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本应以自知为基础,但很多人的自信却是建立在无知却以为自知之上的,于是,自信就变成了自大。
——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智者篇>论“是”(三十九)》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通种论(八)
因为前面已经通过论证明确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非是者”分有“是”,“非是”“是”。
所以,客人认为,智者应该不会再纠缠于此了。
但是,狡猾的他们绝对不会就此束手就擒,一定会再换个攻击点继续战斗。
比如:他们可能会说有些事物分有“非是”,有些事物不分有“非是”,而“话语”和“判断”就属于后者。
于是,他们就可以据此继续坚持说“影像制造术”和“幻像术”是根本不存在的。
因为,如果“话语”和“判断”不分有“非是”,没有这种结合,它们就都“是”,也就不会是“假”。
客人指出,这就是必须研究“话语”、“判断”和“幻象”的原因所在。
为的就是要确定它们与“非是”的结合,以此证明“假”存在。
因为,如果“假”被证实存在,就可以将智者钉死在那里,然后将其捉住。
客人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它相当于是一个论证基础,由它出发,能够证明巴门尼德的根本原理——“‘非是’是完全没有的”,恰恰就是智者派诡辩的核心防线;
再者,只有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才能弄明白智者诡辩的错误根源。
然后,客人将进一步用此观点来研究语言、思想、判断等的本性,看“假”为什么“是”,它与真理是什么关系。
不过,泰阿泰德对智者还是心有余悸,认为后者太过狡猾,很难捕捉,因为他们拥有非常全面的防御,任何时候都可以抛出障碍来阻挡对手的进攻,保护自己。
正如刚刚艰难地攻破了他们抛出的“非是者”“不是”,另一个障碍又被他们抛了出来,也就是“假”在“话语”和“判断”中“非是”(不存在)。
而且,泰阿泰德担心,即使证明了“假”在“话语”和“判断”中“是”(存在),他们很可能还会再重新从其他方面发难,没完没了。
对此,客人只能先熬了一碗心灵鸡汤给泰阿泰德灌下去,一硬一软地劝慰。
首先,他用硬的激将法说,每次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我们也得鼓足勇气,如果失去信心,就只能是原地不动,或是倒退回去,这样的人可不是攻城拔寨、开基创业的人呀。
接着,他又软的好言劝说,你看正如你所说的,我们已经把智者最牢固的城墙都给攻破了,剩下的都是小意思、小障碍了,不用太过担心。
泰阿泰德毕竟年轻气盛,马上就恢复过来,对客人的话表示,你说得太好了,我信心倍增了。
二、通种论(九)
看到泰阿泰德被鼓舞起来后,客人说:“那我们就像刚才说的那样,首先从‘话语’和‘判断’入手,以便更清楚地考量:
看看它们是不是与‘非是’有关联;
还是说,它们两者都是真的,其中的任何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假。”
“来吧,让我们像谈论诸理型和诸字母时所说的那样,用同样的方式再来考察‘诸语词’。我想这样可以达到我们研究的目的。”
泰阿泰德问:“我们究竟该回答关于‘诸语词’的哪一点?”你会提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客人说:“要么,一切语词都可以彼此连接;要么,任何语词都不能彼此连接;要么,有些可以,有些不能。”
“这很明显啊,有些语词可以连接,有些不能。”泰阿泰德说。
客人接着说:“你的意思也许是在说:那些相继说出的,表达一个意思的词就可以连接起来,那些摆在一起并没有意义的就不能连接。”
也就是说,表示某事物的语词连续说出来时连接在一起,而那些什么也不表示的语词串在一起,就不能连接。
泰阿泰德不明白地问:“你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客人回答:“我以为这就是你表示同意的时候心里所想的,我们有两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什么。”
换言之,我们在说话时用来指称“实在”的符号肯定有两种。
“其中一种被称为‘名词’,另一种被称为‘动词’。”
“表示动作的叫动词。”
“表示那些动作的‘施动者’的叫名词。”
“‘话语’永远不会是仅仅由连续被说出的名词所构成,也不会是由脱离名词而被说出的动词所构成。”
也就是说,一句话绝不只是一连串的名词所构成,另一方面,光有动词而没有与其联系的名词也不成话。
泰阿泰德要求客人进一步解释:“这个我不懂,我不太跟得上你的节奏啊。”
客人则有些责怪地说:“你刚才表示同意的时候,心不在焉,显然正想着别的事情,因为我的意思正是:以这种方式说出来的一连串的名词或动词不能构成一句话。”
“怎么连成一串的?”泰阿泰德问。
“例如‘走’、‘跑’、‘睡’等等表示动作的动词通通串起来依次说出,也不成为一句话。”
“同样情形,就是把‘狮子’、‘鹿’、‘马’以及人们称呼动作之施动者的名词串起来说出,也不成为一句话。”
“除非某人把名词和动词结合起来,否则发出的声音既不以此方式也不以彼方式指示任何‘作为’或‘不作为’,既不指示‘是者’也不指示‘非是者’的存在。”
因为不管是单用动词还是单用名词,都不能表达“是者”或“非是者”的行动或闲散,也不能表达它是什么。
“但是,当名词和动词出现匹配、一配合的时候,这个最基本的‘结合物’就立即成为一句话,即最基本和最短的话语。”
没想到,泰阿泰德还是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当某人说:‘人学习’,你会说这是最短和最基本的一句话吗?”
“我会。”泰阿泰德说。
“因为它此时的确指示了‘存在者(是者)’或‘正生成者’或‘已生成者’或‘将出现者’。”
“它不仅‘命名’,而且通过把动词与名词结合起来‘断定’某个东西。”
“由此,我们说它‘论断’而不仅命名,我们将这个结合物的名称表述为‘话语’。”
也就是说,某人用这种方式宣布了某件现在、过去或未来发生的事情,并不只是吐字发音,而是作出了某种规定,把名词和动词连起来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在说话,而不只是吐字发音,我们给这一联结(配合、结合、匹配)一个名称,叫“话语”。
“正如事物当中有些是相互配合、匹配的,有些是不配合、不匹配的,语言符号也一样,有的不配合、不匹配,有的则相匹配成一句话。”
泰阿泰德表示:“完全没错。”
“不过,还有一件小事要说。”客人说。
“什么事?”泰阿泰德问。
“只要是话语,就必然是‘关于某个事物的’话语;不关于任何东西的话语是绝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就是在说一句话的时候必须是关于某某事情的话,不可能是无所指的。
“而且,一句话必定有其性质。”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