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与人事相关,都会有褒贬两个说法,分别对应着成与败,比如:事情做成了,就是因为做事的人勇敢、自信……但是,如果事情失败,同样一个做事的人就会被认为是莽撞、自大……因此,只要是在总结中提及到这些词汇,并断定它们决定了成败,基本都可以划归不靠谱的总结,是事后诸葛亮的从结果推导原因。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识是什么(十五)》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第一,再深入探讨一下
第二,现代物理证明了流变说
第三,看看黑格尔的解说
因为以上内容都属于总结性的,坤鹏论也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流变说是专门针对物质世界的,万物皆流,万事万物在流——运动中,变——生成(变易)。
没有任何东西以自在的方式“是”。
相反,一切事物,无论哪一类,都在相互联系之中从运动中“生成”(变易)。
也就是说,万物产生于运动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的结合与摩擦。
而且,不管是主动者,还是被动者,都不能被孤立地思考为“是”某个东西。
在物质世界中,正如黑格尔所说,第一个真理只是变。
在它面前,所谓的有和无都不值一提,都是表面现象,而不是内在的本质。
同时,有生成,自然就有毁灭,所以,物质世界的一切都是有朽的。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物理已经证明了流变说:万物皆为粒子的运动构成。
物质波理论甚至指出,物质其实也是波,只是波长特别短,所以你看不到它。
这不就是万物皆流的现代诠释吗!
根据流变说,主动者和被动者的角色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会在与不同东西的联系中变换着角色。
换言之,除了没有任何事物以自在的方式“是”一个东西,也没有任何事物是固定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永远相对于某个东西而“生成”(变易)。
那么,这样最终结果就是,“是”应该全然被抛弃,也就是固定的状态是不存在的,像“某个东西”、“某人的”、“我的”、“这个”、“那个”等凡把原是变动不居之物说成静止的种种词语是不允许的,而要根据它们的性质,应该为它们都加上进行时——正在XXX。
同时,不仅是个体的,就算是事物的集合——类别,也要一样如此表述。
到这里,相信不少朋友会想起坤鹏论以前介绍过的,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
该人可谓西方哲学史中流变说的顶级拥趸以及实践者。
他坚信:“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认为,一切都变动不居,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事物无稳定性,什么都不是真的,关于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说什么,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因而无真理可言,这显然就是智者派的相对主义。
任何试图和他交谈的人,得到的回答都是他的手指摇动。
因为他认为,当你说话时,你的语词已经和正在变化的事物不匹配了。
因此,你说的每句话都是错的。
为了避免自己也犯同样的错,他就不说话,只摇手指头。
由此,克拉底鲁指出了语词的局限性,认为语词一经说出,事物已面目全非,从而否认了认识事物的可能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是典型的、极端的不可知论者。
据说,他的这种观点,对柏拉图否定感性世界的实在性,提出超感性的理型论,有一定影响。
2000多年后,维特根斯坦在一番痛苦思考后也做出了类似于克拉底鲁的回答。
对于克拉底鲁的观点,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的对话录中,从绝对否定自然事物的稳定性出发,认为任何语词都自然地适合于它所代表的意义,语词不涉及变幻无常的自然物,因而不存在任何“错误”的可能性。
二、梦境、疯狂、痛苦的感觉是真的吗?
“泰阿泰德,你觉得这些学说讨人喜欢吗?它们是否如美味般符合你的口味?”
不得不承认,苏格拉底的这番话如果不做进一步解释,真是相当地云山雾罩。
就连泰阿泰德这么聪慧的人都说:“我不知道,苏格拉底,我甚至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究竟你说的这些东西就是你所认为的,还是在考验我。”
也就是说,你说了这么一大通,我都无法辨别你是在直抒己见,还是有意试探我了。
“你不记得了,小伙子,我自己并不知道这些东西,而且没有把这些东西当成我的。”
我就是个灵魂助产者,我自己既不知道它们,也不生产它们。
“相反,我在这方面是不孕的,我只是帮你助产,为了这个目的,我对你念咒,摆上每一种智慧大餐供你品尝,直到我帮你把你的见解生出来。”
“当它生出来的时候,我会进行检查,搞清楚它究竟是真胎,还是一团气。”
“所以,振作起来,要有耐心,勇敢地把你对我的问题的想法回答出来。”
“那好吧,你问吧。”泰阿泰德说。
“请你再次告诉我,你对这样的说法满意吗:如果无物“是”,那么,‘善’、‘美’或者我们刚才所说的所有东西,都不‘是’某个东西,它们永远‘变易’。”
泰阿泰德对此答道:“我听到你这样表达,我觉得特别有道理,必须接受你所说的。”
苏格拉底说:“我们不要遗漏所有未尽的问题、漏洞,比如:关于梦呓、疯狂与病痛,还有关于引起错闻错见与种种错觉者(幻听、幻视或其他幻觉)。”
“因为,你应该明白,在这些现象中,足以推翻前面所详述的学说,因为在此等现象中一定会产生错误的感觉,那些向各人显现出来的东西(感觉)根本不‘是’,其实,恰恰相反,此等现象所显现的东西没有一个‘是’。”
“那么,小伙子,主张感觉即知识,认为显现于每个人的东西对每个人来说就是“是”,对于持这个说法的人来说,他们还能什么论证可以回应?”
泰阿泰德说:“苏格拉底,我不太愿意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刚才我这么说的时候你批评了我。不过,当发疯的人把自己认作是神,而做梦的人在梦里认为自己有翅膀并且在飞的时候,我真的不能争辩说,他们并非认信了假的东西。”
“认信了假的东西”,或者可以译为“形成了假信念”、“持有了假信念”、“做了假判断”。
“认信”是本篇对话录的关键词之一,其基本意思是灵魂关于某个东西形成某个见解、想法或信念,这样一种认知活动,主要表示对某个事情做了一个判断,持有了一个观念,形成了一个看法,它并不等同于相信,因为它除了表示相信的含义外,还表示了信服、信仰、信赖、信任等的含义。
显然,泰阿泰德被苏格拉底说服了,承认发狂者与做梦者想象的、感觉的是假东西,那么就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感觉=知识,因为知识都是真的,这是大前提。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