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一个同样的执念,那就是:我比普通人强。

——坤鹏论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6)-坤鹏论

第一卷第九章(六)

原文:

又, 人们可以照他们的说法去推演,作为本体的底层物质,以及作为本体的断言与差异,均属于数,

也就是说,这些底层拟化于物质而并非物质本身。

这里我所指的是“大与小”,如同自然哲学家所说“密与疏”一样,为底层的初级差别;

因为这些也就是“超越与缺损”的诸品种之一。

至于动变,“大与小”如果是动变,则通型显然将被动变;

它们如果不是动变,动变又将从何产生?

自然的全部研究就此被取消了。

解释:

如果按照数论派的说法,构成事物的最底层,比如:底层物质、断言、差异等,都是数,它们拟化了物质,却并非物质本身。

换言之,抽象的拟化出了物质的。

而“大与小”就是底层的最初级差别,与“密与疏”都属于“超越与缺损”的子类。

那么世间的动变呢?

如果“大与小”是动变,理型将会被动变;如果它们不是动变,那么动变从而何来呢?

所以,这个理论将使对自然的研究就此取缔。

原文:

指明事物归属于一——想来这是容易为之作证的,但实际还没有证明;

因为所有例引的方法只证明,除开“绝对之一”(本一)存在之外再无其他,

即使我们承认所有的假设——也不能证明所有事物归属于一。

假如我们认同普遍事物为一个科类,那么也不会有“绝对之一”这样的结论;

并且于某些事例而言,原本也说不通。

解释:

亚里士多德指出,他们并没有证明所事物是一,即使同意宇宙是一个种(它有时是不能是的),他们仅仅建立了一个分离的“一本身”的存在。

所谓“例引”,是指由实事设例引向抽象结论,其方法大致是,举若干人而求其共同之处,以定人之普遍,再举人、马、猴等而求其间之普遍,最后万物必通于一。

原文:

在数之后,线、面、体如何产生继而存在,以及它们所含的意思,这些也都未能说明;

因为这些既不能是通型(由于它们不是数),也不是“间体”(因为间体是一些数学对象),也不属于可灭坏事物。

显然这是一个第四类的事物。

解释:

亚里士多德继续指出,在数之后,线与面与体是怎样发生而能存在,还有它们具有哪些意义,这些都没有予以说明,因为数既不是理型,也不是中介体,也不能消亡,那么,它必定是一个与以上三类不同的第四类。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26)-坤鹏论

原文:

总的来说,事物之存在涵融着许多不同命意,不辨明其复杂性而要觅取所有存在的要素,一般是不可能的,

用这样含混不清的方式探求事物的组成要素之性质也是无益的。

因为所能寻求得到的要素只是本体的要素,至于什么是“作用”或是“被作用”,或是“隐藏”的要素,实际上不一定能够发现;

因此要系统研究一切现存事物的底蕴,若是自以为已经掌握了一切要素,都是不确当的。

解释:

追寻所有存在事物的要素,却不区分它们的不同的各种意义,那是荒谬的。

因为能够寻求到的要素往往只是本体的要素,对于那些作用与被作用等隐藏其中的要素,是很难发现的。

原文:

我们怎能习知一切事物的要素?

明显地我们不能先知而后学。

开始学习几何的人,即使他娴于其他事物的知识,可是于所拟修习的几何这门学术,当是全无知识的;其他类此。

那么,如果像有些所主张的,世人有一门统括一切事物的学术,则修习这门学术的人该是先前一无所知的了。

可是一切学习无论是用“实证法”或用“界说法”进行,必须先知道某些“前提”(知道一些或全部前提)以为依凭;

界说(定义)的要素必须先已知道而熟习;

用“归纳法”来学习也相似。

若说知识真的基于宿慧,这很奇怪我们不知道自己具有这样伟大的知识。

解释:

我们怎么能够知道所有事物的要素呢?

很明显,没有什么预先具有的在先的知识。

因为当一个人学习几何学的时候,尽管他在以前可能知识其他的事情,但不知道这门知识处理的任何事物,

而这些正是他要学习的;在所有其他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这就是说,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的时候,是不可能已经拥有这门知识了,否则,还要学习它干什么呢?

如果有一门关于所有事物的知识,就像有的人断定其存在的那样,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所有学问都借助于前提,它们或者全部或者一些都是我们以前知道了的,这不论用证明的方法还是用定义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都是如此。

因此定义的因素必定是以前已知道的并且是熟悉的,用归纳的方法来学习,其进程也是相似的。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个别的事实引出一些普遍的知识,再用定义或证明的方法由已知命题推导出新的命题,而这新的命题正是我们要寻求的新的知识,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先天具有、与生俱来的能够验证的知识。

很明显,这完全是针对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的,亚里士多德用了“宿慧”一词进行指代。

关于它可以看坤鹏论以前写过的:

《读<美诺篇> 学习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上)》

《读<美诺篇> 学习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中)》

《读<美诺篇> 学习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下)》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