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样高明的骗术,都离不开两个字——信息,骗子的手法就是将信息通过视觉和听觉传递给你,让你信以为真,从而一步步操控住你,所以不要整天沉迷于别人输出的信息,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上当受骗。

——坤鹏论

坤鹏论:读《普罗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十六)-坤鹏论

一、前情回顾

在《读<普罗泰戈拉篇>德性是否可教?(十五)》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以下内容:

普罗泰戈拉:德性可教(三)

在这部分普罗泰戈拉论证的是苏格拉底提出的最后一个困惑:

如果德性可教,为什么那么多好人却不能将自己的德性教给自己的儿子?

也就是说,为什么那么多好人的儿子反而会变得卑劣呢?

在这部分,普罗泰戈拉使用暗渡陈仓的手法将德性说成了一种技艺,类似吹笛术的技艺。

第一,人人都有德性,也没有谁会不愿意教别人德性。

如果城邦的存亡要求每个公民都是吹笛手,并且个个在行。

那么,每个人就都能私下或公开地教其他人吹笛术,并对差的吹笛手批评教育。

因为这关系到城邦存亡,所以没有人会妒忌会这种乐器的人,也不会有谁有所私藏,都会尽心尽力地去教,正所谓救别人也是在救自己。

而这恰恰就像现实中没有谁在涉及正义和法律的事情方面妒忌任何人,毕竟这种德性决定了城邦的存在,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互之间的正义和德性对他们有益,所以,在这方面谁都会热切且毫无保留地教其他人。

这部分,普罗泰戈拉排除了一种可能性,即好人的儿子变卑劣是因为没人教他们德性。

第二,德性不好是因为没天赋。

就像吹笛子一样,不管是谁的儿子,只要具有极好的吹笛天赋,他就会成为名手,同样,无论是谁的儿子,只要没天赋,就会籍籍无名,事实上,很多好吹笛手的儿子经常很差,反之亦然。

德性也是如此,不存在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子英雄儿好汉,所以,我们才看到不少好人的儿子会变得卑劣,道理很简单,这些儿子们在德性上就基本没啥天赋可言。

第三,天天美食大餐,就会觉得天天没吃什么好东西。

普罗泰戈拉指出,你苏格拉底也要从自身找原因呀,因为你身处文明世界,在这里德性如空气,你每天呼吸着它,被它所包围,对其习以为常,再加它看不见摸不着,你就以为好人的儿子们没有德性,也没有人教德性。

但是,实话讲,那些好人的儿子们,他们在礼法和人世中长大,无论在你看来多么不正义,他们本身还是正义的,甚至在这事情上还是个巧匠,是正义的实践者。

不信你就拿他们跟剧作家斐瑞克拉底的《野蛮人》比比,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守正与合法的。

其次,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德性,所以都能按其所能地是德性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教着其他人。

但是,就像你在这里问谁是希腊语的教师一样,因为人人都会,人人都可以教希腊语,反而你会觉得一个也找不到。

德性也如此,正如你要寻找那些技艺专家的儿子们的老师也不会找到一样,他们的技艺实际上都是从他们的父亲以及父亲的那些有相同技艺的乡友们那里学来的,他们谁都能教。

当然,要做专家的老师不容易,但要做完完全全不懂这技艺的年轻人的老师则容易得多,在德性和所有其他事情上就是如此。

因此,只要在德性方面哪怕有一丁点儿优势,就能担当年轻人的德性老师,而我普罗泰戈拉就是这样的一位,能比其他人更好地帮助年轻人臻进其美和好的品质。

所以,别老拿我的学费说事,我觉我配得上那些学费,甚至应该收得更多,我的学生也这么认为。

至此,普罗泰戈拉论证了:何以德性可教,雅典人何以这样认为,以及何以父亲优秀,儿子可以一无是处,反之亦然。

坤鹏论:读《普罗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十六)-坤鹏论

二、苏格拉底:它们是德性的组成部分,还是德性的不同名称?(一)

到这里,普罗泰戈拉结束了他冗长的讲话,极好地展示了他那华丽的口才。

我已经沉迷其中,出神地凝视着他好半天,急于想听他还会再说些什么。

当我感觉到他确实已经讲完,还真费了点儿劲才让自己回过神来。

我瞟了一眼希波克拉底,对他说:“阿波罗多洛之子,我非常感谢你把我拉到这里来,因为普罗泰戈拉刚才说的话我认为具有极高的价值,让我所获多多,毕竟就在刚才之前,我还以为,好人之成为好人,并非凭人为的努力,但这会儿我信服了。”

“不过,我还有个小小的地方没想通,显然,普罗泰戈拉轻易就能开导我,既然他开导了那么多的事情。”

“毕竟,如果有人就同样的这些事情与任何一个民众演说家讨论,无论是伯里克利,还是别的哪个著名铁嘴,大概也会听到这样一些说法。”

“可是,如果还有什么要进一步问,他们无不像书本那样,即不能解答,也不能反躬自问。”

“如果有谁就自己所讲的东西中哪怕小小的一点儿问下去,他们就会像被敲响的铜盆那样响个不停,直到有谁摁住它。”

“所以,我们的演说家在任何细小问题上通常都会发表一篇马拉松式的演说,但是,普罗泰戈拉不一样,尽管他完全有能力作又长又漂亮的讲演,这是我们刚才已经领略到的,但他也有本事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还能自问自答,这确实是一项罕见的造诣,极少有人能做到这个份儿上。”

苏格拉底这段话明显是指桑骂槐地挖苦讽刺普罗泰戈拉,说他的论证有如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特别是就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能扯出马拉松那么长的一篇演讲,但是,往往经不住别人追问,也不能自问自答,更不能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他这是变向地激普罗泰戈拉的将,让他在自己后面提出的问题上就别扯那么多闲犊子了,简单地告诉答案即可。

“那么,普罗泰戈拉啊,这会儿我只差一个小问题,你只要回答了它,我想我就搞通所有啦。”

“你刚才说,德性可教,我很快就相信你的说法,胜过相信别人。”

“不过,你在讲的时候,有一点让我感到惊讶,希望你能填补我灵魂中的这个裂痕。”

“你说宙斯把正义和敬畏赐予人,还在你的论说中多次提到正义、节制、虔敬,以及其他这类东西,都被你总起来说成仿佛是一个东西,即德性。”

“我想问的就是这一点,请你能更加精确地加以论证说明,德性是一个整体,并以正义、节制、虔敬为其组成部分,还是这些名称全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

“我想知道的就是这一点。”

这里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是:正义和虔敬是否一回事,他表示,目前就这一点还没想通。

换一种表述,这个问题是:你普罗泰戈拉虽然论证了德性可教,却没论证哪种德性可教。

这里不是问何谓德性本身,而是问正义究竟如普罗泰戈拉所说的是一种,还是多种,也就是定义混乱,不清晰。

因为,普罗泰戈拉在神话中说到正义和敬畏,在长篇大论中则说到正义、虔敬和节制,甚至说到正义与智慧,听起来像是至少有两类正义。

“好吧,这很容易回答,苏格拉底,”普罗泰戈拉说,“因为,你问的那些实为一个东西,即德性的各个部分。”

也就是说,德性是一,苏格拉底问的其他性质都是它的组成部分。

坤鹏论:读《普罗泰戈拉篇》 德性是否可教?(十六)-坤鹏论

“是不是这样?”我说,“就好像一张脸的部分是嘴巴、鼻子、眼睛、耳朵,抑或像一块金子的组成部分那样,各部分之间,甚至是各部分与整体之间,除了大小之外没有什么差别?”

“对我来说,它们显得是第一种方式,苏格拉底,也就是说,它们就像脸的组成部分与整个脸。”

我接着说:“那么,人们如何分有德性的部分,是有些人拥有这一部分,而另一些人拥有那一部分?或者是拥有了某部分的人必定也拥有了德性整体?”

“不会是你后一种说法,”他说,“因为,多数人勇敢却不正义,就算多数人正义,也不智慧。”

“那么,这两者也是德性的部分了,”我说,“我指的是智慧和勇敢。”

“大多恐怕都如此吧,”他说,“而且,各部分中最大的部分当然是智慧。”

“每个部分都与其他部分不同吗?”我问。

“对。”他答道。

“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吗?以脸为例,眼睛和耳朵不同,它们不会拥有相同的功能。脸的某个部分也不会在其他方面拥有和其他部分相同的功能。”

“德性的组成部分是否也是这样,无论是它们自身还是它们的功能都相互不同吗?如果可以类比的话,那么我想必定如此。”

“是这样,苏格拉底。”

“那么,德性的其他部分都不会与知识、正义、勇敢、节制、虔敬相同。”我说。

普罗泰戈拉表示同意。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