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什么?自律的本质就是好习惯,因此,要想让自己或是自己的孩子自律,就从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吧,一个好习惯会带来N个好习惯,因为它们的本质是相通的。

——坤鹏论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166)-坤鹏论

第八卷第五章(上)

亚里士多德在这一章里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第一,有些事物既是又不是,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中的辩证状态的问题;

第二,事物的相反状态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就和事物从潜能到现实的转化密切相关。

以上两个问题在第八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亚里士多德既有极大的启发,也陷入了一定困惑和混乱。

弄清这些,对于深入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及其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原文:

因为有些事物如“点”,

假使它们也算作存在,

它们的在或不在是没有来踪去迹的;

解释:

因为有些事物类似“点”,

假定将它们也算是存在的,

它们的在与不在没有踪迹可寻;

也就是说,有些事物既是也不是,没有生成和消失,就像“点”。

请注意亚里士多德在这里说的是“有些事物”,

也就是说,他将“既是也不是”这个现象限制在“有些事物”,

就是说他不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从而也是一条普遍的辩证规律),

那么,什么事物不是这样的呢?

他举出了“点”和“形式”。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他认为,“点”这种数学对象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它是静止不动的?

说穿了,就是因为它是人类思维的抽象物。

它和“数”一样,都是思维的抽象的数学对象,而不是现实中事物的点和数,因而它也没有现实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可言,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形式”为什么也是不运动变化的,它也有“存在”和“不存在”的内在矛盾呢?

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实体学说中一再强调“形式”是实体的形式,它与实体的质料紧密关系而不可分,

这样的形式难道不随着实体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吗?

如果说要规定“形式”是不运动变化的,那么,这和他批判的柏拉图的可以分离存在的“形式”,也就是理型又有什么区别呢?

显然,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是陷入了把可以在思想上抽象地来分析“形式”这样一回事与在现实中与质料结合的“形式”(它是从属于运动变化的)这另一回事混淆了,从而陷入了他自己所设下的陷阱之中而无法自拔。

这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中一个根本性的矛盾。

至于他将质料分析为没有任何属性的纯质料或第一质料,所陷入的矛盾与陷阱和这里对形式的处理是同样的。

坤鹏论:读《形而上学》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166)-坤鹏论

原文:

形式亦然(假使现存一切事物必是从某事物来而成为某事物,则所成为存在的并不是“白”而是那木材成为“白的”),不是一切对反都能互变互生,

而“一个黑脸变为一个白脸”与“黑变白”其实义不同。

解释:

形式也是如此,既是又不是,既在又不在,没有生成和毁灭。

(假定现存的所有事物都是由某事而来而成为另一事物的,那些“白”并不变为存在而是木头变为白色的),不是所有的对立面都是可以相互生成变化的,

苍白的人,从黑人变来,而不是苍白从黑色变来。

原文:

也不是一切事物都具有物质,只有那些生成而互变的事物具有物质。

那些从未参加于变化过程的事物,或存或亡,它们都不具有物质。

解释:

也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具备质料,只有那些生成且相互演变的事物才具备质料。

那些从没进入变化过程的事物,存亡与否,它们都不具备质料。

请注意,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明确地承认了:有些事物是没有质料的,也“从来不在变动的过程中存在”,

这一点和上一章中提到的“自然的并且是永恒的实体”是有密切关系的。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注: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坤鹏论又多了位新成员:廖炜。即日起,坤鹏论所有自媒体渠道对外开放,接受网友投稿!如果你的文章是写科技、互联网、社会化营销等,欢迎投稿给坤鹏论。优秀文章坤鹏论将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搜狐自媒体、官网等多个渠道发布,注明作者,提高你的知名度。更多好处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回复“投稿”查看,自媒体人可加QQ群交流,群号:6946827