与恶混杂在一起。

因此,柏拉图表示,艺术必须要隶属于哲学之下,受到哲学的严格统御,然后才能用于教育,而且在内容方面要全力尽它劝善惩恶的本分,比如:特别是诗歌音乐,必须要在城邦的监督之下,对内容、曲调等要有严至法律层面的要求。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