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之情的外在体现,这个情包括:感情、情绪、激情……所以,凡是能够让人为其中之情所感动的作品,都是优秀的艺术品。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识是什么(三十九)》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第一,语言造就思维模式
这是坤鹏论在前面讲到七肢桶语言后的一些感想。
特别是联想到以前的信息熵专题,于是,对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为什么语言会造就思维模式?
坤鹏论认为,习惯在其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都具有习惯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适应力。
当我们对事物的描述总可以使用模糊的、大概的言语,久而久之,我们也就不仅在语言中,在思维中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众所周知,思维决定、指导行动,于是,我们的行动便也自然而然地被同化。
这种习惯扩大至整个社会,很多便演变成了传统与习俗。
所以,传统与习俗绝非小事。
第二,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二十一)
在这里,苏格拉底叫文嚼字般地论证了,人体是如何产生感觉的。
他指出,人体内藏着许多感官,它们就像一群专门负责获取感觉信息的士兵、工具。
但是,感官自身并不能产生感觉。
这些士兵、工具统一被灵魂或其他别的某个东西统领、使用。
而人则凭借像灵魂之类的东西,通过各个感官,感觉到一切可感事物,产生相应的感觉。
另外,所有感官都是身体的部分,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的部分。
接着,苏格拉底表示,之所以要如此精确推敲,是因为他想知道,人身是否有某个东西,它通过眼睛感觉到黑色和白色,同样是它,通过另一类感官而感觉到另一类性质。
苏格拉底还特别指出,通过某个感官感觉到的东西,不可能通过另一个感官来感觉到,比如:听的对象不能通过看的官能来感觉到,或看的对象不能通过听的官能来感觉到。
换句话说,每个感官都有其单一的官能,不存在一个感官拥有两种不同官能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中,我们却可以同时获得两种感觉,甚至更多的,并且同时对它们进行思考。
那么,显而易见,感官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思考感觉,肯定有另外一个部分,比如:灵魂或别的什么东西,负责产生感觉以及思考感觉。
二、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二十二)
“分别通过眼睛和耳朵获得到感觉,然后同时思考这两种感觉,那么,你肯定不能经由(通过)两种器官中的某一个,马上得到关于两种感觉对象的感觉。”
也就是说,你不可能通过一个感官获得要通过两个感官才能得到的两种感觉,更不可能同时还对它们进行思考。
有了上面的论证基础,苏格拉底表示:“现在考虑声音和颜色,关于这两者你会思考到以下:
首先,它们两者都‘是’。
进一步,它们各自‘相异’,又自身‘同一’。
它们二者共为‘二’,各自是‘一’。
“你还能考虑,它们彼此‘相似’还是‘不相似’。”
让我们反思一下,当我们想到声音和颜色时,一般都会思考以上这些问题。
这里译为“是”,也有人译为“存在”,不过正像坤鹏论之前在《这个“是”不仅仅是》中写道的,“是”比“存在”更为广义,更接近西方的“being”本义。
接着,苏格拉底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那么,通过什么器官你可以思考有关它们的这一切?”
第二,“什么东西对它们来说是共同的,但不能通过听或看来理解?”
“此外,另一点足以说明我的意思:声音和颜色如果有甘苦可辨,不必说,你肯定知道通过什么器官能够辨别其甘苦,显然不是通过眼睛或耳朵,而是别的器官。”
“当然,那就是经由(通过)舌头的官能。”泰阿泰德回答。
“说得好!但是,经由(通过)什么官能,让你明白这些东西乃至于一切东西的共性,也就是你所谓的‘是’和‘不是’,以及刚才我们关于它们问到的那些东西?你会把所有这些东西归到哪些器官(工具),经由(通过)它们我们身上的感觉要素感觉到这些东西?”
也就是说,通过什么器官的官能可以知晓声色及一切事物的共性,如所谓的“是”、“不是”以及刚才关于声色所说的种种,你能不能指出,什么官能适应这种种共性,通过什么器官可以一一知觉。
泰阿泰德又用自己的话对苏格拉底的提问进行了解释:“你的意思是关于声音和颜色的‘是’与‘不是’、‘相似性’与‘不相似性’、‘同’与‘异’,‘一’与别的数目。显然还包含奇数、偶数以及所有这一类概念,你正在问的是,经由(通过)身体上的什么器官,我们的灵魂感觉到这种种共性。”
苏格拉底说:“泰阿泰德,你完全跟上了我的意思,领会得极其透彻,这就是我要问的问题。”
“宙斯在上,苏格拉底,我回答不了,只能说我觉得根本没有哪一种专门的器官负责这些东西,像别的东西有专门的器官负责那样,相反,我觉得,灵魂自身经由自身考察一切东西的那些共性。”泰阿泰德答道。
让我们看看严群的译文:“对着上帝说,苏格拉底,我指不出,似乎绝无特别器官专作会通事物的桥梁,如感官之各有所司,我想心灵自具机杼以潜观默察一切事物的共性。”
泰阿泰德表示,他认为,根本就没有什么专门的器官可以感觉到所有共性,只有灵魂本身,就是它思考这些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普遍术语的工具。
“泰阿泰德,你很美,不像塞奥多洛说得那么丑,因为话说得美的人是又美又善的。”苏格拉底高兴地赞美道。
“你不仅美,还帮我省了一个冗长的论证——如果你觉得灵魂自己经由(通过)自己考察某些东西,而经由(通过)身体的一些官能考察另一些东西,因为这是我的想法,我希望你也这么想。”
也就是说,对于某些事物,灵魂自身具有机杼、以自己为工具,凭借自己潜观默察;对于其他事物,灵魂则通过身体上的感官来感觉之。
泰阿泰德马上回答;“我的确这么想。”
“你把‘是’归为哪一类?因为,它的涵盖范围最广,附着、涉及一切东西,是事物的首要性质。”
“我把它归为灵魂以自在的方式求达的那一类。”
换言之,归为灵魂自己所直觉的一类。
“‘相似’和‘不相似’,‘同’和‘异’也一样吗?”
“对。”
“那么,‘美’(高贵)和‘丑’(低贱),‘善’(好)和‘恶’(坏)呢?”
“我想它们也属于这一类,属于那种“所是”要加以考虑的事物,尤其在这些例子中,灵魂通过它们的相互对照而考察它们的‘所是’,并且在自身中把过去和现在跟将来关联,以过去和现在参证将来,加以反思、衡量比较。”泰阿泰德说。
“且慢,硬的东西的‘硬性’经由(通过)接触而被感觉到,软的东西的‘软性’以同样方式被感觉到,不是这样吗?”苏格拉底问。
也就是说,灵魂通过触觉器官感觉到坚硬事物的硬性和柔软事物的软性。
“对。”
“但是,关于它们的‘所是’,它们‘是什么’,以及彼此的对立性,还有对立性的‘所是’,灵魂自己尝试通过彼此反复比较为我们做出判断。”
换言之,灵魂会对硬性、软性的首要性质——“是”、“所是”,以及彼此的相反与相反性,则是自己个儿进行反思和相互比较,然后为我们做出判断。
“确实如此。”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