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重对待拥有,因为绝大多数东西没有也无所谓,可是一旦拥有了,不仅会被其拥有,要为它付出你的时间、空间、金钱、精力等,而且,在你的心中又会多了一份对失去它的担心,我们就是被这一份份担心压得越来越不洒脱、越来越不快乐。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智者篇>论“是”(三十七)》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通种论(六)
客人表示,在他们得出上面的论证结果之时,也意味着完全突破了巴门尼德所划分的范围,并且离开很远了。
因为巴门尼德认为,“非是者”“是”是绝不能证明的,要使自己的思想在研究中远离这条途径。
但是,如今不仅证明了“非是者”“是”,还说明了“非是者”以什么形式“是”,以及所归属的理型。
“非是/不是/否定”就是“异”,“异”在一切事物的相互关系中“是”。
所以,一切东西在相异之中都是“异者”,且皆“是”,是“是者”。
所以,客人表示,现在他们可以大胆宣布,“异”的每一个部分,不论和“是”怎样对立,它也是“是”的一部分,这就是人们称之为“非是”的东西。
而且,他还特别提醒人们,也不要以为他们是在证明“非是者”是“是者”的反面,因为他们早就不谈论是否有一个“是者”的反面,以及它“是”与否、它可能不可能定义等。
更加直白地讲,这等于在说巴门尼德所说的那个“非是”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是”的绝对反面——绝对的“非是者”——完全没有规定因而完全不能言说的东西。
接着,客人再次总结了通种论的要点:
第一,理型彼此相通,相互结合;
第二,像“是”与“异”这样被称为通种的理型,贯穿一切理型,同时彼此贯穿,相互渗透;
第三,由于“异”分有“是”因此“异”“是”,不过它并不是所分有的那个东西,是异于它的;由于它异于“是者”,所以它必然是“非是者”;
第四,反之,“是”既然也分有“异”,所以它异于其他理型;既然“是”异于所有其他理型,它就不是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其他所有理型的总和,而只是它自己本身。
因此,毫无疑问,“是”不是亿亿万万东西的堆积,其他理型也如此,无论单独或是总体,在许多情况下“是”,在许多情况下“不是”。
然后,客人又话里话外警告他人(主要是智者派):
如果你们不同意我们的观点,那就自己去考察出更好的论述。
别自以为想出了什么艰深的东西,就沾沾自喜,东拉西扯,玩弄词藻。
因为发现问题既不需要什么智慧,也不难做到,谁都可以。
真正又难又美好的事情(研究论证)是:能够泰然无事地跟上人家的话,仔细地逐个地探索、检验、论证每一个步骤,在讨论的对话中从对方本来的观点出发进行理解和反驳。
比如:有人说“异”在某种情况下是“同”,或者相反之,就要去弄清其原意,就其所举的情况,逐一论证、批驳。
如果只是提出和对方不同的看法,或者只说“异”有时是“同”;“同”有时是“异”;“大”有时是“小”……就这样在辩论中兜正与反的圈子,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辩驳,这是孤立、割裂的方法。
而这恰恰也是我们普通人以及智者派辩论的特点,也就是各种不同的矛盾看法只是一个一个轮流出现,相互否定,只有分离没有联结。
用如今流行的话讲,就是不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就是不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中蕴藏的真谛;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者。
二、通种论(七)
“好小伙子呀,试图把每个东西从其他一切中分离开来是离谱的,这么做的人是胸无点墨、不懂哲学的。”是最不学无术、最违反爱智精神的。
这样的人指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普通人以及智者派的讨论方法。
“怎么讲?”泰阿泰德问。
“把每件东西从一切当中分解出来,分得一丝不连,这等于最终取消一切话语,因为我们看到,话语生于诸理型的相互结合、彼此交错。”
也就是说,把每一件事与其余的一切隔开,就是为了彻底取消一切话语,只有把各式各样的东西搭配起来,我们才产生语言。
换言之,把某事物与其他一切事物分离意味着完全取消一切话语(言辞、讨论、对话、研究),因为我们所能进行的任何话语之所以能够存在都在于把各种理型编织在一起,这里的理型也可以理解为概念,我们讲理讨论的过程完全靠着概念之间的结合联系才得以进行。
“因此,你想想,现在正是我们跟这些分离主义者争辩作战的时候,要迫使他们承认此者与彼者相结合,一个是与另一个混在一起的。”
泰阿泰德问:“为了什么?”
“为了这点而言:在我们看来,语言也是‘诸是者’之一,因为语言是我们最大的事,剥夺我们的语言就是剥夺我们的哲学,爱智之学也要取消了,这是最严重的结果。”
“除此之外,我们当前还必须对什么是语言达成共识。如果我们完全否定它‘是(存在)’,语言就该什么都‘不是’,我们也就根本不能说话了。如果我们承认任何事物彼此不相结合、参错,就是取消语言,把语言排除了。”
“这当然没错,但我不懂为什么我们现在必须就语言达成共识。”泰阿泰德说。
“或许按照以下这个方式你会很容易懂。”
“什么方式?”泰阿泰德问。
“我们已经阐明‘非是’是‘是’之外的某个理型,并且分布在一切‘是者’之中。”
“所以,我们接下来必须首先考察:‘非是’是否与‘判断’和‘话语’相结合。”
泰阿泰德不解地问:“为什么?”
“如果‘非是’不与‘判断’和‘话语’结合在一起,那就必然是每个‘判断’和每句话都是‘真的’;如果‘非是’与它们相结合,那样才产生出假判断和假话语,因为心想或口说出的‘非是者’,就是可以在思想和语言中出现的‘假’。”
“哪里有‘假’,哪里就有‘欺骗’。”
“如果有‘欺骗’,就必然有充斥有各式各样的影像、仿像和幻像。”
“我们曾经断定,智者遁入了这个地方,但他却完全否认‘假’曾经发生或存在,因为他以为‘非是者’既不可思考也不可言说——由于‘非是者’决不以任何方式分有‘是’。”那么,只要说出来的就都“是”,都是真的。
“他是这么说的。”泰阿泰德说。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表明了‘非是者’分有‘是’,因此智者大概不会就这点继续作战。”不会再在这方面进行攻击了。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