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德国俗语所说:“期待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在追求目标的时候,过程常常比达成更让人快乐,这是不是预示着,物质世界中,只要活着,一切都是在路上的,换言之,一切皆运动?

——坤鹏论

坤鹏论:读《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一)-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跟着普罗泰戈拉继续走:运动导致“是”

苏格拉底表示,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真不是一个肤浅的学说。

他表示,让我们跟着这个学说,一步一步推论起来。

如果“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

每个人的感觉又是不同的。

同时,任何事物都不是“一”。

也就是说,既不是“一个”,也不是“一种”,不是那理型。

因此,就没有任何东西始终如一地“是”一个东西。

因为,它们永远在变易着。

事物自身在变化,比如各种生物不断在生长、物质渐渐在耗损。

而且,它们还会随着外部条件,比如时间、温度等,而变化。

同时,它们也会随着人的感觉,甚至是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感觉,而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在这里所说的任何事物指的是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

他还指出,在所有古希腊哲学家中,除了巴门尼德,其他人都相信上面这个说法。

就连喜剧和悲剧的顶尖诗人厄庇卡尔谟和荷马都信奉着这样的流变说,并在作品中提及。

在这里,坤鹏论还介绍了后世哲学家关于同一性问题的研究,也就是事物,甚至是人,其组成部分不断更替成长,那么,过去的自己和如今的自己为什么是同一个人呢?

这里更正一个错误,忒修斯的船的思想实验并非由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学家托马斯·霍布斯首先提出,其最早记载见于古希腊普卢塔克(公元45年~125年)。

它虽然讲的是船的零件经过一点点换新,最终所有旧零件都换掉后,怎么可能还是同一艘船?但是,这个同一性的问题,主要还是关涉人类的。

因为我们从生物学得知,我们身体的细胞每七年就会全部换新。

所以,我们的身体在七年前跟七年后,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的。

我们的心智也是如此,就连我们的性格、愿望与信念也会随时间改变。

我们一直在改变,从外表到内在都是如此,无时无刻地变着。

所以,又怎么能说过去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同一个人呢?

这里面牵扯了性质同一和数量同一的问题,今天的“我”在数量上与当年的“我”是同一的,但是在性质上则否。

对于同一性的研究吸引了不少哲学家,要是延展谈,又是一个系列,所以坤鹏论在这里先打住了,以后有机会再系统地讲吧。

苏格拉底接着指出,流变说非常强大,不仅有众多名人名哲支持,还有很多充分的证明支撑它。

“运动”导致所谓的“是”,即“生成”。

“静止”导致“不是”、“毁灭”。

“热”和“火”生育和滋养了其他东西,而自身又产生于移动和摩擦,这两者都是“运动”,它们就是火的起源。

而且,动物也是从此类运动中生育出来。

身体的状态,会因静止和懒惰遭到破坏,因体育锻炼和运动得到保全。

灵魂也是如此,他因为学习和训练这样的运动,获取学问、得到保全从而变得更好。

反之,由于静止,不学习造成学不到东西,不训练使得学过的也会很快忘掉。

其他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静止会带来腐坏和毁灭,运动带来保全。

这正如我国古人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还有我们总是将不流动、不循环的水称为死水。

坤鹏论:读《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一)-坤鹏论

二、最后会得到离奇可笑的论断

“那么,小伙子,你这样来设想一下,首先拿眼睛视觉来说,俗称为‘白颜色’的东西,不‘是’你的眼睛之外的另一个东西,也不‘是’你的眼睛之内的东西,你也不能给它分配任何空间,确定的位置,因为那样的话,它就会处在特定位置,滞留在那里,保持不动,而不会在变异中生成。”

这段话严群的翻译挺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莫把所谓白色认为本身自成一物存于眼外或眼内,也莫指定其在何处,如此,便住于固定方所,留滞而不在变中。”

是啊,白色,它是一种性质,却不是存在于我们眼内或眼外的现实中的实在之物,不处在任何特定的地方,保持不动。

泰阿泰德表示完全没听懂,“这又怎么讲?”

“让我们沿着刚才的说法继续走,假定没有任何东西以自在的方式‘是’一个东西。”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在其自身之中并依靠其自身而成为一物。

“据此,我们可以明白,黑色、白色,或你选择的任何颜色,是我们的眼睛与某些相应的运动相遇接触时产生的一种东西,既非与运动相遇的眼睛,也不是被眼睛碰上的运动,而是二者之间产生的东西,对每个不同的感觉者都是独特的。”

苏格拉底认为,颜色,就是眼睛运动和相应的运动接触而产生出来的,所以,颜色既不是接触者,也不是被接触者,它是起于两者之间的东西,而且因为眼睛是各人的、是具体的、特殊的,所以,颜色也是因人而异,对人人都是特殊的。

“或者说,你打算坚持,对一只狗或任何一个生灵显示的每一种颜色,就是这种颜色向你显示的那个样子?”

“宙斯在上,我当然不这么认为。”泰阿泰德回答,否定了苏格拉底提出的“或者说”。

“那么,任何一个事物向其他人显现的跟向你显现的是一样的吗?你是坚持这个主张呢,还是更加相信后面这点,也就是说,哪怕对你自己而言也没有什么东西显现为自身同一,因为你自己并不永远保持自身同一?”

所谓“自身同一”,指的是一直保持着相同的状况。

也就是说,因为你本身都不曾永远保持相同的状况,那么,对你来说,也没有任何事物显现为相同的状况。

泰阿泰德说:“我更加相信后者,它比较合理。”

“那么,如果我们用来进行测量或触摸的事物是‘大的’、‘白的’,或‘热的’,那么,只要它本身不变,当它与另一个不同的人相遇时,它也不会变得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如果这个被测量或被触摸的事物,就是这些东西(大、白、热等等)中的任何一个,某个不同的事物与之发生接触,或者想要修正它,而事物自身是不受影响的,那么,这些事物也不会因此而变得不同。”

“由此可见,我们很容易被引导着做出某些论断,普罗泰戈拉和任何坚持与他相同立场的人会将这些这些论断称作奇谈怪论。”

坤鹏论:读《泰阿泰德篇》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一)-坤鹏论

泰阿泰德问:“怎么会这样呢?你指的是什么论断?”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你就会明白我全部的想法。”

“假设有六个骰子,如果拿它们跟四个骰子相比,我们要说,它们多于四,而且多了其一半。”

“如果拿它们跟十二个骰子相比,我们要说,它们少于十二,而且少了其一半。”

“此外就没有什么可说了,或者,你会认为还有什么可说吗?”

“我不会。”泰阿泰德回答。

“那么,如果普罗泰戈拉或其他某个人问你:‘泰阿泰德,事物不增长,能否变多变大吗?’你会怎么回答?”

也就是说,除了通过自身增长,事物能否变得更大或变得更多?

但是,刚才的小例子中,六个骰子本身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既没增加也没减少,但是,因为分别与四个骰子和十二个骰子相比后,它却变得更多和更少了。

这也违背了前面的结论,也就是只要事物本身不发生变化,不管是遇到不同的人,还是不同的事物,它都不会变得有所不同。

“苏格拉底啊,如果需要就现在这个问题做出回答,我会说‘不能’;但是,考虑到之前的那个问题,我必须说‘能’,免得陷入自相矛盾。”

“赫拉在上!你说得很神奇,小伙子!但是,如果你回答‘能’,就会如欧里庇得斯所说的那样:舌头已经发誓,但心里还没有发誓——口服心不服。”

泰阿泰德说:“没错。”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