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种种经历最终都将化为一个个故事,那么,谁的故事精彩,也正说明了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
——坤鹏论
第六卷第一章(上)
第六卷是《形而上学》一书中除第二卷(共计两章)之外,章数最少(共计四章)的一卷。
其内容和前面第四卷的第一、二章有联系,即都讲到《形而上学》研究的范围与特点,
并且,它与前面第五卷的第七章讨论的“是”的意义有重叠。
第六卷第二、三章讨论的是偶然之“是”,第四章讨论的作为真假之“是”。
这些都表明了第六卷与第四卷、第五卷有关联,特别是和第四卷讨论的问题有明显的关联。
原文:
我们是在寻求现存事物,以及事物之所以成为事物的诸原理与原因。
健康与身体良好各有其原因;
数学对象有基本原理与要素与原因;
一般运用理知的学术,或精或粗,均在研究诸原因与原理。
解释:
我们探寻的是事物的原理和原因,而且很明显这些事物就是现有事物。
也就是说,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探寻现有事物原理和原因为目的的。
比如:身体健康与身体良好各自有其原因;
再比如:数学有其基本原理、基本元素和原因;
一般说来,每一种运用理智(理性思维,也就是清醒、冷静、合乎实际的思维)的科学,不管它们是比较精确的,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关于原因和原理的。
换言之,一般运用理智的学术,虽然有严谨和粗略之分,但都是在探求诸多原因与原理。
理知与感知相对应,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有理知的同时还可以感知,可以感知的同时还能够理知,感知是感性,是对整体的把握,是一种无意识状态的快速判断。
比如:你见到一个人,不需要思考,就可以立刻知道你曾经见过他。
而理智呢?
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理性思维,它需要你去主动的推理和计算,是一种有意识状态的思维过程。
原文:
所有这些学术各自划定一些特殊〈专门〉实是,或某些科属,而加以探索,
但它们所探索的却不是这些实是的全称,亦不是这些实是之所以成为实是者,或那一门类事物之怎“是”;
它们以事物之本体为起点——有些将怎是作为假设,有些将怎是作为不问自明的常识——于是它们或强或弱的,进而证明它们所研究的这门类中各事物之主要质性。
这样的归纳,显然不会对本体或怎是作出任何实证,只能由某些路径稍使暴露而已。
解释:
所有这些科学都划出某个特殊的实是,或某个种属来从事研究,
但是,它们所探求的并非这些实是的统称,也不这些实是之所以为是者,抑或是那一门类事物的怎是;
它们将事物的本体作为起点——有些将怎是作为假设,有些则将怎是作为不证自明的常识——于是它们或是严谨或是粗略地进而证明了它们所研究的这门类中事物的主要性质。
这样的总结归纳,对本体或是怎是没有进行任何的实际证明,而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提及了一些。
原文:
相似地,各门学术都删略了这一问题:
它们所研究的这门类是否存在;
这问题与阐明事物之究竟和事物之实是,属于同一级的思想活动。
解释:
相类似的是,各个门类的科学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它们所探求的这门类的事物是否真的存在;
这个问题和阐明事物的究竟和事物的实是,属于同一级别的思考。
这一段话中,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这些科学,也就是具体的科学,都划出某个特别的实是和某个种来从事研究,但是它们并非直截了当地研究作为是的实是,这就将具体科学与哲学区分开来了。
具体科学,比如: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等,都是划出某个特殊的实是或某个种来从事研究;
而哲学,则是直截了当地研究作为是的实是,这一点在第四卷第一、二章也曾明显地说过。
原文:
因为物理之学和其它学术一样,专研一个门类的事物,
这类本体,其动静皆出于己,
故物理之学既非实用之学,亦非制造之学。
解释:
因为物理学和其他科学一样,专家研究一个门类的事物,
而这个门类的本体,其动与静都是源于自身,即其自身中包含运动和静止的本原。
很显然,物理学既不是实践的科学,也不是关于创造的科学。
原文:
凡物之被制造,其原理皆出于制造者——这是理知或技术,或某些机能;
凡事物之被作成者,其原理皆出于作者,——这是意旨,意旨之所表达,亦即事物之完成。
解释:
创造万物的原理或者是心灵或理智,或者是技术,或者某种机能,而它们都出自于创造者。
实践的原理(即意图)则在实践者中,因为意图对象的表述和对应事物完成的结果是同一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