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物质的崇拜高高在上,对于精神的崇拜卑微渺小,这便造就了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在,其实,只有处于物质与精神两者之间的中庸社会,才算得上健康的社会。

——坤鹏论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44)-坤鹏论

第三卷第四章(四)

原文:

他说:

因为土的存在我们看见了土,因水而见水,

因神一般的以太而见以太,因火而见烈焰之火,

因爱见爱,因阴暗之斗而见斗。

但是——这明显至少可以作为我们的起点——按他所言,斗争是分崩离析而致灭坏之因,也是生存之因。

同样地,友爱也不独是生存之因;

因为事物终归于一,一切事物也尽灭于此。

同时,恩培多克勒没有提及动变自身之因,他只说万物由自然而至于此。

而当最后斗争于一个球体中长大成形。

他起身要求其所得,时间已经到来,

由一个神圣的誓言贯穿始终。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暗示了动变的必然性;

但他没有说到之所以动变成为必然原因。

解释:

恩培多克勒说,我们通过土来感知土,通过水感知水, 通过以太感知神圣的以太,通过火感知逐渐暗淡的火焰, 以友爱对友爱, 以恶毒和斗争对斗争。

由他的这些说法我们可以清楚地明了他的理论:斗争不但是灭坏的原因,同样也是创生的原因。

同样道理,那么友爱也不应该只是创生的原因,也是其他一切灭坏的原因。

因为事物因友爱终归为一时,也是一切其他事物灰飞烟灭的时刻。

恩培多克勒说,当最后的斗争在一个球体内造成各部分逐渐膨胀,直至它那荣耀实现的时刻来临,一个强大无比的誓言,将它们相互变动轮换。

和谁轮换?

斗争轮换为友爱。

而那个荣耀实现的时刻,也就是友爱登场将一切合拢在一起的时候,

所以,友爱不仅是创生的原因,同时也是消灭其他的原因。

不过,他对于这种转换动变本身,只说是自然如此,却没有说出自然何以如此的原因。

“以太”,古希腊人把大气分成两层,月亮以上的叫清气,音译为以太,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

后来古亚里士多德对其进行了发展,设想为一种物质,是物质元素除了水、火、气、土之外,居于天空上层的物质。

它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

“以太”一词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译。

原文:

但是,也只有他关于此言之凿凿;

因为他未曾说某些事物可灭坏,有些事物永恒,

他只说除元素之外,其他的事物都是可灭坏。

而我们当前的疑惑在于,且说事物由同一原理操控,如何能使有些灭坏,而有些永生。

对于两种不同事物而言必是有两种不同原理,我们的讨论也就搁浅于此。

解释:

恩培多克勒认为,斗争是事物分离的力量,友爱是事物结合的力量,

同时分离之中,又会产生新的东西,结合之中,又会消亡旧的东西。

除了元素是永恒的,一切都是可以灭坏的。

亚里士多德指出,恩培多克勒所说的这番话, 倒也能自圆其说,

可是,他没有解释,为什么有些东西是可灭坏的,有些东西是不灭坏的。

于是,按照他所说,我们遇到难题就是,既然来自同样本原,为什么有些东西可灭坏,有些东西不灭坏。

这里的问题实质在于,永恒的元素如何产生出可灭坏之物呢?

原文:

但是,假如原理真有不同,

解释:

反命题:原理是不同的,即分为可灭坏的原理和永生的原理。

原文:

随之而来又是一点疑惑,

可灭坏的原理随其所指事物而灭坏,永生之原理随其所指事物而永生?

解释:

从上面的推导看来,那些原理不会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原理不同,这里也就生出一个难题,即:它们到底是不可灭坏的还是可灭坏的?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 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44)-坤鹏论

原文:

若它们是可灭坏的,它们也仍就是由元素而成的事物,

因为一切事物的灭坏即是事物分化离析而复成其所由组成的各元素;

如此说来,于这类可灭坏原理之前必是另有其他原理,

但这也是不可能的。

如此这般地追根溯源是否能以某一限定而止,抑或是行于无穷无尽?

再说,可灭坏原理若归消失,则可灭坏事物如何还能存在?

解释:

如果原理是可灭坏的,那么就要进一步追寻这些原理的原理,一直找到那个不可灭坏的原理,

因为如果原理灭坏了,如何能有事物生成呢?

原文:

若说原理永不灭坏,又何以有些依此原理组成的事物却仍归于灭坏,

反之,依别的原理组成的事物却并能不灭坏?

这或许不全然如此,但其是与不是,总归需很多时间与精力去论证。

实际上无人会坚持这样的主张——可灭坏与永生事物出于两种不同原理;

普遍认为同一原理能应用于一切事物。

他们将我们如上所提的疑惑,尽数抛开,当作琐碎之物不了了之。

解释:

如果这些原理都是永生不可灭坏的,

那么,为什么从这一些不灭坏的原理中生成了可灭坏的事物,从另一些生成了不可灭坏的事物呢?

这是没有充足理由的,它或者是不可能的或者需要详细阐明的。

此外,没有人去费力主张不同的原理,所有思想家都主张原理是相同的,

他们认为这里的疑惑是不值一提、不值深究的。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个问题仍然是从不可灭坏和可灭坏的角度提出普遍和特殊的关系问题。

即可灭坏的事物的本原是不可灭坏的东西,不论是元素还是理型都具有普遍性,

那么,从不可灭坏的普遍的东西如何会生成可灭坏的个别事物呢?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