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最主要的功能是唤起、点燃、激发人们的生命意志,所以真正的艺术家生命意志都远远超越众人。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识是什么(四十三)》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二十五)
这部分,苏格拉底分别从“认识”和“不认识”、“是”与“不是”两个路径,论证了虚假的信念。
第一,“认识”与“不认识”
从认识的角度讲,人们对于一切事物,不管是整体,还是个别,要么认识,要么不认识。
在此,苏格拉底非常严谨地排除了学习和遗忘等认识的中间状态,因为它们与这个论证无关。
所以,对于事物有所认信的人,也就只有两种情况:认信了认识的事物;或者认信了不认识的事物。
那么,如果是认信了假的东西,就只能是以下几种指鹿为马的可能:
指认识的东西为不认识的同一个东西;
指不认识的东西为认识的同一个东西;
指此认识的东西为彼认识的东西,这就相当于既认识这两者,又不认识这两者;
指此不认识的东西为彼不认识的东西;
指不认识的东西为认识的东西;
指认识的东西为不认识的东西。
但是,以上这几种可能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们又怎么会做出错误认信,从而持有假的信念(论断、判断)呢?
换言之,一切事物要么为人们所认识,要么为人们所不认识,人们不可能认信、论断、判断这两者之外的东西,所以,人们在这两者之中显然不可能做出错误的、假的认信。
第二,“是”与“不是”
这个路径的假设是:如果某人认信了不是的东西,他肯定就认信了假的东西。
但是,人有可能思考、论断、判断不是的东西吗?
这就相当于是在说,一个看见了某个东西,然后他看见的却是无物。
只要是一物,必然是,不可能不是。
看见一物,即看见了某个是的东西;
听见一物,即听见了某个是的东西;
接触一物,即接触了某个是的东西;
有所认信,一定是认信了某个事物;
认信一物,即认信了某个是的东西;
反之,认信了不是的东西,就相当于没有认信任何东西,即认信了无,认信了个寂寞。
没有认信任何东西,则根本就没有做出认信,认信无=无认信。
所以,认信不是的东西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认信、思议、论断虚假事物与认信、思议、论断不是的东西,是不同的。
苏格拉底最后指出,经过两轮论证,在以上这两个途径中,都没有发现假信念(论断、判断)的存在。
二、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二十六)
接着,苏格拉底继续提出产生虚假信念的另一个可能——错乱认信。
“那么,我们称为假信念的东西是以这么一种方式出现的。”
“这种方式就是某种错乱认信,我们把它说成是假信念。”
“也就是说,某个人在思想中把某个是的东西跟另一个是的东西做了互换,并且把其中一个说成是另一个。”
因为人们只可以思考是的东西,不可能思考不是的东西。
所以,假信念就只能是指鹿为马,指此是为彼是,混淆两个是的东西。
“以这种方式,他始终认信是的东西,却以彼易此,将这一个说成是另一个,使得认信、论断、判断不中鹄,不准确,没有射中靶子,因此应该称之为虚假的认信。”
泰阿泰德听完之后,表示:“我觉得你此刻的话最正确的,当某个人把丑的东西认作美的东西,或者把美的东西认作丑的东西,这时候他确实真地认信了假。”
“显然,泰阿泰德,你开始藐视我而不是怕我了。”
“这话从何讲起?”泰阿泰德感到非常莫名其妙。
“我想,你认为我不会去反驳这个‘真地假’的语病,不会去问你,有没有可能一个东西会‘慢地快’、‘重地轻’,或者其他某个东西不会按照其自身的本性而是按照其对立面的本性,以跟自己相反的方式产生出来。”
坤鹏论觉得严群此段的译文很是精彩:“或任何矛盾能否矛不为矛而为盾,盾不为盾而为矛,双方不各依己性而依对方之性起作用。”
“为免挫伤你的信心,我就先放过这个语病,据你说,你满意这个说法:认信假的东西就是错乱认信。”
“那么,按照你的信念,有可能在思想中把某个东西当成另一个并不是它的东西吗?”
“有可能。”泰阿泰德回答。
“当某人的思想这么做的时候,它是不是必须兼顾思考两者,或单独思考两者之一。”
“必须的,要么同时兼顾思考彼此,要么逐个单独思考其一。”
“妙极了,你对‘思考’的解释跟我一样吗?”
“你如何解释?”泰阿泰德反问道。
“解释为灵魂就某个关注对象的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的谈话。”
请注意,思想和思考,在希腊语里是同源词,思想在这里指思考的能力,而思考是思想的活动。
“当然,我对你阐明这个解释,并不表明我‘知道’这个东西,知其所以然。”苏格拉底习惯性地谦虚道,“我只是依稀觉得,灵魂在思考的时候不过就是自言自语,自我交谈,自问自答,自破自立,做出肯定或否定。”
“当灵魂问答立破得出一致的结论,无论它是迟缓徐徐得到的,还是快速豁然得到的,只要对它自信无疑,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关于这个东西的‘信念’(论断、判断)。”
“所以,我把‘思考’称为‘自言自语’,‘认信/形成信念’称为‘做论断/做陈述/做判断’、‘所言所语’,我也把‘信念’说成‘论断/陈述/判断’,只不过它不是对着别人说出声来,而是对着自己默默地进行。”
“那么,当一个人认信某个东西是另一个东西,这意味着,他对自己说,此物即彼物,某个东西是另一个东西。”
“请你回忆一下,你是不是曾经对自己说过,‘美必定是丑’,或者,‘不正义就是正义’。”
“总而言之,你考虑一下,是否曾试图说服自己,一物确实是他物,一个东西必定是另一个东西;或者情况刚好相反,甚至在梦中也从来不敢对自己说,‘奇数确实是偶数’”,或者诸如此类的话。”
泰阿泰德表示,“你说得对,我不曾说过。”
“你设想其他人,不管健康的人还是发疯的人,竟敢严肃地对自己说,并且让自己信服:‘牛必然是马’,或者,‘二必然是一’?”
“宙斯在上,我绝不这么认为。”泰阿泰德答。
“那么,如果‘对自己做论断’就是‘认信’,在灵魂里同时把握到两个东西,并且对二者进行论断与认信的人,绝不会‘说’或者‘认信’一个东西是另一个东西。”
“不过,你可别对‘另一个东西’这个措辞加以挑剔,我的意思是这样:没有人认为‘丑是美’,或者诸如此类的说法。”
再让我们看看读一读严群的译文,以此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思议若是自言自语,则心兼摄二物,自语而作论断,绝不至于语为断为其一即是其他。莫在字眼上取巧,因二物之一并称‘其一’,而把此一与彼一混同。吾意乃在于此:绝无其人作以丑为美之类的论断。”
“苏格拉底,我不会吹毛求疵,我同意你的看法。”泰阿泰德说。
“所以,对两个东西有所认信的人不可能认信其中一个东西是另一个东西。”
“但是,只对其中一个东西有所认信,而对另一个东西根本没有认信的人,永远不会认信一个东西是另一个东西。”
因为人们对此进行思考时,要不然是同时思考两个东西,要不然是思想其中之一,如果是思考两个东西,说明对它们都有认信,便不会以此易彼;如果是只思考其一,说明只认信这个东西,根本不认信另一个东西,那么又怎么可能认信这个东西为另一个东西的呢!
泰阿泰德附和道:“你说得对,不然的话,他就会被迫接触到他没有认信的东西。”
“那么,无论对两个东西还是对其中一个东西有所认信的人,都不可能做出错乱认信。”
“所以,如果有人把假信念界定为错乱认信,那么他在瞎说。”
“于是,无论是通过这条路径,还是之前那些路径,都没有表明假信念存在于我们里面。”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