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形成社会,自社会诞生起,人类个体便注定要活在这个大流水线之中,随着流水线的不断进化,个体人越来越被紧紧拴在其中,越来越迷失自我。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智者篇> 论“是”(二十七)》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非是者是(十三)
客人在前面论证了“存在(是)”是可变的,所以,人们很难相信“真正的存在(是)”没有运动、生命、灵魂以及智慧。
这也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如果“存在(是)”像理型论者所说的静止不动,那么,它到底有没有理性、生命和灵魂?
客人指出,如果认为“存在(是)”应该拥有理智、生命和灵魂,那么,它就不可能保持绝对的静止,因为,有生命的东西,就意味着运动、生成。
因此,无论主张“存在(是)”绝对静止或变动不居,都将面临无法解决的难题:
如果认为“存在(是)”不变,那么,理智就完全不可能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坤鹏论认为可以简单理解为思维、思考也是一种运动,如果否定了运动,自然也就否定了理智。
如果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那么,同样也将理智排除在了“存在(是)”之外。
因为,没有静止,就意味着任何事物都不会有相同的状态和相同的方面,理智也不能存在或生成,因为只有静止的东西才能成为理智认识的对象。
换言之,没有静止,也就不会有统一性、公允性的知识,而知识是构成人类智慧最根本的因素,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了知识,人类也就没有了认识,理智自然也无从产生及存在了。
最后,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 :必须拒绝“存在(是)”是静止的观点,同时也必须拒绝“存在(是)”总在运动变化的观点。
也就是说,二者都要,真实的事物和事物整体既是不变的又是变化的,一切既变又不变。
二、非是者是(十四)
“好吧,我们似乎已经妥善地在这个论证中把握到了‘是(存在)’,对吗?”客人问。
泰阿泰德回答:“确实如此。”
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论证皆大欢喜地圆满结束了。
没想到的是,客人又翻转了,他说:“天哪!泰阿泰德,我觉得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考察有多么让人困惑。”正如严群的译文所说:“我们这才尝到研究这个问题的难处。”
“怎么反而难起来了,你说这个又是几个意思?”泰阿泰德问。
“亲爱的小伙子,你难道不觉得,关于它,我们此刻正处在彻底的无知蒙昧之中,而我们却以为说对了什么似的,还挺有道理。”
泰阿泰德说:“我也是这么觉得,我们怎么就不知不觉地到了这个地步会上当受骗了呢?我完全莫名其妙。”
“考虑得更清楚一些:如果我们同意刚才的话,那么别人就可以正当地对我们提出质问,就像我们刚才质问那个说‘一切是热和冷’的人一样。”
“什么质问?请你提醒我一下。”泰阿泰德问道。
“当然可以,我会尝试对你进行提问,就像对他们提问一样,我们也可以借此稍进一步。”客人说,“来吧,你不是说,运动与静止彼此绝对相反吗?”
“并且,你还说,它们两者以及各自以同样的方式‘是(存在)’?”
泰阿泰德回答:“我确实这么说。”
“当你同意它们‘是’的时候,你的意思是两者以及各自都运动吗?”
“完全不是。”泰阿泰德答,因为静止不运动。
客人接着问道:“当你说它们都‘是’的时候,你是指它们两者都静止?”
泰阿泰德说:“当然不是。”运动并不静止。
“那么,你在灵魂中把‘是’设定为它们之外的第三者,而它又包含‘静止’和‘运动’?当你说两者都‘是’的时候,你又把这两者放到了一起,专注于它们对‘是’的分有。”
看看严群的翻译:“那么,你把存在当作在灵魂里和动静并存,而兼包动静的第三件东西;因见动静与有存在,便说它们两者是存在?”
王晓朝的译文是:“所以你把真实当作高于这两种事物的第三者,当你说它们是真实的时候,你的意思是,它们既运动又静止,被真实的事物包含在一起,并关注它们与真实事物的共同联系,对吗?”
泰阿泰德回答说:“当我们说运动和静止‘是’的时候,我们可能真把‘是’揣测成第三者了。 ”
“那么,‘是’不是‘运动’与‘静止’两者合在一起,而是与它们相异的某个东西。”
“似乎如此。”泰阿泰德说。
“那么,按其本性,‘是者’既不静止,又不运动。”
“那么,如果有人想为自己建立关于‘是者’的确定观念,那么他应该把理智转向何处去呢?”
“我觉得无论转向哪里都很困难,因为如果某个东西不运动,它怎么会不静止?或者,绝对不静止的东西怎么会不运动?但是,‘是者’现在向我们显示为这两者以外的东西,这是可能的吗?”
泰阿泰德答道:“完全不可能。”
“那么,现在我们回忆下面一点是恰当的。”
“当我们被问到‘非是者’这个名称究竟应当用到什么上面的时候,我们完全感到困惑。”
“那么,现在我们关于‘是者’的困惑会更小吗?”
泰阿泰德说:“客人呀,对我而言,如果‘是者’这个名称能用在某个东西上面的话,我们会更加困惑。”
客人接着说道:“那么,我们至此完全确定了这个困惑。由于‘是者’和‘非是者’归属于同样的困惑,现在我们希望如果这两者中的一个得到或朦胧或清晰的显明,这样另一个也可得到显明。倘若我们没能力去发现任何一方,那么我们当然放弃这个论证,以最好的方式同时从两者中溜走。”
上面这段论证说明了客人最终还是陷入了关于“是”的困惑。
他虽然在前面指出了唯物论者与理型论者关于“是”的观点的缺陷,但是仍然不能回答“是”为何物,也就是“是”的准确定义这一问题,甚至是越是论证越是将该问题的解答推入到了更大的迷雾之中。
因为,当他承认“是”既动又静的时候,就陷入到了矛盾之中:
第一,运动和静止是绝对相反的;
第二,运动和静止这两种对立的状态皆“是”;
第三,既不能说运动和静止都动,也不能说它们都静;
第四,之前论证说“是者”既不静止,也不运动,那么,就只能说“是”为运动与静止之外的第三者,即与运动和静止相区别的其他东西;
第五,那又怎么能说运动和静止合在一起才是“是者”和“一切”呢!
于是,使客人再次陷入了矛盾。
因此,“是”对于客人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而且,它所带来的困难丝毫不亚于“非是”带来的困难。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