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是高情商的重要表现之一。

——坤鹏论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十四)-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斐多篇> 论灵魂(十三)》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

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五)

苏格拉底指出,人们在凭借感官觉察某个事物时,有可能会根据这个知觉回想起另一个已经忘了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理型,而那个被感知到的事物不过是它的摹仿品,不管是不是类似。

他将这个过程称为回忆,也就是人们在出生前灵魂早已获得了理型的知识,不过在出生时将其遗失了,后来人们由于使用感官使得灵魂恢复想起了那固有的、被遗忘的理型的知识。

因此,学习的本质就是这样的回忆过程,所以学习即回忆,这便是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

不过,对于理型的知识,到底是人们生来就知道且终生知道,还是因为感知到事物后才回忆起来的,则需要在这两个可能性中选择确定一个。

对于“人一出生就知道理型,并终生知道”,很容易反驳,因为现实中很少有人能够对于美、善、正义等给出正确的说法,也就是说出这些背后的理型的知识。

一个可能性被否定后,那正确答案也就不言而喻是另一个可能性了——“他们就是在回忆自己曾经学到的事了”。

接着,苏格拉底又提出新问题:灵魂是什么时候获得这种知识的?

这里要论证确定的是:灵魂肯定不是在投生为人以后才获得这些知识的。

苏格拉底在这篇对话录的一开始曾给死亡下了定义——灵魂与身体的分离。

这表明了,可以把身体和灵魂视为独立的实体,当彼此分离时,能够自己独自存在。

苏格拉底表示,灵魂在具有世人的形相前就已经存在,与身体分离,具有心智,所以它具有认知能力,能够通过思想获得真理。

不过,当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时,灵魂在运用认知能力时容易受到身体感觉的阻碍,从而永远无法得到真理。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关于理型的知识(亦即真理),只能是灵魂可以获得,而且只能是在与身体分离后独自存在时获得。

西米亚斯说,这些知识可能是人们在出生的时候获得的,因为那时候还是有灵魂的。

苏格拉底驳斥道,前面已经论证出人们在出生的时候遗忘了这些知识,那么,这不就是在说,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又把它们给丢失了?这不合理!

如果这些知识的获得,既不在投生为人以后,也不在投生为人之时,那么就只有在投生为人之前了。

也就是说,灵魂在人们出生之前就存在。

同时,苏格拉底还指出,理型也是存在的,这样才会有关于它们的知识,只不过它们并不存在于我们这个物质世界,那么这也可以证明,灵魂在人们出生之前也必定存在,否则它们又如何具有理型的知识呢!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十四)-坤鹏论

二、人死后灵魂是否存在?(六)

前面通过灵魂回忆说,苏格拉底论证了灵魂存在于人们出生之前。

接下来,他要论证另一半——灵魂存在于人们去世之后。

“但是克贝呢?毕竟我们还得说服克贝啊。”苏格拉底问道。

“我相信,我们把他完全说服了,尽管他在抵制论证的时候是世人中最顽固的,但是我相信他已经十分信服:我们的灵魂存在于我们出生以前。”

“不过呢,说它在我们死后还存在,连我都觉得还是有待证明的。”

“苏格拉底啊,克贝刚刚提到人们有一种普遍的恐惧,害怕人死魂散,这就是灵魂本身存在的终点,这种恐怖还依然如故。”

“毕竟,障碍在于,既然认定灵魂是产生出来的,在别的某个什么地方出生并凝结起来,而且在进入世人身体之前就存在,又怎么能说它不会在进入人体、托于人体之后走到穷途,终了消散呢?”

克贝接话道:“西米亚斯啊,你说得对,我觉得我们只证明了问题的一半,即我们的灵魂存在于我们出生以前,可是我们还要说清它存在于我们死后,一如存在于生前,这样我们的证明才完善。”

苏格拉底说:“西米亚斯和克贝啊,可是,这个已经得到证明了啊,只要你把这个结论跟前面得出的那个结论联结起来就行,那就是:一切生物都生成于死的东西,如果灵魂存在,而且先前就存在,而它在进入生命、产生出来的时候,不可能从别处、而只能从死亡、从已死亡中出生,那么,既然灵魂必须还得再生,灵魂怎么会不是必然地存在,而且死后还存在?”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个其实在前面已经证明了,也就是那个对立论证得出的生命原则——一切生物都生成于死的东西,那么,如果灵魂是产生出来的,它必然只能从死亡中重生,而不可能是别处。

坤鹏论:读《斐多篇》论灵魂(十四)-坤鹏论

“这样,你们所要求的证明就做出来了,尽管如此,我相信你和西米西斯仍旧想延长讨论,你们像儿童一样害怕灵魂从身体中出来时会被大风刮走和吹散,尤其是当人临死的时候碰巧并非风平浪静,而是大风怒号,天气不好的情况下。”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显然很明白,还不能完全说服他们。

克贝笑了,他说:“苏格拉底,就算我们害怕,那么试试看如何让我们信服。何况,惧怕的倒并非是我们,兴许我们当中的某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惧怕这样一些事情,你该试试,劝他改变心态,别惧怕死像惧怕妖怪。”

坤鹏论猜测,这个人很可能说的是阿波罗多洛,因为他是性情中人,悲喜随情而形于色,在前面也专门提到过:“我们这些在场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时而欢笑,时而悲泣,特别是我们中间的那位阿波罗多洛,你是知道他的为人的。”

“那么,”苏格拉底说,“就得给他天天念唱经歌,直到你们兴许会哄住他。”

在《卡尔米德篇》中,苏格拉底到一个名叫扎尔莫克西斯的忒腊医生说过:“要用一些经歌——有福的人儿哦——来照料灵魂,这些经歌是些美的言辞;从这样的言辞中,灵魂产生了节制,一旦节制产生并一直存在着,头和身体其他部分要健康就容易了。”而这个扎尔莫克西斯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徒。

其实所谓的经歌指的就是哲学,也就是说哲学可以令灵魂产生节制,显然,苏格拉底指出的是,真正的哲学应该是治疗人的灵魂的。

在这里,苏格拉底的意思也就很明白了,那就天天给他讲哲学吧。


小知识

《卡尔米德篇》

这篇对话,对话地点在一个体育场,对话人是苏格拉底、卡尔米德和克里提亚。

首先是苏格拉底跟克里提亚,苏格拉底问有没有智慧杰出的人的时候,克里提亚提到了自己的堂弟卡尔米德。

苏格拉底说,我们应该考察一下卡尔米德的灵魂,于是卡尔米德来了,克里提亚把苏格拉底比作一个医生,因为当时卡尔米德正在头痛。

据说卡尔米德长得特别漂亮,以至于苏格拉底看到卡尔米德之后,点燃起他的欲火,这个欲火的设定是有原因,因为这一篇谈的就是节制,与欲望有关。

苏格拉底于是跟他谈论节制,这个谈论节制,被比作灵魂的治疗。


“可是你就要离开我们,”克贝说,“苏格拉底啊,我们到哪里去找会唱这种经歌的人呢。”

言外之意是,苏格拉底死之后,世上再也没有真正热爱智慧的人了,谁来讲哲学呀。

“克贝啊,希腊大着呢,有的是好男子,外邦族中也多啊,你们得寻访所有人,找这样一个念经师,别吝惜钱,也别怕辛苦,况且,你们恐怕也不会有花钱的更好时机啦。”

“不过,你们必须得自己相互寻找,毕竟,你们大概不容易找到比你们更有能力做事的人。”

在前面介绍人物的时候坤鹏论讲过,西米亚斯和克贝是忒拜人,很有钱,曾愿意出钱救苏格拉底,而且他们的哲学造诣也不浅,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信徒斐罗劳斯的学生。

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既有钱又有不错的哲学功底,所以,苏格拉底才会说,没有比他们更适合去寻找真正热爱智慧的人。

“这件事嘛,”克贝说,“倒的确该着手做了。不过,我们还是回到我们刚才离开的地方吧,如果这会让你快乐的话。”

苏格拉底的学生知道,即使临死前,最让苏格拉底快乐的事情仍然是讨论哲学问题。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