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口口声声的佛系,不过是不想努力的借口,或者是嘴里喊佛系,内心却比谁都要焦虑,因为人们都是口不应心的,越是没什么,越会叫嚷什么。
——坤鹏论
第七卷第三章
这一章亚里士多德讨论了什么是实体的问题。
原文:
“本体”一词,如不增加其命意,至少可应用于四项主要对象;
“怎是”与“普遍”与“科属”三者固常被认为每一事物的本体,加之第四项“底层”。
解释:
“实体”这个词,如果不再增加其含义,至少可以用于四件事:
1.怎是(本质、如何为是)
2.普遍(共相)
3.种属
4.底层(基质)
原文:
这里我所说“底层”〈主题〉,是这样的事物,
其它一切事物皆为之云谓,而它自己则不为其它事物的云谓。
解释:
底层就是一切事物的主词,而不是谓词,
也就是说,其他所有事物都能作为它的称谓,而它自己却不能作为其他所有事物的称谓。
换言之,底层就是拿别的每一个事物表述它,而它本身不表述别的任何事物的。
原文:
作为事物的原始底层,这就被认为是最真切的本体,
这样,我们应得先决定底层的本性。
解释:
因而我们必须要先确定底层的性质。
因为那原初地支撑着一个事物的东西被认为是在最真实的意义上的它的实体。
原文:
一个想法是以物质为底层,另一为形状,而第三个想法则是两者的组合。
(举例以明吾意:物质是青铜,形状是模型,两者组合是雕象,那完全的整体。)
解释:
有一种想法是将物质作为实体的底层,
另一种想法是将形状作为实体的底层,
第三种想法是前两者的复合物作为实体的底层。
比如:物质指青铜,形状指模型,两者的复合物就是雕像,那一个具体的整体。
原文:
假如认为形式先于物质而更为切实,同样理由,这也将先于两者的组合。
解释:
假设形状先于物质并且更真实的话,那么,由于同样的理由,它也将是先于两者的组合。
原文:
现在我们已概括了本体的性质,显示了它可以底层为主词而其它一切即便为之云谓。
解释:
现在我们已经概括了实体的性质,揭示了实体可以将底层作为主要的称谓,而其他的所有则用它来作称谓。
原文:
但问题还没有明白;
这说明不充分,而且有些模糊。
照这说法物质将成为本体。
要是不照这样说,我们又难于别为之措辞。
解释:
但是,问题还是没有搞清楚;
这说明还不够充分且模糊。
照这样的说法,物质就成为实体。
但不这样来讲,我们又很难找到别的解释。
原文:
一切都剥除了以后剩下的就只是物质。
因为其余的既是实物的演变,产品,与潜能;
而长,阔,深又是度量而不是本体;
这些毋宁是本体的基本演变而已。
解释:
一切实体被剥离之后只能剩下物质了。
因为其他的都是实体的演变,产品,潜能;
而至于长、宽、深等仅仅是度量而非实体;
还不如说这些仅仅是实体的基本演化。
原文:
然而作为实体外限的长,阔,深被取去以后,形状就不能存在;
〈度量不是本体,那么这以度量为主的形状也非本体。〉
照这样来研究这问题似乎只有物质是本体。
解释:
然而作为实体边界的长、宽、深被去掉以后,形状也就不复存在;
(度量不是实体,那么以度量为主的形状也应该不是实体。)
如此说来,似乎只有物质才能是实体。
原文:
这里我所指物质,它自身既不是个别事物也不是某一定量,也不是已归属于其它说明实是的范畴。
这些范畴都各有所云谓,其所云谓的实是亦各异。
解释:
我这里所指的物质,它自己既非其他个别事物也非某一定量,也不是归属于其他阐明实是的范畴。
这些范畴都各自有其称谓,其所称谓所指代的实是也是各不相同。
也就是说,这里所说的物质,它自身不是任何特别的东西,既不任何量,也不是其他被确定的东西。
原文:
因为一切其它事物用来说明本体,而这里所标指的是物质;
所以终极底层自身既不是个别事物,也不是某一定量,也不是具有其它正面特性的事物;
并且也不是这些的反面,因为反面特性也只有时偶尔附随于物质。
解释:
因为一切其他事物用来说明实体,而此处所指即是物质;
因此,终极的底层其自身既不能是个别事物,也不是某一定量,也不是具有其他正面特性的事物;
也不是这些所有的反面,因为反面的特性也只是 时才依附于物质。
原文:
于是,我们倘接受这观点,物质就应是本体。
但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本体主要地是具有独立性与个别性。
所谓本体,与其认之为物质,毋宁是通型与通型和物质的组合。
解释:
于是,我们姑且接受这种说法,物质就是实体。
但是,这又是不可能的;
因为,实体主要是具备了独立特性的。
所谓的实体,与其说是物质,还不如说是通型与物质间的组合。
原文:
而通型与物质的组合是可以暂予搁置的,它的本性分明后于通型。
物质在这一涵义上也显然为“后于”。
我们又必须考察第三种本体〈通型〉,因为这是最迷惑的。
解释:
而通型与物质的组合,可以先搁置不谈,它的天性明显是后于通型的。
物质在这一点上也显然是为后的。
我们又必须要考察第三类的实体——通型,因为这是最令人迷惑的。
原文:
有些可感觉事物一般是被当作本体的,我们必须先予顾视。
解释:
有一些感性事物一般而言是被作为实体的,我们必须先进行讨论。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