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让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奴仆和仇人。
——坤鹏论
这两天坤鹏论看到一段话说:
互联网的作用,原本是让井底之蛙开一开眼界,认识一下井口以外的世界。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成千上万只井底之蛙通过互联网互相认识,互相认同,互相肯定,
并经过长期的交流之后达成共识,认为世界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
坤鹏论认为,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其中有一个人类思维的重大事实在作祟,它就是:
我们的先入之见(先入为主)会引导我们对信息的知觉和解释。
我们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和解释世界,谁都不例外。
我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与筛选是主观的,并非如实地对现实进行反应,而是根据我们对现实的建构做出反应。
也就是说,一旦你形成了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的知觉。
比如:如果你将某人视为敌人,就会倾向于将其模棱两可的行为诠释为表示敌意。
就算是同一个证据同时拥有两种观点,也不会降低你对自己信念的支持,反而更起了促进作用。
因为你只相信支持自己信念的观点,对于与其相反的那个观点不是视而不见,就是嗤之以鼻。
简言之,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
社会心理学说,这叫信念固着。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信息越丰富,越是唾手可得,人们却变得越来越愚昧。
而且,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充分应用的互联网,其令人沉迷的关键之一也是人类的这一特性,你看了,就给你看更多,慢慢地,你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正确,这种思想层面的成就感,即觉得自己太聪明了,远超其他成就感给人带来的愉悦。
第四卷第一章
原文:
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秉赋”。
解释:
这里的“实是”也可以直接译为“是”,即“是之所以为是”,
同时,国内比较多将其译为“存在”,即“存在之所以为存在”。
坤鹏论还是建议用“是”或是“实是”,这就牵扯到了《这个“是”不仅仅是》,
可以说,整个西方哲学,从古至今,研究的都是“是”,
所以,用“是”会让我们总是想起西方哲学中“是”的本义,从而不会偏离方向。
原文:
它与任何所谓专门的学术不同;
那些专门的学术没有一门普遍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它们把实是切下一段来,研究这一段的质性;
例如数学就在这样做。
解释:
这门学术不同于任何所谓的特殊学术,
因为那些学术中没有一门是一般地考察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它们总是截取实是的一部分,然后研究这个部分的属性,比如:数学。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明显地界定了哲学和其他学术的区别:
哲学,是一般地、全面地考察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其他学术,将实是截取出一部分来,专门研究这一部分的性质。
这就像我们面前摆着一个大西瓜,哲学就是整个地研究这个西瓜,而各门具体学术,则是切下西瓜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
原文:
现在国为我们是在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明白地,这些必须是禀于本性的事物。
若说那些搜索现存事物诸要素的人们也就在搜索基本原理,
这些要素就必须是所以成为其为实是的要素,
而不是由以得其属性的要素。
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第一原因也应当求之于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解释:
研究事物就是研究事物的属性和本原,
那么,哲学就是研究实是的最高原因和最高的本原。
这些元素和本原是因为实是的本性而是,即构成实是的元素和本原,它们决不是因其获得特性的元素,
这就是作为实是的第一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实是之所以为实是的第一原因,
而它也应该是在寻求实是之所以为实是的途中进行探求。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