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满天飞的时候,往往是隐藏在背后的人们处于激烈斗争之时,所以,面对小作文最正确的态度是:先自问一下谁是其最大受益者,然后呢,你一般就会兴趣索然,全没了看它们的兴趣。

——坤鹏论

坤鹏论:苏格拉底学派(四)-坤鹏论

今天忙忙碌碌一天,直到晚上11点多才算能坐下来写文章,好在今天的文章昨晚写得差不多了。

一、居勒尼学派:纯粹的快乐才是人生的目的

其创始人是来自北非居勒尼的亚里斯提卜。

他生于约公元前435年,卒于约公元前360年。

亚里斯提卜家境豪富,长得英俊,风度翩翩,谈吐机智,因此到哪里都很吃得开。

他早年就学于普罗塔哥拉,是智者派人物。

他因为观看奥利匹亚竞技到过希腊。

后来,他非常仰慕苏格拉底的盛名,约公元前416年专程跑到雅典,拿出大把的金钱给苏格拉底,希望成为后者的学生。

没想到的是,苏格拉底不但不收他的钱,还对此行为大加斥责。

当然,苏格拉底一般不会拒绝好学的人,最终还是将其纳为弟子。

亚里斯提卜曾与柏拉图在叙拉古的僭主狄奥尼修一世的宫廷一起共事,他很受宠爱,因为他为达目的,就算奉承暴君也在所不惜。

据说,有一次狄奥尼修一世把唾液吐在他身上,他耐心地微笑着说:“就是渔夫想抓一条小鱼,需要忍受的水分的程度,要远比这些口水多得多。”

还有一次,他的朋友数落他居然向狄奥尼修一世下跪,他回答说错不在他,因为国王的“耳朵长在脚底下”。

后来,苏格拉底被害后,他就离开了雅典,曾在希腊各个城邦执教,并受到了礼遇,最后他回到故乡,兴建学校,从积极方面阐发苏格拉底的伦理说,开始了居勒尼学派。

该学派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善的规定上,他们力图对善作进一步的规定,并且把善放到个人的享受、快乐中。

在他们那里,人生的目的不是德性和完善,而是快乐,是短暂的享受,理智是人生艺术的手段,理智会教导人们应该如何尽可能地享受生活。

居勒尼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亚里斯提卜的女儿阿勒图,以及她的孩子小亚里斯提卜,他们进一步从生理上考察亚里斯提卜提出的快乐说。

亚里斯提卜把认识论中的感觉论和伦理学中的快乐主义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享乐主义学说。

这种学说不仅认为感觉是认识论的原则,而且也是人们道德行为的原则。

由于该学派崇尚感觉,所以其学说属于感觉主义的主张,认为感觉是真与善的标准,因为在认识方面,只能由感觉给人以真理,在道德领域,真实的东西或目的,比如:善,也是由感觉提供的。

它又认为,感觉是主观的,不能反映外界的事物,因此事物是不可知的。

按黑格尔的评价,居勒尼学派的目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而这又与后世的存在主义有着本质的相同。

居勒尼学派的原则就是:寻求快乐和愉快的感觉,这是人的天职,人的最高的、本质的东西。

坤鹏论:苏格拉底学派(四)-坤鹏论

二、居勒尼学派:德性的真正意义是获得快乐

居勒尼学派的哲学思想与犬儒学派的哲学思想,同源于苏格拉底的道德说,但是它们却分道扬镳走到了完全相反的两边。

苏格拉底的道德说中曾提到过德性与幸福及快乐的关系,

犬儒学派专门从消极的方面来解释德性的内容,也就是限制欲望以获得幸福及快乐;

居勒尼学派则完全相反,它专门从积极方面阐发,以求满足其欲望而达到幸福及快乐,并认为这才是德性的真意义,因为他们认为德性自身没什么价值,有价值的地方只在它是达到幸福与快乐的方便,所以说德性是获得幸福之道,幸福是获得快乐之道。

居勒尼学派把苏格拉底的至善解释为快乐,至善只能在快乐之中,快乐则是衡量一切价值的尺度。

该学派还声称,感官快乐和个人享受是人生所追求的目的,伦理学也就是求得最大快乐的知识。

所以,亚里斯提卜和他的居勒尼学派是快乐主义创始人和倡导者,被认为是享乐主义学派的奠基人,第一个提出了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

三、居勒尼学派:最大的快乐在当下

居勒尼学派认为,寻求肉体感官快乐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天职。

幸福就是寻求快乐,为了完成我们的幸福,就不能不去寻求最大的快乐。

而最大的快乐不在过去,也不在将来,只在现在,因为过去的快乐无从追回,将来的快乐虚无缥缈,只有现在的快乐是真实的,所以应当努力追求个人的现实的肉体的快乐。

这与存在主义所倡导的“活在当下”基本就是一个论调。

不过,现在的快乐也有大小之分,苦痛与其相生相伴,所以,我们必须选择其中最大的快乐。

四、居勒尼学派:最大的快乐必须要有选择的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到真正的最大的快乐呢?

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选择的智慧,而有这样智慧的人,就是贤人。

所以,知识的必要,无外乎是快乐的选择,人们需要从其知识去引导行为,不可任由情欲的妄动。

哲学的价值就在于开发选择最大快乐的知识。

五、居勒尼学派:快乐完全是自己的事

居勒尼学派认为,快乐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不是社会的,所以真正的贤者不会被社会的法律习惯而拘束,他们之所以还遵守法律,遵从习惯,也是为了保证自家的安乐。

不过,该学派也主张,对快乐或享乐应加以理性的自我控制,强调“要能主宰快乐,而不为快乐所主宰。”比如:亚里斯提卜在谈到他与名妓莱伊斯的关系时说,我是占有她,而不是被她占有。

六、居勒尼学派:也有消极到厌世

虽然人永远希望获得最大快乐,但是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后来,这个学派中有些人发展出了厌世的说法。

比如:赫格西亚,他就是个死亡赞美者、死亡说客、自杀劝诱者,传统的悲观主义者与其相比似乎都要明显乐观些。

他说:“人们纵不得快乐,只要在无苦痛的状态,便是人们的幸福,与其求尽欢乐,毋宁满足无苦痛的状态,要是不能得快乐而且连苦痛的境遇都无法摆脱,那宁死的为佳。”“人体被感染了太多苦难,同时人的灵魂又要分担肉体折磨,所以这些灵魂就像被惊扰的猎物一般有着令人悲伤的结局。”

他认为没有苦痛混杂在其中的纯粹的快乐是不可能的,完满的幸福是达不到的,因为身体和灵魂都为各种痛苦所侵扰和折磨,他相信,从悲伤和痛苦中解脱是人生唯一目标。

他悲观生涯最为辉煌的成就就是一篇名为《死于饥饿》的文章。

根据著名的古罗马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所言,这篇文章极高肯定了自杀这一行为,以至于导致相当数量的读者自杀。

由于这篇文章过于悲观黑暗,法老托勒密下令将赫格西亚逐出亚历山大港,从此不得在此教书和演讲。

坤鹏论:苏格拉底学派(四)-坤鹏论

七、居勒尼学派:从生理角度考察快乐

亚里斯提卜的外孙小亚里斯提卜专门从生理的角度考察快乐、苦痛的产生,从而巩固夯实学派的快乐说。

他说:“一切感情的发生,都归于人们的身体内的物质运动的状况,所以五官的知觉只显示人们自己的状态,并不能显示外物的状态,体内的物质运动平稳的时候,就觉得快乐;运动过于剧烈的时候,就觉得苦痛,如果运动很少或是全然何止的时候,也就没有苦痛,也没有快感了。”

八、居勒尼学派:总结

总的来说,居勒尼学派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现世的快乐和享受,幸福就是追求并获得快乐,快乐就是肉体感官的享乐,德性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带来快乐。

知识是道德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快乐和痛苦,并能为人提供达到快乐的手段。

该学派的思想有着三个特征:

第一,是主观的,重独立的自由,这一点和犬儒学派相同;

第二,是理性的,重自己的选择;

第三,是积极的,重欲望的满足增加。

后两点和犬儒学派完全相反。

居勒尼学派的哲学思想纯粹于从伦理上的个人的快乐,从此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希腊社会处于解体边缘,个人精神非常旺盛,该学派也算是伊壁鸠鲁学派的前驱。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