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坚持都是为自己的坚持,如果你坚持不下来,只能说明你做这件事的目的并非主要为了自己本身——或强身健体或增长智慧,而是为了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
——坤鹏论
各位老铁,春节过得如何?
坤鹏论最大的感触是,拥有也是被拥有,这句名言太至理了。
因为家有猫狗三只,于是根本做不到说走就走,就算走,顶多也就个周边游。
我们在拥有它们的同时,也被它们拥有着。
所以,养宠物一定要三思,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一、前情回顾
在《读<泰阿泰德篇> 探究知识是什么(四十五)》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二十七)
苏格拉底在对三种情况进行论证后得出:没有假信念(论断、判断)的存在。
接着,他表示,如果就这样草率地认定假信念(论断、判断)不存在,又会面临很多荒谬的东西无法解释的困境。
不过,他并不打算马上讲都是哪些荒谬的东西,而是想将所有可能产生假信念(论断、判断)的情况都论证一遍先。
这样,如果论证出假信念(论断、判断)存在,自然就能解释荒谬的东西源自何方;如果怎么也论证不出来,就只能低头服输,无可奈何了。
苏格拉底指出,在从“认识”与“不认识”的角度论证时,“以所知为所不知”的论点值得怀疑,当时,将其归为既认识又不认识那些我们认识的东西的谬论,所以拒斥了它。
但是,这种情况却又是现实中经常遇到的。
就像我们常常会将不认识的人误以为是自己认识的某个人,比如:离得很远、视线模糊、两个人背影很像等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假信念(论断、判断)便可能产生了。
所以,苏格拉底要将问题转个方向,从他途来发现所要寻找的目标(假信念)。
这个他途就是从记忆、学习、认识的角度。
首先,他和泰阿泰德确认,人类,前所不知,学而知之,也就是可以学习到原先不认识的东西,也能在学习到一个东西后学习到另一个东西。
接着,苏格拉底对人类的记忆过程进行了一个比喻。
他说,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一个记忆女神馈赠的蜡板,大小不一、刚柔不同、或较纯洁或软杂驳,或者各方面都很适中、均衡。
每当我们希望记住某个感官感觉到的、或者思想想到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将这块蜡板放在各个感觉和各个观念下面,让它们在蜡板上盖个印,留下印记,就像我们用指环印章来盖印一样。
只要相应的图像还在,我们就记住并认识其中所印的东西。
一旦某个东西被抹去了或者没有成功地留下印记,我们就遗忘了、不认识了。
“我们所见所闻、或念之在心者,若要记住,便将此版置于知觉意念前,把知觉意念刻于其上,如打印一般。痕迹尚存,所刻能忆能知;刻后磨灭、或刻不成者,便弗忆弗知。”严群如是译道。
二、验证它是真胎还是风卵(二十八)
“倘若一个人以上面所说的方式认知事物,而他现在正在思考所见或所闻某个事物,请你想一下,他会不会以下面这种情况下做出错误认信。”
“也就是,把他认识的东西,时而认作是他所认识的其他东西,时而认作是他不认识的东西,我们之前同意这是不可能的,其实不然。”
“那你现在的意思是什么呢?”泰阿泰德问道。
“讨论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先把对可能者与不可能者的界线划清如下:
(一)虽然某人目前没有感觉到两个事物,但是在他的记忆里或在灵魂中留有这两个事物的印记,那么,没有人会认为这两个事物中某一个事物是另一个事物;
(二)当他只认识一个事物,不认识另一个事物,并且没有关于另一个事物的印记时,也不会发生将这一个事物认为是另一个事物的情况;
(三)他不会认为,他不认识的某个事物是他不认识的另一个事物;
(四)他不会认为,他不认识的某个事物是他认识的一个事物;
(五)他不会认为,他感觉到的某个事物是他感觉到的另一个事物;
(六)他不会认为,他感觉到的某个事物另一个他没有感觉到的事物;
(七)他不会认为,他没有感觉到的事物是另一个他没有感觉到的事物;
(八)他不会认为,他没有感觉到的事物是他感觉到的事物;
(九)他不会认为,他既认识又感觉到的、拥有与感觉相符合的印记的事物,是另一个他既认识又感觉到的、拥有与感觉相符合的印记的事物;
(十)他不会认为,他既认识又感觉到一个事物,关于该事物他拥有与感觉一致的记忆,是他认识的其他事物;
(十一)他不会认为,他既认识又感觉到一个事物,关于该事物他拥有与感觉一致的记忆,是他感觉的其他事物;
(十二)他不会认为,他既不认识又没有感觉到的一个事物,是他另一个既不认识又没有感觉到的事物;
(十三)他不会认为,他既不认识又没有感觉到的一个事物,是他另一个不认识的事物;
(十四)他不会认为,他既不认识又没有感觉到的一个事物,是他另一个没有感觉到的事物。”
说到这里,泰阿泰德表示,自己有点跟不上苏格拉底的节奏了。
“在所有这些情况中都绝不可能做出错误认信,如果有可能出现的话,只可能出现在下面这些情况中(以你认识的事物为例),你可能认为:
(十五)你认识的一个事物是另一些你认识和感觉到的事物;
(十六)你认识的一个事物是你不认识却又感觉到的事物;
(十七)你认识和感觉到的这些事物是另一些你认识和感觉到的事物。”
结果,泰阿泰德发愁地说:“现在我比刚才落得更远了!”
以上这段,头绪纷纭,初读会像泰阿泰德那样觉得有点晕。
这里坤鹏论借用前人的注释为大家捋一捋。
苏格拉底提出了以下四个事物:
甲:已知者,并且当前记得;
乙:完全未知者;
丙:当前知觉所及者;
丁:当前知觉所不及者。
这基本就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四种认识情况。
然后,他对这四个事物进行种种可能的两两组合。
结果在所有组合中,前十四种组合是不可能混淆二物产生错误信念的所有情况。
而最后三种组合才可能出现二物彼此混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